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补天"该如何理解?

首先重新更正一下“高天"、“奈何天"、“情天"、“补天"。如何理解这“四大天王”,我们有必要先看下它的出处。“补天"--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高天"、“奈何天"、“情天"--源于太虚幻境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宫门上有“孽海情天”,两旁一副对联有“厚地高天,带他到了“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宫墙上有一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红楼梦引子〗:“……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此外,林黛玉在酒令中也用了出自《牡丹亭》的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如何理解?我认为在这四大天中,只有情天和补天有实质性的意义,而高天和奈何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补天的双重含义作者通过补天神话引出了一块被遗落的石头,而这个石头并非普通之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无材补天,整日悲号。这后这块石头变身美玉去到人间,享受荣华富贵,意欲补人间的“孽海情天”,实质上是在交待美玉的来历,也是直接的意义,隐喻了一石头的神话传说。补天的引申意义在于,以贾雨村为代表的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以贾宝玉为代表的非主流价值观,贾宝玉相比贾雨村之流的禄蠹,自然是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持主流价值观的人在补统治者的天,非主流人士在补的是自己的天。

也就是说补天的两重含义,一重在于神话意义上的补天,一重在于现实意义中的选择。

情天《红楼梦》在明清小说中,被划入世情小说,这类小说主要描写人情世态、书写悲欢离合为主要特点,重在描写情爱婚姻、家庭纠纷,反映当时社会的百象人生。所以,曹雪芹主要着力描写的也是这些内容,人情、爱情、亲情、友情都在其中,我们看到贾宝玉补得情天比较多,他博爱,对男对女都有情,对下人也有情,可以说他的生活就是在一片各种情感 编织的天空之下,他在其中修补。所以,情天在书中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奈何天的用法

奈何天并不是曹雪芹独创的,这样的表达在文学界很常用。理解起来,有两个相反的意思,一是在欣赏天,另一个就是在悲天。

宋人晏几道〔鹧鸪天〕有: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清初李玉《占花魁》传奇《探芳》有:短长痴梦苦缠绵,都捱遍,寂寞奈何天。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七《宦娘》中有:甚得新愁旧愁,刬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牡丹亭》有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以上这些“奈何天”,结合出处及语境,表达的意思都是离愁别恨。所以在《红楼梦》中的意义也相近,也是这个意思。高天“厚地高天”中的天与地是相对的,高与厚相对,这是一种写法上的呼应,我们也说“天高地厚”。也可以理解成两种意思,一种为不识抬举,一种恩德厚重。在书中,结合语境,其意指广度和深度,有厚重之感 。

以上理解请参考。

《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补天"该如何理解?

一,《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应为“情天”)、“补天"的出处。

1、《红楼梦》“补天"出现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2、《红楼梦》“高天”、“奈何天”、“情天”,都出现在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

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走进第一层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孽海情天”。两旁一副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宝玉心里想:“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

进入第二层门内,警幻仙子允许他观看“薄命司”的册子。——此即所谓“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

宝玉看了判词,警幻仙子知道他天分高明,怕泄了天机,带他到了“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宫墙上有一对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宝玉吃了“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茶酒,警幻仙子又命十二名舞女上来演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宝玉观看其歌词,〖红楼梦引子〗:“……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二,《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情天)、“补天"该如何理解。

1、关于“补天”。

女娲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脂砚斋在“高十二丈”侧点评“总应十二钗”,脂砚斋在 “见方二十四丈”侧点评“照应副十二钗”,那么明显这里是指“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的女子。

“补天”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多余的一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加以记录城故事,然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被携带到红尘中去了以后,就构成所谓《石头记》,亦即《红楼梦》。

可见,这是《红楼梦》全书的缘起。

2、关于高天、青天(情天)。

“孽海情天”的横匾额下面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的对联。

孽海情天总括全体,厚地高天和痴男怨女是互文。在孽海情天的笼罩下,厚地高天里的痴男怨女,叹不尽偿还不完的风月情债。

整部《红楼梦》都是以宝玉等痴男和金陵十二钗等怨女,在偿还风月情债。宝玉想着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之时,“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可见红楼梦全文与此紧密相关。

很明显,这是《红楼梦》全书总纲。

3、关于“奈何天”。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都是“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的大背景,点出了《红楼梦》怀金悼玉的意义和结果。

“怀金悼玉”的“金”和“玉”,可以实指宝钗、黛玉,也可以泛指大观园的金陵十二钗。这些人最后都是宝玉的伤怀和哀悼的对象。《红楼梦》就是一部怀金悼玉的悲剧,就是整个贾府,乃至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悲剧。

无疑,我们也能看出这是《红楼梦》全书的总纲。

三,联系全书进一步理解《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应为“情天”)、“补天"的意义。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宝玉抛却了莫失莫忘通灵玉,挣脱不离不弃黄金锁;黛玉流干了眼泪,宝钗花尽了心思,结局不过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许多人认为是宝玉婚姻的最佳人选,史湘云是湘江水逝楚云飞,不知所终;探春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挣扎后,千里东风一梦遥;争强斗狠,泼辣能干的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心比天高的晴雯被王夫人生生逼死;枉自温柔和顺的袭人,被指婚给一个优伶;迎春更是一载赴黄梁;惜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随着元春的薨逝:

贾府情天成了孽海,幽微灵秀地成了无可奈何天,女娲补天补了天下苍天,贾府的厚地高天还是塌了。贾宝玉的确无才可去补苍天,贾府忽喇喇大厦倾,昏惨惨灯将近,覆灭的结局早已注定。

结论:《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应为“情天”)、“补天",应理解为是全书总纲,暗示了《红楼梦》全书人物性格的发展和人物结局,揭示了贾府及四大家族覆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补天"该如何理解?

谢邀,

"今风碌碌,一事天成",成就什么?"携弟子得入红尘,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没想到啊",终成"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奈何,奈何,奈何天!

"木石前盟"又如何?薄命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葫芦案,高天厚土啊,情何在,意何存,人间青天何在?

高天已至"四极废,九州裂,地不周载"之境,作家处以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用"甄士隐"以最深起因归宿向那没落的时代,腐朽的封建王朝,发出惊天呐喊补天!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在这人性被梱绑,道义愚腐的悲催时代,"高天"高高在上,"厚土"稳稳居下,木石前盟算得什么,依然是破灭!十二金钗又如何,依然逃不过"花正红,香正浓"的红败香消,人间女儿国的破灭!向"高天"要."青天",奈何天欲补天,是谓"四天"(高天,青天,奈何天,补天)之解也!(朽学浅,胡诌)

《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补天"该如何理解?

红楼梦是一部以家史喻国史,以家亡哀国亡的悼明反满小说!作者所谓的天,基本上皆指的是大明王朝!所以作者之哀天,无才补苍天,奈何天,其意皆在对大明王朝灭亡的惋惜!

红楼梦的总纲来源于离恨天太虚幻境!意在指出红楼人物故事来源于明朝。这是洞悉整部红楼的唯一的法门。只有明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才能找到红楼梦人物故事的真相,不负作者哀思华夏的一片苦心。

走不入这个法门,我们只能看到,红楼梦与浮世的梦幻虚华浮光掠影。从而把它当成一部家族败亡式的爱情悲剧小说!

不过与今人,无论红楼是一部家史也好,还是国史也罢,已经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我们不必了解曹雪芹是悲悯汉王朝覆灭的悲哀!还是痛惜家族败亡的惨痛。只需看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此也足矣!

《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补天"该如何理解?

谢邀。读《红楼梦》,能找出如此细微着笔之处,并加对比理解,实属心细周到。自古以来,天地是对立的统一,客观的自然存在。古人认识自然,天高悬日月,地厚载万物,天自然指蓝天,太阳,宇宙;地,即地球。还有另一种层面的理解,天即天子,皇帝,及各朝代天子皇帝领导下的不同的各级政府官员,即社会环璄。在《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盘根错节,藕断丝连,一损倶损,一荣倶荣,也是小官吏及老百姓上的一层非顶层的天。过去的邢部,大理寺,按察司,是负责搞检察院,法院审判工作的,当然各朝代名称各异,皇帝掌握生死预夺大权。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能不制造冤狱吗?《秦香莲》,《狸猫换太子》,《窦娥冤》,《李慧娘》,《杨乃武与小白菜》……像宋朝包拯那样,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为百姓平反冤狱的“包青天”有吗?

那是一种社会制度,老百姓改变不了,“奈何”不了!因为国家机器掌握在为富人服务的官僚手里。不只中国的古代,就是现在标榜为"民主”的三权分治的美国,也奈何不了“天”。你比如种族歧视和控枪,(枪击事件每年频频发生,伤及无辜,百姓深恶痛绝),能改变了吗?

只不过《红楼梦》里揭示出来罢了。读者应该走出《红楼梦》,联系古今中外,对“奈何天”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补天”,补天即回天,一个个封建朝代的统治阶级政权尤如一座大厦,制度腐朽,民不聊生,大厦将倾,谁有回天之力,其谋,其智,其力改变整个统治集团和统治制度,使之亲民,为民,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红楼梦》似梦非梦,似言恋情而非言恋情,里边的官和民,穷和富,腐朽奢侈,正直光明,压迫与反抗……面面俱到,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解剖与缩影。

为提问者的《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补天点赞!

《?

《红楼梦》“高天"、“奈何天"、“青天"、“补天"该如何理解?

“高天”说的是厚地高天,

天高地厚世界之大,却无容身之地

此处没有特殊含义

鸳鸯三宣牙牌令

林黛玉的“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无可奈何,时不与我的感叹

贾母的“头上有青天”,是暗喻她是整个贾府最高权力者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是作者胤礽的自叹

如果补了苍天就是天子,因为他是衔玉而生的太子

皇帝死后他替补,但是最后没有补成,被废了

所以无才补苍天,最后幽禁咸安宫十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