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前不久,在我们家身后的菜市场的鱼摊上还看到卖剥皮鱼。当时老板正在用手将鱼皮撕掉,撕掉鱼皮的剥皮鱼果然比没撕掉的鱼“好看”多了。

剥皮鱼,也有人叫做皮匠鱼,学名叫做绿鳍马面鲀,是一种外海暖温性低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黄海和渤海,一般汛期主要是在2月--5月,产量较高。

剥皮鱼,大连人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剥皮鱼炖豆腐,大家都非常喜欢吃这道菜。

由于剥皮鱼的经济价值比较低,在大连,绝大多数的剥皮鱼都被加工成了烤鱼片,所以在大连,剥皮鱼烤鱼片是市场最多的品种,可以说是满大连都是。很多外地人来大连旅游或者串亲戚,临走捎带的“纪念品”,大多数都是剥皮鱼烤鱼片。所以说,剥皮鱼,也为大连的旅游市场做出了贡献。

这些年,市场上剥皮鱼确实见得少了,主要原因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场上各种鱼类品种繁多,人们挑选的余地增加了。比如大小黄花鱼、小偏口、鲳鱼等非常好吃的鱼很多,像剥皮鱼这种口感和外观不是很好的鱼,买的也就少了。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没有销量的东西,谁都不会进的太多,尤其是鱼类,保鲜期很短,当天卖不出去,第二天卖相更差,老板就赔了。所以说剥皮鱼绝大多数都进行了深加工,提高了经济价值。

其实,剥皮鱼的营养价值一点都不低,虽说肉质不是很嫩,但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而且价格便宜,肉里没有细刺,小孩子吃也很安全。也就是外观难看点,影响了人们的食欲。

如果你是外地人来大连,想买一些烤鱼片,首推大菜市。大菜市是大连最大的生活用品集散地。在一楼的海产品市场,有着大量的烤鱼片专柜,这里各种价位的烤鱼片任你挑选,不仅有剥皮鱼的烤鱼片,还有偏口鱼、小黄花等烤鱼片,价位2、30元--100元不等。

上面说过,大连人最喜欢吃的“剥皮鱼炖豆腐”你知道这道菜怎么做吗?下面给你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1、将买回家的鱼剥皮,内脏清理干净洗净,鱼身上斜着切几道口,便于入味。

2、准备好葱段适量、大蒜4瓣拍碎、生姜3片,尖椒两个切丝,备用。

3、生抽、黄酒、米醋各15克,白砂糖5克、盐适量,备用。

4、冷锅放油,烧至7分熟,将生姜片、葱段下锅爆炒出香。尖椒丝放入锅里。

5、锅中加入500克清水,两罐啤酒烧开。

6、剥皮鱼和豆腐放入锅中烧开,倒入生抽、黄酒、米醋和白砂糖调好的汁。

7、盖上锅盖,大火煮20分钟,改中火煮40分钟。

8、起锅,一道鲜美可口的剥皮鱼炖豆腐做好了。

这道菜的特点 : 鲜香滑嫩、汤浓味美。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小时候我家里离海边不过500米的距离,因此钓鱼赶海是我以前经常做的事。

作为一个在海边长大的70后,可以说各种北方常见的海鱼都吃过,尤其是一些常见的经济鱼种,像带鱼、黄花鱼、鲅鱼、小嘴、剥皮鱼这些鱼,以前都是家里餐桌上的常见菜。

剥皮鱼的学名叫“绿鳍马面鲀”,也有的地方管它叫“扒皮狼”或“耗子鱼”,这种鱼在80、90年代是非常常见的,而且在当年并不算是什么好鱼,价钱也是非常便宜的。

剥皮鱼的嘴特别小,它们每年的秋季都是成群的水的上层游动觅食,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一猛子往水底下扎。正是因为剥皮鱼的这个习性,海边人捕捞剥皮鱼都是采用“”的方法。

用一根粗一点的钢筋弯成一个大圆圈,上面套上一圈渔网,在渔网的底部扔上几块石头使其可以沉底,钢筋圈上绑上砸碎的海虹或海蛎子,然后把钢筋圈垂直扔到海里去,看见剥皮鱼成群从钢筋圈上游过时,就拽绳子把钢筋圈提起来,这时候剥皮鱼遇到危险就会往底下扎,正好就可以把剥皮鱼给兜上来。以前在十月份天气晴好的时候,海边经常能够看到兜剥皮鱼的人,遇到鱼群的时候一潮水兜个二三十斤不在话下。

剥皮鱼上岸以后会发出像耗子一样的吱吱叫声,食用的时候需要从嘴部下手把它的皮撕下去。剥皮鱼的鱼肉都呈蒜瓣状,吃起来略带一点韧劲,有些类似蟹肉的鲜甜味道。不过剥皮鱼除了鱼皮和鱼骨以外,出肉率并不是很高,加上剥皮鱼的主要在水面游动,因此鱼肚子里的腥臭味比较重,所以剥皮鱼以前并不算是好鱼。

80年代的时候大连出产的烤鱼片在全国特别流行,当时烤鱼片的制作原料就是剥皮鱼,因为这种鱼没有什么细刺,鱼肉烤制成熟后是一丝丝状的,所以制成烤鱼片撕着吃是非常不错的。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剥皮鱼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产量也不小,不过没过多久就变得越来越少。现在的剥皮鱼已经不是以前几毛钱一斤的“饲料鱼”,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比较贵的海鱼,现在市场上鲜活的剥皮鱼在大连的海鲜市场上也要50多元一斤,而且也不太好遇到。

一,剥皮鱼为何现在看不到了

剥皮鱼主要生活在浅水区域,现在浅水区域别说剥皮鱼,就是连蛤蜊和海虹这样常见的小海鲜也很难遇到,主要还是因为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近海的渔业资源已经接近枯竭。

剥皮鱼是比较好捕捞的海鱼,呆头呆脑的剥皮鱼游速缓慢,不论是网捕还是兜都很容易捕捞,加上它们都是成群结队的游动,在现在的捕捞技术下把剥皮鱼捕捞殆尽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海边只要是新鲜鱼价格都不低,剥皮鱼也是如此,现在渔民近海捕捞的收获已经越来越少,以前很多没人吃的海鱼和海鲜也开始变得身价不菲,像皮皮虾、花盖蟹、海葵这些80年代没人要的海鲜都身价不菲,何况味道和口感都不错的剥皮鱼呢?

二,以前剥皮鱼便宜和多的主要原因

①.剥皮鱼属于硬皮鱼,捕捞上来以后在以前物流和保鲜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是无法长途运输的,因此不易保存的剥皮鱼要不是用来加工烤鱼片,在以前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弄它。

②.剥皮鱼虽然味道不错,但是80年代初的时候海里的海鱼品种还很丰富,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捕捞技术,像大黄鱼、大带鱼、鲳鱼和鳎目鱼这样肉厚刺少味道鲜的海鱼品种有很多,因此常见的剥皮鱼自然不是那么受欢迎也不值钱。

③.以前人们的饮食上缺少油水,海鱼在烹制的过程中需要加油才能去腥,加上海鱼的脂肪含量少不顶饥,因此以前人们还是爱吃肉多一些,像剥皮鱼这样常见的鱼自然是不太受欢迎的。

结语:

现在海里的渔业资源已经越来越枯竭,因此才会采用休渔期和增殖放流的方法,剥皮鱼越来越少跟过度捕捞和海水环境的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很多以前常见的海鲜品种已经不多见了!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也算不得稀奇。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你说的剥皮鱼是不是那种橡皮鱼?

我们就叫它《橡皮鱼》,这种鱼以前是能够在市场上经常见的到,曾经也买吃过。这种鱼现在市场上也会有时见得到。

这种鱼在加工烹制前先得把皮剥掉,然后红烧或者清蒸后食用,南方人乐意将它凉成鱼干,他们也会烹制食用这种鱼。但是北方人对这种鱼不太感冒,认为它口味吗感觉般般!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都被四川人和重庆人吃了,四川人吃火锅和烧烤,好像唯一的海鱼就是耗儿鱼,也就是扒皮鱼,学名叫马面鲀。这种鱼原来不值钱,也很普遍,愣被四川、重庆人吃成稀有鱼类了,价格也贵了。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这个叫马面鲀,也叫橡皮鱼,八十年代前往往被沿海产地加工成饲料,之后由于带鱼、黄鱼等资源近乎枯竭,其开始登上内地人歺桌,初时因腥味较重被不少人嫌弃,后因价格便宜,去头剥皮后卖价大概不到猪肉价的一半,营养丰富,肉多、刺少且软,合理烹制后味道不错而受人青睐,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迅速打开多地市场,加之一时之间遍布大街小巷的烤肉摊都将之做为主打产品,使其价格飚升,几乎一夜之间上涨几倍,九零年左右已反超带鱼。

当时保护意识不强,利益驱使又捕捞大量两三寸甚至更小末成年小马面鱼补充市场,使这一本身丰富的鱼种遭受重创。

是有目光短浅、有水快流、涸泽而渔、见利忘义的市场意识使这一价廉物美的大众美味成为

稀缺高档品。

为什么80年代初市场上经常买的“剥皮鱼“现在看不到了?

那时候多的都用来做烤鱼片,后来大量捕捞又没有休渔期导致近海鱼儿几乎被捕捞殆尽,市场上也只是零星销售,价格也不便宜,过去那种成堆成堆出售的现象再也见不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