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农村大家都抢着当“贫困户”,原来农村良好风气去哪了?
此话差唉,只讲今日,不谈过去,有此现象一般家里有病摊灾,无劳动力的人家,或者自认光棍已成定局,不再卖苦力的懒汉。
试想那家有儿子尚末结婚的人家想争当"贫困户″,谁家姑娘愿意嫁给"贫困户″作儿媳。当然有些人私心重,爱贪便宜,认为官家的钱不用白不用,拿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每学年国家有几百块钱补贴钱来作例,只需村里出证明、乡里盖印章,一时乎,有众多家长要申领,真真假假谁也分不清…
在开放经济的当下,确实农村有些良好风气受到冲击,部分人对国家有关政策视而不见,整天在网络上哭穷喊贫,几乎是件很光荣的事儿,从而发展成,好像整个社会亏欠他们…
为什么在农村大家都抢着当“贫困户”,原来农村良好风气去哪了?
这个问题太夸张了,贫困户不是能抢着当的,是有政策的。
为什么在农村大家都抢着当“贫困户”,原来农村良好风气去哪了?
大家抢着当“贫困户”,这句话夸张了。以前,想当贫困户的人必定是少数。因为你没有人缘或者和村干部没有关系,你再怎么穷,想去当人家不理睬你。你又何必去凑这个热闹呢?
我是农村人,深知“贫困户”的根底。有一年,我无意中打开了网页,出现的是我村“贫困户”的名单,一看那些熟悉的名字,简直让我大跌眼镜,懵圈了。家里有事业单位上班的老子,儿子是贫困户;老公是公务员的,媳妇是贫困户;村干部的父亲是贫困户;城市有商品房,家有小轿车的是贫困户;一家五口人,有四个强壮劳动力的也是贫困户,而身边真正才过温饱线的,怎么也看不到他们在贫困户的名单中,想想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无妨问了一个所谓的贫困户,他也莫名其妙,高低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贫困户,可能是村委乱填上去的吧!
“贫困户”不是“低保户”,有了这个名额,除了贷款有优先外,什么都没有(本地情况)。而“低保户”每月有三百多块钱的补贴,以前村委可以乱来,想给谁就给谁,现在打虎拍蝇来势凶猛,许多假低保户浮出了水面,村干部也不敢胡乱作为,真正的贫穷者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钱。贫困户这个词好像已经消失,没有人再提了。
回答题主的第二个问题“农村原来良好的风气去哪了?”
农村原来的良好风气主要表现在:一家有事,家家上前帮忙。你有事,我去帮,我有事,你来帮,一派和睦相处的景象。而今,以经济大潮为先的主流正在冲击着每个村民,强迫农民不得不改换门路,去外找钱了。由于是各奔东西,大家见面的机会少了,所以感觉就没有以前那种团结的气氛。但如遇家中老人过世,或者嫁娶,你在家,有关系,也必定会去帮忙。人人有事,各忙各的,树脚下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少,感觉人们已生疏,就没有“良好的风气”存在了。
贫困户离人们渐行渐远,低保户也会渐渐消失,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滋润多了。愿所有农民的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什么在农村大家都抢着当“贫困户”,原来农村良好风气去哪了?
因为不交电费,不交新农合,不交宽带费,生病住院不化钱,贷款不用交利息,过年过节 有 米 面 油,,孩子上学还有补贴!用尽可能的法子评上低保户 一路绿灯,贫困户也可以一路顺风,一切都是为了不老而获 钱 钱钱人间理想 钱人间万能 因为贫困户 低保户可以解忧很多难事
所谓 钱 啊
为什么在农村大家都抢着当“贫困户”,原来农村良好风气去哪了?
因为当贫困户有便宜钱进,好处多。
为什么在农村大家都抢着当“贫困户”,原来农村良好风气去哪了?
农村目前热度最高的事情莫过于定点扶贫的项目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于农村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大,而且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那么目前发展最不均衡的地区当属农村了,如果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农村面临的发展困境的话,在2020到来之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可以预期的成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政对于农村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也是越来越大,近年来农村的扶贫从过去的主要现金帮扶开始转变,开始采取多方式的扶贫支持。比如说大力支持农村的教育发展,提供大学生专项无息贷款,提供金额更多的助学补贴等等。
针对一些农村还存在绝对贫困的家庭,也是出台了很多针对性的惠农的精准扶贫项目。除了以前就有的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之外,还专门出台了国家贫困补助,配合精准扶贫一起攻坚克难,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可是尽管有这么好的扶贫风气,却也存在一些现在看起来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农村扶贫工作的推进。就拿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来说吧,目前农村有很多人本来不应该享受国家贫困补贴的,却被认证是“贫困户”,享受着本应该是真正困难的家庭才会享受到的待遇。这种风气越来越成气候,很多地区真正贫困的家庭也受到了很多牵连的影响。真正贫困的家庭拿不到补贴,拿到补贴的却生活优越舒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来农村良好的风气去哪里了呢?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观念上的转变。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不仅使得农民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些出去务工的人们回到家乡之后买小车,建新房引起了很多在家务农的人的眼红,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这些外出务工的人的付出。简单的认为这些人只是运气好,出去发了横财,因此而出现一种对财富的嫉妒的观念。反而失去了以前勤劳的习惯,整日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而且这样一来农村的风气也有了大的变化,人人开始讲究面子,从婚庆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得出来。本来拮据的家庭拿出一部分彩礼就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了,但是现在农村的天价彩礼却越演越烈,到十几万二十万都不是新鲜事。殊不知这样大的一笔钱是很多农村家庭十几年的收入,与之相伴的还有农村婚嫁宴席的支出越来越多。农村出现了“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的状况。因此对于冒领贫困户补助这件事情来说,他们一点也不会放在心上。
并且近年来农村贫困户的补贴越来越多,涉及到的方面也是越来越广,自然一些富人也会想占这些便宜,所以使得贫困户的范围变得不那么纯粹了。但是,现在这些不好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新的规定正在相继的出台。不久之后这些乱象肯定得到改善了,那个时候贫困的家庭一定会消失。
现在的农村,为何越来越多人抢着当贫困户了?主要有3个原因
近些年来,虽说我国的农村生活质量在国家的帮扶之下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依旧有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青壮年外出打工造成的空心村留守现象、未来的光棍普遍等等……
而小编本次要为大家说的问题,似乎又是一个新衍生的现象——国家推出的扶持贫困户等福利政策,本来是在改善和帮助穷人们的生活,以促进农村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农村,贫困户却屡增不减,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抢着当贫困户,这个现象可谓是愈演愈烈。那这究竟是为什么?争当贫困户又能给这些农民带来什么好处呢?背后主要有3个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个原因:过于依赖国家的福利。
贫困户是可以领取一定的补贴的,虽然这笔补贴的钱不算多,但毕竟也是钱,对于农民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一些农民,明明有能力靠自己摆脱贫困,却还是想领取这笔补助,不想花更多的精力赚钱。说到底是,就是过于依赖国家给的这份福利,不愿再大动干戈。所以为了这份“白得”的利益,就要极力争取。
第二个原因:为了跟风和攀比。
一些农民因为不符合条件,可能并不了解贫困户的福利一说,但是在看到比自己条件还要好的人拿到贫困户的指标后,心理就会感到不平衡。不符合条件的人都得到了贫困户,自己凭什么不能去争取一下,也就忙着去跟风?而且村里一些人,还会特意炫耀自己拿到贫困户的指标,也就是暗示农民们自己在村里会办事,能轻而易举地拿到并不属于自己的指标,可见能力很强,一些农民不服气,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
第三个原因:错过了上一次的福利。
村里当然也有真正需要补贴的贫困户,但是他们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上一次的贫困户申请,导致没能拿上应有的福利。所以每逢村里有相关的动态,都会第一时间去联系,并且积极地办理,他们表现出热情急躁的状态是因为不想再一次错过福利。
贫困户本是起到帮助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农民随意获取,农民们为自己争取利益本没有错,但是贫困指标是为那些真正需要它的人所存在的。有一些农民本不符合条件,却动用关系或是用极端的手法获得了指标,这样的行为也是违背国家的初衷的。
希望各位农民朋友还是要努力依靠自己的拼搏获取财富,不然以后被追查起来,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对此,大家有什么更好的看法呢?
其实,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贫穷就是很丢人,因为世人笑贫不笑娼。所以一旦你被打上了“贫困户”的标签就总觉得会被人看不起,总觉得低人一等!那么大部分的人还是不愿意打上这个标签的。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那么当然还存在大量的比较贫穷的人,或者是没有赚钱能力的一些人,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希望得到精准扶贫,然而,精准扶贫竟然变成大家争抢的一个“香饽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才算是贫困户,贫困户的定义是什么?
百度百科解释:
贫困户指生活困难家庭,没有专门政策补助,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的家庭。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被人看不起的“贫困户”如今为何在农村争着当?
农村贫困户为何成为大家争抢的“香饽饽”?在一些农村你会发现村里“贫困户”的名单上,并不全是大家公认的贫困的人,有一些人说不上很富有但是生活条件还是可以的却在名单上,如今这种现象也是见怪不怪的。那么一些贫困生的名单里也并非全是真正的贫困生,然而一些人却想尽办法要办成“贫困户”,那么为何农村有些人争当贫困户?
1、扶持力度大,可以坐享补贴
对于扶贫项目现在国家的扶持力度是比较大,然而扶贫、脱贫是一个有难度的攻坚战,在村里经过一些申请步骤一旦成为贫困户,那么就会享受到国家的一些补贴和各项的优惠政策,那么有些人就会心动,即使不是真正的贫穷也想去分一杯羹!
2、思想上的转变,人们的思想常态成为“一切向钱看”
如今的人们思想观念也是有很大的转变,一些“蝇头小利”都会宠宠欲动,甚至有些人为了争当个贫困户去村支部辱骂闹事,问:为什么他是贫困户,我不是!一些好吃懒做坐享其成的人钻了空,心想国家白给一些优惠政策和补贴不要白不要,想尽办法也要享受一些国家的补助,要不总觉得心里不公平!扶贫不扶懒,脱贫先脱智,以前的农村,劳动最光荣,拿国家的救济金都感觉没得脸面,现在的大部分想法不一样了。说白了,有些人看着一些贫困户白拿钱、白拿物,心里不舒服,眼红!
3、“贫困户”的评选存在争议
每个村里选多少个贫困户都会给几个指标,然而评定标准比较笼统,在评定标准两边徘徊的大有人在,因此别人评为贫困户而自己没被评选就觉得不公平,甚至会直接到处宣扬辱骂、滋事!当然你肯定发现过“不是贫困户的贫困户”,其实每个村里都有,家庭条件还差不多的也有人是贫困户。
农村争当“贫困户”的现象也是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现在各级也是对扶贫工作进行了大力度的监督和排查,对做到精准扶贫十分重视!扶贫工作不仅是扶贫,最核心的内容是做到精准扶贫!像一些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一些人,他们是逼不得已去当了贫困户,总不能坐着等死吧!反而这些人才是应该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一群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一碗水端平!特殊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之间的评判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被人看不起的“贫困户”如今在农村抢着当你怎么看?
最近农村有个怪现象,就是农民朋友们都争当贫困户,为了能够当上贫困户,大家你争我夺,有的还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搞得村里乱七八糟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都是贫困户补贴惹得祸。如果农民被选上贫困户,那么每年就可以得到一笔补贴,这就是大家正当贫困户的最根本原因,在农村这些人分为三类:
1、“你不争,他就争”
农村目前就是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有的农民会感觉大家条件也差不多,但是为啥别人能享受贫困户待遇,自己却一年到头苦哈哈地生活,甚至比别人条件还差却申请不到。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住新房,西基还是住着几十年前的破烂房,难免会心里郁闷。因此就想争一下,否则也白白便宜了别人。
2、“反正是国家的,不拿白不拿”
很多农村的农民心理已经有点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开始逐渐的变化,变得爱贪小便宜,认为反正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因此就争着当贫困户。有的没有当上的还到处去上访,好像贫困户是一种荣耀。这也使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变了味,滋生了一批农村的懒虫,最后扶贫变成越扶越贫,起到了反作用。
3、“不争日子过不下去,是真穷”
目前农村确实有一批非常贫困的人,他们有的是因为孩子上学、有的是因为看病等等其他的原因,如果不争取这个名额,自家的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六点:
(1)农民对低保户、贫困户、五保户等民政方面政策不了解;
(2)输血式的扶贫造成的惯性思维,使大家认为评为贫困户就能获得政府救济;
(3)农民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还不了解,没有搞清楚兜底扶贫的意思,认为只要是贫困户就可以被兜底扶贫;
(4)有的农民整天好吃懒做,形成了等靠要的懒汉思想,一心要靠国家救济;
(5)农村的子女不赡养父母,使老年人无法生活,只能通过申请救济来度日;
(6)一些政府干部对贫困的认识不正确。
因此,基层干部在确定扶贫对象时,应该仔细考察,不要让一些条件不错的人成为贫困户获得国家的资助,而真正贫困的人反而得不到补贴,伤了广大农民的心。
贫困是人人都不想的,农民都是想发家致富的,不过现在农村却有人争着当贫困户,这就让不少人奇怪了,不都是努力发家致富吗,为何还愿意去贫困户的。其实这背后还是利益相关。
为什么农村有些人要争着当贫困户?当贫困户有什么好处?
如今国家为了减少农村贫困家庭,一直都在进行精准扶贫,而对于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会有专门进行扶贫。扶贫当然会有资金的帮助,只要是被认定为贫困户,有的会给这些贫困户一些猪仔或者牛进行养殖,想让这些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还有的更是会直接给钱给物。正是因为贫困户有那么多的好处,所以在农村很多人都是争着当贫困户的。
除了直接给钱给钱外,贫困户还有其它的好处,比如说家里的儿女考上了大学,都可以直接申请助学贷款,还有的地区更是会一定的补助。更是在过年过节都会有人慰问的,可以说好处都占尽了。
这也造成很多已经脱贫的农民,为了得到好处,都争着去当贫困户,说白了还是利益所致。当然现在国家自然知道有少数农民怀着好吃懒做的思想,只想领补贴,不想干活。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的贫困户,都会清退。而那些屡次扶贫,却一直都不愿意好好工作脱贫的,这样好吃懒做的国家也不会养着,贫困户的资格也会取消。
所以农民朋友也别争着去当贫困户了,如今都是公平透明筛选贫困户,不是真的贫困都不会被认定了的。
根据扶贫办的文件精神,凡事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会享受一定的补贴,主要如下:
一、产业扶贫补贴
1、扶贫小额贷款“两免一贴”。这个贷款政策免担保、免抵押、有劳动力的贫可以申请贷款,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补贴。
2、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补贴。 这是国家对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提供的无偿补贴资金。如果贫困户本身选择发展产业,并且管护良好,可以得到补贴,补助标准为5000—10000元,发放方式通过“一卡通”直接到户。
二、就业创业扶贫补贴
1、 创业补贴。对有意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参加创业培训,给予一定的补贴。在某些村镇,对于取得创业资格证,并在6个月内成功创业的,每人可以获得2000元的补贴。如果贫困劳动力创办的实体取得法定证件,并经营6个月以上,又可以一次性获得补贴3000元。所以说为了能够调动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自强脱贫致富,国家的政策真的是非常好了。
2、技能培训补贴。鼓励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参加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的也可以领取补贴。比如考取驾照的,上过技术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补贴。
3、贫困学生上技工学校补贴。像我们陕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省内上技工学校的,可以申请补贴,标准为3000元每年。这也是为了让贫困学生能有一技之长,从而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健康扶贫补贴
农村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由财政按照规定补贴100%。并且新农合、大病报销比例都提高10%。
四、教育扶贫补贴
国家在教育扶贫这一块投入力度也非常大。教育扶贫是一个家庭后续发展动力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都进行了帮扶,目的就是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接受教育。对贫困家庭的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均有补贴,但各个地方补贴标准不一样,就拿陕西来说:
学前教育补贴为750元每学年;
对寄宿的小学生补贴1000元、初中生补贴1250元;
对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费,贫困家庭普通高中生每生每年发放2500元的助学生活补贴;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贫困家庭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的助学生活补贴。
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时还可以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贴。对贫困家庭大学生每生每年发放6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贴。
五、危房改造扶贫补贴
危房改造是针对没有安全住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这些贫困户没有享受易地搬迁和民政集中供养。危房改造的补贴标准各地不一。像我们本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户均不能低于2万元。
六、易地搬迁扶贫补贴
拿陕西的易地搬迁的补贴标准来说:
采取集中安置的,建房人均补贴2.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放弃原农村的宅基地)人均奖励性补贴1万元、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均补贴2万元;采取分散安置的,建房人均补贴1.5万元、旧宅基地腾退复垦人均奖励性补贴1万元、建房和公共服务设施补助按人计算补贴资金规模,由县按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需求统筹安排使用。
七、残疾人扶贫补贴
落实贫困户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对残疾儿童少年、以及残疾大学生进行补贴。
八、生态扶贫补贴
1、公益林生态补贴 按照中央财政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基金标准,扣除相关管护费用2元每亩,其余每亩13元全部支付给予贫困户个人。
2、退耕还林补贴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央补贴标准为每亩1500元,其中现金补贴1200元,种苗费300元。退耕还草每亩补助贴800元,现金补助贴680元,种苗费120元。各地方补贴可能略有差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