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住宅”普遍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

如果你仔细观察城市建筑,你会发现一个规律,住宅的楼层基本上都是在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这是巧合吗?下面就和大家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1,为什么以前的老房子都是6层?

像这些6层的楼房,基本都是上个世纪8、90年代建设的,那时候,采用的是砖混结构,而砖混结构的楼房,考虑到整个楼房的强度寿命,以及耐受地震的能力,要求建设楼层限制在6层。

按照建设规范要求,7层以上的建筑,要安装电梯,而6层楼房,正好在要求安装电梯楼层以下,减少了电梯的安装,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超过7层的楼房,对于消防安全要求更高,消防设施增加,一方面会增加建设成本,也提高了设计难度。

二,小高层为什么大多都是11层?

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高度超过33米的楼房,要设计专门的防火楼梯间、消防电梯以及担架电梯。如果楼房设计为11层,每层平均3米,整个楼高就会控制在33米以内, 这样,开发商就省去了上面的几项建设费用,降低了每平方的建设成本。

三,为什么还有很多18层楼房?

我们知道,建筑分为一类建筑和二类建筑,总高超过了54米,就属于一类建筑了,这样,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施工工艺上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

而18层的楼高,还是在27--54米的范围里,仍然属于小高层建筑,就可以按照二类建筑标准设计和施工,既满足了技术要求,又降低了建设成本。

如果楼房总高超过54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层要设计两个安全逃生出口,增加了公共面积,减少了得房率。

四,为什么还要很多26层?

很多城市都有建筑高度限制,比如距离机场比较近,微波通讯通道经过路径等都会对楼高进行限制。一般这种限制大多都是在80米左右。而80米的限高,按照每层3米,就是在26层。开发商为了获得利益最大化,都是按照这个上限标准来建设。

五,为什么高层建筑没有超过33层的?

因为33层楼房,建筑总高度不超过100米。

在我国的建设规定上,超过100米的楼房,就是属于超高层建筑,而超高层建筑,其设计规范和建设工艺要求要比非超高层建筑严格太多,每平米建设成本也会也会急剧增加。

特别是防火要求,更是非常苛刻,还要设置避难层。对于消防,要采用乙级防火窗、自动灭火系统等。

楼房高度超过100米,对于相同的抗震强度,设计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公摊面积更多,这些都是开发商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开发商就给你控制在100米左右,既满足了利益最大化,还挑不出毛病。

六,为什么还会有比上面的几个楼层多出一层的楼房?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楼房都比上面所例举的楼层多出一层, 这里的原因,主要是开发商有意压低层高,每层压缩几公分,再打个“擦边球”,整个楼高稍稍比规范要求高出一点,认为也不会有人追究。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再加上多出一层,虽然影响楼房强度,但是短时间也看不出来,至于以后会怎么样,开发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还有些高层建筑是34层, 这都是压缩层高多出来的一层,开发商净赚。

为何“住宅”普遍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

住宅的层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种层数的住宅都有。但是最常见的就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的住宅楼。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想象,无非是市场行为和国家、地方标准相互博弈的结果。开发商会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核算自己的成本,选择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的方案。下面我们就分别看一下这几种层数的住宅是如何产生的。

6层

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既然需要设计电梯,就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公摊面积的增加。

此外,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其栏杆、栏板的安全防护、无障碍设施等,也比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住宅有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开发商准备建设六层左右的住宅时,一般都会选择六层,这样既不用考虑设置电梯,又能获得最大的开发面积。

11层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如果只设置一台电梯,就要在墙体外侧设计专门的连廊。

并且在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中规定,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按照层高三米左右计算,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就是十二层以上的住宅。而防烟楼梯间,就是指带有防烟前室的楼梯间:

如上图所示,防烟楼梯间比普通的楼梯间多了一个防烟前室,这样一来就增大了住宅的公摊面积。

所以,开发商如果想建设11层左右的住宅,一般都会选择11这个层数。

18层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规定,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所谓“安全出口”,其实就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也就是说,一个安全出口就相当于一个楼梯间,“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就相当于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楼梯间。这样一来住宅的交通核面积就会进一步扩大,公摊相应增加很多,相比一个楼梯间是很不经济的。就像下面这样:

即使采用两部楼梯合一的剪刀楼梯间,也会造成面积要求比较高的“三合一前室”,也会使交通核的面积增加,进而造成公摊面积的增加。

并且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中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住宅建筑即十九层即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而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其防火要求、建筑标准、救援设施、消防设施等要求更加严格,相应带来了建筑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所以十八层的住宅就成为了非常普遍的选择。

26层

26层的住宅建筑,其建筑高度在80米左右。而在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规定,高层Ⅱ类住宅层数为19层至26层,住宅建筑高度控制最大值为80米。因此在许多城市出让土地的出让条件中,都规定了这一限值。尤其是2018年以来,这一规定更加严格。所以26层的住宅也是开发商在这一政策限制下所能建设的最高楼层。

33层

33层的住宅楼,其高度已经达到了100米。而建筑高度在100米以上的建筑,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属于超高层建筑。这个超高层建筑如果实施起来就非常麻烦了,消防、抗震、规划、设备、结构、电气等等各个专业的要求都提高了一个层次,导致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并且我国现行国家规范中涉及超高层建筑的内容并不是很全面,导致每一个超高层建筑工程都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具体研究审查分析。因此对于普通的住宅楼来说,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建设100米以上的超高层住宅是不划算的。所以我们就会经常见到33层的住宅楼,既不超过100米,也能尽最大可能获得利润。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是二次叠合梁的惯性矩,欢迎大家关注我!

为何“住宅”普遍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

这是一道干货题,开放商会根据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来测算住宅产品类型及产品在用地范围能摆多少栋,已达到最大货值。

一、6层

6层不需要设置电梯,超过6层就需要设置一部电梯了;楼梯设置为敞开楼梯,而超过8层楼梯就需要设置为封闭楼梯间。

二、11层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超过11层就需要设置消防电梯,电梯的数量增加为两部;楼梯为防烟楼梯间。电梯的增加及楼梯等级的加强会加大工程成本,增加公摊面积,降低得房率。

三、18层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8层及以上就为1一类高层了,不仅需要消防电梯,而且需要两个安全出入口,这样就需要设置剪刀梯,两个及以上的防烟前室,增加送风井。增加了工程造价及公摊面积。

四、26层

核心筒设计与18层及以上无异,综合考虑高度的增加造成结构设计成本的增加与容积率之间的平衡。

五、33层

住宅层高一般来说都是3米,33层就是高层住宅能设置的最多层数了,超过就是超高层住宅,那就另当别论了。

为何“住宅”普遍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

为何“住宅”普遍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

当我们对身边的高层楼房做一个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很令人奇怪的现象,基本上的建房标准都是以6、11、18、26、33层为一个建造规律,很难发现有别的数字来介入,是巧合还是别的数字有什么寓意?

看到这,部分有迷信观点的朋友或许会侃侃而谈道:别的数字不吉利,建好会不好卖,真相是什么?

分析如下

1)6层:为什么会是6层而不是8、9层?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就属于中高层,因为建筑住宅规范规定7层以上必须安装载人电梯,这应该考虑的是人体生理状况,我们爬步梯的一个体能极限限制(办公楼5楼以上安装电梯)。

2)11层:11层以上开始需要有一个安全出口,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部,其中之一内部需有足够容纳担架空间,如果12层以及往上只有一部电梯情况下,自12层起必须有与临近住宅相连的连廊以供不时之需,连廊可隔层设置,但是每连廊的隔层数不应超过五层,宽度不低于1.10m,净高度不低于2.00m。

3)18层:在消防总则里面,18层以上需要两个安全出口,用于突发情况人员的安全撤离,每个防火区或者一个防火区的每个楼层安全出口均不应少于两个,也被称之为疏散通道。

4)26层:自19层开始已经属于一类防火建筑,按照规范应该有两部防火电梯以及防烟道步梯,当下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大多数城市都有着一定住宅限高标准,我们以80米计算,每层三米,80/3 约26层,所以26层的层高即是达到当地住宅高度限制以内的最高楼层。

5)33层:在没有高度限制的城市并不代表可以随便建,当地无限制,但是你得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执行,其中有明确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必须配备专属避难层。100米以上建筑的避难层通常不会超过15层,避难层内不能有任何可燃物,防火门、通风排烟设施、消防卷盘、自动喷淋及报警器,应急照明都是标配。15层设置避难层,也是便于消防云梯能便于疏散解救考虑的因素。国内消防云梯最高能达到101米,绝大部分为78米,30层高以达国内消防云梯的极限标准,为消防救援增加了难度。

补充观点:

  • 在城市中建筑高度必须在城市规划控制以内执行,没有当地城市规划限制的应该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标准执行。最基本城市规划限制:如果正准备修建的建筑北面有一栋距离50米住宅,根据南方1:1日照间距要求,正准备修建的楼层高度不可以超过50米,一层3米,那么就不可以超过16层。按照北方日照需求,日照间距就可能是1:1.2,以50/3/1.2计算就只能够建16层;当然该小区是一个开发商修建又另当别论。
  • 正常来说建筑师会结合容积率、采光、消防、安全出口、避难层、城市规划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综合考虑来决定建筑层高,最重要一点是得满足开发商的利益最大化,什么都符合规定,开发商没多少利益那绝对建不起来。
  • 对于33层以上层高,规定修建直升飞机停机坪的说法还未得到相关部门确认,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里面也没有相关说法,所以最多算个别楼盘的一个噱头,何况审批手续并非一般人可以办得到,任何个人单位需得到当地政府规划许可、军方作战处战场办、民航局递交申请备案。
结语

为啥普遍商品房都是6、11、18、26、33层高简单概括就是6层以上必须增加电梯,11层以上得配备安全出口,18层以上得增加安全出口;随着18层往上安全出口的增加,26层需要添加楼梯间满足消防需求都会增加住户的公摊面积,使容积率更小,33层属于超高建筑,再往上属于消防云梯救援的极限。


希望此回答能够解除你的疑惑,祝你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感谢阅读

原创文字/头上首发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为何“住宅”普遍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

住宅的层数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结构形式,成本因素,限高影响,日照要求等。

6层建筑多见上世纪末之前的小区,一般都不带电梯的,一般都是砖混结构,多数是一梯两户也有一梯三户,楼梯为开敞楼梯,因为是墙体承重,层数多数为6层,部分地区层数能做到7层。

住宅超过12层需要两部电梯,考虑到成本因素,很多建筑就限制在11层了,这样可以少做一部电梯,这个层数的住宅结构形式做不了砖混结构了,要考虑剪力墙结构,户型布置更灵活一些,楼梯为开敞楼梯或者封闭楼梯,建筑高度超过27米就算二类高层住宅了。

18层以下住宅两部电梯是必须设置的,但是楼梯不超过18层可以做一部防烟楼梯,户型一个单元可以做三户,也可以四户。

超过18层就必须要设置两部楼梯,剪刀梯或者两部楼梯中间做连廊,这个层数的住宅公摊面积会变大。结构形式肯定也是剪力墙结构,户型常见俩梯三户或者四户一部剪刀梯,但是有两户不能南北通透,还有户型就是两个单元交通核连通,两种户型公摊差不多,但是户型都能保证南北通透。这也是目前做的最多的层数范围。

26层到33层和超过18层的是一样的。26层是为了卡建筑高度不超80米,有的也做到27层,这样结构配筋上可以节省一些;不超33层是为了控制100米,超过100米属于超高层建筑,但是有的是可以做到34层不超100米的。

现在很多小区的住宅也不一定都是这个层数,15层 20层 24层也是可以见到的,这就看规划上是不是有限高要求,或者日照、容积率满足不了,减少一些建筑的层数。

还有一些洋房产品,可能只做4 5层,就配入户电梯,花园的,这也是为了迎合人们越来越高住房需求!

为何“住宅”普遍是6层、11层、18层、26层和33层?

我记不清楚了,先回答再说,6层,第6层入户层应该在15米,规范记得是18米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所以6层从规范说可以不设置电梯,当然高品质洋房,设置电梯更好。11层也和电梯有关系,因为到了12层住宅,必须两部电梯,且其中一部电梯应该能容纳担架进出。18层和防火等级有关系,超过54米住宅为一类高层,而低于54米为二类高层,这个一类和二类主要体现在防火等级上面,。26层主要是建筑高度上面,具体是多少高度我记不清了,隐约在80米上面,结构计算是个分界线,意思超过26层高度,结构抗震安全要提高一个等级。33层就更好理解了,100米内,超过100米的建筑在防火和抗震方面需要专项论证,这个很麻烦。就是这样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