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老领导老同事退休了,为什么给人感觉人走茶凉?
人走茶凉,应该说是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由人的属性所决定的。
人是一种趋利的“动物”,对自己有好处,自然就会多靠近,一旦发现对自己没有好处了,必然会逐渐疏远。
其实,严格的讲,世间绝大部分的生物都有这这种特性。
我们看到,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这是由于植物的“向日性”所决定的。也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的本能。
当你事业兴隆,前程锦绣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向你靠拢。因为此时你的身上的光环可以照到他,他可以获得利益。当你霉运不断,前程堪忧或者离任退休,原来的朋友,就会立刻减少。说的再严重点,当你受到法律制裁,可能所有的人都会和你划清界限,甚至老婆都要和你离婚。
人走茶凉,即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生存法则。正如同我们上面举的植物向阳生长的例子,谁也不能违背这种法则,更何况是有着聪明大脑的人类。
大家看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大家意识到现任总统大势已去的时候,包括特朗普的团队,也都纷纷离他而去,对于特朗普来说,已经不是人走茶凉,而是人未走,茶就凉了。这就是现实。虽说特朗普的人未走茶就凉有着更深层的原因,但是人的趋利避害的基本规律就是这样。
当我们离开岗位后,遇到类似人走茶凉的事情的时候,请不要埋怨什么。你就想想,你的原来的领导,退休以后,你又联系了多少。
人走了,茶没人喝了,没有人会继续为了一杯无用的茶来添柴加热,茶凉了就是必然的了,所以还是看开一些吧。
单位老领导老同事退休了,为什么给人感觉人走茶凉?
题主的问题,应该说代表了一部分离开工作岗位退休的老同志的真实想法。可能大多数同志还能正确看待,极个别同志对此还很有些意见。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本人是一个基层公务员,工作过程中,自然也经常接触到、碰到此类事情。下面,我就此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体制性因素1.养老金发放问题。目前,所有人员退休,不论其原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的企业工作,其养老金手续、领取都全部转入人社部门下属的社保局办理。其原来所在单位的任务,其实只剩下与社保局配合,按政策要求提供完整资料,核准养老金数额。以后的养老金都由社保局发放,本人原所在单位彻底不再参与,财政部门的拨款也不再涉及离退休人员经费。这看似不经意的养老金发放渠道的改变,从资金来源上彻底割断了离退休人员与原单位的自然联系,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原来在单位领取养老金的老同志来说,深感不适应。国家大政策如此,对所有退休人员一样对待,当然也只能适应了,别无他法。
2.党纪、政纪的要求。政策要求,不论老同志还是老领导,一旦到龄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再参与原单位的工作,如果利用原工作岗位所形成的影响,干预原单位的工作,或利用原工作岗位形成的便利,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是党纪、政纪所不允许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党、政纪责任,甚至法律责任的。对此,已退休的老同志、老领导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当前原工作单位关心关注老同志的一般情况公平地说,要说原单位不关心、关注老同志老领导,我认为还是不公平的。自“八项规定”执行以来,除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之外,所有单位的资金使用己比原来要严格的多,加上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保局发放,原单位的工作经费中己完全不包含离退人员经费。在此情况下,原单位关心、关注老同志实际上只剩下两个途径:一个,遇上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前后,买上一点慰问品,上门看望一下,表达一下心意;另一个,遇老同志、老领导们家中有婚丧嫁娶、住院等情形,在已经知道的情况下,派专人去参加或看望一下。当然,也不能否认,这类事情既与老同志在职时的为人处世、人缘有关系,也与原单位现任领导是否重视高度相关,确实是不确定的。同时,即便如此,不多的一点支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当前的财经纪律所不允许的,也只能变通处理。其中的难心和不便,诚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人走茶凉正常吗?从严格的政策法规的角度说,老同志、老领导们退休,与原单位已彻底脱钩,即不参与任何工作,也不允许插手有关事务;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说,不再在一起工作,见的少了,日常走动少了,联系也少了;从时间角度说,原单位的同志忙于工作,关心、关注会变少,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加上人员调出、调入,班子成员变动,熟悉、认识的人很自然会越来越少。极端情况下,十年之后,认识的人就很少很少了。结果是相互之间走动、联系都会不断变少,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走茶凉是自然而然会出现的情况,老同志、老领导们只需正确看待、客观理性地予以认识即可。反过来讲,如果要求人走茶不凉,即不符合客观规律,也不符合政策规定,更不符合事实情况,是不是有一点儿强人所难呢?
有道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也都是看戏者,你唱完了我登台,自然规律使然。在位的同志也应该想到:人都会变老,都有退休的那一天,对老同志、老领导们要尽可能好一点,关心一点;退休的同志们,自应舒畅心怀,尽可能多地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强身健体,颐养天年;对原单位的同志有一份体谅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理性的双向互动,为社会和谐贡献一份正能量。
一孔之见,不喜勿喷。十分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如果有一点参考价值,请给我点赞!🙏🙏🙏🙏
单位老领导老同事退休了,为什么给人感觉人走茶凉?
题主应该是位心思细腻的人,比较念旧。一般人都不会注意到这个现象,感慨人走茶凉的,都是自己。
一、为什么感觉人走茶凉?按国家规定,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退休。题主说的老领导退休了,按照女性来说也有55岁了。
在公司工作了那么长的时间,少说也是中级管理层。作为管理层,肯定经常要和各个部门的人接触。
手底下的员工也要管理,要参与会议决策,员工进进出出要汇报工作。在职期间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热闹非凡。
退休之后,很快就被公司的同事抛之脑后。工作有新人交接,茶余饭后也听不到有关这位老领导的只言片语。
自然会有一种凄凉感,所以题主会觉得人走茶凉。
二、不必感慨人走茶凉这在职场生活中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管是企业还是官场。
也不能说人走茶凉,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人不可能只记住以前的人,我们终究该往前走,也会认识新的领导新的同事。
特别是在利益关系里,感情显得格外薄弱。
题主所说的人走茶凉,我认为也有担心自己的成分在,怕自己以后退休了也会有这种落差。
其实大可不必,工作的时候兢兢业业,退休了就该跟以往的生活做个告别。
要调整好心态,在家养养花,遛遛狗也是极好的生活。
不要在意那么多,遇到以前的同事打个招呼,说说话就可以。
要知道,除了亲人,没有人会一直记得另一个人。
三、理性看待人走茶凉我个人认为,人走茶凉也算一件好事。
退休了,离职了,就该断的干干净净,不要剪不断理还乱。
我以前在一家公司的时候,担任基层管理者,跟员工们的关系处得特别好。
在离职前夕,请大家吃饭,在饭桌上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同事,拉着我的手说不舍得我走。
后来听一位以前的同事说起,在我走后,来一位新的管理员。脾气暴躁,对待员工特别凶。
那些员工经常在这位管理员面前提起我,说我如何如何好,说这位管理员哪里哪里不如我。
以至于,这位管理员愤愤不平,心里十分记恨我。
当时我就在想“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人走茶凉是必须的,总记着以前的领导以前的同事,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不利。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单位老领导老同事退休了,为什么给人感觉人走茶凉?
人走茶本凉
谢悟空小秘书相邀!单位老领导老同事退休了,为什么给人感觉人走茶凉?我想反问一下,人都走了,难道茶不应该凉吗?
人走之前,单位老领导老同事之所以觉得茶一直是热的,是因为一直有人烧着这个茶,续着这个水,温着这个杯。而这一切,如果说是前台的本职,下级的本分,或者同事的好心,都不是因为你这个人,而是因为你坐着的那把椅子,占着的那个位子,使着的那根棍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万年的江山数年的位,你走了,自有另外的人来坐那个本不属于你的位子,即使那个位子空着,依然有人烧着茶、续着水、温着杯。也就是说,你走了,茶不但未凉,也许比你在位时更热乎着呢。
但是,人走之后,单位老领导老同事之所以觉得茶就凉了,是因为他人虽走了,但单位并未跟着他一起回家,茶也没跟着他一起进屋。单位还是那个单位,单单还在那个位置。茶也还有茶,只不过插在原来那个位置。单单是你走了,挥挥手,即使你想带也带不走一片云彩(带走云彩秋后也得算帐),你单单已没有了位,不管是想插还是想擦,插也没地插,擦也没处擦。或者说,你离开之后,根本就没有茶,何来热不热,凉不凉之说。
所以,只要是别人泡的茶,总是有凉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也是职场铁律。人走了,就表明你已不是公务人员了。不是公务人员,又不给人工资奖金,还想让人给你泡茶,你这要求也忒高了,已属于特权范畴了。退了就是退了,就像去了就是去了一样,总是有这么一天这么一关的,即使你着“胡汉山又回来了”也没有用。真想喝茶的话,对不起,劳您大驾,自个儿泡!如果你早知道茶要自个儿泡,不管走不走,离不离,茶,总是热的。
单位老领导老同事退休了,为什么给人感觉人走茶凉?
近些年来,人走茶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这种情况尤甚。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最有发言权了。因为我在公务员岗位上工作年限较长,还从事过组织人事工作,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退休的领导和同事。我到了退休年龄时候,同样也打起铺盖卷回家,至今已经退休回家4年。这个前前后后的经历,我的感受可谓是颇深。
认真回顾一下,不外乎是以下3个原因:
一是引入竞争上岗机制的必然效应。退休前单位的领导职数有限,实权岗位有限,而谋求职级晋升、谋求实权岗位的人数众多,形成了狼多肉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于是,在改革开放中,为了解决跑官、要官、买官问题,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引进了竞聘上岗的办法。即一个领导岗位、一个管理岗位要有两个以上的竞争者履行竞聘程序,最终经过群众投票、组织考核,只能有一个人走上梦寐以求的岗位。这样,就势必在竞争者的心中留下芥蒂,上岗人员在退休时又往往是当初的落选者来接替他的岗位,这样的结局就可想而知。
二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中,遏制少数领导干部插手原单位工作问题的初步反应。一些退休领导离开单位后,还想发挥“余威”,“官瘾”不减,留恋 “特权”。 所以,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 “退而不休”、“垂帘听政”、随意干政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但是,矫枉必须过正,单位领导因此谨小慎微,该做的也不敢做了,退休人员没有了以往的退休纪念品,也没有了退休欢送会,甚至退休前的领导谈话也被省略等等,难免让退休人员有寒心的感觉。
三是工作单位感情基础比较薄弱。如果退休前单位系数个单位合并而成,那么干群之间、同事之间的交往时间比较短,尚未建立起较深厚的感情,这种情况致使退休后很快就会与单位领导和同事“失联”。此外,退休单位风气欠佳,有不团结的因素作祟;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这项工作没有列入日常考核内容,缺乏重视;单位领导人员更换频繁,在感情上没有接力等等,都是造成人走茶凉局面的重要因素。
单位老领导老同事退休了,为什么给人感觉人走茶凉?
做人不同结局不同
过去我们单位是省直正处级单位,一个姓冯的副主任,为人老实和蔼可亲,职工有求必应,如果员工的个人要求真的得不到满足时,向也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是主管运营工作的领导,另一个姓猴,为人狡诈,贪得无厌,欺上瞒下,对一把主任都想方设法出难题,对员工更是砍瓜切菜,无恶不做,靠溜须拍马,请客送礼弄个主管后勤的副主任!
几年功夫大家都老了,主管业务的冯副主任退下后,逢年过节来单位领福利时,大家就主动打招呼,握手问好,老爷子退下来患鼻癌,通过手术完全康复!
而轮到猴副主任临退休前三年机构改革,副处级五十七岁就地在原单位转为副处级调研员,从此没权没势了,连个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就这样病休三年,到正式退休后,第一个春节前来单位领福利时,让大家起哄的围住,后勤管库的老刘,上前握住说了一句话:你咋还没死呢?虽然是笑话但此话很不受用,从此后这个老猴从未再来过单位,,后患胃癌,终年六十三岁,大家猜测是坏死的!
今天我想说的是情况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单位的员工们绝大部分都是好的,对那些在位时总是高高在上,夸夸其谈,自私自利的领导,退下来后大家都不理他们是正常的事,让那些不仁慈的前领导们用有限的时光反省一下有何不好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