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失心疯一样地追星?
说起“追星”,我这个老头子也说说我少年的时候“追星”的经历。那时候我不仅追过星,而且一追就是仨。
我的少年时代,家里有一台收音机,不过那时候都是叫“电匣子”。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听电匣子。
在听电匣子时,有三个人的声音只要一出现,我就会停下任何事情,专心致意的听完。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迷上了这三个人。
第一个是中央台的播音员齐越,我非常迷恋齐越的声音和播音风格。每次听到他那苍劲有力,抑扬顿挫的声音,就会从心底里涌出一股受到无比鼓舞的情感出来。
齐越,是我国老一辈播音员,是新中国第一位国家级男播音员。也是夏青、葛兰的播音老师,堪称中国广播事业的奠基人。
其实这些,我当时并不很了解,只是当时在我的感觉里,齐越的播音是最棒的。有齐越的播音,我一定会认真的从头至尾听完,感觉非常的过瘾和享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齐越朗诵的《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每次听到齐越朗诵这篇文章,我都会听得热泪盈眶。
齐越的播音,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后来的夏青葛兰,这么优秀的播音员,和齐越比起来,总是觉得听了不过瘾。
第二个我追的星,是经常出现在广播中的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董行佶。
我最喜欢董行佶的朗诵,至今我还认为,在朗诵界,董行佶仍然是金字塔尖,无人能够超越。只要是听到董行佶的朗诵,我必是一听到底。
董行佶的感叹词,轻轻的一个“啊!”,几乎能把听众的心给翻出来。至今我还保留着董行佶朗诵的《荷塘月色》、《海燕》、《鹰之歌》等录音。
董行佶给我印象最深的朗诵,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可惜现在找不到这个录音了。
我追的第三个星,是当时总政的男高音歌唱家孟贵彬。
我非常喜欢孟贵彬演唱的歌曲,不管什么歌,只要是孟贵彬演唱,总是那么迷人,那么动听。就算是一首普通的大家都会唱的歌曲,叫孟贵彬一唱,就感觉那样的具有魅力。如,孟贵彬演唱的《歌唱二郎山》、《我是一个兵》,这么简单的歌曲,孟贵彬都会演唱的非常动人。
就像大家所熟悉的歌曲,电影《怒潮》插曲“送别”,深情中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至今传唱不衰。
上面所说的三个人,是我少年时代追星的艺术家。也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绝非现在的演艺人可比。他们的艺术魅力,至今还在感染着我。
为什么有人失心疯一样地追星?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为什么有人失心疯一样地追星?
追星族的人有些近似疯狂,为了喜爱的明星,为了一场演出票,可以凌晨排队买票,一个刘德华的女粉丝,父母为了帮女儿园梦,卖房去香港找刘德华,只为无法满足其女儿的心愿,她的父亲跳江自杀以求明星一见。太可悲了…
现在追星族都有一个团队的,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粉丝,当名星到某个场地,他们的粉丝就追随到哪里,替他们拉气场。
粉丝与明星缺一不可,如明星没有追星族,说明人气下降了。
视屏仔播放,人气与关心热度,变相提高了演员的地位。在这种关系网中,明星也少不了粉丝的追捧。
一般年轻人居多,热情,幻想,等老了,就没有这些冲动了!
为什么有人失心疯一样地追星?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明星也是人,追星适可而止,喜欢就多关注他们的作品,而不是失心疯一样去追,走极端自己也会很累!
为什么有人失心疯一样地追星?
不反对追星,是因为屏幕上的演员和平常人相比确实有独特之处。但也不赞成失心疯的狂妄追星,有那疯劲儿,还不如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说不定明星有的,有一天自己也会有。
为什么有人失心疯一样地追星?
如你提问 有些人真的像失心疯患者一样 盲目崇拜去追星 这异族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就是五体投地跪拜式追捧…
哈!只要不累 只要这族人感觉自己如此那般 有人生价值与意义 或有什么欲望能得到满足收获?随它们去吧…
我只是活出个样子 给自己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