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人牺牲自我带孙子?
老人“牺牲自我”带孙子,这个命题有一点片面。因为带孙子,算不算“牺牲”,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老人自我需求也不尽相同,再加上性格、爱好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带孙子有人认为是“牺牲”,是“绑架“。也有人认为带孙子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责任。
很多人认为,老人带孙子,不是义务,可以不带。也有人认为,老人带孙子,是一种责任,不管是那种做法,都没有对错。
“牺牲”派认为,带孙子,应该是孙子父母的责任,公婆没有义务做子女的免费保姆。
老人忙碌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应该享乐一下了。年轻时,生儿育女,侍候公婆。工作上朝九晚五,风餐露宿。退休了,这回可要好好的享受一下。如果整天把自己绑在孙子身上,可就太委屈了。
人人都把退休以后的阶段,说成是“夕阳红”,要是整天待在家里带孙子,这“夕阳”,如何能够“红”得下去。
“责任”派认为,带孙子,有时候是老人的责任。虽说这个责任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孩子们需要,老人就会毫不犹豫的挑起这个担子。
现在,很多女人在生了孩子以后,都做了全职妈妈,目的就是要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现在不去评论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毕竟社会上这种全职妈妈还是大量存在。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妈妈都可以全职,实际上,真正全职的也是少数,更多的妈妈难以脱离工作岗位。可以雇保姆,但是雇保姆风险也很大,最放心的,就是孩子的奶奶和姥姥。
前几天,一个10个月大的婴孩在保姆的眼皮底下掉进床缝,窒息而死的事件,更让人对雇保姆心存顾虑。
像这种妈妈不能全职照看孩子的家庭,老人来照顾孩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还有很多老人本身就喜欢孩子,认为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自己都会感觉年轻。他们认为,照顾孙子的那段日子,是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不管是认为带孙子是“牺牲”和“绑架“,还是认为带孙子是“责任”和“快乐“,都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条件,个人心境,以及婆媳关系等因素所决定的。
不带孙子,有不带孙子的收获,带孙子,也有带孙子的快乐,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如何看待老人牺牲自我带孙子?
我一直视隔代带孙是当代老一辈面临最大的挑战。
一方面老人也有强烈的亲情依赖,能动的时候不帮一帮,伤的是两代,落得老俩口一样孤单,万一哪个先走了,再等着看儿媳的脸色和儿子翻旧账吧。
另一方面小俩口忙事业,指望着老人带孩比外请人放心安全省钱呢。
实际上,这是个信托型互助关系,而不是义务责任概念。
解决办法是要有前提条件的带。一是小俩口理清孝顺和抚养是自己的责任义务,不得转嫁出让逃避。
二是坚持孝字优先,互助自愿。不能道德亲情绑架,更不能违背老人意愿,活生生牺牲老人幸福来胁迫。
三是也不能天经地义的认为,老人不带孙就应该贴钱,这违背了前两条,说到底还是认为老人该尽义务。
老人能不给子女添麻烦就是儿女最大的幸福了。老人首先自己要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把幸福感获得感建立在"自保少扰"基础上,建立起开放包容的生态圈,切忌封闭起来。在此基础上,多考虑点养老模式,提升自己的余生质量,取得儿女的支持。可三代同堂、可近居互关、可浪迹天涯、可自立躬耕读书、也可抱团取暖养老等。一切均要建立在把自己安排好,再为子女贡献余热。
谁不想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但纯粹的將"弄孙"作为一种赐福给老人,把"带孙"作为老人必须的义务,一味索取指望水往低处流,淡忘漠视养老敬老的责任义务,则是全社会都要反思的子女教育和社会道德底线问题了。
篇幅限制,点到为止。
如何看待老人牺牲自我带孙子?
看了这个问题的描述,忍不住想说几句。
我和老婆因为带孙子分居已超过六年了。她在大儿子那里,带着孙儿子,我在小儿子家带着孙女儿。儿子媳妇们都在忙着生计,碰巧我们的亲家们家里都有儿子,她们也都有自己的任务,所以,就别指望姥姥姥爷来分担一点什么了。
我们虽然已是老夫老妻,但分开这些年彼此也还是有些牵挂的。有时电话里讲讲,说的都是今后的打算,总感觉儿子们家无论多好,还是不如在自己那个家好。
我也看过一个很真实感人的视频。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妻,因为要到儿子们家里居住眼含热泪,久久拉住的手不舍得放开,但两个儿子的家分别在南京和北京。这样的分别有儿子们的孝心,而更多的难道不是老人的万般无奈吗?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两个老人不能一起住在一个儿子家里?这样看似简单解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却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两个儿子都有孩子要带,老人的身体看起来也还可以,他们有要求,就只有两老分开去领受任务。这虽然说算不上牺牲,但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八十多岁了,谁能知道这一别还能不能再次相见。
老人给儿女们带孩子,情理上讲是不应该有什么抱怨,但今天的状况和过去相比完全不同。以前一大家子都不分开,老人们带着孙子还可以做很多家务事。而如今,绝大多数儿女都各奔东西,离开了故土。他们把老人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身处陌生的环境,有许多事情都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一些出门很少的老人就是一种煎熬。
比如住高层楼房,电梯上下,到集市买菜,超市购物,医院看病,家里的生活电器使用等等这些,对于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人是不是一下难以习惯。至于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习惯,更有许多细枝末节的问题。拿我来说,在家里最爱吃鱼,但儿媳妇和孙女都不爱吃,她们即使吃,做出来的口味也不同。偶尔我做了鱼她们都不吃,我一个人哪里还有吃的胃口,下次也就尽量不做鱼了。这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生活在孩子们家里,老人除了努力去适应,没有别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要求就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每天看着他们早上班晚下班也挺不容易,他们也还时不时会关心一下自己,这样子还能有什么好抱怨的?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需要老人们作出牺牲。
这也算是一种牺牲。因为老人们不仅是离开了家园,而且又和自己的老伴分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风雨相伴几十年,老了怎不牵挂。希望做儿女们理解这一点。也希望分开带孙子的老人们保重身体,等把孙子带大了,他们能够自我管理了,我们也就解放了,到那时候再回老家过我们自己的日子。眼下的牺牲也好,付出也好,这都是应该的,也是幸福的。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幸福!
如何看待老人牺牲自我带孙子?
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儿娇情。
特别是这种话若是出自老人的嘴,那这种老人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得便宜卖乖,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怎么看个孙子还牺牲自我了呢?不是你们哭着喊着催儿子要孩子,火急火燎想早一天抱孙子的时候了?
有些年轻人,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就业者,打工人,若不是家里老人逼婚催生,本来还想多拼博奋斗几年呢,却经不住老人又哭又闹的催逼,不得不在异地,冒着高房价,高生育成本,高教育成本,高失业风险不顾一切生下孩子,只为对父母有个交待,了却老人的心愿,让老人抱上孙子,外孙子,尽享天伦之乐,这是多少老人穷其一生的盼望,又是多少家庭对传宗接代的无底线追求?
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抱上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老人,按说应该高兴还来不及,此时就该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儿女看孩子,让子女踏踏实实干工作奔事业,创业打工,赚钱养家,一家老小齐心合力地看着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在孩子的哭声笑声中享受着几代同堂的美好光阴,这对老人来说,是多大的乐子!是多好的美差?
而此时,与老伴的暂别分离,每天的辛苦劳累,婆媳之间的斗心斗嘴,翁婿间的隔心隔肺,难道还一定要斤斤计较吗?
倘若子女有了孩子,根本不要老人看,老人带,老人会不会感到很失落,很难过,很自卑呢?
所以,老人也要不忘初心,没有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看孙子,一切为了子女的安心,为了隔代人的健康成长,受多少累,吃多少苦,搭进多少钱,在我看来都值得!
至于那些把这看做是牺牲自我的老人,一天到晚报怨东报怨西的父母,要不压根儿就别盼着抱孙子看孩子,省了自己吃亏,要不你们根本就不配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踏踏实实在家过自己的老年生活不就行了吗?
如何看待老人牺牲自我带孙子?
这个问题在中国相当普遍,也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一代一代的传承至今,他们为了下一代可以牺牲再赚钱的机会,放弃名种娱乐,放弃交友,放弃自己的各种享受,心甘情愿的带孙子。
再说家中有了宝宝,不提有多高兴,虽然带孩子幸苦劳累,同时也会给你带无比的喜悦,让你一时忘记劳累和幸苦。
在国内老人带孩子好像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义务,如果不带会遭到别人和家人的指责,但是又是一种责任,如果带的不好又会遭媳妇的责怪,所以很多家庭为了带于不带,和带了好于不好而发生婆媳矛盾,这对于老人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假如你帮女儿带孩子一般就不会受气,毕竟母女和婆媳完全不一样,二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天天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不愉快,再说带孩子的方式方法不一定统一所以矛盾会越来越多,最后落得好心没好报。
我帮女儿带大一双儿女,如今大孙子已24岁,事业做的风声水起,孙女18岁去年考取广州美院如今上高二,他们相差6岁,小时候也经常吵架,不过其夲上是哥哥让着妹妹,我不说你们也猜得到,带孩子的幸苦和劳累是用语言也无法形容和表达的,她们的所有一切都是我全包,晚上带两个孩子睡,白天送两个孩子上学,晚上接两个孩子放学,陪他们上陪训班,开家长会啥亊离不开我,如今两孩子已长成人,还跟我住一块儿,他们对我的亲近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母,所以说你的幸苦和劳累必然会换来更大的回报。〈原创〉
如何看待老人牺牲自我带孙子?
我不认同老人为子女带孩子叫牺牲自我,而应叫感心情愿,(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认何人,我今年六十四岁,给姑娘带孩子到至今,我非常高兴每当看到宝宝玩的天真,我也不知不觉的感到自己也年轻了,免疫力还提高了,我就是喜欢小孩子在自己的眼前跑来跑去么玩耍,我有时候也和老伴说,等外孙女长大了咱们也就老去了,到那时候也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那也去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