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是否显示贾家轻黛重钗?
林黛玉进贾府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薛家进贾府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确是走西边角门而入,但薛宝钗一家进贾府却没有描述走哪个门,所以题主所说的“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这是一个错误的描述,不符合原文。
王府的大门贾府所居为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其建筑文化很有讲究。门在四合院的整体建筑中所占面积不大,它除了出入功能,更大的意义在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门作为脸面,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此外,它还代表了一种主人与客人的界限,尤其对于贫民和贵族的区别。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在门的大小及形式有着地位上的差别。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雄厚的社会中上层精英,他们的大门通常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屋宇式大门。而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百姓,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墙垣式大门。屋宇式大门又可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 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其中王府大门最为尊贵。王府大门在间数、装饰和颜色等方面都是有标准的,通常可分为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而且王府大门和普通四合院大门在位置上又有所不同。标准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最东头,东南角的位置,而王府大门一般位于住宅院的中轴线上。王府大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门上有排列整齐的圆形门钉,普通百姓是禁止用门钉的。其门钉的多少根据地位级别的分量有对应的数量规定。比如在清代规定,皇家门钉81颗,亲王府的大门门钉为63颗,世子府的门钉则为45颗。
贾府的大门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结合宁荣二府的大门描述,可知,贾府的大门与王府级别的大门接近,等级为三间一启门。一个大门代表着贾府尊贵的社会地位,也显示出贾府与皇家的亲密关系。如上描述“三间兽头大门”,东西各有两角门,角门也可以说是旁门,供日常生活人们的出入,非正式场合也走这个门。正门一般平时是不开的,通常在重大节庆日或正式场合,为礼仪所需才开此门。清代方睿师的《蕉轩随录》中记载:外官衙署正门左右各有一门,谓之东角门、西角门,下官参谒,均由角门入也。由此可推,贾府里走角门的人,可以是贾府里的主子,也可以是寻常下人,还可以是官级地位比贾府要低级别的官神。但贾元春要来肯定是不能走角门的,她的地位是皇权的象征,自然是要走正门的,更何况贾府为她专门建了一座省亲园林大观园。
第十七回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如上推测,大观园的大门级别可能是五间三启门,规模和装饰都比贾府的大门上了一个档次。大观园是专为贾元春省亲而建造的居所。她贵为贤德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代表着皇权的脸面,所以省亲别墅大观园的门自然也要与她的身份相匹配,同时也显示贾府的尊敬与忠诚。书中明确写了林黛玉走角门而入,没有明确写出薛宝钗从哪门入,但依上所述,很明显可以推测出,薛宝钗一家也是走角门而入的。所以,单从走角门一事上,不能看出贾家是否轻黛重钗。事实上,贾府最终选定薛宝钗为新一代的贾府“二奶奶”,是经过长时间多方面考察的结果。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是否显示贾家轻黛重钗?
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是否显示贾家轻黛重钗?
咱们先看看两位姑娘进府的大致情形:
林黛玉进贾府。贾敏病亡,贾母派办事的三等男仆和女仆前往姑苏迎接,等林如海安排后,再让她坐船前往京都。林黛玉刚下船,早有轿子和拉行李的车久候了。之后她们抬林黛玉进府,作者借林黛玉的眼睛,介绍了贾府的“与别家不同”,当时没开正门,开着东西两角门,黛玉从西角门进,然后原先的轿夫停轿,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抬轿,一直前进前进,到了贾府的院子,婆子们一直跟随着轿子走,进去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重要女眷全部在场,唯一一个王熙凤晚了点,一来是因为她有事忙,二来也是作者要大力写她,之后的事情就不多回忆了。
薛宝钗进贾府。薛蟠惹了家司,但扬长而去,和薛姨妈薛宝钗进京。(贾家早已知道薛家上京,还帮了官司的事,没人往金陵去接,也没派人在码头?接,也许因为是一大家子来吧,不说那么多了,且说王夫人坐在家中,听得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王夫人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之后薛姨妈等人拜见贾母,献上礼物,之后一一见过贾家人。
好了,咱们已经看到这两位姑娘进府的大致情形了,黛玉进府走的的确是西角门,而宝钗进贾府大门字样,说实话,我找不着,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是假《红楼梦》。
贾家这样级别的府第,平时大门是不会开的,当然有门就得开,但是得分情况。第一,皇帝老儿来了,得开,皇妃级别的来了,也得开,所以元春省亲,开的大门,高于贾府或者和贾府平级的,有官有品的人进来,贾府才会开大门。薛家无官无职无品,开的什么大门?别说贾府不敢开,就是贾府敢开,薛家几个白身,也不敢走,这是要掉脑袋的事啊,参考三国时候的曹植司马门事件的影响,薛家胆可没那么大。家人也只是说在门外下车,可没说是大门进。王夫人也只是接出了大厅,并没有到大门外。
林黛玉进府的时候,林如海还任着盐政,他也曾经当过兰台寺大夫。因为《红楼梦》中的官职很玄幻,所以不太好对应,兰台寺大夫大约是二品,巡盐御史负责两淮盐务,清朝有的时候是从三品,有的时候是从五品,没有定品,一般都是由高级官员兼任,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林家的身份足够开正门,当然了,林如海来了才行,林黛玉一个白身姑娘,不能开,但是论家势品级,林黛玉妥妥的高官子女。那为什么走角门呢?咱们得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林黛玉当时还带着孝呢,守孝之人,必须得低调行事,加上她是个女孩子,所以贾母命人一直把她抬进大院。
林进府,所有人等,从高到低,全部在贾府屋里等着她来,而薛家进府,是把东西行李一大拉子东西全部卸下来了,这个客人都到门前了,王夫人做为姐妹,不出门迎接不像,于是她带着女媳(想必是凤姐和一干管事,具体什么人不好说)出了门,迎接,之后再去拜见贾母,引见贾府的各位,再摆酒接风。
林家几代侯府,天子门生探花郎,有实缺高官,贾母爱林黛玉如珠如宝,薛家皇商之后,无品无级,于贾母而言,是儿媳妇的姐妹一家,何轻何重,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文/宛如清扬)
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是否显示贾家轻黛重钗?
作品中并没有写宝钗进贾府走的是大门。书中只有一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然后就是“王夫人忙带了女媳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黛玉来贾家,是晚辈,是自家外孙(从贾赦贾政这里论,是外甥);宝钗进贾府,是跟着薛姨妈,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平辈,是亲戚。王夫人迎接,带着“女媳”晚辈,来迎接姐妹,可不是迎接宝钗。而作为长辈的贾母,就没有出迎。
尽管如此,也不能认定薛姨妈是从大门进来的。整部书中,写明了从大门进出的,只有秦氏死后“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和元春省亲“那版舆抬进大门”,除夕“大门正厅直开到底”,以及贾敬死后“从大门外便跪爬到棺前”这几处。基本可以认定,只有婚葬迎驾、年节庆典这些大事,荣国府才会开了大门。
薛家进贾府,即使是走大门,也是为了迎接薛姨妈这个平辈(从王夫人这里说)的远客,而不是为了迎接宝钗。黛玉作为自家外甥,要开大门迎接,不怕折寿吗?
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是否显示贾家轻黛重钗?
我们先看看荣国府大体结构图:
这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大宅门。大门朝南,正门之外,东西各有角门。北边还有后门。因为院子大了,为了出入方便,才会修建多个门。
林黛玉初进荣府的时候,走的确实是西角门。而薛家来贾府的走的是那个门,作者没有写。关于薛家进荣府的情况,书中是这样写的:“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阖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从王夫人接出大厅来看,薛姨妈从大门而进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宝钗当然也就跟着走大门了。
这样看来,黛玉是走的小门,而宝钗走的可能是大门。但这与重钗轻黛毫无关系。如果作者要突出这点,必然会很明确的写出宝钗走的是大门,黛玉走的是小门。但只要认真读过《红楼梦》的,大概都会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与轻黛重钗毫无关系。
黛玉进荣府的时侯,是荣国府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是通过林黛玉眼中所见,向大家介绍荣国府的格局。所以,角门,正门等都介绍了。等到宝钗来的时候,就不必再重复介绍了。于是,薛家从那个门进来的。作者根本没有提及。
古代中国当然是等级社会,走大门走小门当然有身份的考量,但那是正规场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场面上的事。比如元妃省亲,是必须走大门的。太监和官员们进贾府传旨也是必须走大门的。这是官方规矩。
可是,贾府再大,也是个家。谁家都有几门亲戚。亲戚之间的交往。大概不必太过拘泥于规矩。应该是怎样方便怎样来。
林黛玉进荣府的时候。是跟随贾雨村来的。之前有书信通知,到达后贾雨村有提前报告。所以,林黛玉是贾家派人接进府的。林黛玉虽然也可说是亲戚,但是她进贾府,却是外婆接外甥女来家。与一般走亲戚有所不同。而且,林黛玉到贾府,要见的首先是贾母,贾母住西院,当然是从西角门进最方便。而薛家来的时候,他们首先要见的是王夫人,王夫人和贾政住中院,他们从大门进当然是最近的,也是最方便的。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外人进贾府的描写,这就是刘姥姥。刘姥姥先是找到荣府的正门上,看门的不让进。于是,刘姥姥只好转到后门去找到周瑞家的。这也不是看门的瞧不起刘姥姥。而是因为,周瑞家的住在后院,从后门去找最方便。假如刘姥姥要找的周瑞是在前大门值班的。刘姥姥从前大门进去,也犯不了什么王法。
林黛玉与薛宝钗分别是《红楼梦》中的一二号女主角。林黛玉是贾府的外甥女,祖上是列候,父亲是探花。薛宝钗虽然与贾家也有亲戚,但中国人的亲戚关系中,姨表比姑表是要差一小点的。薛家是紫微舍人之后。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亲戚关系,都比林黛玉差一点,贾府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重钗轻黛。至于,在一起住的久了,脾气性格都了解的,才会出现拥钗与拥黛的分别。
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是否显示贾家轻黛重钗?
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钗为贾母儿媳妇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的女儿。贾母在世时为贾府最高统治者,自然黛玉在贾府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宝钗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
但是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却从大门迎接而入,这样待遇的颠倒是有原因的。
我们先来看看贾府大门和角门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凡称为“府”的都是大户人家,非富即贵,比如说“王府”,亲王一级的,有五间大门;称“府”的,国公、郡王、公侯等高官,有三间大门;而“第”只一间大门,地位等级在大门建筑上都显现出来。所以,王侯将相家的大门特别庄严尊贵,非特殊情况不开大门,只在迎接领导上司和贵宾时才打开。
好比贾家称“府”为国公的级别,贵妃元春省亲时“鲜花着锦”的大喜事大门洞开,“贾赦合族子侄等在西街门外,贾母合族女眷等在荣府大门外”,而平日大门紧闭,仆人买办进进出出走角门偏门。就像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看到:
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宁荣二府大门闭合,黛玉从西角门进入,一来黛玉母亲刚过世不久,黛玉正在服孝中,走大门和中门都不吉利;二来黛玉去外婆家由贾雨村带去的,贾雨村此次去贾府是有事相求。
贾雨村官职被罢免后当过一阵子黛玉的老师,听到朝廷“官复原职”的消息,黛玉父亲林如海介绍他去找贾政帮忙,正好贾母日日念叨外孙女,于是林如海委托贾雨村一并将黛玉也带过去。
黛玉去贾府不是自己父母相伴,贾雨村又作为一个有求于贾政的人,肯定谈不上是贵宾,所以都得走角门。
但这并不代表贾家轻视黛玉,黛玉去贾府也是因贾母想念外孙女而来,而且贾母在黛玉还未动身前就已经派了船只千里迢迢去接她,看林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贾母对黛玉的爱是无以言表的,贾府其他人也不敢轻视了黛玉。
等到宝钗进贾府,一为进京候选宫女,二来哥哥薛蟠闹出人命案,一家人迁移地方躲难,携带家当浩浩荡荡进贾府,角门自然容身不进。
再说薛家也曾是“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赫赫皇商之家,虽然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名声地位一直在那。
薛家对于贾家来说,完全算得上贵宾,又是第二级当家人王夫人的胞妹,哥哥王子腾仕途正飞黄腾达。
文中写到: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来。
宝钗由大门进入,贾家看重和迎接的并非是这个不到十五岁的小姑娘,而是薛姨妈的身份和薛家的地位背景。
十几岁的宝钗和黛玉于世俗来说,还没有等级之概念,但有亲情之内涵。看黛玉进入贾府后,都是贾府最高级别的贾母将家里人一个个介绍给黛玉,可见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外婆之爱有多浓。
宝钗跟随薛姨妈进入贾府后,情况颠了个倒,轮到王夫人把她们一家介绍给贾母和贾府的人,“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宝钗家还不好意思空着手来呢!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客气的都是外人内心里是疏远的,淡然的才是亲人心里头热乎着呢!
另外小编还认为,一个走角门一个入大门好似一个伏笔,本来木石姻缘是主角走大门,最后却被配角的金玉良缘所夺走,宝钗的“鸠占鹊巢”,一个客人顶替了主人的身份和命运,导致了红楼的一场梦碎。
黛玉初进贾府走角门,宝钗初进贾府走大门,是否显示贾家轻黛重钗?
我们先看看贾府欢迎谁来。
黛玉母亲死后,贾母就派人派船来接黛玉进贾府。可是林如海以黛玉生病为由没有让黛玉去。贾家人就在林家等,后来林如海才让贾雨村和黛玉一起进京。
黛玉进京那天,贾母已经算好日子在等待了。下了船,贾府的轿子和马车已经等候多时了。
进到贾母院子里的时候,丫头
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黛玉方刚进屋,贾母就迎上来,不等黛玉拜见,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然后贾母亲自一一介绍众人。
薛家进京是王子腾让来的。王夫人接到王子腾的来信,信中说薛蟠打死了人,让他们一家进京来。
薛家进京的日子连王夫人都不知道。直到家人禀报,王夫人才知道薛姨妈来了。
王夫人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了媳妇、女儿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来。对比来看,黛玉进贾府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是贾府接来的。
薛宝钗和薛姨妈进贾府是自己找上门的。
来看看贾府对谁的接待比较上心。黛玉进贾府从早到晚的所有行动谈话内容都有记录,而且非常详细。
贾母告诉黛玉:“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
王夫人和薛姨妈一家相见就比较笼统。只说〔泣笑叙阔一番,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就完了。然后是贾政和贾母都挽留薛家住在贾府 ,薛姨妈答应了。
再来看看她们都走的什么门。黛玉走角门进了贾府。 贾府里平时大门不开,都走角门。只有重大活动时,才大开中门。例如秦可卿葬礼开中门;元春省亲开中门。
薛家走什么门没有说明,只说王夫人率领众人接到大厅里。
黛玉进贾府没有人接到大厅,这是否说明贾家欢迎薛家忽视黛玉呢?
黛玉是小辈,刚进府时年仅六岁,贾母和王夫人是长辈,不能屈尊去接黛玉。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所以王夫人率领媳妇女儿等接到大厅。注意,贾母是长辈,贾母没有去接薛家人。薛姨妈等拜见贾母,送上礼物。
因此不能说王夫人没接到大厅,或者走什么门就说贾府重视宝钗,忽视黛玉。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