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有多大?

说实话,我的家乡岗岭地区的粉条也远近闻名,但说原料真正是山芋粉(红薯)加工的屈手可数,寥寥无几,大家早就习以为常,心知肚明,因而市场上批发粉条的,不瞒不盖,一分钱一分货,从价格上就区分粉条是何原料。

因此,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是致命的,所谓造假是相对红薯粉条而言的,也就是原料上挂羊头卖狗肉也…

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有多大?

这一曝光,就把禹州红薯粉条积攒多年的名声,基本毁掉了。

原来人们口中的禹州粉条,是真正红薯粉条的代名词,人们相信它的真。这一下,人们才知道,原来禹州粉条不含红薯淀粉,全是木薯粉和玉米淀粉的混合物。

此事件对当地粉条产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创立一个知名产业,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辛勤努力,毁掉它只需一夜的功夫。

但愿禹州粉条能深刻吸取教训,早日东山再起!

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有多大?

这下影响大了,禹州是许昌管辖下面的一个县级市,经济能量是非常强的,著名的无烟煤,钧瓷都是这里特产,粉条是这里农业的特产,这里有一道名吃叫牛杂柯,经济实惠,好吃不贵,老少皆宜,里面用料最多的就是粉条,当地人都很喜欢吃,这一下被央视曝光了,以后这道名小吃谁敢去吃,给餐饮行业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小时候生产队里到天寒地冻的冬天也下粉条,那时候是纯正的红薯粉条,吃起来是筋道好吃,那时候田野里望过去,种的都是红薯,改革开放承包到户后,有个别人眼睛掉到钱眼里面了,我老家一南一北有两个村子就是极其惨重的教训,南方那个村做木耳很岀名,家家户户都生产,每天客商不断来收购,可是个别人掺假,客商上当后,就不来了,到最后客商一听是这个村子生产的木耳,直接说不要,没有客商了,生产岀来木耳没人要,慢慢的都不做了,北边那个村子是生产粉条的,情况一样,当年这两个村被政府树立为典型,多少村的人羡慕,可是到最后,因为个别人,毁掉了一个产业,做人做事要实在,这样才能走的远,才能挣钱!

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有多大?

作为禹州人,一般是不在超市里买粉条的。

禹州地处中原,历来都有制作粉条的传统。

传统的手工加工粉条,对天气是有严格要求的。

首先,红薯收获的季节是在农历的九、十月份。

这时候的天气已经较冷了,红薯瓤在寒霜的打击下,已经非常枯萎了。

收红薯前,先用镰刀把红薯瓤割去,露出平整的土地。

再用耙子一下一下地把红薯刨出来,一颗红薯要刨好几下,然后用手小心翼翼地把红薯拔出来,再检查有没有遗漏的,因为一颗红薯瓤下面能长好多个红薯。

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至今仍能清楚得记得自己小时候随父母下地收红薯的情景。

如果一家有两三亩地的红薯,两个中年人要用十来天的时间才能收获完毕。

红薯收获之后,会挑出一部分品相好、没有疤痕的储存在地窖里,吃的时候再拔出来,这样,可以一直存放到第二年的春夏之交。

多余的红薯会堆放在院子里准备磨淀粉、做粉条。

等到地里的红薯收获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有人开动磨红薯的机器。

农民们把需要磨的红薯拉到机器旁,先用水冲洗红薯上的泥土,然后用铁掀一掀一掀地把红薯倒进机器里,从机器的下方就出来了打碎后的红薯,是一种糊状的东西。

这个过程很快。

磨完之后,拉回家中就开始制作淀粉的下一个步骤。

先要用两根棍子制作一个十字架一样的东西,并且这两根棍子是不能钉死的,要会活动。

把一块大小适中的布兜的四角绑在这个十字架的四角,然后把它挂在架子上,下面放一口大缸,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工作的时候,先把磨好的糊状的东西倒入布兜中,然后往里倒水,同时,手扶着十字架的两端不停地摇晃,这样,淀粉稀释在水中就流到了下面的大缸里,红薯渣则留在了布兜里。

这个过程非常繁琐,农民们把这个布兜叫做“粗担”、“细担”,过完“粗担”过“细担”,要反复好几遍才能把淀粉和红薯渣完全分离开。

这时候,大缸里的水混合了淀粉,呈现乳白色,看着就非常细腻。

由于这个过程用水量非常大,一个大缸是不够用的,往往是事先准备一个池子,用整块的塑料布铺好,把大缸里的水再舀到池子里。

整个过程进行完,把红薯渣堆到一边,晒干之后作为猪饲料。混合了淀粉的水倒入池子之后就是等待了,等待淀粉沉淀。

第二天,你会看见,池子的上面是清清的水,下面是白色的淀粉。

把水放掉,就剩下了洁白的淀粉了。

这时候的淀粉还含有大量的水分,还要把淀粉挖出来,放在布兜里挂在架子上自然风干。

一般需要几天到十几天,风干之后就得到了纯净的淀粉,洁白、光滑,摸起来手感非常舒适。

淀粉制作完成后,下一步是制作粉条。

粉条不是每天都能制作的,它对天气有严格的要求。

用农民的话说,就是要到“上大冻”的时候才能制作粉条。

就是要等到室外温度零下四五度以下,并且还是晴天的时候,才是制作粉条的好时候。

等到了这样的天气,就会盘起大火,支起大锅,开始下粉条。

先把淀粉掺水搅拌成糊状,放进一个好多孔的漏斗里(和制作饸烙面一样的器具),用手在上面捶,下面就流出了粉条。

流出的粉条直接流到热气腾腾的大锅里,随即捞出来。

这个过程看着简单,实际是非常忙碌的。

农民们往往是几家联合,共同上阵。

下粉条的专门负责下,捞粉条的专门负责捞,其余的人要把捞出的粉条搭在杆子上,再把杆子挂在架子上。来来往往的忙个不停,再有小孩子穿梭其中,大人们一边劳动,一边说着笑话或者奇闻,不时的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粉条下好之后,一排排地挂在架子上,蔚为壮观。

然后就是等待老天爷帮忙,把它冻上了,如果下的粉条没有结冻,粉条就不行了,没有任何保存价值。如果冻得不好,就会影响粉条的质量。

所以,到晚上十来点,甚至十一二点,农民们还会起床查看粉条的上冻情况,再洒上些水,以保证能冻得结实。

到了第二天早上,看到一杆粉条就是一个完整的冰块,就说明粉条冻得非常好。

如果当天是个大晴天,就可以继续晒粉条了,把结冻的粉条的冰块晒化,粉条晒干,就可以入库了。

这就是制作粉条的整个过程,从红薯到粉条,要经过很多道工序,非常的辛苦。

现在,各种机械的出现,让这个过程不那么艰辛了。冷库的出现,让一些企业制作粉条也不受天气的限制了。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木薯是一种比红薯产量更大的植物,也可以食用。产量大,价格就更低。

在红薯淀粉里面掺杂木薯粉制作粉条,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在央视曝光前的禹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现在还用传统的方法手工制作的粉条,不会低于十元钱一斤,这还是农民最朴实的算法,劳动力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如果是企业,还要加上劳动力、营销、运输等等各种成本,价格应该更高。

而掺杂木薯粉的粉条以低价侵占市场,让真正想做纯正粉条的企业也很难做。

在禹州市面上,五六元、七八元的粉条很常见,前几年,我见过售价最低的粉条,每斤四元。这个价格,如果是纯红薯粉条,不但要赔上劳动力,还要赔上大量的钱。

作为禹州人,是不在超市买粉条的。

现在,还有不少农民自己制作粉条,每到农历十一月份,天气合适的话,就会有农民按照传统的方法制作粉条,制作的粉条除了自己食用之外,还会出售给亲友、熟人。

但是这些粉条是不能进入市场的,因为它没有包装、没有生产日期、没有生产场地、没有保质期。

纯红薯粉条和掺杂木薯粉的粉条区别在于:纯红薯粉条的口感更筋道,不容易煮熟。水开之后,下入纯红薯粉条,至少需要七八分钟才能到能吃的程度。猪肉炖粉条,炖的时间再长,纯红薯粉条吃起来还是很筋道。

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有多大?

质量决定品质,品质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信誉,信誉决定命运。商品的品质一旦遭受质疑其命运将一落千丈,想翻身恐怕很难。

常言道诚信赢天下,公道在人心。为什么号称百年老店的招牌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品质这条硬杠,信誉凭着良心做人做事。企业求发展求生存还是脚踏实地,先做人再做事,弄虚作假走不了多远,遭人唾骂受人诟病,如果带来健康隐患,良心安哉?有的不良商家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臭名昭著,遗臭万年。

总之对禹州粉条还有老坛酸菜牛肉面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其它什么粉什么面也不感冒了,对名人明星做广告的产品也产生了怀疑,这就是破窗效应。

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有多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害人害己啊。消费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要说禹州粉条行业了,就连整个粉条行业都会进入寒冬,毕竟敢吃粉条的人不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