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佩戴的玉为什么会丢掉,是有什么深意吗?

贾宝玉衔玉而生,他与玉有着同生共死的渊源关系。神瑛侍者在人间呆一天,玉便要跟着呆一天。他们同来到这世上,必然也要一起离开。所以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不能丢的,丢了就意味着要出大事了。

暗示神瑛侍者的尘缘已到,历劫即将结束

贾宝玉佩戴的玉在全书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故事的起源皆因它而起。《红楼梦》开篇即写青埂峰下一块石头,它不是普通的石头,它是一块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它想到人间享受一番荣华富贵,仙僧将它变幻成一块美玉之后,一僧一道将其携入红尘。从此,一块通灵的顽石变成了一块“通灵宝玉”。

紧接着写了甄士隐梦中见到了这一僧一道,携了“蠢物”(通灵宝玉)到警幻仙子处挂了号,那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炽也已挂了号,要下凡间历劫。于是神瑛侍者后来转世投胎成为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嘴里衔了那块“通灵宝玉”。二者同时来到了红尘之中。

作者这样安排,已经在暗示贾宝玉与他佩戴的通灵宝玉二者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来人间了却尘缘,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将来二者要分开,只能说明,他们在红尘中的劫数已尽,尘缘已了,要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

从通灵宝玉的作用来看,预示着贾府灾难的降临

我们知道“通灵宝玉”有三大功能: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这三大功能恰是顽石有灵性的表现。作者在书中也有写到这三大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一,“通灵宝玉”制服邪祟。第二十五回,马道婆与赵姨娘合谋加害宝玉,施了魇魔法,致使贾宝玉和王熙凤变得疯癫。一僧一道随后就来了,和尚将“通灵宝玉”擎在掌上念诵了一通,制服了邪祟;

第二,“通灵宝玉”治冤疾。第一百一十五回,贾宝玉失魂落魄,正在走向死亡的关头,和尚来送玉才使贾宝玉才死而复生。

第三,“通灵宝玉”知祸福。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贾宝玉在睡梦中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警幻仙姑,还看见了“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和“薄命司”,在“薄命司”中,还看到了金陵女子上中下三册的命运册籍,品读了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还饮了“群芳髓”,品了“千红一窟”,喝了“万艳同杯”,听了红楼梦十二支曲子。

贾宝玉之所以能走入太虚幻境,见到警幻仙姑,都是因为他身上有一块“通灵宝玉”的缘故,因为此玉是通了灵性的,有未卜先知的功能,也就是知祸福。只不过当时的贾宝玉还没有悟化,不懂其意。待到第二次再入太虚幻境时,他便顿悟了,看懂了世间百态,最后出家了。

从以上作用来看,贾宝玉一旦失去玉,也就失去了灵性,自然会变得痴呆。作为贾府未来的掌门人,贾宝玉变得呆化,这对贾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甚至是一场灾难。从写作结构来看,这也与元妃薨逝形成呼应,共同预示着贾府的命运轰然倒下。

通过通灵宝玉的灵性,提前预知并揭示了大观园女子的命运

从小说写作结构的角度来看,通过通灵宝玉的预知功能,提前揭示了十二钗正册的命运,以及与贾宝玉密切相关的丫鬟等人的命运。

曹雪芹是以“通灵”的方式写出了悲剧命运,把大观园中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把他自己的悲剧命运,以及贾府家族的悲剧命运,都提前揭示了。

宝玉失玉,除暗示宝玉自身,和贾府命运的衰竭,也预示着一众女子的悲剧命运。

以上供参考。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佩戴的玉为什么会丢掉,是有什么深意吗?

缘尽而散,完命而回

贾宝玉身上佩戴的“通灵宝玉”那是与生俱来的,传说是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仙石,因没有用到被丢在大荒山无稽崖,久而通灵。

后来这仙石静极思动、思凡贪俗,遂由一僧一道二仙师安排,随下凡历劫的赤霞神宫神瑛侍者一起来到了人间。

在经过理之锻炼、情之锻炼、欲之锻炼后,通灵宝玉凡心已了,尘缘已尽,完成了他的职责和使命,遂趁宝玉卸下之际回到大荒山无稽崖继续修炼。

通灵宝玉不是丢,而是自己回去的

贾宝玉身上的佩戴的通灵宝玉不是丢掉了,也不是被人偷了,而是自己回去的,因为他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他只是下界历劫的,高僧妙玉乩语说的很清楚:

“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他为什么要回去,因为他已经经历过了想要的,在豪门贾府体验了十八年的幸福生活,贾宝玉正好也成年了,他感到厌倦了,所以就回去了。

他的这个来处和使命和林黛玉一般无二,林黛玉本来也不属于这个俗世,她是下来还泪的,泪尽缘散心死,所以她自己也回到了三生石畔。

贾宝玉丢失的不是玉,而是他的灵魂

贾宝玉是含玉而生的,这在当时整个贾府都是引以为奇和引以为傲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块玉是宝玉的命根子,所以给他取名宝玉,未尝没有保佑他平安的意思。

玉在人在,玉去人亡。

因为玉是很纯洁的东西,它认主并且有灵性,但是它也很脆弱易碎。它伴随着宝玉长大、经历红尘红粉,宝玉一切的才气和柔情都是它赋予的,他就是宝玉的灵魂,与生俱来。

其实怡红院里的海棠早在十一月怒放就是一个妖兆,后来在人为的影响下,金玉良缘、高魁贵子、家复中兴三喜临门,贾宝玉勉强完成了通灵宝玉所注定的宿命。

但是黛玉在宝玉成婚之夜焚诗吐血而亡,宝玉的精神彻底垮掉,后来遂不辞而别随一僧一道出家远去,只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补天仙石很厉害,在名著中多次出现

女娲娘娘的这块补天仙石,在红楼梦中叫通灵宝玉,随贾宝玉下界历练一番后扬长而去,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留下了千古遗憾。

其实这块仙石在其他名著中也多次出现,都是非常厉害的角色。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就是女娲娘娘的补天仙石所化的灵珠子转世,肉身称圣的天纵奇才,三岁就能下海虐龙,元始天尊钦点的周军大先锋。

西游记中的补天仙石更厉害,它在花果山吸收天地精华,最后变成了孙悟空,习得一身超凡脱俗的本领,把天宫闹了个天翻地覆,后来又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终成斗战胜佛,灵山最有名的三十五佛之一。

正因为通灵宝玉是仙界的圣物,与这个凡世格格不入,所以不管它在下界呆多久,完成任务后那肯定是要回去的。曹公想说的,大概就是那个乱世太庸俗,根本容不下黛玉宝玉这类优秀的人才,所以他们相继离去,贾府因此也走向了凋亡。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佩戴的玉为什么会丢掉,是有什么深意吗?

《红楼梦》二十五回,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因【声色货利】所迷,故护身不灵,遭遇大劫。经和尚摩弄点化之后,才复元气。青埂峰下,别来十三载矣。作者给通灵宝石的作用,如同现代的记者所佩带的录音录像设备,是要【石头记】。前八十回,贾宝玉携通灵宝石,【记】下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又【记】下了盛筵必散的寒意。但巜石头记》戛然而止!八十回后必然亦十分精彩,宝玉之通灵宝石丢失,让甄宝玉所得,意义非凡。让甄宝玉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贾府的覆灭真象!正如[风月宝鉴],从一面看是鲜花美女,再从另一方面看是死亡颅骨。【记】录之后,甄宝玉将通灵宝石交给贾宝玉,达到了甄贾合二为一,【石头记】记录完毕。这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亦无】!可惜《石头记》八十回后,由于种种原因,作者未能将后部誊清,留下1754年(甲戌)本八十囘,在对甲戌本经修改后,经誊清、对清(1756年)后,确立了1760年(庚辰)本八十回为【定本】!脂胭斋从1754年批阅巜石头记》开始,到1774年(甲午)又重评巜石头记》甲戌本,历经沧桑的二十年!岂不让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石头记》仅存八十回,叹叹!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佩戴的玉为什么会丢掉,是有什么深意吗?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第三出为《邯郸梦》的《仙缘》,其下有脂砚斋的批语:“此伏之后的甄宝玉送玉。暗示八十回以后有这样一个重要情节,甄宝玉把宝玉的“玉”给送回来了。联系小说里“良儿偷玉”的情节,甄宝玉所送之玉,应该就是那块美玉。

那块玉是怎么到了甄宝玉手里的呢?由于小说八十回以后的散失,不得而知,只能进行合理推演。

贾妃已死,贾府将倾,在贾雨村的反水下,忠顺亲王借此笼络了被王熙凤逼死儿子的守备、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王熙凤曾经唆使杀张华灭口的旺儿等人,收集证据,重本弹劾贾府,致使贾府被抄;抄家的过程中,上至官员下至衙役,个个趁便浑水摸鱼,中饱私囊,而贾宝玉项上的美玉,就被搜刮去了。贾雨村在贾府富贵之时经常登门造访,点名要见衔玉而生的公子,显然是知道这玉是罕物。几经辗转,美玉流落到南京的当铺中,恰巧被甄宝玉碰到;甄宝玉早就听说过贾宝玉项上的美玉,更从商家口中得知是贾府失落出来的;甄家虽被抄没,还可靠典当度日,因此甄宝玉才有可能见到此玉;甄宝玉早就听说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贾宝玉,又想到贾府曾经于危难之中帮助过甄家,于是痴性大发,赎回了美玉,后得知贾宝玉无罪释放,决定亲自将玉送回;贾宝玉见到甄宝玉,见到失落的美玉,不觉感慨万分,更觉窥破红尘看穿世事,正如此前所点《仙缘》中吕洞宾借给卢生仙枕,卢生在枕上黄粱一梦后醒来,拜吕洞宾为师来到仙界一般;贾宝玉醒悟后即“悬崖撒手出而为僧”了。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佩戴的玉为什么会丢掉,是有什么深意吗?

贾宝玉佩戴的玉丢了,是证明这个家祖走向灭亡,好日子过到头了。

《红楼梦》中贾宝玉身上的佩戴的玉为什么会丢掉,是有什么深意吗?

看过红楼的人都知道,这部书虽然是以现实描述为主,但是在开头,曹雪芹还是幽默地加入了一点点神话色彩。最有趣的就是有关女娲补天所留下来的“通灵宝玉”,此玉乃是贾宝玉的伴生之玉,灿若朝霞、晶莹剔透、灵气逼人,有消灾庇护之效。正是由于这块神玉的保护,贾宝玉才能“健康成长”,比方说第二十五回马道婆的巫咒之术,如果没有此玉,我们的宝玉小哥可能就当场毙命了。

通灵宝玉的丢失

第四十一回合,贾宝玉正在怡红院观赏海棠,听到贾母即将过来,便去换一身干净衣裳。由于匆忙,宝玉就丢在脏衣服上了,并没有换上身。等到贾母到了之后,便询问贾宝玉通灵宝玉的去向。这块玉是“命根子”,贾母必须要看到它时时刻刻地在贾宝玉身上。见他身上没有玉,便急忙下令前去寻找,结果下人将贾府翻了个底朝天,甚至连茅房都翻了个遍,依旧不见宝玉的去向。自从丢失这块玉之后,贾宝玉也开始出问题,一日呆过一日,失魂落魄。后来贾府出了事,宝玉出家青埂峰,着实令人惋惜。

宝玉丢失深意

宝玉丢失,其实已经是小说的尾声了。红楼以曹雪芹本人的生活经历为蓝本,结局是非常凄惨的。这块玉作为贾宝玉的伴生玉,一旦丢失,就意味着男主将陷入“瘫痪”的境地。在遭受到家族与宝钗的强制结婚之后,宝玉仍然忘不了林妹妹,为情所困,即使生活再过富足,以然是枯燥无味。其实宝玉本人是知道这块玉丢掉到底是何种后果。但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忘掉痛苦,便将这块玉故意丢掉。后面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宝玉渐渐呆滞,主要就是因为他为情所困,自甘堕落,也为他最后出家青埂峰做出了铺垫。

宝玉的结局带有浓厚的作者自传色彩,自身稀里糊涂的被安排结婚,黛玉含泪而逝,家族最终被抄……各种痛苦交织在一起,前期生活在天堂之中,转瞬之间变来到了地狱,这是贾宝玉绝对难以承受的,没有这块玉丢失的剧情的话,按照当时贾宝玉的性格,估计很难稳住后面的剧情。最后苦到极致,跟随僧道出走,也算是曹雪芹为了表达自己的入世态度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