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亲姐姐元春当了娘娘,人人得意高兴,宝玉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没有?

贾元春当了贵妃娘娘,如果贾宝玉高兴得与众人一般,手舞足蹈,那他就不是贾宝玉了,而是甄宝玉了。01 性格特点的真实表现在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对贾宝玉性格特点作了这样的描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在俗人的眼里,他是一块愚顽不识时务的石头,不求上进,不合时宜,奇怪的是,即使众人都说他不识抬举,他也不在乎那些说法,这是他性格当中坚定强硬的部分,他的坚持高过世人的见识。在他的眼中,评判周围的人和事,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以高低贵贱论是非。他以以性情的灵顽,品性的清浊和人格的高低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对人性丑恶的批判从来都不客气,他批判过宝钗,骂过湘云,他对薛宝钗的劝导予以反击,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闰绣阁中亦染此风,真正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他史湘云的规劝,立刻下逐客令:“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在懂他的人眼里,他就是独一无二的。在《红楼梦》中,懂他的人有两人,便是林黛玉和妙玉,这两块玉都同他有一样的性情,不合时宜,自许高洁,视名利金钱如粪土。宝玉对此二人也是极为尊敬的。

02 人生追求不同于俗人在贾宝玉的人生价值观里,名利不是第一位, 对于那些立志功名,追求荣耀显达的须眉浊物,贾宝玉一向鄙视和厌恶,并给读书上进的人取个名字叫“禄蠹”。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持批判的态度,尤其痛恨八股文。八股取士源于明太祖朱元璋,他推崇程朱理学,这些体制和思想并不利于国家吸取人才,反而培育出一批书呆子。他抓住八股取士这一环,对封建主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等上层建筑都作了批判,甚至不指名地批了朱元璋那样的专制君主。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那么他追求什么呢?他读得书是《牡丹停》《西厢记》,这些书在当时相当于是禁书,好比靡靡之音,然宝玉见了如获至宝,还分享与黛玉一起读。这是他追求进步和人性自由价值观的体现。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03 家庭伦理贾宝玉喜欢混在一群女儿中间,他是喜欢热闹的。自己的亲姐姐进了皇宫既不能如常人家姐弟来往,更谈不上相见了。这于贾宝玉何喜之有?再想那贾元春省亲,一见家人便泪水涟涟,不能自已。对于贾政送她入宫也是不能释怀,好好一家人,行起了君臣之礼。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宝玉对女儿的体贴,又怎能不心疼自己家姐,年纪轻轻锁在深宫之中,陷于权势争斗之中,何乐之有?想必在宝玉心中,是对家姐一片惋惜之情。

《红楼梦》中亲姐姐元春当了娘娘,人人得意高兴,宝玉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没有?

贾元春封为凤藻宫贤德妃,贾府人人额手称庆,为什么宝玉一点反应也没有?一,贾宝玉并不在意元春地位的高低。

贾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也是贾宝玉的启蒙老师,贾元春和贾宝玉名义上是姐弟,实际上却胜似母子,两人感情很深,贾元春被封为娘娘,众人非常高兴,是因为众人以为可以仗着

贾元春娘娘而获得利益。而在贾宝玉心里,贾元春只是他的姐姐,无论贾元春做女官还是做娘娘,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贾宝玉既然与贾元春的感情很深,自然要站在贾元春的的角度去考虑贾元春的问题。如果站在贾元春的角度,贾元春被封为贵妃之后,生活在深宫内院,没有人身自由,就连贾元春在省亲之时所说,是个不得见人的地方,因而宝玉在元春封妃时并没有如其他人一样欣喜难平。

二,贾元春封妃时,正值好友秦钟病重欲死

因与秦钟相好的小尼姑智能儿私会秦钟,而被秦钟父亲秦业发现,秦业责打秦钟而致秦钟身染疾病,又因秦业气死而致秦种悔恨交加,病情加重。宝玉身为秦钟的好友,内心也非常焦虑。因此,即使贾元春封妃也不能驱赶内心的伤痛。

三,林妹妹探亲未回。

贾宝玉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是因为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病重,写信让林黛玉回去。贾母就派贾连护送林黛玉了苏州,而林黛玉移去好几个月,贾宝玉在为林黛玉担心的同时,也因思念而不觉称心。

贾宝玉是个多情的。贾元春封妃虽然是一件好事,但与贾元春个人的自由,以及好友的生死,林妹妹的安危比较起来,则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红楼梦》中亲姐姐元春当了娘娘,人人得意高兴,宝玉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没有?

话说红楼梦第16回,大家正庆贺贾政生辰时,忽宫中太监夏老爷降旨贺喜,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政贾母王夫人等领旨入朝谢恩,宁荣二府上上下下“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只有宝玉对亲姐姐当上贵妃的喜讯置若罔闻,毫不在意,原因种种:

1.好哥们秦钟的病重

论辈分秦钟叫宝玉叔叔,他是宁国府侄媳妇秦可卿的弟弟。两人相识在宝玉跟王熙凤去宁国府喝酒的那一次。宝玉早就听闻秦钟一直想见,终见到彼此一见倾心,宝玉眼中的秦钟“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秦钟眼里的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浮,金冠绣服,娇婢侈童。”

两人皆阴柔敏感内向的男孩子,兴趣相投,不爱读书的宝玉因秦钟有入学的想法,而征求贾母王夫人的意见,两人一起入读家塾。称兄道弟,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外来学生的欺负。

正是“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

当然,斯文的秦钟还是讨人喜欢的,贾母王夫人特别喜欢他,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常常留茶留饭,小住三五日,像待自家孙子一样。

秦钟风流喜欢上水月庵小尼姑智能,两人过度云雨心疲神劳,被父亲秦业发觉又遭毒打。加上为过世的姐姐秦可卿送殡去铁槛寺时,染上风寒致身体每况愈下,咳嗽病重。

宝玉因秦钟的不在闷闷不乐,对姐姐元春的封妃视而无物。

2.思念黛玉

元春封妃时,正是黛玉因父亲林如海过世回家奔丧一年之久,宝玉思念黛玉神伤而怅然若失。喜闻黛玉和贾琏很快要回来,心情才稍微好点起来。

3.温室的花朵不觉世事艰难

宝玉之所以不爱功名利禄,有性格因素,也有一贯被宠爱饱食暖衣,未历风雨不觉世事艰难,而视功名无所谓。

作为嫡子嫡孙的宝玉,受万千宠爱,又出生丰衣足食的富贵人家,顺风顺水,没经历一丁点的困苦艰难,自然不懂功名利禄对生存的重要性,他的心地简单纯净,不像庶出的贾环受人白眼和歧视,才有那么多的争风吃醋,其实不过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而已。

4.红楼梦又名《情僧录》,一目了然点明男主角宝玉的性情

红楼梦取名《情僧录》,一如文中所说,为获取流量,“贫者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所以对于“理治”之书是不看的,只好“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书名取得夺人眼球。

内容实在也是如此,讲说仙界神瑛侍者下凡化身宝玉,被他日夜辛勤浇灌的绛珠仙草为报恩,也随之降落人间化身黛玉,两人开始一段前世注定今生缠绵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贾宝玉的性情早定,混迹脂粉堆的多情公子,他说女儿是水做的,男子是泥做的,他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一个尤爱风月情爱的宝玉,是断不会追名逐利的。功名利禄对他来说是障碍和赘物,姐姐元春的封妃与他又有何干!

5.“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被女娲补天弃之不用的顽石,正伤心哇哇大哭时,一僧一道经过,讲起人间的荣华富贵,石头被诱惑打动,恳请僧道带他去受享一下人间温柔乡。

僧道说,红尘有乐事,也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而且“瞬息间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化身通灵宝玉的顽石,一开头就领教到僧道的万境皆空的佛系劝诫,有了超然于物外的意识。

情爱是如此,功名利禄更是如此,所拥有的并非都是你的,祸福相依,拥有和失去瞬息万变,转眼成空。

元春封妃的喜庆之后,是失宠病死;贾赦的平安州勾结官吏谋取利益,晚年被发配边疆;王熙凤谋财害命,最终一卷破席掩尸身;靠山的失去干下的坏事,终究招致贾府抄家和败亡。

《红楼梦》中亲姐姐元春当了娘娘,人人得意高兴,宝玉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没有?

元春当娘娘,无论主子,还是下人,皆认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个个可以沾光,于是人人得意高兴。

宝玉没反应,那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在意”,一个“在意”——

1、一个“不在意”,宝玉不在意政治利益。

众所周知,宝玉无心读书,无心仕途,无心世间琐事。

甚至,当薛宝钗苦心劝他读书的时候,他立马翻脸,说黛玉从来不会说这样的“浑话”。

可见,宝玉不关心官场,不关心政治,也不喜欢结交名利俗人。

而元春入宫晋封一事,本就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自然被宝玉划入“不在意”的范畴,他既不感兴趣,也不会喜上眉梢。

2、一个“在意”,宝玉在意与元春的感情。

元春此去,“一入宫门深似水”,“伴君如伴虎”,从此离开家人,失去自由。在宝玉眼里,皇宫就是“牢狱”,入宫就是“受刑”,他和元春之间从此有了“身份”的隔阂,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自元春入宫,世间从此多了个王妃,他却少个亲姐姐!元春被困于其中,再也回不到这个家了,姐弟二人不仅不能经常见面,甚至元春随时都可能会失去性命……哪里有幸福可言?

尤其读到宝玉觐见元春的时候,元春抱着宝玉大哭了一次,书中写“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足以看出心中的伤悲。

其实,表面上活得光鲜靓丽的宝玉,周遭所经历的人和事大都让他伤感:

秦可卿新丧;

秦钟生病;

黛玉探父未归……

为朋友担心,为黛玉担心,宝玉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呢?!

《红楼梦》中亲姐姐元春当了娘娘,人人得意高兴,宝玉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没有?

在古代,某家的女儿进宫后得到皇上的青睐是件举家欢腾的事,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贾家也是这样的,从上到下,里里外外,都是喜气洋洋的,可唯独贾宝玉的表现却有违常理,异常平静,更见几分愁容。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人在何种场景何种时候的何种表现都是有原因的,贾宝玉这样,我们要结合他当时的处境。

姐弟关系

贾宝玉与元春关系极好,二人名为姐弟,情同母子,元春是个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孝顺父母、怜爱兄弟的好孩子,王夫人一大把年纪生下了宝玉,姐弟年纪相差很大,有十一二岁,元春是长姐,有替父母分忧、疼爱弟弟的觉悟,何况还是位衔玉而生的宝贝疙瘩,所以她对这个弟弟十分照顾,特别宠爱,对宝玉有自幼教导之恩,宝玉没上学之前是跟着姐姐读书识字的。

好病重友

亲姐姐承蒙皇恩,晋升封妃,光耀门楣,不负所望,贾宝玉是不可能不为姐姐感到高兴的。只不过,得到这个消息之时,宝玉的非常要好的男朋友秦钟因智能之事被父亲一顿狠打,结果气死了父亲,自己病情加重,悔恨交加。如此光景,宝玉这段时间一直心中不快,听闻好消息也高兴不起来,解不了他的忧,消不了他的愁。

知己不在

宝玉最喜欢的就是林妹妹了,前世之盟,今世知己。由于林姑父病重,黛玉回家了,林妹妹一走,宝玉自然不开心,会想念她。后来又得知林姑父去世,想来林妹妹定是伤心得不得了,宝玉想想都心疼。所以,姐姐的喜报他也就是小高兴,但不会满心欢喜。得知林妹妹昼夜兼程赶回来,明日就能见到了,宝玉才有了一些喜意,这就能理解了。

实不意外

贾元春的优秀,身为关系亲密的弟弟,贾宝玉怎会不知。贾元春能成功入了宫去,就已经不一般了,深宫高墙,如履薄冰,步步惊心,方有了今日之荣耀,宝玉是一点儿也不意外,他始终相信美丽聪慧的姐姐可以做到。所以,这都是小场面,别慌,值得高兴吗?值得!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能特别高兴到哪里去。

无心世俗

宝玉这个呆子是出了名的富贵闲人,无心仕途,不理世事,谁劝他学习仕途经济学问,他和谁立马翻脸,他不喜欢结交贾雨村那样醉心名利的大俗人,官场政治上的那些事,他不是很在意。元春晋升就是这样一件政治色彩浓厚的事,宝玉并不是很感兴趣,当然就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喜上眉梢。

《红楼梦》中亲姐姐元春当了娘娘,人人得意高兴,宝玉为什么一点反应也没有?

姐弟一奶同胞,本是同根生,永愿不分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