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方米是煤10倍能量,南海新能源可燃冰,为何没大规模开采?

地球上,有70%以上的面积为海洋,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有丰富的食物,还有着大量的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这其中,可燃冰就是一种储藏量巨大,而人类到目前尚未开放利用的新型能源。

可燃冰,是在海底下低温高压的特殊条件下所结晶的白色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水和甲烷。因为这种物质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直接点燃,因此人们把它叫做“可燃冰”。

可燃冰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固体,当转换成气体后,体积会膨胀160倍之多。海底可燃冰总储量大约等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总和的2倍。而且燃烧后,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是最清洁能源之一。

既然可燃冰这么好,储量又这么大,为什么各国都不去开采?其实,开采可燃冰远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现阶段,不是不能开采,只不过是不敢开采。

不敢开采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由于正常情况下,可燃冰是保存在海底低温高压的环境条件下,如果没有充分的技术保障,将会造成甲烷不断的泄露,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

2,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将会使海洋温度升高,由于可燃冰汽化后,体积急剧膨胀,很可能导致海底地质塌方和引发海啸。

3,开采可燃冰,和开采石油不一样,开采石油,不用了,可以将井口盖住,但是开采可燃冰,极有可能造成局势失控。如果某个环节控制不住,可燃冰就会大量释放甲烷,一旦发生爆炸,其威力不可小觑。不仅会对海洋造成灾难,就是对整个地球,都将是可怖的灾难。

有人曾经推断,8000年前欧洲发生的产生浩劫的大海啸,很有可能就是可燃冰甲烷气体大量释放所致。

虽然目前可燃冰尚不具备开采条件,但是对它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止。有人乐观的预计,再有10--30年,可燃冰就可以商业开采了。

现在看来,开采可燃冰,既有困难,也有希望。相信人类会在不久的将来,用上更加清洁的可燃冰能源。

1立方米是煤10倍能量,南海新能源可燃冰,为何没大规模开采?

首先,我们对大规模开采南海水下可燃冰的生态平衡问题的后果还没有充分的科学论证,如:区域性的海洋水温会产生何种后果还是未知数;对“洋流”会产生何种影响?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何影响?

另外,可燃冰的储藏、运输等技术设备、设施都需要一个研究、研制的时间过程。

考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国际环境的反应。

1立方米是煤10倍能量,南海新能源可燃冰,为何没大规模开采?

不到时候

1立方米是煤10倍能量,南海新能源可燃冰,为何没大规模开采?

成本太高,现在似乎也没有那个必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