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里要写秦钟这一人物?

曹公的目的是什么?

太虚幻境里第一支曲子,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红楼大旨谈情,怎能少了秦钟(情种)。

情的警示作用

红楼秦氏一家三口,秦业、秦可卿、秦钟,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情起情灭的过程,生命存在的意义皆在一个情字,否则活着与死亡没有太大差别。在芸芸众生中,对于情的感受千差万别,但唯有情种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

很明显,曹公本身就是一个情种,他把自己对情的理解放在了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在小说中的男性,很明显被划分成了两类,一类对于情的理解旨在满足肉欲,比如贾珍、贾琏、贾蓉等,他们的情粗暴野蛮原始味儿十足,很显然曹公对此类的情嗤之以鼻。

另一类人物便是如贾宝玉、秦钟、蒋玉菡、柳湘莲,还有北静王,他们的情细腻而浓烈,可以是一杯烈酒,亦可是一曲婉歌。情种之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但情深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情种的不同结局。

秦氏姐弟在小说中,无疑都是多情种。他们的多情都引来同一个结果,即自身的毁灭。其原因也都一致,都陷入了禁忌之恋,即“情既相逢必主淫”。

秦可卿与公公贾珍有私情,这是违背家庭伦理的禁忌之恋。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偷情,这是违背世俗伦理的禁忌之恋。很显然,这样的多情种固然有其可悲的一面,但并不是曹公所崇尚的多情种。

秦氏姐弟的出现又离开,对于贾宝玉起着警示作用。贾宝玉遇到秦可卿之后,第5回便入了她的居所,之后走入了太虚幻境,又经历了一段与兼美的婚姻生活,最后在恶梦中惊醒。受到秦可卿性启蒙的贾宝玉,紧接着第6回便与贴身丫鬟袭人发生了云雨之事。

再接着第7回秦钟便走入了贾宝玉的视线,贾宝玉见证了秦钟的情感历程,也见证了秦钟的毁灭。第16回秦钟将死之时,对宝玉说,以后还该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很明显,这是一句过来人对眼前人的劝慰。

换个角度理解,秦钟的劝慰言外之意在于,人生不必过度执着于风月之事。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一个情字招来太多事非,父亲因此而去世,智能儿因此下落不明,自己因此而丧命,实在是太不应该。如果将所有精力放在立身扬名之上,或许那才是人生的真谛吧。

警幻仙子在太虚幻境对贾宝玉也曾如此的劝慰过,希望贾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但显然贾宝玉对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选择的是第三条路,没有为风月之事竟折腰,也没有走世人崇尚认可的仕途经济之道,而是选择了一条悟情之路,即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追忆似水流年

张爱玲把大观园形容成一个儿童乐园,曹公笔下的红楼,确实是一部青春少女们的凋落史。但与此同时,曹公笔下的少男们也有美好的一面,并不尽是酒色之徒。除了贾宝玉,还有诸如北静王、柳湘莲、蒋玉菡和秦钟。

贾宝玉朋友圈的这些少男们,身上都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从中也影射出曹公对异性的喜好。第一,长相均是清一色的秀美,且多是懂得怜香惜玉的多情之人。第二,不拘泥于世俗,不以身份地位论英雄。第三,均有墨家的道德风范:兼爱非攻。

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朋友在贾宝玉成长的路上,都给宝玉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青春回忆。贾宝玉和秦钟在一起的日子,除了见证秦钟与智能儿的情感,还有他与秦钟一同走过的痛并快乐着的青春岁月,尽管短暂,但很珍贵。

小说中的贾宝玉是没有上过几天正经学堂的,而曹公重点却描写了他与秦钟在学堂的情景。贾宝玉也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上学,但是他和秦钟在一起却从谈论读书上学开始,最后又为与秦钟在一起,吵着要去学堂。然后在学堂里与人起争执,打架。

这些珍贵的年少记忆恐怕也是曹公自己年少时的独特记忆。曹雪芹年少时的个人经历有些分裂。顺风顺水要风得雨的过了一阵少爷生活,之后又经历了从云端跌落至地狱的贫苦生活。这样的经历在他的心理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落差。

在小说中回味自己曾经年少时的轻狂,曾经的青春小伙伴,曾经的对情爱的朦胧趣味。秦钟的身上除了小说角色的需要,或多或少还有曹公想在他身上回味的那段青葱岁月。

红学人都认为,曹公在人物的写法上采用了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方法,比如晴为黛影,袭为钗副。那么,秦钟的存在就是贾宝玉的一个影子,从横向上,写出了贾宝玉少年时代情感的萌芽期,以及他身上的那份纯真。

为什么《红楼梦》里要写秦钟这一人物?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璀璨瑰宝,文化意义非同凡响,值得后来人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各个都有显著的性格特征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关联。单单以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来说,都有着很鲜明的寓意,比方说,“甄士隐”,又名真实隐去;“贾雨村”,即假语村。小说之中诸如此类隐喻慧言,不胜枚举,高深莫测,引得无数人皓首穷经,数次翻阅,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删除。谢谢!

《红楼梦》中的人物秦钟,是秦(邦)业于53岁喜得贵子,据说此子生得粉面朱唇,眉目传情,体型俊俏,举止风流,颇有柔柔弱弱惺惺作态的女儿的神韵。秦钟出身于官宦之家,因为姐姐秦可卿嫁入贾家为儿妇的缘故,经常进出贾府,与贾府的二公子贾宝玉相识,二人颇有渊源,一见如故,臭味相投。秦钟因为和贾宝玉一起送秦可卿的灵柩去水月庵,偶然与其中一妙龄尼姑,法号智能儿,一见倾心,一见钟情。三番几次幽会缠绵,二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智能儿私自逃离尼姑庵,偷偷潜入秦府来找秦钟。二人的苟且之事,终被秦钟的父亲秦邦业发现,残忍的吧智能儿赶出秦府,并下令奴才将秦钟打了一顿,,不许二人再次相见。然而秦邦业经此一事,气得老病复发,不几日便呜呼与世长辞了。爱子秦钟,本性身子骨就柔弱,且伤寒感冒尚未痊愈,再加上受了家父的杖责,若干天后,也追随老父而去。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删除。谢谢!

秦钟,“情种”也。秦(邦)业,“情孽”也。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世事如此。秦钟因情而亡,果不其然。

你怎么看呢?

我是小蓝星,每天在悟空问答上分享一些个人的生活情感经历,欢迎大家的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谢谢!

为什么《红楼梦》里要写秦钟这一人物?

问靠曹雪芹红楼梦研究红学家吃饭的人,答案肯定是各不相同!

为什么《红楼梦》里要写秦钟这一人物?

秦钟一直被大家不喜欢,皆因他在秦可卿葬礼上表现得并不伤心,而父亲姐姐为他上学操心费力,他却不学无术,学了一肚子纨绔习气。更在姐姐出殡路上与小尼姑智能儿苟且,勾引的智能儿私奔到他家被老父亲撞见,最终气死父亲,自己也丢了性命。表面看秦钟就是个典型的混蛋小子。可曹雪芹为什么给他个“情种(秦钟)”的名字呢?这不得不令人疑惑重重。

【一】

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羞羞怯怯,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方知他学名唤秦钟。【甲戌双行夹批:设云“情钟”。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

脂批云秦钟者“情钟”也,而非情种!但世人最喜将秦钟比喻为情种。正是暗合红楼梦引子的“开启鸿蒙,谁为情种…”此情种非秦钟,而是贾宝玉。秦钟难道不正是贾宝玉的另一种人生状态么?

脂批指出,秦钟引出的最重要的并非“情钟”“情种”,而是“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甚至给出了: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那么这两句有什么意义呢?

【二】

未嫁先名玉,玉是紫玉:吴王夫差的小女儿,与家童韩重相爱,私定终身,由于夫差反对,气结而死,葬阊门外。她的鬼魂邀韩重进入她的坟墓同居三天,尽夫妻之礼,并送给韩重一个宝珠。韩重持珠去见夫差,被当成盗墓贼,重又逃回坟墓。紫玉亲自去见父亲夫差和母亲说明原委,然后化作一缕烟。是为“玉生烟”。

此典写紫玉为忠贞爱情之女子。但终不免私定终身,为父母所不认同。明写秦钟与小尼姑智能儿之私情,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规矩。最终秦业为此气死,秦钟也因此愧疚难当,被父亲毒打后一病不起,一命呜呼,秦钟之情之所钟在世俗为错误。隐喻贾宝玉这个情种与林黛玉的宝黛爱情不被世人认可,终究造成林黛玉香消玉殒,宝玉情难筹而遗恨终身。

曹雪芹借秦钟看似滥淫最终被情所迷最后身死,写出贾宝玉天性中不坚定的另一面。而这正是林黛玉最不放心也无可奈何之处!宝玉之情钟终究负了林黛玉。

【三】

“为家本姓秦”,秦指罗敷:姓秦,嫁与太守家令王仁为妻。有一次采桑时被太守见到,用荣华富贵引诱她,被拒绝,并把自己的老公夸的天上有,人间无,说她老公官很大,很富有,而且一表人才,人人仰慕。把太守说得自惭形秽,打消了念头。

罗敷明写秦可卿,有人认为此为讽刺秦可卿与贾珍有染,并非如此。此句不为写罗敷有情,而是指出罗敷不畏强权,证明秦可卿不受贾珍强迫,愤而自尽的真相。而林黛玉最后应当也有此遭遇,脂批引此句,一语双关。

罗敷和紫玉一样对爱情忠贞,与秦可卿无关,却对应林黛玉的矢志不渝。作为宝黛爱情最坚定的一方,尽管贾宝玉有这样那样缺点,林黛玉依然故我的坚持初心。林黛玉八十回后极大可能被嫁给外人。《题帕三绝》第三首: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不正是说林黛玉面对了罗敷一样的“太守”。而她坚持初心,最终香消玉殒。

秦钟其人不能以好坏来评价他。作者在此人身上预设的贾宝玉的另一面,也通过秦氏姐弟交代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结局。红楼梦写情,可情却不为世俗所理解,不正是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秦钟之死,代表贾宝玉另一种性格的死亡,也代表他所钟情的宝黛爱情被世俗不容而夭折。对应秦可卿影射林黛玉的矢志不渝,是为“情种”“情终”!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为什么《红楼梦》里要写秦钟这一人物?

秦钟,就是情种。

曹公让他早逝,就是要告诫后人不可乱情,整日卿卿我我,不但耽误学业,也葬送前程,到头来让他爹更加伤心,不如早去的好

各位请看;秦钟的父亲秦业,就是一位勤勤恳恳,操劳无助的苦命人。秦钟这沾花惹草,胸无大志的情种,长此下去,非得要把他爹坑死不可,吐血啊!

为什么《红楼梦》里要写秦钟这一人物?

秦钟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暂,从第7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开始,到第16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结束。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个人物呢?清人涂瀛说秦钟就是“情种”的意思,解盦居士将秦钟与其父秦业、姐姐秦可卿一起解释说,秦业就是“情孽”之意,秦可卿就是“可人之情事”,秦钟就是“情钟”,还有人说秦钟意为“以情终也”。说法基本相同。杜世杰则又理解为秦钟可以读为“秦终”,说他代表亡明政权,这就与政治结合了起来。我认为,秦钟就是“情重”,其姊秦可卿就是“情可轻”,你看,重情与轻情都没有好的结果,大概是说“情之孽”(秦业)吧。

清·改琦绘秦钟

作者写秦钟之死,是着重于其“滥淫”之“情重”的。曹雪芹写秦钟与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儿偷情,以致失于调养,第16回开头原文是这样说的:

话说宝玉见收拾了外书房,约定与秦钟读夜书.偏那秦钟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绻缱,未免失于调养,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进饮食,大有不胜之状,遂不敢出门,只在家中养息。

在家养息期间,不料智能儿又私逃进城来找至秦钟,不料被秦业发现,将智能儿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于是就死掉了。秦钟与智能儿的爱情也属于悲剧,是一种生死恋。不料就这样死去了,所以,有人认为秦钟是色中之倒运鬼。

清·改琦绘智能儿

秦钟、秦可卿以及贾瑞的死,有人说可以代表着“皮肤滥淫”阶段的结束,从贾宝玉入住大观园开始,就是“意淫”阶段的开始,也是一种说法。由此看来,秦钟也是被作为“皮肤滥淫”之一来写的,是与贾宝玉的“意淫”相对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