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谓的“智”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意思为仁爱、忠义、礼和、睿智和诚信。孔子最先提出“仁、义、礼”,孟子延展为“仁、义、礼、智”,董仲舒增扩为“仁、义、礼、智、信”,也称为“五常之道”。五常作为道德规范,其作用在于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几乎也是贯穿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其中的“智”,从广义上理解,为智慧、明智、理智等大智慧,智实际上也可理解为一种能力,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的利好,从而才能去施行”仁“,所以儒家把”智“看作是实现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
这是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即知识面要广,善于请教,考虑周全,明辨是非的判断力,知行合一。“智”的体现可以通过”知“的过程,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和笃行。通过儒学的经典名句来帮助理解“智”。
博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取法的人。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将缺点应予以纠正。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通才,顶多成为某个领域的姣姣者。但有一类人喜欢不懂装懂,又不屑去问,有时还会因为不懂装懂闹出一些笑话。承认自己的缺失,向懂得行家请教,既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也可以博得别人的尊敬。这也是一个智慧的做法。审问勇而好问者胜,知而好问者圣。—《文子·自然》意思是勇于向别人求教的人容易取得胜利,本身是一个智者,又乐于向他人求教,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个故事本身很具有意义。求贤若渴,自己某一方面不行,那就请行的人来,相互商量,把事情做好。体现了刘备既有大智慧,又有大境界,最终取得了成功。
慎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对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举个例子,比如刘邦手下的大将张良,他的”慎思“运用得极好。众所周知,刘邦的为人不能与项羽相比,但是刘邦赢得天下,项羽赢得了历史。刘邦的成功离不开他手下大臣的效力,比如韩信、萧何、张良、彭越等人。张良一向尽心尽力辅佐刘邦,帮助他建立了汉室江山,为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在刘邦定都关中之后,张良却选择了功成身退。因为他深知刘邦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同享福。他的决策是对的,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之后的韩信、彭越都被刘邦杀了,而张良及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幸免于难。可见,慎思的重要性,关键时刻能救命。
明辩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录》这是一条做人处事的哲理, 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其意在说明不要把利益放在首位,如果眼中只有利益,功利心太强,容易只顾及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规划,并不利于事业的长久发展。生活中,很容易在别人的驳论声中,或者别人的甜言蜜语、歌颂声中迷失自己,迷失方向。看清事实,看清自己,才看清每个人对自己赞美的真正意图,才能明辨是非。笃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这句也是比较熟悉的一句话,意思是君子要谨言善行,说话谨慎,行动敏捷。在生活中有这样几种人,言行一致,言行不一致,只会说不会做,只会做而不善说。这句话就是为生活中的言和行有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个标准要求参照。笃行在学习上就是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要相互沟通和交流,语言作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拥有不可估量的和用,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了孙刘联合火烧赤壁。相反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所以,言行合一,知行合一,也是智慧的表现。孔子所谓的“智”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孔老给“易经”插上了翅膀,他的思想可在厂遨的太空中游荡。他的智为“知日",“知月”之轮换,知阴阳易变之规,知持本性使其自然之而律…知生往,知往反,知因果,明自然与其而随然.……
孔子所谓的“智”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智是聪明的象征,解决问题机智灵活,当机立断,复杂情况下,特殊情况下,智可以发挥难以想象的作用。
孔子所谓的“智”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木子答题:孔子所谓的智是指:智,一语点明,应为他人服务,在黑暗中为他人照明方向,即凭借自已的智慧指引他人前进的方向。我的理解是:发挥自已的才能和智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
孔子所谓的“智”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孔子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按五行属水,有滋养万物和引伸对事物能应变、迅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也就是智慧通达。
孔子所谓的“智”是指什么,您是怎么理解的?
知曰智,知者听知,识者见识。从这意义上讲,听懂别人的人称智。看透别人的人称慧,合词智慧。还可称,观音,大智慧。
老子理解治人者智。
孔子把,仁水,义木,礼义,智金,信土,分开认识的,与,五帝,五行,五音有关,智属金。智应是有能力有办法。有破解之法吧。为法多,鬼点子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