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夏天也是这么热吗?

80年代,没有空调的夏天,点上一盘蚊香,晚上妈妈拿着扇子边扇边讲着故事,躺在铺着凉席的炕上,伴着屋外夜虫的叫声,也睡得很香甜啊!

人有享不尽的福,也有受不尽的罪,以前的夏天也是这么热,大人照样要冒着酷暑,在热浪滚滚下拉板车,砌石墙和装缺货物,来挣钱养家糊口。

暑假中的小孩放散牛,大的带小的,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洗澡,逮小鱼摸小虾,偷些家中面粉洗成面筋,带上长竹竿,结伙成群去郊外粘知了和蜻蜓,人人浑身是汗,个个汗流浃背,皮肤被太阳晒得像黑鲤鳅,硬是不嫌热。

那年代没有电风扇,中午吃过饭,两张柴席往堂房当门地上一铺,大人小孩,全家躺在上面,手煽芭蕉扇,心静自然凉,晚上有露天电影就扛着长板凳去体育场观看。

要么天一黑放下饭碗,左邻右居,大家在广场上纳凉,老人们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妇女们坐在一块搓麻绳、纳鞋底,各自做着手工活,一边在张家常李家短,唠叨过不停,青年人三个一档、五个一群,女的再聊流行服装、电影演员,男的就在玩牌下棋,小孩们就手托下巴,孬着小脑袋,聚精会神在聆听、在观战。

因每家生活都拮据,户户如此,天再热,一夏天家里吃不上几支冰棒,几个大西瓜,吃个西瓜妈妈还要让姐姐端几瓣送给隔壁邻居,那时,没有高楼大厦,路上几乎看不到汽车,因而刮风下雨一路没有阻挡,白天与夜晚温差鲜明,其次大家也没有打听天气预报的意识,大家都在糊里糊涂过着每一天…

以前的夏天也是这么热吗?

我是一位七十六岁的养蜂老人,我一生中一年四季365天,都是十分关心每年的天气气温变化,并且是每年还对天气温度作记录,因为是每一年的气温是直接关系着养蜂人的收入好坏,所以比一般的人都会更关心每年的天气变化。

作为过去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候温度分别十分明显,立春以后,气温回升非常明显,进入夏天气温所热就热,不会出现夏天温度低,冬天温度高的现象。

特别是每年的三伏天,也是和现在热的一样,那时候设有电扇空调,三伏天人们都是晚上热的睡在外面,大人小孩热的都是脸浑出痱子,都是热出来的红芽芽的痱子,过去就叫热毒,大的痱子有红高粱粒那么大,那时候的啇店里都卖痱子粉,专治痱子。

那时候农村到处都有水坑,热的时候大人小孩都去水坑里洗澡,一洗就是洗几个小时,甚至是晚上年轻妇女在水坑的一头洗,男的在另一头洗澡。特别是过去小孩偷偷去洗澡,每年都有在水坑里淹死的小孩,所以过去的三伏天也是和现的天气是一样这么热。如果是过去不热农作物就不会结出果实来。

可是在六七年代那时候的冬天,象我国的中部用地冻三尺比喻并不为过,那时候的冬天我们小孩甚至是大人,就在村里的水坑里下面水几尺深,上面结的厚厚的冰凌在上面滑冰作游戏玩,可是现在我国中部的冬天水就不再结冰了,现在的冬天和过去的早春的温度是一样。

所以过去的夏天也是和现在是一样的热,不过没有现在热的时间长,可是过去的冬天要比现在冷的太多了,甚至是早晨起来在外面活动,头上戴的帽子上都会结上一层薄冰,现在冬天再也没有遇到过那么冷的冬天了。我的座标是河南许昌。

以前的夏天也是这么热吗?

以前的夏天也热,可是没有今年这样热,热的持续时间也没有今年这么长。虽然立秋已过,但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十天的最高气温,都在39℃左右,各位在室外工作的兄弟姐妹们一定要多喝水、做好降温避暑工作。

记得是一九七九年,我在南京草场门某学校读书,那年的夏天也是出奇的热,最高气温已达到37℃左右,而且是连续了近二十多天时间,教室里的四台大吊扇,扇出来的都是滚烫的风,老师无法进行授课,学生也不能正常学习。没得办法,学校只好决定让学生在宿舍自学。在宿舍里,男同学们都只穿一件裤头,看上个把小时书,就去洗漱间的自来水池上,用盆子接上一盆凉水,从头冲到脚,一天反复多次,期终考试也无法正常进行,记得那年的期终考试是在过完了暑假,新学期报到以后再补考的,这也是我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而延迟进行期终考试。

总体来说,以前的夏天有高温,但最高也就是37℃左右,连续时间也没有这么长,有个十天八天就了不得了。也有不少年份,从四、五月份开始,就不断受到从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的影响,从一号台风,刮到十五、六号台风,晴天阴天不段交替,只有风扇,没有空调,日子也能过得去,稍微顶顶,一个夏天就过去了。

那有像现在这样,连续几十天的高温,而且达到40℃……。

以前的夏天也是这么热吗?

我觉得那是也差不多,之所以觉得现在比以前热,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现在的人没那么耐热了,外因是周边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那时候的人比较能吃苦耐劳,顶着烈日干活的人很常见,因此而中暑的也屡见不鲜,那时候为了抵挡烈日,我出门都是戴着草帽,街上不管男女老幼也是很多戴着草帽的,一则可以遮阳,二则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当扇子扇风。

那时候街道没这么宽阔,柏油路很常见,很多柏油块一到夏天就被晒得软化了,小孩子最喜欢在软化的柏油上踩鞋印。那时候城市的树木很多,修剪得好的地方大树可以把街上的阳光遮住大半,尤其走在靠人行道的一侧,基本晒不到太阳。不像现在,道路硬化以后,到处钢筋水泥,绿化树要不就不高大,要不就没有连成片,晒得人躲无可躲。那时候城区边缘还有很多菜地水塘,还有不少的菜农户,砂土路也还有不少,刮风的时候就漫天风沙睁不开眼。

当时,家里为了遮阳,就在阳台撑起竹帘,傍晚再卷起。太阳下山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用水壶在阳台上洒水降温,晚上就搬个竹床,点上蚊香,睡在阳台,半夜也经常有热醒的时候,就只能拿扇子扇几下,然后再次入睡,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家里才有了一台电风扇,再之后才每个房间装了个吊扇。极热的时候,还会邀几个小伙伴抱着凉席到六楼顶上去打地铺。那时候公交车没有空调,太阳经常把座椅晒得烫屁股,于是,靠近日晒的那一侧的座椅经常没人坐,很多人宁愿站着也不会坐。

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有空调,再不济也是少不了风扇,在空调房呆久了以后再出门,因为温差的原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就会感到一股热浪扑过来,也就会感到外面特别热,加之现在的人相比以前养尊处优惯了,稍微晒晒太阳,就会觉得受不了。

以前的夏天也是这么热吗?

以前的夏天也同样热。那个时候没有空调,只有电扇,而且经常停电。农村更惨,没有电,普遍使用的是扇子。白天实在太热,就在树荫下乘凉或到江河湖海游泳。夜晚,大街小巷都铺满了竹床,露宿户外。越是热,也就越忙,战高温,夺高产,发一点白糖就是奢侈了,农村双抢冒着地表五十多度高温,头顶烈日,汗流浃背,解渴就喝井水。不堪回首,难以忘怀。只有受过苦的人,才知道生活在当下的无比幸福。

以前的夏天也是这么热吗?

记得70年代,我们家住乡下的林场里,那时的夏天我们十几岁的孩子也不觉得热,中午吃过饭,乘大人休息,我们几个孩子就约好下河洗澡,钓鱼,也不怕晒,吃过晚饭,就在家门口摆上竹床躺在上面乘凉,听大人讲故事聊天,一直玩到十一、十二点才回家睡,那时中饭后常有雷阵雨,所以感觉没有现在热,热的时间也短,到了立秋早晚就很凉快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