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绝后?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但清朝皇帝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至少乾隆之后是这样的。
不仅皇帝能力一般,政绩平庸,就连传宗接代生儿子的能力也比不上祖宗们。
清朝的三位帝王:同治、光绪、宣统,连续三代绝后。
同治死后没有儿子,结果选了堂弟光绪、光绪死后没有儿子、只能选侄子溥仪。溥仪死后,没有儿子,那也就没有了!因为大清都亡了!
首先是遗传因素满族王朝有着先天的种族优越性(也可以说是自卑心),他们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纯净性。坚持只与八旗贵族和蒙古贵族通婚,所以这个皇室民族一直保持着近亲结婚的“陋习”。
比如说我国著名的康熙帝就迎娶了自己的表妹,他的后妃阵营中还有三四对亲姐妹,在哪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他们并不知道这会给自己的民族带来什么危害。
现代医学表明,近亲生育会增加孩童夭折的风险,严重的还有可能产生不孕症状。满族自建国以后就一直不与外族结合,他们的遗传缺点也一步步的“沉积”了下来,等到这些缺点人员(比如说末代三帝)成人以后,他们的生育状态也并不乐观了。
其次是个人体质因素同治19岁就挂了,据说还是因为出入青楼染上了梅毒。本来基因就不好,还去不注意身体,到处寻花问柳,没儿子纯属活该。
对于光绪和溥仪不育一事,史上更有过明确的记载。
光绪是我们历史上有名的弱主,由于在朝堂中备受防范,他的心情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心理上的问题导致他食欲不振,身体各部位也出现了健康问题,相传这位君主的身体非常虚弱,夜间也会经常出现滑精的现象。
而且考古学家在对光绪头盖骨进行检测之时,发现了长期性的砒霜残留,所以他在世之时很有可能被人长期下毒如此一个“病秧子”,生不出孩子也是很正常的。
身体是一方面,心理更是一方面,在慈禧的高压之下,光绪多年抑郁,这种状态不适合造人。
至于后来的溥仪,他自己也在自传中叙述过无子的原因。
他说自己在未成年之时就被宫中的太监和宫女“摧残了”,那些在生理上有缺陷的“工作人员”,长期对他的“身体”产生了兴趣,所以他的身体也被“玩”坏了,这也导致他成年以后没有生子的能力。
虽然后来娶了几个老婆,但都没能成功种下种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还专门关照过他,请了当时许多的名医对其进行医治,但都无果。
除了遗传和身体原因,其实还有个环境因素。
曾经有科考人员对故宫进行了科学解析,发展其中含有的大量朱砂和铅块可能是导致他们五子的重要原因。
古代的房屋大多都是木质结构,皇宫更是修建的格外“幽深”,这样一来室内的采光就非常少了。
木质结构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对身体健康不利,古代没有什么除湿设备,工人就在建造殿堂之时在地基处浇灌铅水和朱砂,以此来隔绝地下的水汽,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建筑的湿朝问题,但是铅汞这些金属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挥发。
这类重金属吸入人体以后不会被降解,所以居住者就相当于长期处于了慢性中毒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生育能力是很正常的事情。
综上诉述,清末三帝没有子嗣是有多重原因的,不过从“天命”学说来看,清庭在“气数”将尽之时断绝“香火”,这也是符合“民心”的一种现象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绝后?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提起清朝末年三位皇帝,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留下后嗣。同治皇帝6岁登基,在位13年,19岁驾崩。光绪皇帝4岁登基,在位34年,38岁驾崩。宣统皇帝3岁登基,6岁退位,1967年因为尿毒症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
大清帝国自乾隆后,无论国家运数,还是家族气运都在走下坡路。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皇室的人丁不再兴旺。乾隆皇帝生了17个儿子,10个女儿,夭折12人。嘉庆皇帝生了5个儿子,9个女儿,夭折8人。道光皇帝生了9个儿子,10个女儿,夭折8人。咸丰皇帝生了2个儿子,1个女儿,夭折1人。由此可以以看出,大清帝国在咸丰皇帝的手里已经有露出人丁严重不兴旺的兆头。如果清末皇帝连续绝后的责任往上推,那么咸丰皇帝是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在咸丰这里只生了两个儿子,还夭折了一个,只剩下一个,而剩下这个同治皇帝还非常短寿。
咸丰皇帝的生育能力为什么差?一,身体非常差。
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这位四阿哥的身体一直不够强健。出生第二年的十月,得了“受惊外感之症”。在《清宫医案》中记载,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七岁的四阿哥又一次患病,御医诊断是外感风寒和肺热之症。到道光二十九十一月,四阿哥再次患病,头眩恶寒,体倦懒食,调养多日。到了十二月,四阿哥又感不适。对于,十八岁的青年来说正是生龙活虎之时,而这位四阿哥却是个药罐子。这位四阿哥的身体为什么差,因为他是一个早产儿。据传,他的母亲贵妃钮祜禄氏和另一妃子同时怀孕,按照预产期,她要落后另一个妃子。为了早早生下四阿哥,钮祜禄氏冒着生命的危险喝下催胎药。人说瓜熟蒂落,硬催熟的瓜还能是好瓜吗。咸丰皇帝患上的应该是肺结核,在当时可是绝症,时常咳血。这样身体素质的人,他的繁育能力能好了吗。
二,没有节制。
咸丰皇帝执政时大清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到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皇帝依靠汉族官员合力扑灭太平天国运动。随后英法联军蓄意挑起冲突,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跑到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此时的咸丰皇帝已无朝政之意,吸食鸦片来麻醉自己。同时服用壮阳药,在《十叶野闻》记载:“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阉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驰则复其初。”咸丰帝将此药放到自己的枕边,以便随时服用。身体从小就弱,又没有节制地好色,那么身体亏空的厉害,只能大补,咸丰皇帝喝新鲜的鹿血进行大补。咸丰皇帝自甘堕落,糟蹋自己的身体,31岁便英年早逝,可以想像咸丰皇帝生下的孩子能健康吗。
咸丰皇帝驾崩后,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续位。再也不会出现康熙王朝九子争嫡的局面。养在深宫中,长在妇人手的同治皇帝,一直被自己的强势的母亲慈禧压制。慈禧对权力的欲望超过了母爱。同治皇帝为什么19岁死了,包括后来上位的光绪皇帝都没有后嗣,这都与慈禧有关系,慈禧应该有很大的责任。
慈禧的责任。一,同治的死因。
在清朝大臣翁同龢的日记称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实际上这只是有意的掩饰,在其发病症状,如下体红肿、全身溃烂、有恶臭等记录,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也被称为花柳病。同治皇帝为什么会得花柳病,与自己的任性胡为有关系,但很多时候也与他的母亲慈禧有很大关系。
后宫美女多如云,同治皇帝不缺女人,为什么跑出宫外胡为呢。同治大婚,阿鲁特氏被选为皇后,阿鲁特氏长相貌美受过良好的教育,同治非常喜欢这位皇后,俩人非常情投意合,按说很好事,但这位皇后很不招慈禧待见。因为这位皇后的出身,她的外公是当年“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端华,也就是慈禧的死敌之一。更要命的是,阿鲁特氏还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自从娶了阿鲁特氏后,自己的儿子就与慈安太后走的很近。
这一切都是慈禧都不能接受的,她到处找阿鲁特氏的毛病,想尽各种办法不让同治与皇后同床。同治对待这样的母亲只能逆来顺受,不敢反抗,当压抑到了极限,就破罐子破罐摔,自己偷偷出去嫖娼发泄,最终染上梅毒而亡。
二,光绪皇帝为什么没有留下子嗣。
4岁的光绪登上皇位,但是一直活在慈禧的阴影中。14岁光绪皇帝开始新政,慈禧仍然掌握着大权。光绪对慈禧恐惧到了极点,见到慈禧都会由自主的哆嗦。久而久之,长期压抑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问题。翻阅光绪朝起居注,就会发现光绪皇帝有严重的疾病,“遗精之病将二十余年,前数年每月必发数十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宵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光绪皇帝有二十多年的遗精毛病,夜里听见锣声即觉心动而自遗。
这种毛病主要身体弱有受大恐之后,光绪皇帝亲政,曾经进行过“百日维新”,被慈禧太后大斥胡闹,光绪皇帝吓得跪地不起,随后软禁瀛台。光绪一生娶过三个女子,一位是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另两位是一对姐妹花,即瑾妃和珍妃。隆裕太后长的不好看,光绪根本没有看上眼。光绪非常喜欢珍妃,所以独宠珍妃。看到光绪冷落自己的侄女,慈禧非常生气,强行把珍妃打入冷宫。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带着光绪逃跑,临走时把珍妃投入井中淹死,光绪皇帝伤心欲绝,身体更是多病,想留下子嗣也难了。
宣统皇帝登基时,慈禧已经死了。按说这时宣统皇帝没有人压制了,应该留下子嗣,宣统皇帝是怎么回事呢。一,身体原因。
在《我的前半生》这本书中,溥仪写道:“在我八九岁时,有一次不舒服,太监张谦和拿来一颗紫红色的药丸让吃,我问他是什么药,他说,是长生不老丹,特意孝敬万岁爷的。”据有人考证红丸应该是一种春药,也就是少年时,溥仪就被太监们骗吃春药。太监为什么要让溥仪吃春药,主要看他自慰。甚至宫女也对他的进行摧残,使他的私处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在1962年北京一家医院的张诊断书暴露出溥仪不能生育的原因,上面说溥仪患阳痿多年,一直治疗,但效果不佳。
二,心理压力。
溥仪退位后,一直寻求着复辟皇位,但从袁世凯到张勋,这些人都利用他。溥仪跑到天津,又被日本人接到满州当了傀儡皇帝。一直受日本人管制,溥仪的心理很是压抑。淑妃文秀和自己闹离婚,使自己颜面大丢。日本战败后,溥仪又进了监狱。总之,溥仪由于压力太大,后嗣成了问题。
有人说清朝末代三位皇帝没有子嗣是近亲结婚的原因,其实不然。因为清朝为了避免近亲出现的生育孩子健康问题,除了皇后是比较近的亲戚关系,其他的妃子都与皇帝们的关系相当疏远。清朝末代三位皇帝没有后代,除了自己身体原因,还有大部分的政治问题。道光皇帝明知咸丰皇帝的身体不好,还故意传位给他,仅仅传嫡长,不考虑身体因素,这样的责任他要承担的。还有慈禧权力欲望如此强大,压制了两位皇帝的正常生活,最终使大清帝国走向衰败。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绝后?
只能说大清的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了。
1850年正月,68岁的道光帝病危,老皇帝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召集众大臣来到圆明园慎德堂。当着众人的面,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拿出了一个匣子,里面装有道光在4年前立下的传位诏书,就这样皇四子奕詝(zhǔ)被立为接班人,道光也在当日下午去世。
奕詝是道光的第四子,原本他前面有三个哥哥,但都死的早,于是奕詝成为道光实际上的长子。因为奕詝的母亲死的很早,他被道光的妃子静贵妃抚养,而静贵妃对奕詝视如己出,所以奕詝对这个养母很尊重,也跟养母的儿子皇六子奕訢关系亲近。
一方面道光对奕詝的母亲感情颇深,本来就有一定的亏欠心理,所以想在奕詝身上进行弥补;另一方面奕詝的老师杜受田从中指导,利用道光看中孝道的特点,赢得了老皇帝的好感。尽管奕詝身体不好,甚至有一些残疾,最后还是被道光选为了接班人。
1851年的咸丰元年,刚刚执政的奕詝就碰到了太平天国起义,在太平军的打击下,清廷很快就失去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原本奕詝即位之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革除了很多自乾隆年间以来留下的积弊,结果也因为时局的动荡,导致很多改革措施中止。
不仅内乱不止,英国和法国这些老牌的列强,也蠢蠢欲动,想要在大清身上捞到更多的好处,于是在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清廷国库空虚,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复杂的局势,早期雄心勃勃的奕詝也开始放弃自我,经常躲在避暑山庄逍遥自在。
尽管奕詝有名有姓的妃嫔就有18人之多,但这个年轻的皇帝是个早产儿,本来身体就不好,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奕詝还吸上了鸦片,导致身子骨日渐消瘦。到了咸丰10年,奕詝只有4个孩子,其中有两个还夭折了,活下来的只有长子载淳和长女荣安固伦公主。
1860年8月,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奕詝在圆明园也呆不下去了,于是带着后妃们逃到了承德的避暑山庄。尽管后来英法联军在拿钱后退兵,但是奕詝似乎喜欢上了避暑山庄的生活,他召集喜爱的戏班子到热河给自己演奏,抱着后妃们享受这一切。
长期的不正常生活,早就让奕詝掏空了身体,皇帝的御驾还没来得及返回北京,奕詝就在1861年8月22日病逝,享年31岁。对于谁来继承皇位,情况已经很明朗了,时年6岁载淳是唯一的皇子,于是在8位辅政大臣的拥立下,载淳成为了同治皇帝。
自从在咸丰的默许下开始接触处理政务后,慈禧越发的对朝政感兴趣,而作为小皇帝的生母,慈禧有机会接触到了最高权力。在两宫太后的支持下,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些能干的汉臣有了很大的权力,很快平息了长达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
慈禧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执政的能力比他的丈夫咸丰强太多,大清这艘破船也暂时得以稳定,避免了沉没的命运。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慈禧是很严格的,小皇帝并没有享受到其他孩子那样童年时的快乐,反而经常受到母亲的批评,让载淳又惧又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载淳已经长成了小伙子,慈禧也忙着给儿子张罗婚事,对于儿子的婚姻是否幸福,她在乎的是自己的权力是否能继续。偏偏载淳喜欢的是慈禧讨厌的阿鲁特氏,反倒是慈禧推荐的富察氏只被立为妃子,这让母子俩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为了阻止儿子与皇后阿鲁特氏亲近,慈禧经常给小皇帝脸色,事实也证明得不到母亲认可的婚姻难以持续,载淳因此经常忧心忡忡。好在载淳有一个好玩伴,那就是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载澄,堂兄弟俩经常玩玩打打,公子哥载澄还带着小皇帝出宫寻找乐子。
1874年12月初,亲政刚刚一年的载淳病倒了,仅仅过了36天就去世,年仅19岁。这样一个少年天子,没有经历幸福的童年,在强势母亲的安排下,也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女人,只能默默地反抗,最后死的也不明不白,留下了很多未解开的谜团。
从咸丰短命来看,载淳并没有继承到良好的体质,再加上幼年就缺少关爱,让他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好不容易熬到了亲政,因为母亲的打压,小皇帝只能郁闷度日,在内外的压力之下,想要长寿也是不容易的事,而且因为死的早,载淳一个孩子都没留下。
对于儿子的死,慈禧伤心过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她要寻找一个替代方案,好让自己继续掌权。环顾宗室子弟,原本可以找载淳下一辈的人来即位,但慈禧却选定了自己妹妹婉贞的儿子,醇亲王的二儿子载湉,让其过继给咸丰,这样慈禧还是太后。
1875年2月25日,刚刚过完年的载湉就被接进了皇宫,此时他只有4岁,却已经是大清的第十一位皇帝了。离开父母的怀抱后,载湉名义上被两宫太后抚养,但慈禧和慈安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关心小皇帝的饮食起居,几岁的孩子只能跟太监宫女作伴。
由于太监们伺候不周到,小载湉经常挨饿,老师翁同龢看不下去,也力所能及的给予皇帝一些关心,这是载湉幼年难得的温暖时刻。1889年,19岁的载湉大婚了,他娶了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也在名义上开始了亲政的历程。
虽然光绪已经亲政,但是大小的事务还是要请示慈禧,刚开始的几年,慈禧也逐渐的放权,让光绪去折腾。随着甲午战争以及戊戌变法,母子两人的关系再度紧张,慈禧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在1898年将光绪囚禁起来,再次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只是清末已经是积重难返,慈禧上台后也昏招跌出,还引来了八国联军的入侵,在这种动荡的局势中,作为皇帝的光绪有志难申,只能是越过越压抑。原本光绪只有三十多岁,是完全有可能熬过七十岁的慈禧,只是他政治经验不足,被慈禧看了出来。
1908年11月,已经预感到大限将至的慈禧,也给自己与光绪之间做了个了断,38岁的载湉在慈禧死前一天暴亡。从不到4岁进宫,紫禁城像是牢房一样囚禁了载湉34年,他在这里没有享受一天,反倒在慈禧强势的压制下活得小心翼翼。
从体质上来看,光绪的身体还是不错的,他的父母都不是短命的人,而且光绪几个兄弟都有很多子嗣,这说明他们家这一支的基因没啥大问题。但是从小生长在深宫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年长后又遇到强势的养母,经历不幸的婚姻,让这个年轻人极度压抑。
尽管光绪有后妃至少3人,而且还有他宠爱的珍妃,但或许是心理压力,加上幼年时在深宫中受到了伤害,让这个苦命的皇帝没有一个子嗣。在生命的最后10年中,光绪一直都是被软禁看管起来,他没有了正常的婚姻生活,自然无法有后人。
或许是知道皇帝不好当,在听到自己的孙子将要被慈禧选为皇帝后,溥仪的祖母刘佳氏当场就晕倒了,她深知那把龙椅不好坐。1908年11月,年仅3岁的溥仪被被过继给了早亡的同治皇帝为子,继承了大清的帝位,也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
只是溥仪相比自己的前两任年龄更小,在皇宫中自然也是无依无靠,虽然有隆裕皇后的照顾,但毕竟比不上自己的父母那样周到。在1912年退位以后,尽管失去了皇帝的最高权力,但溥仪在宫中说话还是算数的,那几千宫女太监也归他管。
只是此时的宫廷中,那些大龄的宫女和太监,也逐渐懈怠起来,他们趁机引诱还处在青春期的溥仪偷尝禁果。年轻的皇帝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很快就因为放纵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即使后来也大婚,娶了好几个女人,但也无济于事。
溥仪的几段婚姻都不幸福,第一任的皇后因为他丧失了能力,直接出轨他的侍卫,还怀上了孩子,而其余的妃子也因此跟他离婚。晚年经过了改造,虽然又组建了家庭,但此时溥仪的病根已经种下,也丧失了拥有后代的机会。
1967年10月17日,61岁的溥仪因为尿毒症去世,这个寿命在清朝皇帝里算高寿了,只是没有子嗣而已。实际上溥仪跟光绪一样,他们的同胞兄弟并没有一样绝嗣,反而都有众多的后人,这说两人的情况很大可能是皇宫里的环境造成的,并没有牵扯到基因问题。
实际上同治、光绪和宣统这三个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幼年即位,尽管他们自身的问题不大,但是在皇宫里缺乏有效的管教,让他们早早就失去了生育能力。另外清末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下,皇帝自身的压力也大,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也会影响生育。
不管怎么说,清末时期,皇帝的绝嗣,已经充分说明这个腐朽的王朝气数已尽,到了该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绝后?
近亲繁殖是原罪,另外就是这三人各有各的苦衷。
多子多福、子孙满堂,历来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人们对于子嗣繁衍这件事,可谓是尤为重视。
而在这其中,历朝历代的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但凡有机会,他们都会广招天下美女,以充盈自己的后宫,其根本目的,说白了就是多生孩子,以便传宗接代。
按理说,坐拥着天下最丰富的生育资源,又有皇宫大内丰富的物质保障,同时还有最好的医疗团队,不管是哪一个皇帝,都应该子嗣旺盛,儿女成群才对。
但在清朝,却有三个皇帝居然绝了后,他们分别是同治、光绪和溥仪,终其一生,也没能留下一儿半女。
为什么这三个皇帝会绝后呢?其实说起来,近亲繁殖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这三人各自面临的特殊情境,让他们没有能力和机会留下子嗣。
在说这三人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对比一下清朝历代皇帝的整体生育情况。
我们都知道,一个皇帝能生育几个孩子,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其一是皇帝本人的身体素质好与坏,其二是妃子数量多与少,最后就是时间上是否充沛。
这三点,直接决定了一个皇帝子嗣的数量,尤其在清朝,这几点更是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像清朝入关之前的两个皇帝,也就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他们的身体素质绝对没得说,毕竟当时清朝还处在起步和稳固阶段,需要他们常年征战,因此,这二人必须是身体倍儿棒。
但他们的儿女数量,并不是清朝皇帝里最多的,努尔哈赤一生共有儿子16个,女儿8个,合计24个子女。
而皇太极,比他父亲稍微好一点,有儿子11个,女儿14个,合计25个.
这个数量看起来似乎不少,但要知道,这两人可是皇帝,不是一般的地主老财,其拥有的生育资源也是寻常人无法比拟的,但为何就生了这么点儿女呢?
莫非是他们的嫔妃数量不多?答案并非如此,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有嫔妃16个,皇太极则有15个。
真正让他们的儿女数量不太多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时间。
众所周知,清朝是在顺治在位的时候才入的关,而在入关之前,也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位时期,正值创业阶段,因此,作为满清这个公司的一把手,需要处理的事情和解决的问题就会非常多。
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事业上,自然在生孩子这件事上,就会有所”懈怠“。
并且,这二人均是死得十分突然,努尔哈赤是在被明军炮火打伤不久后便去世,而皇太极则是在他心爱的宸妃死后,因思念成疾,身体很快垮了下来,仅仅两年后去世,死的时候只有52岁。
所以,总体上清朝的前两位皇帝子嗣数量相对并不对,究其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太多时间。
而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顺治,情况也同样如此,他共有20位嫔妃,数量上要比前两位要多,但他只有八个儿子。
为什么顺治儿子这么少呢?很简单,就是他死得太早了。
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就染上了天花,并且,病势来得十分凶猛,仅仅数天之后就去世,死的时候,年仅24岁。
要知道,24岁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只是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不久,而顺治帝在这个年纪就已去世,因此,他的儿子相对较少也是正常的。
接下来,就是清朝历史上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康熙,康熙八岁登基,前后在位61年,他共拥有皇后以及嫔妃共65人,而数量庞大的后宫,让康熙一生共取得儿子35人,女儿20人的”丰硕战果“。
康熙能生这么多孩子,其根本就在于他满足了前文所说的三个基本条件,即身体素质好、妃子数量多和有充裕的时间。
但到了雍正时代,其子女数量又骤然减少,他虽然拥有皇后两位、嫔妃29位的后宫,但其一生,也就只有6个儿子,4个女儿、
为什么同样是在清朝大势已定的局势下,康熙能有55个子女,雍正才只有可怜的10个呢?
这背后的原因也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雍正实在太忙了,用一句歌词来形容他,那就是”爱江山不爱美人“。
由于康熙活得太久,导致雍正在登基时,已经四十多岁,而根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的第九个儿子,是在雍正元年,也就是他登基那一年出生的,而雍正的第十个儿子,则是在雍正十一年出生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将近十一年的时间里,雍正皇帝的后宫中,没有一个子女出生。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雍正的勤政,众所周知,雍正所接手的清朝,是一个吏治腐朽、国库空虚的清朝,而雍正一心想革除弊政,因此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治理国家之上。
所以,他也就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和嫔妃们进行”造人事业“了。
至于乾隆,他一辈子没少耕耘,皇后妃子也一共有43位,但他耕耘的结果,比他父亲雍正强,但比他的祖父康熙却少,一共有36个子女。
从乾隆身上,就可以明显看到,子女数量的多少与嫔妃的数量呈直接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乾隆之后,也就是嘉庆登基开始,清朝皇帝的子女数量,开始有所下降,其中,嘉庆有21个,道光则有19个。
如果这两位的子女数量还算正常的话,那么道光之后的咸丰,子女少的”不忍直视“。
咸丰一生,先后纳的嫔妃共有18人,这个数量虽说不多,但也还算正常,而他却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而到了同治、光绪和溥仪这三代,则干脆来了个绝后,一个子女都没有。
那么说,为什么从咸丰皇帝开始,子女会突然变得这么少呢?甚至清朝末代三个皇帝都绝后呢?这就要说到清朝皇室婚姻中一个最大的恶习了。
这个恶习,就是近亲结婚。
清朝皇室的婚姻,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在婚姻对象在小范围内选择,准确地说,是在满洲贵族之间世代通婚。
并且,在清初,出于局势需要,满洲贵族还经常会和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进行联姻。
这种小范围的通婚,在最早的时候倒没什么,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后代人数的增多,那就势必会出现血亲与血亲之间的结婚了。
比如,康熙的孝昭皇后和温僖贵妃,这两人的祖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儿,而康熙则是努尔哈赤的曾孙子,也就是说,康熙与他这两位妃子论起来,属于没有出”五服“的姨表血亲。
另外,康熙的孝懿皇后佟佳氏,是清世祖顺治(康熙他爹)的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是一等公佟国维的亲生女儿。
而佟国维,则是康熙的舅舅,换句话说,康熙是娶了舅舅家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
这不仅没有出”五服“,甚至还在三代之内,绝对是属于近亲结婚,而近亲结婚的危害,就是生下来的孩子或是畸形,或是痴呆,要么就是有遗传病。
这也就是康熙生的孩子虽多,但不少都在出生不久后夭折的根本原因。
同样的道理,在不断持续的近亲婚姻中,清朝皇帝的结婚对象,所选择的范围也就越来越狭窄,这样一来,近亲繁殖的恶果,就在清朝最后几代皇帝的身上得到体现,由于他们本身就是近亲繁殖的结果,所以,其本身的生育能力也就越来越弱。
生育能力弱,自然也就生不出子嗣,绝后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并且,在这三位皇位在位时期,正值慈禧太后掌权之时,而慈禧太后为了抓牢手中的大权,更是安排自己的亲人嫁给皇帝,这在无形中,就加重了近亲繁殖的危害。
比如,慈禧把自己的亲侄女隆裕,安排给光绪当皇后,而我们都知道,光绪的生母就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隆裕皇后和光绪,实则是姑舅表亲。
因此,清朝末代三个皇帝之所以绝后,其原罪就在于近亲繁殖,这种危害,早在清朝初期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才会被忽视。
但在数代之后,这种危害被无限扩大,恶果就是子嗣凋零,以至于绝后了。
当然,近亲繁殖只是同治、光绪和溥仪这三位皇帝绝后的原因之一,是在客观上决定了他们没有子嗣的基础条件,除此之外,这三人各自所面临的不同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人的情况,要分开来说。
像同治皇帝载淳,他是咸丰皇帝唯一存活的儿子,而他在继位时,只有六岁,也就是属于冲龄即位。
六岁登基,这个年龄的同治,还不具备生孩子的能力,而等到他大婚时,已经是十七岁了。
也就是说,在同治大婚之前,出于年龄的原因,是没有机会生孩子的,即便是他十几岁后有了这个能力,但因为没有大婚,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也不可能让他留下子嗣。
而就在同治大婚两年后,也就是他十九岁那年,他就病逝在养心殿,英年早逝,自然没时间生孩子。
并且,坊间还传闻,同治皇帝在成年之后,还有”龙阳之好“的嫌疑,当时有个太监叫做王庆祺,经常给正值青春年少的同治偷偷提供一些带颜色的画册,同治对此十分是爱不释手,久而久之,就和这个王庆祺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非正常关系。
死得早,还有特殊的癖好,自然也就绝后了。
而光绪皇帝载湉呢,他的情况更惨,他能当上皇帝,完全是慈禧太后为了方便把持朝政,因此才把亲妹妹的儿子光绪推了上去。
因此,光绪一生都生活在慈禧的阴影里,包括他的婚姻大事也是如此。
据史料记载,光绪一共有三个后妃,其中皇后隆裕是慈禧的侄女,而其他两位,一个是瑾妃,另一个是珍妃。
这三个后妃里,由于隆裕是慈禧安插在光绪身边的眼线,因此光绪对她相当抵触,自然也就不可能和她有孩子,而瑾妃一向对慈禧是唯命是从,因此也不讨光绪喜欢。
唯一让光绪爱到不行的只有珍妃,两人的感情确实很好,但光绪喜欢却不代表慈禧喜欢,甚至,因为自己的侄女受到光绪冷落,慈禧还迁怒于珍妃身上。
而慈禧对珍妃的看不惯,就直接导致了不会让珍妃给光绪留下子嗣,史料中没有记载珍妃在活着的时候有没有怀上光绪的孩子,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即便是怀上,慈禧也会想办法让珍妃生不下来。
更何况,珍妃在当年八国联军进犯时,被慈禧投入井中处死,她一死,光绪更没有了能为他生孩子的对象。
本身妃子就少,喜欢的还死了,剩余两个又为光绪所厌恶,所以就这么绝后了。
至于溥仪,他的问题世人皆知,在他被立为皇帝后,因为照顾他的太监为了省事儿,就在溥仪少不经事时,把一些年龄稍微大点的宫女推到了他的床上。
而这些宫女,常年困守在皇宫之内,根本没有机会品尝男女之间的欢愉,如今有机会与小皇帝颠鸾倒凤,自然就会一个个如饿狼一般。
但溥仪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哪里能经得起这般折腾,据他后来回忆,某次被宫女索要过度后,出门看太阳都是绿色的。
正是因为如此,溥仪逐渐丧失了生育功能,在他大婚之际,看着貌美如花的皇后婉容,也只能是望洋兴叹,自己在养心殿做了一夜,留下婉容独守空房。
溥仪的这个毛病,他的另外一个妃子文绣,就曾经公开登报指了出来,在1931年,文绣为了和溥仪离婚,向法院提出诉状,直截了当的说溥仪”生理有病“,更丝毫不顾溥仪脸面,说她和溥仪”同居九年,未得一幸“。
虽说溥仪一直活到了六十多岁,期间先后也有五个妻子,但就是因为他身体上的原因,从而导致他没有能力生孩子,因此也就绝后了。
所以,清末三代皇帝之所以绝后,其中同治是没有时间不足没机会生(死得早),光绪是因为妃子太少没人生(只有三个),而溥仪则是自己不行没法生(生理问题),因此,绝后就是必然的结果。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绝后?
大清朝最后三个皇帝,同治,光绪,溥仪。
这三个人身上,有很多的共同特点,比如,他们都是慈禧一手所立,都是慈禧手中的工具人,比如,他们都是幼年继位,不谙世事,一辈子被人控制。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没有后代。
说起清末三代皇帝绝后,很多人都把原因归咎于“近亲结婚”。说满清为了保持血统纯正,经常近亲结婚,导致后代的基因不好,最后生不出孩子了。
满清爱搞“近亲结婚”,这个事情不假,但是,这并不是清末三代皇帝生不出孩子的原因,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同治,光绪,溥仪,这三个皇帝的同辈人,照样儿孙满堂,枝叶茂盛。
而且,大清12帝,虽然有几个近亲的皇后,但是没有一个皇帝,是近亲结婚生出来的,他们的生母,和皇家关系都很远。
我们先来看一下和同治,光绪同辈人的情况。
同治是咸丰的独苗,没有其他兄弟,我们来看下他的堂兄弟情况。
同治的爷爷是道光,他有9个儿子,但是,最后活下来的,子嗣比较多的的只有4人,分别是老四咸丰皇帝,老五奕誴,老六恭亲王奕䜣,老七醇亲王奕寰。
老五奕誴,被过继给了嘉庆帝第三子敦亲王绵恺,生了8个儿子,其中最有名的儿子是端郡王载漪,义和团的狂热支持者,他有一个儿子叫溥儁,被慈禧封为“大阿哥”,差一点就成为光绪的接班人,当了皇帝。
但是,后来在列强的阻扰下,慈禧也改变了主意,庚子事变后,载漪被流放,溥儁的日子也不好过,不过,他还是生下了2个儿子,其中一个叫毓巍。
毓巍很长寿,活了90岁,生了3个儿子。
老六奕䜣,网友心中“道光最理想的接班人”,很有能力,思想也很开放,洋务运动其实就是他一手搞出来的,他有2个儿子,3个孙子,其中最有名的孙子是溥伟。
当年宣统退位,溥伟说了一句最有名的话:“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大清倒台后,溥伟是积极的复辟分子,和铁良,良弼以及川岛芳子的亲爹肃亲王一起组建“宗社党”,谋求大清复国。1936年去世,生了7个儿子。
老七奕寰,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七爷,那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一辈子伺候慈禧,从来没有失过宠,家里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儿子光绪,一个是孙子溥仪。
奕寰有7个儿子,活下来的有4个,分别是老二载恬,就是光绪皇帝,老五载沣,大清最后的摄政王,老六载洵,老七载涛。
载沣有4个儿子,7个女儿,其中大儿子就是溥仪,大清末代皇帝,小儿子溥任,活了97岁,2015年去世。溥任有3个儿子,2个女儿。
载洵,沾了溥仪和载沣的光,清末出任海军大臣,有1个儿子,1个孙子。
载涛,有5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在1940年出生,改名叫金从政,目前仍然在世。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是同治和光绪的兄弟们,“载”字辈的,还是溥仪的兄弟们,“溥”字辈的,都在开枝散叶,唯独这三个当了皇帝的人,绝后了。
我们在再来看看大清12帝的生母。
努尔哈赤就不说了,大清创始人。
皇太极的生母,是叶赫部的孟古姐姐。
顺治的生母,是科尔沁大草原的布木布泰(孝庄太后)。
康熙的生母,是佟佳氏,汉军正蓝旗佟图赖的女儿。
雍正的生母,是乌雅氏,正黄旗包衣奴才家庭出身,爷爷是御膳房的总管。
乾隆的生母,是钮钴禄氏,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在雍正府里,是地位最低的“格格”。
嘉庆的生母,是魏佳氏,正黄旗包衣奴才家庭出身,内管领魏清泰之女,就是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令妃”。
道光的生母,是喜塔腊氏 ,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的女儿,嘉庆的正牌皇后。
咸丰的生母,是钮祜禄氏,他的父亲是乾清门二等侍卫颐龄。
同治的生母,是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她的父亲是后补道员惠征。
光绪的生母,是叶赫那拉氏,慈禧的妹妹,他老爹不是皇帝,而是醇亲王奕寰。
溥仪的生母,是瓜尔佳氏,父亲是慈禧的宠臣荣禄,他老爹也不是皇帝,而是大清最后的摄政王载沣。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大清的皇帝们,没有一个是近亲结婚生下来的,都是健康人。生不出孩子的,只是同治,光绪,溥仪,这三个“倒霉孩子”。
排除了血缘和基因的问题,那我们就要从同治,光绪和溥仪这三个人自身找原因了。
俗话说:“幸福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这三个倒霉孩子虽然都没有生下孩子,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同治皇帝同治皇帝死的早啊,19岁就去世了,别看年龄小,老婆都娶了2年了,而且京城的风月场所,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在男女之事上,同治皇帝可以说是非常在行的,他也有老婆,为啥就没有生下孩子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同治皇帝的老婆叫“阿鲁特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皇后料子”,父亲崇绮是大清唯一的“满蒙状元”。她的外祖父,是咸丰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端华。
阿鲁特氏的皇后之位,是当时的东宫太后慈安亲点的,因为阿鲁特氏是慈安的姑表外甥女。
但是,慈禧不喜欢阿鲁特氏,因为她的外祖父是端华,而端华,又是慈禧最大的死敌,被她亲自赐死了。阿鲁特氏也看不上慈禧,曾经对慈禧说过:“我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暗示自己是尊贵的皇后身份,而慈禧只不过是一个妃子而已。
当时的慈禧,还做不到一手遮天,她对慈安还是很忌惮的,不敢公开反对慈安,她就对阿鲁特氏百般刁难,不让她和同治见面,挑拨小夫妻之间的关系。
同治这个年轻人,从小就在母亲的阴影下生活,和当年的顺治皇帝一样,年轻,脾气大,火力足,他对亲妈慈禧,是一点好感没有。
一般来说,皇帝大婚之后就要亲政了,但是,同治结婚后,慈禧依然不放权,正事干不成,同治就成了“不务正业的社会青年”,每天带着人到外面寻花问柳。
皇帝常年不在宫里,即便是有再多的老婆,也不可能怀上孩子。
第二,京城有名的风月场所,当数八大胡同,但是,这个地方,同治是不敢去的。
经常光顾这些地方的人,都是京城的达官贵人,一品大员,保不齐哪些人就认识皇帝,如果同治去这些地方,被人看见了,那传出去可不得了。
别说社会上的风言风语,就是慈禧太后,就能把同治给“削”的体无完肤。
所以,同治皇帝出去寻欢,专门找一些不知名的小地方,越是小地方,卫生条件越差,同治皇帝就染上了病。
这种事儿,别人不知道,做为皇后的阿鲁特氏肯定是知道的,她虽然不是出身名门,但好歹也是堂堂皇后,皇帝染了这种病,她肯定是不会再和皇帝同房了。
同治对自己的身体是了解的,他当然也不愿意去“祸害”自己的老婆和后宫妃嫔,于是,就不再临幸任何后宫女人。
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根据官方记载,死于天花,但是,民间传闻,是死于花柳。
光绪皇帝光绪是一个真正的“倒霉孩子”,原本,他是可以继承醇亲王的爵位,安安稳稳的当个王爷的,但是,很不幸,慈禧相中了他。
同治死后,大清江山没有继承人了,按照祖制,皇帝无后,就要从旁支中过继一个后辈当儿子,然后继承皇位。
但是,一旦选择“溥”字辈的人来当皇帝,那么慈禧的地位就是“太皇太后”,就不好再垂帘听政了,因为,毕竟还有正牌的太后,阿鲁特氏。
于是,慈禧力排众议,从“载”字辈中挑选一个人,过继给咸丰,以咸丰皇帝儿子的身份,来继承皇位,被挑中的人,就是醇亲王奕寰的二儿子,载恬。
载恬当了皇帝,阿鲁特氏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光绪的嫂子,这怎么封,封“皇嫂”,没这个编制呀。
阿鲁特氏也是一个烈性女子,她知道慈禧容不下她,有同治在,他还有个靠山,同治一死,那她可真就是砧板上的鱼了,于是,她选择了自尽。
光绪对慈禧,那可是真怕呀,他4岁进宫,从小就在慈禧的高压下生活,打雷都能吓得躲进被窝里。
因此,光绪是一个非常胆小的人。
到了大婚的年龄,慈禧做主,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光绪当皇后,就是后来亲手签发了退位诏书的隆裕太后。
隆裕这个人,长的实在是磕碜,驼背,地包天,还小心眼。从大婚后,光绪就没和她说过一句话,别说一起滚床单了,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有一次,光绪觉得隆裕被晾的太可怜,就对她笑了一下,结果,隆裕居然去慈禧那里告状,说光绪皇帝笑话她。
这样的女人,光绪要是能正眼看她一下,就算输。
不和隆裕睡觉,那至少还有珍妃吧,这是光绪心爱的女人,天下人都知道。
很可惜,光绪“能力不足”,他有“遗精”的毛病。根据《光绪起居注》里记载:
遗精之病将二十余年,前数年每月必发数十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宵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
光绪这个毛病,应该不是天生的,估计是在宫里的生活太压抑,精神高度紧张,被吓出来的毛病。
名义上,光绪是皇帝以,但是,他什么也说了不算,就是慈禧的一个工具人,就连自己的女人,他都保护不了。
珍妃在南方长大,受到外国文化影响比较大,思想比较开放,经常给光绪出谋划策,希望光绪能够堂堂正正的亲政。
慈禧一辈子就视“权力”为最心爱之物,她怎么可能允许光绪亲政,因此,慈禧一直不喜欢珍妃,1898年戊戌之后,把珍妃囚禁在冷宫,1900年庚子事变,她逃离皇宫前,又把珍妃给推到井里淹死了。
这一切,光绪都不知道,因为他也被囚禁着,没有一点人生自由。
戊戌之后,光绪就被慈禧囚禁在瀛台,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光绪的居住条件特别差,冬天天冷了,窗户纸破了,都没人敢去给修一下,冻得光绪在屋里瑟瑟发抖。
这样的生存环境,怎么可能让他接近女人,就是有女人,光绪也没有能力去临幸。
1908年,光绪去世,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慈禧指定了新的继承人,溥仪,她还想着能继续掌控大清,没想到,第二天,她就跟着光绪去了。
宣统皇帝1908年,慈禧下令,将2岁的溥仪过继给同治皇帝,兼祧光绪,送进皇宫抚养。
当这个命令传到醇亲王府的时候,溥仪的奶奶刘佳氏当场就昏倒了,因为她明白,进宫当皇帝,绝对不是什么香饽饽,而是一场噩梦。
她们家不是没出过皇帝,光绪就是她们家的,虽然不是刘佳氏亲生的,但是光绪的悲惨一生,刘佳氏是看的清清的。
溥仪进宫后没多久,慈禧就死了,按说,没有了慈禧的高压统治,溥仪应该能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很可惜,溥仪是真正的“没娘孩子”。
溥仪是过继过来的,他的生母不是皇后,也不是妃子,而是醇亲王的福晋,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
过继到皇宫后,从理论上讲,溥仪就不是瓜尔佳氏的孩子了,而是同治和光绪的孩子,他的母亲,就变成了还在世的瑾妃,以及同治的三个妃子。
但是,这4个人,仅仅是名义上的母亲,没有一个人拿溥仪当亲儿子对待,更何况,她们四个人都是没生过孩子的老女人,哪里懂得教育和养育孩子。
因此,养育溥仪的重任,就落到了一群太监和宫女身上。
此时的大清,已经倒台了,溥仪名义上是皇帝,其实就是被养在紫禁城里的一个金丝雀罢了,在太监眼里,皇帝已经不是什么神圣的人物了。
由于自己身体的残缺,导致这些太监们也是心理扭曲,他们有一种报复的心里:“都是你们这些当皇帝的人,害得老子没了命根子,不能当男人了,我也要你当不成男人”。
但是,名义上,溥仪还是皇帝,太监们不敢明着来的,于是,他们就来阴的,毕竟溥仪还是个小孩子嘛,玩弄一个小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根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的回忆,太监张谦和经常会给他吃一些紫红色的药丸,还骗他说是长生不老药。
这种药丸,到底是什么东西,已经不清楚了,但是,这种药丸,对溥仪身体的伤害是一定有的。
太监们的随意玩弄,让溥仪失去了“男人的能力”。
1922年,溥仪大婚,迎娶了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绣。新婚之夜,原本应该是洞房花烛夜,一对新人的良宵,可是,溥仪却仍下婉容,跑到了养心殿独自一人睡了一晚上。可怜的婉容,连红盖头都没人来揭。
虽然结婚了,但是,溥仪从来没有和婉容睡过一个房间,更别说文绣了,后来在天津,文绣和溥仪离婚,提出的一个理由就是:“侍帝九年,未蒙一幸”。结婚9年,溥仪就没和文绣睡过一次。
没人来“种地”,就是“老把式”,她也种不出庄稼呀。
长大后的溥仪,一门心思的忙着“复辟”,他身边除了婉容,就没有别的女人,因为他对女人没有兴趣。
而婉容,一辈子都没有被溥仪临幸过。
到了东北后,日本人给溥仪娶了两个老婆,经过改造后的溥仪,也娶了一个老婆,但是,这些都是名义上的,溥仪早就失去了“男人的能力”。
大清末代三个皇帝连续绝后,其实也是一种征兆,预示着大清江山气数已尽。
从咸丰时代开始,大清就已经不行了,慈禧的出现,又为大清续命了50年,但是,他毕竟是个女人,需要一个傀儡皇帝,来当她的工具人。
一个工具人,是不配有后代的!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绝后?
清朝连续三代皇帝绝后的问题,主要是怪道光和慈禧。
首先是道光。
咸丰从小身体就不好,在道光儿子当中,甚至是所有清朝皇帝中,都是身体最差的,没有之一。这个问题道光皇帝是知道的,可是他却瞎了眼,硬是让咸丰继了位。结果怎样大家都知道,咸丰当了十年皇帝,一直都是病秧子,年纪轻轻就病死。死前只留下了一个继承人,即六岁的同治。
我这么说,并不是故意黑道光和咸丰。因为只要拿咸丰和他的亲兄弟们对比一下就可以知道了,并不是道光的基因不好,而是咸丰身体真的不行,道光选咸丰是真眼瞎。
比如,咸丰的七弟醇亲王奕譞,身体那是杠杠的,总共生有七子。他的五弟惇亲王奕誴和六弟恭亲王奕訢,也分别有四个和五个儿子。就连年纪轻轻就去世的老八钟郡王奕詥也有两个儿子,且都活到了成年,没有幼年就夭折的。
所以说,咸丰帝体弱少子,并不是道光的基因导致的,而是他自己的问题。道光明知道咸丰的身体不好却还要选他,这口黑锅道光是背定了。
再说慈禧,她的责任比咸丰更大。
同治皇帝本来有遗腹子,可是慈禧看不上同治皇后阿鲁特氏,不仅逼死了她,而且还一并弄死了她肚子中的胎儿。所以同治皇帝无子的问题,就是慈禧造成的。
同治驾崩后,光绪继位,他一生无子。而他无子的问题,也是慈禧导致的。
因为从目前可以看到的资料可以看出,光绪一生都被慈禧压制。最后慈禧死前,光绪也跟着陪葬,他这一生算是被慈禧坑惨了。
有人认为光绪皇帝无子,是因为近亲结婚导致的结果。对此我不太认同,因为纵然隆裕太后是光绪的表姐,他们是近亲,但是珍妃和瑾妃与光绪并没有近亲关系,难道是这俩姐妹身体不行?
并且根据统计,光绪的弟弟载沣、载涛、载洵都生有儿子。
载沣生有四子;载涛生有六子;载洵也生有一子。这哥仨都有儿子,难不成就光绪特殊一点么?
所以,光绪皇帝没儿子,大概率就是被慈禧给坑的。有可能是慈禧因为政治原因,故意不让光绪有儿子。或者说,在慈禧的侄女隆裕太后生出儿子之前,慈禧故意不让光绪皇帝和其它女人有孩子。
最后是溥仪。其实溥仪没儿子,也跟慈禧有关系。光绪死时,载沣已经成年了,然而慈禧为了让侄女隆裕太后垂帘听政,硬是不让载沣继位,非要让三岁的溥仪继位,结果就把溥仪给坑惨了。
据说隆裕太后去世后,八岁的溥仪就没人管束了,整天受太监的教唆,吃强力春药,过度纵欲,导致身体被严重搞坏,年纪轻轻就阳痿不举了。(另有一种说法是溥仪从小被宫女捏雀儿取乐,把命根子捏坏了)
所以,把三岁溥仪推上皇位,而且自己钦定的监护人又早死的慈禧,对这个问题要负有间接责任。
不是她有私心,清室也不至于沦落到三代都绝嗣的地步。
另外,跟咸丰和光绪一样,溥仪的兄弟也都有孩子。比如溥仪二弟溥杰虽然没儿子,但生有二女;四弟溥任生有三子。
并且,溥仪也不是近亲结婚,身体大概率没有基因缺陷。因为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奶奶刘佳氏,都跟爱新觉罗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溥仪并不是近亲结婚的产物。
既然溥杰这个亲弟弟都有孩子,溥仪也没有基因问题,那么这就证明溥仪不可能是先天的阳痿了,他无子的情况,只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总之,晚清三位皇帝绝嗣,主要原因就出在道光和慈禧身上。道光的责任是明知咸丰身体不好还选他,间接导致慈禧操控晚清政治四十多年;慈禧的责任则是为了揽权,对同治和光绪都管得太严。不仅弄死了同治的遗腹子,还不让光绪有孩子。临走前,还自以为为是的安排后事,又间接的坑了溥仪。
说慈禧跟爱新觉罗氏有仇,一点都不为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