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装备齐全的科考人员会在云南哀牢山迷路呢?

这几天,大家牵挂的云南哀牢山4名失联的地质勘测人员终于传来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消息,4个人被发现了,但是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一次遇难4个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大事,再加上这个事件是发生在常年与野外打交道的地质工作者身上,就更加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一切都要等待最后的调查结果出来我们才能知道。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各方面的消息简单的把事情的经过理顺一下,看看到底都会有哪些因素会造成人员的迷路。

这4名地质工作者是在11月13日进入哀牢山,14日确认失联。当发现4人失联,当地立刻组织力量寻找。最多时,出动了包括公安、森林消防、医务和当地群众等3000多人进山,甚至还出动了无人机等空中设备,全力以赴的进行搜寻。

搜寻的前几天,没有发现任何踪迹,但是到了18号晚上9点的时候,人们发现了砍过的树枝,可以确认是失踪人员留下的。

到了11月21日下午6点,搜寻人员先发现了3名失踪人员,但是,都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22日上午8点钟,又发现第四名失踪人员,同样也遇难了。

这样的消息,是我们所有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奇怪的是,这次任务并不复杂,按计划,这4个人13号下午或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山,在山里最多就是过一宿。而且这4人,都有当兵的经历,岁数也是在25--32岁之间,可以说身强力壮。手里还有工兵铲、铁锹、罗盘等野外工具。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4名地质工作者迷路了,以至于遇难了呢?

这些天,有关4名地质工作者失联的消息不断的出现,综合各方面的消息看,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

一、食物短缺

4个人是13号进山,计划当天下山汇合,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最多第二天回来。因此,这4人,只准备了一天的食品。

但是,计划失误了,迷路了以后,直到被发现,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七八天的时间,很明显,食物和水都不够了。没有了食物和水,人的体力迅速下降,最终也没有走出大山。

二、环境复杂

哀牢山,全长500多公里,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区,山高林密,常有棕熊、蟒蛇出没,在这样的环境行走,非常容易被动植物所伤。一旦有人出现受伤,整个队伍给行程就会耽误。

虽然队伍里有罗盘,但是如果遇到大雾,能见度极低,有罗盘意义也不大。

三、路线不清

这次进山,能不能按照道路行走?有没有道路?这对于不常进大山的人来说,如果没有一条熟悉的道路,那将是非常危险。因此,不常进入大山的人,如果要进山,一般都会请当地人做向导,因为当地人熟悉环境,知道哪里可以行走,就会安全很多。

但是,这4个人,没有向导,进入不熟悉哀牢山,如果迷路了,就很难在复杂的环境下走出来。

四、夜间降温了

这几天,全国都在降温,东北甚至降温30多度。云南虽然不会有那么大的降温,但是作为常年温暖的地区,偶尔降温,人也会受不了。

地质队员出事的这几天,正好处在降温的时间,哀牢山也必然受到影响。本来哀牢山昼夜温差就大,正好又赶上这次寒潮,晚上的温度就更低了,如果衣物准备的不充分,就会有发生“失温”的可能。

总之,按照这4人的条件,正常情况不会迷路,但是,人们对于大自然还是缺乏了结,缺乏敬畏。对自己盲目自信,盲目乐观,如果发生了上面的几种情况,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欢迎大家讨论。

为什么装备齐全的科考人员会在云南哀牢山迷路呢?

我是上海去云南的知青,70年代初在新平嘎洒插队,哀牢山主峰就离嘎洒镇不远,平时上山砍柴只是走到大山边缘就可以了,但有次队里老乡盖房需要一根大的房梁,于是队里组织了全队的男劳力、带上几条大狗和几支火枪去到原始森林去砍,我有幸第一次同他们一起进到森林里,原始森林里地形复杂是没路的,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非常黑暗,地上腐烂的树叶尺把厚行走困难,森林里有熊、豹、野猪、蟒蛇、猿猴,看到有的地方大狗不敢过去,老乡叫赶紧改道是有大东西了,哀牢山深处大概是原始的热带雨林吧里面非常恐怖,这四人没有向导同行在森林里很快就会迷路,所以要在这种地方找几个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现在有了高科技的玩意,但在这没信号的大山里起不了啥作用。

为什么装备齐全的科考人员会在云南哀牢山迷路呢?

地质考察员,

指南定位全,

预防风暴雨,

食物多没险,

还要有经验,

动物会出现,

迷路途注意,

冻冷还保暖,

云南哀牢山,

最好人安全,

四位年轻工,

已经都遇难,

看了泪满面。

为什么装备齐全的科考人员会在云南哀牢山迷路呢?

初步认为失联因素为方位判断失误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 王鸿东:4名失联人员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曾经都当过兵。经过几天的搜寻,我们陆续发现了一些失联人员的活动迹象,初步判断造成这4人失联的因素为:

①受恶劣气候影响,14日到16日持续降雨,气温下降,且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可能导致失联人员方位判断失误;

②这一片区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去,并且复杂的地形可能也会导致失联人员有不容程度的受伤情况。

为什么装备齐全的科考人员会在云南哀牢山迷路呢?

不要迷信装备,个人素质很关键!

装备齐全的科考人员在云南哀牢山遇难,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振动,其实,这很正常,装备不能决定一切,最终决定的是人!

有句俗话说得好,“善泳者溺”,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就是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可能有点极端,但大家想想,如果你一点都不会游,你会下水吗?因为你掌握一定的游泳技巧,所以你敢游,等到发现体力不支或特殊情况不能处理时,已经晚了!

科考人员在云南哀牢山遇难,可能情况和此类似。

科考人员在哀牢山迷路直至失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哀牢山地形复杂,装备未必用的上!当然,哀牢山没去过,看的介绍,不过自小生活在山区,对大山有充分的了解,所谓“望山跑死马”,山上看着不远,实际走起来,路行复杂,绝对超出你想象!山高林密,信号受影响,山林沟壑,地形多变,装备应用未必称心如意,举例来说,一道沟,可能有岩石,有硬土,有劈邦,有水,有苔藓,有小树,有杂草,植被等等,还有就是各种未知的昆虫蛇蚁,各类动物鸟类,未知数很多。

二是探险个人素质很关键。我们知道,装备是人来用的,有时候,装备未必时时准确,如我们日常遇到过的,电梯里手机没信号,指南针失灵,导航导到来回绕圈等现象,还有在密林里方向感没有,山高坡陡,路径不熟,遇上这些情况,如果科考者没有非常好的个人素质,没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光是依靠设备,后果可想而知!

三是准备不充足。科考人员准备的可能只是装备方面,但对现场实际估计不足,造成在遇到未可知情况时,不能有效处理,无法有效应对,最终造成失事!

愿科考人员随时保证自己的安全!

为什么装备齐全的科考人员会在云南哀牢山迷路呢?

很痛心!最不愿意听到这样的消息。四名失联人员已经找到,全部遇难。他们分别是:张金榜,杨敏、张瑜,刘宇。他们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失联事件发生后,3000余人参与了搜救搜寻,只是非常遗憾,找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第一,估计当地的恶劣天气和复杂环境,让他们迷失了方向。

科考人员最怕的就是这种复杂的环境,再加上遇到恶劣的天气,长期野外的生活环境,对科考人员的体能和身体素质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尽管做好了准备,但是难以避免意外发生,毕竟很多情况不是提前能预测到的。

第二,即便是装备再齐全,也难免不发生一些意外。

装备是其一,装备再好,经验再丰富,也有很多意外情况发生。只希望这样的事情少发生,出行人员做更多的准备,建立更多的联系渠道,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危险,发出救援预警,减少人员伤亡。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