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90岁老人去世,儿女不伤心,还笑着说这是“喜丧”,为什么?
农村90岁老人去世,确实被称着"喜丧″,要雇民间乐队来弹拉琴唱,还要搭台请戏班来唱小戏,吸引村里和庄邻人来围观。
老人下葬、入土为安的当天,酬客丧宴,按规矩酒席上只上冷碟、烧菜不能有炒菜,而且事先要备足寿碗寿筷,因为宴席结束,桌上吃饭的碗和筷子都被客人"偷走″,临走时丧家还要送给每位来宾"两只寿碗、一双寿筷″,据说使用者都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添福增寿。
题主所言,老人儿女不伤心,还有说有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也许有,那是极个别。再怎么说,自家是在办丧事,外大面是要顾及的,分寸还是要把握住的,终究躺在冷铺上是自己的上人,心中怎能不难受,老人断气、给老人守灵、在老人出殡、遗体告别、安葬等瞬间,还是会发自内心地哭爹或者喊娘…
农村90岁老人去世,儿女不伤心,还笑着说这是“喜丧”,为什么?
谢邀:
在过去,活到六十岁以下的人,叫做短命,七十岁以上,就可称为长寿。人生最大的悲伤就是生离死别,但能活到九十岁以上死,是很稀少,很难得,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喜丧”。说儿女笑着说,是夸张了,家里死了人,不管是谁?笑就是不尊!
农村90岁老人去世,儿女不伤心,还笑着说这是“喜丧”,为什么?
农村是有这样的说法,是指年龄大的人去世,都把丧事当成“喜事”办,这很正常,人总是要死的,而且这老人活的年龄也大,属于自然老死,老人在世也是享了清福,子女也孝敬老人,这样的老人去世,农村都认为是“喜丧”。
农村90岁老人去世,儿女不伤心,还笑着说这是“喜丧”,为什么?
“红白喜事”。农村只要是活过80岁的老人在家正常去世(过世),俗称白喜事,一般亲友及村民,除在孝堂内,是不受压缩的,时有谈笑风生,但子女在办丧事期间,身穿孝衣,作为孝子孝女(包括儿媳妇,女婿等直属晚辈)是不会言笑也不应说笑的。
设问者说有儿女说笑的,确实有点夸张了。
农村90岁老人去世,儿女不伤心,还笑着说这是“喜丧”,为什么?
以古时侯的说法,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农村辛劳动的老农民,活到九十岁,也是值得庆贺和高兴的人生了。死了,儿女为父母活到九十岁,傍边邻居及亲朋好友都会誇子女孝顺,老的才有高寿。所以儿女就把这种丧事称为白喜事。
农村90岁老人去世,儿女不伤心,还笑着说这是“喜丧”,为什么?
这在农村是再正常也不过的。
农村称60以下具体说中年少年丧生才叫丧事,那叫伤心至极。60岁以后就称活过了一个花甲子算老人了,何况现在寿命增加,到了九十岁才走,当然农村把这事当喜事办啦,一是过了花甲子,二是高寿,对家族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后代一般到了四世或五世同堂,曾孙以下辈戴的是红孝布。三是人总是要走的,超过一百岁还得走那条路,到了90岁也是享福了!
所以,农村把这当喜事办,当然不伤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