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的诗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纳兰容若的词与水做的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名字与太子相冲,故改名纳兰性德。他出身显贵,集富二代与官二代于一身。其父纳兰明珠是朝廷重臣和权臣,是叶赫贝勒金台石之孙。其母出生皇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个女儿爱新觉罗氏。他一出生,不仅含着金钥匙,而且前途无量。
纳兰容若天资聪颖,自幼饱读诗书,能文能武。十七岁入了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成为贡士,二十二岁成为进士。在这期间他拜徐乾学为师,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颇受康熙赏识,再加上他的尊贵身份,康熙便把他留在身边授了三等侍卫,没过多久,又升级为一等侍卫,有生之年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委以重任。真可谓是一路坦途。
纳兰容若在政途混得风生水起,怎么会突然写起了诗?事出必有因。曹雪芹说,女人是水做的,纳兰性德对于水是情有独钟的。康熙十三年,纳兰容若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相处和谐,日子过得行云流水,可是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难产去世。纳兰容若万分悲痛,写了流传千古情真意切的悼亡词集《饮水词》来凭吊亡妻。这首词集一度曾出现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可见流传之广,影响力之大。《饮水词》的名字来由也离不开水,南宋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便取其中饮水命名自己的词集。这本词集虽然只是他诗词中的一部分,但其取得的学术成就之高,后人难以超越。这首词集也是纳兰容若转战诗词界的走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又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其次,纳兰容若所居,所乐之处均有水存在。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在城内城外建起了私人花园。纳兰容若的别院取名“渌水亭”,要么依山傍水而建,要么其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相互萦绕。
此外,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有寓意的。人们用水的清澈比喻君子之德。水无形无影无色无味,润物细无声,以柔克刚,川流不息,本身也充满了哲学内涵。纳兰性德非常看重水的这一特点。
水让他的一生,超凡脱俗,才华横溢,仗义疏财,品格高贵,怀着满腹真诚在这个世界走了一遭,匆匆离去了。纳兰容若的词多是写景状物关于水、荷花尤其多。在佛教里,荷花有超凡脱俗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大抵也是纳兰容若向往和崇尚的境界。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学术成就很高,影响广泛,从清代到现代,一路以来评价都很高。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在《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如果把纳兰容若的放到现在,也许只有徐志摩有得一拼徐志摩最适合的头衔应该是现代诗人,其流传甚广的一首诗《再别康桥》,可谓家喻户晓。场面不亚于纳兰容若《饮水词》的流传。也是在康桥,他开始了自己写诗生涯。徐志摩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其家世代经商,是硖石远近闻名的首富。早年游历欧美多国,思想上深受欧风美雨的熏陶,追求进步,反对封建束缚,还培养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回国后,在大学任教,辗转了几个学校,创办了众多思想进步的新刊物。
他比纳兰容若自由多了,头上没有皇帝压迫,几乎想做得事都做了,婚外恋,离婚,抛妻弃子后,娶了陆小曼。但这些统统没有影响他的个人成就,因为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是他的目标。所以他的人生基本一句话可以概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种不同凡响的个人情怀,也算得上是超凡脱俗的反面教材。纳兰容若受得束缚则是太多了,父辈的权力之争,在封建礼教之下,爱而不得的沈婉,明明爱文,偏偏成了带刀侍卫,受皇帝约束。郁郁寡欢的他一病不起,一醉一咏三叹后,溘然而逝。这方面完全不能与思想豁达的徐志摩相提并论。
纳兰容若和徐志摩一样,都是英年早逝,前者死于生病,后者死于人祸。大概都是天妒英才吧。偶然(是写给林徽因)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纳兰容若的诗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纳兰性德在他生活的康熙年间,绝对是第一词人,可惜多情不永。
但如果把纳兰放在现代,他会是个什么地位声望呢?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现代史百余年间,几个阶段的社会情况很不相同,因为诗人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
如果纳兰生于五四运动前后三十年,那应当也是第一词人。因为那时的中国崇拜大家,名家辈出,纳兰的才华与成就不逊于那时的任何一位大家。
如果他生于文革时期,那很不幸,别说成名了,保命恐怕都难。熟悉纳兰词与文革社会及文学之人,可以想象一下其结局。
如果他生于当代这三十年,极有可能是泯然众人。因为当代文学中小说一枝独秀。诗词之花几乎没有社会土壤。万众一心向钱看,有几人能够静心赏读诗词?
以上假设仅属个人愚见,不足为训,呵呵
纳兰容若的诗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怎样评价纳兰的作品,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各不相同。文化层次决定一个人视觉,在封建社会,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决定一个人成败。并不是因为你有多么的深文化修养,即使你学腹五车,才高八斗也不会有人赞美你。只能说你是穷酸书生,写写混江饭吃。没人没钱没地位,有谁会拿你当会事。总之在那个社会地位决定一切。
现在不同了,现在文化水平和过去天地之差。思想开阔,文化底蕴深厚,文笔见锋。环境造就人的见识。
纳兰容若的诗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说起纳兰容若,我们就想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也许还有: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或者还有: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要说他的词里缺少铁马金戈的杀伐之气,也在情理之中,太平盛世时节,又是贵族公子,万千宠爱泡大的。
但是要说他的文采如何。
倘若在现在的时代,虽不说是亿万人之上,也是万万人之上。
但是我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获得如斯盛名。
在如今已经很少人去看诗词的时代。 这未必是坏事,毕竟时代不同了!
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他的文采。
只能说,虽然真正的才华不会被埋没,依然逃不脱世事摆弄吧!
纳兰容若的诗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纳兰容若又叫纳兰性德,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真可谓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担任侍卫之职时,他要伴驾各处巡视,西出塞北、南下江南, 走过许多地方,这就使他的诗词内容相当的丰富,借地咏史、借物抒怀,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同时,入职宫禁与他天性无羁的性格和脱俗的秉性构成常人无法体察的矛盾和无形的心理压力,因而他的作品显示出独特的苍茫与忧伤,也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的诗如果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