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还保存着这个《粮油供应本》吗?

今天收拾书柜,尽然看到了这样几件稀罕东西,《居民粮油供应证》和粮票油票。估计九零后的人见都没见过些老物件。 七八十年代是个不折不扣的“票证年代”没有那些各种名目的票,你什么也买不来。你家还存着这些宝贝吗?

我家也还保存着《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小本子承载着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历和记忆,开票、称粮、打油都要数次排队,而认识门市部营业员的人就会"走后门″,今日想起感觉挻有意思,笑一笑而过。

我的老伴她家当年是下放户,返城后自己有单独的户口簿和粮油本,一直没有办理迁移和合并手续,因而我家有两本,接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而粮油供应证自动作废被淘汰,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收藏品,应该值得保存。

你家还保存着这个《粮油供应本》吗?

不但收藏有全称为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简称粮账),还有居民煤炭供应证,粮票,布票,副食品票等,粮食,豆油,煤炭按照人口供应数量购买,布票,副食品票按照人口发放,粮票是用供应粮来换取的,这些票证是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这些票证在1993年后逐渐的退出了历史史舞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这些票证印象还是深刻的,现在早已成为了历史,有误见谅,谢谢。

你家还保存着这个《粮油供应本》吗?

我家保存全国粮票,新疆粮票共30多张,合计50多斤。.购粮油本,老房产证,自行车证,洗澡票,有一张一公斤肉票,一张一米的布票,都放着。有时高兴了拿出来看看,挺有意思的。也是作个留念。看到这些票证,就想起那时生活和每天过的日子。

你家还保存着这个《粮油供应本》吗?

有粮油证,煤证,全国粮票,布票,豆腐票,肉票。那年代有农村供销社,生活主要用品基本都是发供应票,凭票购买!

你家还保存着这个《粮油供应本》吗?

中国人动脑劲想办法的能力甲天下。在网上看到一些国家,老百姓领救济粮都是几百人成堆地,争先恐后,乱哄哄地挤着领。而我们国家在困难时期,想出了各种票证和《粮油供应本》,一切都变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十分公平。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国家能和我们相比!对这一点,我确是赞赏有加的。当然,我们的邻国也有长年处于困难时期,他们的所有物资分配工作,好像都是由官员执行。我其实很想从去这样邻国旅游回来的㳺客所写的见闻,感想以及视频中,得到一些有关分配是否公平的信息,以及是否也有类似于我们的票证。但是十分失望,未能如愿。所以我觉得,困难时期,我们的办法最好!就因为这一点,我保存了《粮油供应本》,算来也有四十年了。再过一百年,当我们国家实现了民族大振兴,这个本子一定是一件文物了。

你家还保存着这个《粮油供应本》吗?

谢邀。

这个小红本还真没扔。封面一行字: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第一页是本人基本情况一一职业、时间、姓名以及发证机关的名称。第二页是:供应人数粮油增减变化栏。第四页是:供应人口定量名册。第六页是:年月份粮油供应登记(包括面粉、大米、玉米面:……)。

最后一次领粮是一九九二年九月十日。领了二十斤面、八斤挂面(8个包装)、三十斤玉米面。共花了四十六元两角八分钱。从这儿以后,这个小红本就放在一个小木盒里。

今天受邀,才翻出来展示给大家。

早就想扔,可是它也没占多大地方,也就保存下来了。

当时,口头是叫“吃国库粮的”。牛。每月能领到细粮。那个时候细粮不好买的,没有这个小红本不好使。特殊情情况那得粮库主任批条子。有关系你也不能常去买啊。

现在好了,有钱就行。珍惜吧。馒头、大米饭吃不了就倒扔了,白瞎了。只要没坏了,就吃了吧。用油盐炒一炒,也挺好吃的。

后面的话好像说多余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