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随礼500元半年后人家回礼200元,妇女向对方要差价300元,合理吗?
还是半年前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老大哥家孙子十岁生日邀请我们两个玩得来的朋友,其中老弟在苏南打工赶不回来,特地打电话让我替他带礼,正日那天,我准时赴宴,两份礼钱1000元,晚上老弟就将500元通过微信红包转给了我,事以至此,几月无话。
去年夏天在苏南打工的老弟特地返家,给大儿家小孙女过十岁,当然电话告诉了我们,那天去农村老弟家半途中,老哥说每人出礼300元行不行,300元是我们这里正常礼钱,老哥嘴里说什么,你家孙子过十岁,人家出500块钱,而且是我带得礼,你要不信,去家翻翻礼册,刚过几月,你现在出老弟家300元,这像什么?老哥听后大吃一惊,孙子过十岁的礼册被儿媳妇拿回自己家,我也未看,我还以为…得亏你提醒,不然今天无意间闹误会又得罪好兄弟。
所以题友所说,少出礼钱必有隐情,像我以上所述,都是误会,但是没有询问原因,就找那人要差价钱,让人尴尬,显得赤裸裸,缺乏气量,尽管心中有气,但是为300元钱得罪自己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从此变为冤家仇人,是合理,就是有些得不偿失…
半年前随礼500元半年后人家回礼200元,妇女向对方要差价300元,合理吗?
这事还真有,就发生在我身上,记得2010年吧,我的一个同族弟弟的儿子做满月,邀请我去吃喜酒,到现场后看看礼单簿上和我同样关系的人有300的、500的,考虑我比他们几个大两岁,我就上了600。
然而,在今年我儿子考上大学办升学宴时(小范围,只邀请同族的人)。我这位弟弟竟然上了200元。
将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想,即便你不添点可也得回够礼金吧,况且我还帮他几万块钱做生意呢!好几年了到现在都没还给我,我也没张嘴要过。同族的人起步都是400,一多半都是500往上的。他竟然上了200?至今我心里都不舒服。
孩子上学不是指望亲朋好友的礼金上学的,四年的大学,大把的钱供孩子还得是自家人出,并不是指望礼金就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的。
礼尚往来是我们各地的民俗,也是一种亲情友情的乡俗文化,你想礼尚就得往来,往来就要高看对方一眼,若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做事,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再多次的礼尚,时间长了恐怕也就没有往来了吧!
半年前随礼500元半年后人家回礼200元,妇女向对方要差价300元,合理吗?
去年我表弟结婚,把村里人几乎全部都请了,唯独有一家人,他就是不来。为这事,最后二妈怒气冲冲跑到对方家里一顿闹,差点把婚礼搞砸了。
这事就得看自己自觉,要是有人不自觉,你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
去年国庆的时候表弟结婚。表弟高高兴兴和妻子拍了新婚照,又扯了证,一切都准备就绪,可以说就欠一场婚礼了,但让表弟没想到的是,这场婚礼会成为表弟人生的一大污点。
那时候二妈也早早回家了,把请柬也都发出去了,三大姑七大姨,还有全村的人几乎都请了,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天有不测风云,该来的还是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表弟家下面还有一家邻居,平日里和二妈的关系也挺好的,那天二妈还亲自到对方家里说了这事,让对方早点来喝两杯。
因为国庆的关系,村里许多人都回来了,起初对方还信誓旦旦表示肯定会来的,让二妈放心,起初这件事二妈还真没放在心上,但坏就坏在表弟结婚那天对方没来,没来也就算了,本来不是多大的事情,但偏偏还让二妈给听见了。
到了婚礼那天,非常不幸的是天空下起了小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二妈在院子里搭好了篷布,就是专门拿来避雨的。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宾客也陆续来了,二妈笑嘻嘻地坐在院子里和一群亲戚聊着天,也没注意到谁谁没来。
事情其实就是这样发生的。
正当二妈聊得正起劲的时候,另一位村里的大娘过来搭话打断了二妈的聊天。虽然二妈稍微不悦,但还是没有表露出来。
这位大娘接着说,“张秀啊,老李们不得来了,今天让我过来随个份子钱。”起初二妈也没说什么,毕竟人虽然没来,但还是随了份子钱的。
二妈礼貌性地问了问对方为什么没来,只听大娘说道:“家里有急事,好像是昨天晚上走的,今天才给我打电话说的。”
听到这,大妈也就放心了,笑呵呵地把份子钱给收了,并客气地让对方去坐。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都还顺利,但好巧不巧的是,农村大妈们的七言八舌,让二妈下不来台。
大娘走后,偏偏另一群大妈又过来凑热闹了。刚开始这群大妈还说着礼貌性的关乎,例如新娘子可真漂亮,今天的新郎官真好看。
话锋一转,其中一位大娘神秘兮兮凑到二妈的耳朵面前说,“你晓得不,老李们根本就没走,现在正躲在家看电视呢,我刚刚从那里过准备去喊他们,结果听到了他们在放电视,一会儿又没声音了。”
二妈脸色变了变,直呼不可能吧。几个大妈又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什么不给你面子,什么他们本来就吝啬,什么结婚都不来,而且还在家,简直是不给面子等等。
这下二妈坐不住了,直呼我要去看看。
当时我就在旁边,连忙把二妈拉过来,悄声问二妈,“你看看他们随了多少份子呢?不来是不是怕份子钱随太多了?”
二妈听了我的话后,赶忙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把那个红包掏出来一看,才两百块。二妈顿时就怒了,嘴里骂骂咧咧地说着,“前几年你们儿子结婚,我都随了五百块,今天我儿子结婚,你们不来就算了,还只随了两百块,看不起我们嘛?”
说着,二妈就怒气冲冲地往下走,我拦也拦不住,见状赶紧去叫表弟。
等我去叫了表弟赶过去后,发现二妈已经和对方吵起来了。什么难听的话都有,围观的人一大堆。
我和表弟见状,赶紧从人群中去拉二妈。结果二妈看到我们来了,反而更起劲了,似乎看到了救星。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真TM尴尬,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二妈越说越起劲,直言你们不来参加我儿子的婚礼也可以,那就把我们给你儿子结婚随的五百元还给我,你们才随两百,这还差三百块。
对方也气了,转身就从家里拿了三百元出来,扔在二妈的身上,二妈更气了,差点在地上撒泼打滚,还好表弟拉住了。
我见状赶紧让表弟把二妈拉开,然后又捡起地上的三百递给对方,然后说:“今天是喜事,你们随多少是你们的自由,但不来也确实有过分的。”
对方见我这样说,也面露难色,直言自己身体不舒服等等,我也没空跟他废话,直接就走了。
这场闹剧导致的结果是,那天婚礼气氛浓重,表弟气的此后几个月没理二妈,甚至连过年都没回去。
二妈自己也委屈,明明是对方的错,自己怎么就惹得儿子这么生气呢。
现在看来,其实真没这个必要。随份子在过去只不过是一种礼节性的象征,但在今天人们越来越攀比,随的份子也越来越多,给不少人造成了经济上的负担。
更有甚者,什么事情都要请客办酒席,就是为了赚点份子钱。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相邻关系本就应该单纯一些,而不是夹杂着这么复杂的份子钱关系。
如果真的是,你随了份子钱别人没有全部还给你,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你下次随份子也少随一点,不要给对方太多的经济负担。
随份子这件事,开心就好,真的没有必要去争那个所谓的面子和虚荣心。本质上,面子这东西不值钱,都是靠你争取来的,绝对不是取决于份子钱的多少而决定。
你说呢?
半年前随礼500元半年后人家回礼200元,妇女向对方要差价300元,合理吗?
如是一桩买卖,很合理。我没欠你的,你也别想欠我的,咱两清了。
可如果是处朋友,你这样精于算计,经济上倒不吃亏了,可到最后可能一个朋友也没有了。谁愿意和一个算计到骨子里的人相处、做朋友?
那家人收礼500,回礼200,是他不对。但应该仔细想想,他平时处事为人是不是这样?如果他平时并不是这么光占便宜不吃亏,那可能是家里有了什么特困难的事。咱们就应该别斤斤计较,照样以礼相待;
如果他平时就这么工于算计,那也别上门要差价,这样太伤人,自已心里有个数,以后远离、不来往也就是了。
我前段也遇到过一档事。某大专同学,他母亲去世时,我去吊丧并随了礼,可我父亲去世时,他可能不知道,没有来。这次他嫁女儿,来安我。我儿子结婚时,他上礼200元。我该上多少?难道还因为他欠我一次礼扣了去?咱不能做那事。我照样随礼300元。
和人相处是门学问。但咱秉持宁让人欠我,我不能欠人的原则,才能立世为人,心境安祥!
半年前随礼500元半年后人家回礼200元,妇女向对方要差价300元,合理吗?
遇见这样小气、小心眼的远亲或近亲我看也是很普遍的吧?所谓的"树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奀"嘛!我看随礼差价的3oo块红包钱还是不要回好。要回会生枝节,不要海阔天空。
半年前随礼500元半年后人家回礼200元,妇女向对方要差价300元,合理吗?
“人情债”就是一种礼尚往来的债务,得多少还多少,只能涨不能跌。
一年之内物价变化不大,上半年得了别人的随礼500元,下半年回礼应该回500元可以多不可以少,回200元是有点讲不过去的。这回礼的人要么太“克扣”,克扣得把自己装成傻子,把别人当成傻逼。要么另有隐情,可能他(她)在心里算了一笔帐,例如李家很少办酒席收礼之类的,而张家经常办宴会收礼。他(她)认为我经常去你家随礼,我就办了一个酒席收了一次礼,你下半年又要我随礼,我就给点心意算了吧。也有可能回礼方目前遇到了什么因难,手头紧张,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就力所能及的表达点心意。
人与人之间即然有“礼尚往来”,就一定不是非亲非故,两家不是远亲便是近邻,财物方面上上下下不要太计较。不管是亲朋还是好友(同事除外),这种关系的确立不是偶然的,是长期存在的。来来往往的人情礼数谁能记得清道得明?今天我给你一粒糖,明天你非得给我一个饼,这算什么?有友情亲情吗?图回报还不如不给予。随不随礼或随多少礼是你自己的事情,没人强迫你去做。回不回礼或回多少礼是人家的事情,同样你也不能强求别人。大不了你认为吃了亏今后不跟对方来往了,去要回“随与回”的差价真的有点掉自己的“价”。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胸怀大度与狭窄的问题,足可以看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涵养。
在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不肯吃亏的是聪明人,舍得吃亏的是有智慧的人。人的聪明是有生俱来的天赋,而人的智慧是聪明的天赋的升华。聪明与智慧是品行的分水岭。有才无德属聪明,德才兼备才是智慧。人情交往中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不要求我们受人以鱼 ,而授人以渔。我们只少能做到,用别人给予自己的同样态度去回报对方。不只想着占人便宜,别人让你占便宜不是别人没有你聪明,而是别人比你有智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