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轮流养老,是一种社会上常见的养老方式。在那些儿女较多的家庭,用这种养老的比较多。
但是,这种看似很实用的养老方式,大多老人都不愿意,但是很多时候,老人往往没有话语权,从而被动的接受了这种养老方式。
为什么老人不愿意这种养老方式?我认为这种养老方式有以下几个缺点。
1,每次更换儿女家,老人都会非常疲倦。大多数老人,经不起舟车劳顿,由于很多老人腿脚不便,上下车都比较困难,甚至很多老人下车后,行走都很困难。,需要揉腿很长时间才可以勉强行走。这对于老人无疑是一种折磨。
2,频繁的更换生活环境,老人总是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每次都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就又要走了。对于老人的健康没有好处。
3,儿女多,经常会因为多住几天和少住几天而产出矛盾。谁都不想“吃亏”,老人在其中心情备受煎熬。
4,儿女多了,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但是又不想为了老人而改变。比如说,有的老人不喜欢吃辣的,但是下一家儿女却是非常喜欢吃辣的,老人就非常害怕。过去了以后,没有食欲,吃的很少,对于老人的身体损害较大。
5,因为轮流养老,平时,其他的儿女都不去看望老人,认为反正早晚要过来,没有必要去看望老人。所以,老人平时感觉孤独无助。要是想哪个儿女了,也只得放在心里,不敢说出来。
6,每次被送走的时候,老人都有一种深深的伤感。尤其是下一家如果对老人态度差一些,老人就更加心中不安,但是还不得不去。所以建议,每次更换,下家都要主动的去把老人接过来,尽量不要送。把老人送走和把老人接过来,给老人的感觉绝不一样。
总之,老人养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怎样让老人过一个平静的晚年,而不伤害老人,确实需要儿女多的家庭好好研究一下。
“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轮流养老”就是让老人在几个孩子家轮流住着,每家住上一段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轻孩子们的经济压力,也可以让每个孩子尽孝心。
我们家里就是采取这种方式照顾我的奶奶,三个儿子每家一年,我经常会陪我奶奶聊聊天,逐渐我就发现“轮流养老”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老人在第一家的生活中,把房间收拾成自己满意的样子,墙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又买了好多装饰品来点缀房间,床睡着不舒服又买来一张宽大的床,怕老人热到或冷到,第二家的儿子又买了空调,怕老人无聊又买来电视,快轮到到第二家的时候,老人就会心想,这房间装修这么好,刚刚住一年又得搬走,使老人感到不舍与不习惯。
2.婆媳矛盾是从来没有断过的事情,在第一家里跟媳妇儿就有些不合,老人也是无奈,到第二家老人又得看另一个媳妇儿眼色,这让老人有苦说不出,找不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3.老人年龄已高,搬来搬去迟早会经不起折腾,但是这个时候的老人已经处在被动了,只能“任人摆弄”。
虽然“轮流养老”有很多不恰当,但不能证明孩子们不孝顺。
我认为有一个方法就很好,希望能帮助到这种情况的家人:让老人就在第一家住,每个月其他孩子要买东西来看看,另外再给第一家一定的资金来减轻压力,这样老人不折腾了,孩子们也能尽孝心。
最后说一点,老人这么大的年龄了,想要的不是物质满足,想得到的是家人的陪伴。
“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谢网友邀请,轮流养老看似公平,然而忽略了老人的感受,首先轮流养老,每过一段时间老人就要迁徙一次,给人一种流浪的感觉,让人有一种居无定所的感觉。再则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不一定相同,对子女喜好也有差别,特别是媳妇女婿没有血缘关系,有的关糸处的好,有的处的差,处的好的在一起生活当然可以,处的差的每天在一起,天天受气,老人肯定难受。最好的方式是子女平均负担,老人愿在那个子女哪过由他们自己决定。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好。
“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我岳母七个孩子,老大是男孩,剩下六个都是美丽的女孩。岳父在最小的孩子七岁的时候,胃癌夺走了老人家。好在大一点的孩子们都参加了工作,都有了出息,老大成家立业搬出去住,而女儿们个个都嫁了好人家。岳母也有退休金在家和邻居打打麻将,每天都有女儿来看望,买菜吃饭,日子很是享乐。有一年城市道路加宽扩建。正好岳母的三间瓦房没受到影响,可以重建做街面房,这可引来商户前来拜访要买下这房子,每天几十个人轮流到访。后来岳母考虑在三把房子给老大儿,两个月后建六层楼房,三间门面,商户把二十年租金一次交清。这六层楼不但一分钱没花,不用工作也可享受生活。老大儿子一家四口住三楼,让岳母在二楼住一间。一年后岳母“生病”有时去看望她老人家,两个小时也说不了几句话。后来发现岳母房间里还用着老房子里的小煤火做房,破旧的碗和盘子,一切都明白啦。原来和大嫂一起吃饭都到三楼,岳母做的饭总是那几样菜,一家四口吃个饭叨叨叨的,岳母干脆不做了,就在自己房间里能个小煤火(有煤气筒通到窗外)。这又让大嫂又气又怒的指责岳母,这煤烟气跑到楼上不想让人活啦。大人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老大又是“气管炎",一家四口都很少理会岳母。第二年岳母真的病倒,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老大儿找来几个妹子说,咱妈病啦,大家轮流照顾。这话一出,激怒了一向心直口快的二女儿骂道,老大你是东西吗,你老婆不是个东西,你也跟着不是个东西,咱妈考虑到你是家里唯一男人,靠你养老,把房子给你,几百万都是你的,我们做为你的妹子,谁图过你一分钱,就是让你有个孝心,好好对待咱的妈,咱妈跟着你不到两年你们一家让她气成这样。好事都让你们占着,你们这样对待咱妈,迟早招报应。女儿们商量咱不管,指望他让人不放心,在医院(后又搬出去租房)轮流一个星期,我和老婆,儿子照顾岳母那一年的情景一辈子难忘,,,,,,。大前年我的所有老丈姐聚餐时(年年春节几十口到饭店轮流买单),二姐说在街上遇到一个穿的破旧衣服,一分钟走不到三步的人喊我,我看半天这人又瘦又疮白,大冬天脚上还穿着单布鞋,看着就吓人,问他你谁呀,那人说我是你哥呀!二姐一边掉泪一边心痛的扶他问,你这是干吗呢这么瘦,鞋还穿这么单,大哥有气无力的说,我病啦!治不好啦,你大嫂不是个东西呀,她给人睡呀,哄她钱呀,没脸说呀,拿我出气,一天就给我五块钱出去吃,这日子没法过呀,我寻思着能碰着你几个,您几个商量商量也轮流看看我行不行。我们听完同声说报应。后来我们还是去了他们家,一个月后老大走啦!
“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提问:“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为什么老人不愿意呢?这还真是个问题,也确实切合现实,下面我就身边发生的几个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其一是我的一个邻居老奶奶,现在已经八十岁了,她生养了四男三女共七个子女,除了老二夫妇在中年去世,其余六个都已成家,子孙满堂,按理说不应该为养老发愁了,但她偏偏还在受着煎熬!她家实行的也是轮流养老,三个女儿除外,三个儿子家轮流住一个月,到月底的最后一天自己背被子到下一家,也没有哪个来接一下,上家住满一个月,如果搬得慢一点,就有人骂老不死的,崽好还得媳妇好啊,媳妇不高兴,儿子死得就难看,基本上是要吵架的,而下一家如果你自己不搬过去,那才叫高兴,恨不得你再也不去。八十岁的人了,还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有一次终于出事了,老太太在搬被子时跌了一跤,老人骨脆,竟把右手腕摔断了,几个儿女竟然互相扯皮,硬是没送医院,最后请了个郎中,贴了几幅膏药了事。这些事城里人听来不信,但在农村却是最真实不过的事情。
其二是邻村一个老人家,姓唐,唐老太已经快七十了,由于中年守寡,拉大了四个儿子,并且都成了家,也是儿孙满堂,但老太太早年就累坏了身体,药砵子不离手。四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难得回来两次,尤其是小儿子,两夫妇都在广东进厂,几年都不回来一次,老太太只好在三个儿媳妇家轮流养老,说是养老,其实也是可怜,除了大媳妇稍微好一点外,其余两个都是咒山骂水,因为小媳妇夫妇从不回来,也不寄钱,总是在老太太面前拿来说事,可没少受气。后来老太太终于病倒了,大小便失禁,更加受罪,不过听说前年也去世了,死前她对人说,大媳妇二媳妇三媳妇她都不怪,毕竟服侍了自己,最不心甘的是小儿子,送书送得最多,没服侍过自己一天,也没寄钱回来,她实在不甘心。说来也奇怪,她小儿子的家庭本来是四兄弟中最好的,最有钱的,但自从老太太去世后,家庭象泻水一样,连续发生了几桩希奇古怪的事,现在她小儿子也回了家乡,坐轮椅,已经家不是家了。
其三是我嫂子的亲妈,老太太生育了一男四女,并且都已成家,不好的是儿子在45岁那年,在床上玩着玩着手机就睡觉了,并且呼噜打得山响。他老婆睡不着,在旁边推他,要他不要打那么响,但叫不醒他,急忙叫120,还没到医院就不打呼噜了,但也没气了。由于唯一的儿子死了,老太太后来就在四个女儿和儿媳妇家轮流养老,每家住两个月,轮着来,四个女儿嫁得虽然不远,但终究不方便,还有就是女儿嫁人了,终究是别人家的人了,有丈夫,还有公公婆婆,感觉好像也不是办法。到后来,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了,四姊妹加儿媳妇就开了个简短的家庭会议,商议的结果是由小女儿全天侍候,其余几户每月支付给小女儿600元,这样才稍稍安顿下来,但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听说小女儿有时也很烦。比如有一次,小女儿刚给老太太换了湿裤子,过会儿又尿湿了,小女儿肝火一上来,就在老太太屁股上狠狠打了一巴掌,老太太恨恨地骂小女儿,你这样做会报应的啊,小女儿回答,我马上死掉都可以,当然这是我听说的。
唉,说不完的养老,老了都是泪!尤其是农村老人,养老金又少,更是一种煎熬!有时候我想,国家的顶层设计,社会的每一个人,对老人再好都不为过,因为我们都有老的一天啊!这样一说,好像有点跑题了,赶紧打住!
一己之言,不喜勿喷。
“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轮流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看着很实用,但是老人们为何不愿呢?
农村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村里的干部也为此有些忧心忡忡,从他们的工作中,就多次处理过赡养纠纷问题。
过去讲,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现在看来,并不一定是这么回事。儿女多的,并不一定老人生活得很幸福;儿女能力强的,也不一定就能好好度过晚年。
某村有位老人,下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年过七十之后就轮流在儿子、女儿家里养老,据当地人讲,他在女儿家生活得是最为幸福的,一回到儿子那里,就感觉不是一种滋味了。
几个儿子不会让他住正房,将其安置在偏屋里,条件简陋,日常的照料就是给点饭吃。女儿当然不放心,看了几次心酸落泪,又把父亲接过去了。不过,后来父亲坚持要回到自己村里,可能是预感自己身体不行了,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轮流养老,一直农村盛行,并且主要是在儿子之间轮流居住。时间不等,有一年一轮的,也有几月一轮的。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矛盾。比如有的儿子媳妇之间进行攀比,觉得谁给老人的条件太差;比如有的儿子媳妇到了时间,不会去主动接老人;比如有的老人可能觉得某某儿子媳妇为人心肠要好一些,不想去某某儿子媳妇家里住;还有的老人觉得这是一种施舍,并不一定用了心,如此等等。
人终究是要老的,老了之后怎么办?我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但也能对大家有所触动吧:一是当今社会重幼不重老,孝顺的传统美德已经逐渐在消失,或许只有等待自己老了之后,才稍有感触,可惜已经迟了。
二是人老了终究还得靠自个,不可过多的依赖儿女,尤其是今天儿女们的事业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所以说,夫妻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人一定要懂得珍惜,这种关系越是年龄越大,就越显得可贵。无论是相护相持,还是精神慰藉,只有夫妻才能做得到,再优秀的儿女,怕是也难。
三是老人们要学会与儿女们共处,一些在城市工作的儿女,是希望老人能够与其共同生活的,而且这个共同还不一定在一个住房,只是一座城市。可是有老人就是不愿意,也让儿女尴尬不已。所以,老人们也要提高生活的适应能力,学会适应一个新的地方,新的人群,新的追求,不能过于保守。或许,多从儿女方面的角度去考虑,也才能收获自己的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