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七十岁了,子女们非要给我做寿,我不同意。你怎么看?

七十岁了,子女们非要给你做寿,这是他们对父母的一片孝心,我奉劝这位大哥,不要再老顽固了,就依着他们为好,几代人欢聚一堂,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为你拜寿,为你祝福,多美,多好。

我以为,七十古来稀,是人生当中重要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加油站,起点站,重整旗鼓,扬帆启航,迈往八十里、九十里、一百里夕阳无限好的征途…

我今年七十岁了,子女们非要给我做寿,我不同意。你怎么看?

我觉得你做得非常的正确。我周边有好几个老人,因为过寿问题,有的给孩子惹来了许多事,有的兄弟姊妹之间成了仇人。

不妨看几个例子。

例子1:

老李到今年阴历六月初六,就整整七十岁了,老李老婆死得早,是他一手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的。两个儿子很争气,一个做了县财政局的局长,一个则在市人社局当办公室主任。

几个月前,两个儿子就商量着准备给老李做个七十大寿。两个儿子说,已经定下来了,而且也给亲戚们通知了,六月初六正好也是个星期六,六六大顺。

同时给老李说,不收村里人份子钱,也不收亲戚们随的礼金。

老李开始并不同意,儿子这么一说,老李便觉得没有什么了,因为他平时也经常参加村里一些老汉生日娃满月等之类的酒席,表面上看,村民们随礼时都高高兴兴,可暗地都在叫骂份子越来越多,份子钱越来越多。

老李可不想落这个骂名。不过儿子已替他想到了,这次给他办酒席不设礼簿,也没有给村里人说,如果村里人知道了,来吃酒席就行了,不收礼。

老李的七十岁寿宴办得很体面,许多村民们知道了,纷纷来随份子,却找不见收礼的。只吃饭不收礼,还是第一次见,村民们纷纷夸赞老李培养出了好儿子,给村子里带来好风气。

过了一段时间,老李的两个儿子上了市电视台,媒体是这么报道的“我市X县财政局局长李大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借其父亲生日之际,大肆收取下属礼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我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李小民……”

原来,兄弟二人,虽然没有设礼簿,但有求于他们的人,纷纷在红包上直接写上名字,交给了他们身边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

这名扬得,可真大。

例子2:

老杨今年整整七十了,以前在行政机关工作,一辈子都比较低调,儿子在市发改委做领导,女儿是县妇联主席。儿子和女儿在春节时就商量,要给老杨过一个七十大寿。

老杨知道后,明确提出来不过七十大寿,儿女们以为老杨怕花钱,就给老杨说,钱我们来掏,你不用管,但老杨还是不同意。最后被儿女们逼得没有办法了,老杨才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老杨说,你们都在政界干呢,一定要低调一些,务实一些,千万别太过张扬,你没有看见前一段时间,你们县上财政局局长给他大过七十大寿,明里没有收礼,暗里却收了好几万,最后被处分了,多丢人。

儿女们听了父亲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老杨的苦心,父亲真的是为儿女们操碎了心。

后来,老杨一家几口,在家做了一顿饭,吃了个蛋糕,七十岁的生日简单过了,老杨好像觉得也没有少什么。

例子3:

老黄今年也七十了,今年春节一过,老黄的三个儿子就商量要给老黄风风光光地做个七十大寿。

老黄生性不爱热闹,不喜欢搞这种事情,可三个孩子的想法却和他不一样。

三个孩子虽然都在农村,但也都不是只种庄稼的农民了,老大跑大货车,老二在村口开了个饭馆,老三则在镇上做小生意。

有次兄弟三人在一起喝酒,不知道说起了什么,话题转到了村里随份子钱的事情了。

老大说,这么多年,咱们村红白事几乎每月都有,还有过满月的,给老人过生日的,几乎每周都要随份子钱,吃酒席。

老二说,是呀,我这个小饭馆,几乎每礼拜都有过满月和过寿的酒席。

老三说,咱们这几年光给别人随份子钱了,咱们都没有收过礼,什么时候咱们才能收礼呀。

这时老二说,咱爸今年七十了,要么咱们给爸做个七十大寿,借机也把咱们随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

兄弟三个一拍即合,于是便决定给老人做个七十大寿。酒席就定在老二开的饭店。

老黄的七十大寿办得很风光,大部分村里人都来了。可最后一算账,兄弟三人傻眼了。

共摆了九桌,喝了三箱酒,一箱九百元,三箱花了二千七百元。抽了两条烟,花了五百元。

饮料还有瓜子糖等花了三百多元。每桌酒席七百元,九桌六千三百元。

这一算,总共花了九千八百元。可一共收了九千六百五十元的份子钱,还有一些不值钱的酒和糕点。收的份子钱还不够成本。

老二忙趁着酒气给老大和老三说,刚才咱们也算过账了,还亏了一百五十块钱。这样吧,那些不值钱的酒和糕点,你们两家拿走, 亏下的这钱,你们一人再给我五十块钱算了。怎么样。

老大和老三一听,忙说,啥,还让我们再给你五十块钱,亏你也想得出,你办酒席呢,怎么还按平时的饭菜价格算呢,你如果把酒席的价格按成本价算,你肯定还应该给我们找钱呢。

为了几十块钱,兄弟三个差点儿打了起来。好在他们大舅还没有走,听到兄弟三人在吵架,了解了情况后, 把兄弟三人骂了一顿,才平息了矛盾。

最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子女们想给父母做七十大寿,心情可以理解,代表了儿女们的一片孝心。但孝心的表达方式很多,做寿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开心高兴。

过去,人的寿命都不长,六十岁算一甲子,而七十都被称为古来稀。现在呢,七十岁还不算太老,许多七十岁的人还在参加劳动或者还在工作着,所以做七十大寿并不是很合适。

同时,有些子女给父做七十大寿的目的不纯,有想借机敛财的,还有的想借机给自己扬名,显得自己很孝顺。

对想借机敛财的,一定要坚决地反对。特别是有些人的子女当了领导干部,如果借机敛财,那是违反纪律的事情。所以要坚决地反对。

而有的想借机给自己扬名,而老人则成了个道具,感觉很可悲。

你不同意他们给你做七十大寿,你做得非常的正确。只要自己活的开心高兴,子女平安无事,对父母来讲,这就是最大的开心了。

不过七十大寿,既保护了子女们,又方便了亲戚。同时扭转了社会风气,我非常赞同和认可。你的事情,你做主,别让子女把你当道具。

我今年七十岁了,子女们非要给我做寿,我不同意。你怎么看?

子女要给你做七十岁大寿,你不同意,我认为可以随子女,他们要给你做寿,也是他们的一片孝心,如果你不想大操大办,可以跟子女说明,来一个小范围的聚餐,就是让你子女及孙子辈的吃一个团圆饭,动静小一点也可以,当然了,你的过生日你做主。

我今年七十岁了,子女们非要给我做寿,我不同意。你怎么看?

建议不要做这个生日,但是可以和家人一起吃个饭。我先生就是1953年1月27日出生的,今年女婿在酒店定了一桌,只有女儿一家三个人,我们老夫妻两个人,还有亲家母两个人,晚上吃了一个饭,吃了一个蛋糕。兄弟姐妹,还有婆婆通通没有请。

记得不能大张旗鼓过生日。

我今年七十岁了,子女们非要给我做寿,我不同意。你怎么看?

年过60岁了,我认为最好不再做寿了。年过70岁的人,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主。借生日之际,一家人聚聚还是可以的。人越老,越要看淡一切,财务自由,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自己晚年最好的珍惜。

我今年七十岁了,子女们非要给我做寿,我不同意。你怎么看?

您这做法我很赞同,您是很明智的长辈!我伯伯前段时间大办70大寿,在微信群里面发,在短信上发,又是打电话。尤其晚辈们一定要回去,这个时间点,过年刚回去又赶回去的确是腾不开时间,最后大家都没回去,伯伯大发雷霆,认为晚辈都不敬重他。

这个伯伯家里特别爱办酒席,尤其是他爱过生日,每年过生日大家都去,娶媳妇嫁女儿,包括有点小毛病大家都去看望。因为他点权,大家都捧着他,但是别人家有事,从来不见他家的人影,礼也不搭。

他家的儿子娶两次媳妇都是大办,听说可没少收礼节,去借了三台点钞机数钱。嫁女儿也是大办,包括女儿生两个孩子,都把大家叫上,大家都去了!

去年腊月二十四,伯伯家翻新房子,又是贺新家,办酒席招待大家,美其名曰是亲朋好友在一起坐一坐,聚一聚。本质意义大家都心知肚明,听说摆了60桌,很是热闹。

这些年在他家搭的礼不上万也有八千,肯定大家心里是不满意的,出于面子,没办法。今年伯伯过70大寿,过年的时候根本没听说他家办寿宴,都没作准备。

这才刚过年,大家从家里刚出去,而且都在几千里之外,回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伯伯在微信群里面发信息,意思是他70大寿了,活了大半辈子不容易,庆贺一下70岁,让亲戚朋友一起高兴高兴。

微信群里面没人说话,接着又发短信,短信估计没人理,又挨个挨个打电话,伯伯给我打电话,我当时就说:我回不去,孩子上学,没人接送,我过年刚回去,我这边现在是风险地区,回去也是白瞎。

伯伯说:没事的,回来吧!什么风险不风险地区,我有办法,叫你爸爸也一起回来。回来住两天就走,孩子上学就几天时间,安排给家人看管就行,又不是走多长时间。

伯伯给其他晚辈都打电话了,这叫晚辈很为难,这么大岁数了亲自打电话,过70大寿本来应该回去,人生毕竟就一个70岁。同时又开始犯难,时间上真的走不开,回去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商量人不回去,礼一定要到,70岁寿宴的确应该庆贺。我们商量好了,大家都捎上1000块钱,钱都给族长大哥,他在家里没出去,大家全权拜托他。后来每个人又额外给200烟花礼炮钱。

本来大家送这个礼心里就不舒服,过年贺新家刚搭理,这刚一个多月时间,又是办寿宴,不是心疼礼金,这种做法有点理解不了,我们家族上很团结,自家人必须要支持的,哪怕心里不高兴,也不能怎么样!

晚辈们都搭来1200,1200也算大礼了,但是伯伯不领情,认为晚辈都不敬重他,伯伯说:以为捎上点钱就行了?我又不缺钱,我需要的是大家对我的一个态度和认可。请人稍礼是对我的不敬重和无视。我为大家做过多少好事,大家都忘了,我有事情一个也指望不上,甚至给我爆冷场。

听说伯伯准备了80桌饭菜,最后去的客人不到20桌。伯伯心里肯定不高兴,就算晚辈都回去,根本没有60桌。根本原因不在晚辈没回去,是他这种没完没了的做法,大家厌烦了,再说他已经退休了,没人会继续围着他转。

办酒席不是不提倡,应该有个度。我一致认为为什么要办酒席?有什么事情值得庆贺,一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吃一顿饭,这样多好,有喜事和家人一起庆贺就够了,何必劳民伤财呢?尤其办酒席,图的是人气,不去面子上过不去,去嘛真是没时间,转账或者稍礼又被认为诚意不够,的确对于奋斗中的年轻人太难了。

尤其是生一胎或者二胎,结婚再婚,买房孩子升学。各种头疼的酒席,我最不理解生孩子办酒席,头胎就不说了,二胎也办酒席。升学的也办,考个垃圾学校也要办一下,我的天……

大部分人不爱办酒席,但是一直在随礼,最后在无奈之下,于是办一场吧!其实目的很明确,目的只是往回收礼,简直是恶俗,最后这些人也成了别人厌恶的对象。

说实话,面对这些很为难很无奈,不随礼,面子上过不去,甚至会认为以后见面了不好意思,无颜以对的感觉!随少了也不好意思,拿不出手,现在生活提高了,百把二百根本不叫礼!随多了说实话心里很不愿意,关系也就那样,甚至随礼了是打水漂。

人与人之间的确离不开交往,但是交往不应该建立在繁文缛节上面。真正的交往不应该在于这些往来,而是顺其自然,心甘情愿的交往,真正的交往是简单,让人舒服,一旦掺杂其他的因素在里面,人们渐渐畏惧这种交往,甚至认为不交往也罢,所以人情世故就是这样慢慢变淡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