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的确良”穿着是什么感觉?

我家有位亲戚在百货公司布料柜当营业员,替我尺了一块淡青颜色的"的确良″布料,拿到裁缝铺做件长膀小褂。

隔几天做好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穿上身去学校摆谱摆脸,迎来好多认识和不认识同学的羡慕眼神,那几日在路上、在校园、在教室里,我潇洒飘逸,洋洋得意,还有位同学借我的"的确良″去照相馆拍相片。

当年时髦的"的确良″,穿在身上的确凉快凉爽,但汗流浃背时容易沾身不舒服,后来我还穿过在安徽当兵表哥给我的"的确良″绿军装,记得爱不释"身″,头晚洗好凉晒,第二天又照样换穿在身上。

记忆中,我还穿过当年风靡一时的叫"粘胶布″的裤子,面料为既薄又软,穿在下身抖抖活活,俗称"见风抖″…

六十年代的“的确良”穿着是什么感觉?

我是一九七六年参军入伍的,到部队后“五一”发夏装,面料就是“的确良”的,“十一”后发的冬装外套就是“的卡”的,到现在都在保存着。首先是的确良面料较布料轻薄,穿在身上比较舒服。其次是结实耐穿,不易破损,任由摸爬滚打,衣服的肩、肘、膝盖部磨擦较多的部位都不易磨坏(露)。三是容易洗且凉晒干的比较快。附着在衣服上的汗渍用洗衣粉会很容易去除。四是不褪色或不易褪色,一套军装穿在身上整日在训练场上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其“国防绿”颜色保持较好。与布料军装比较,其透气性稍差,但因其轻薄,在同等环境温度条件下穿着时又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在六、七十年代“的确良”面料在军地均为流行,被人们奉为高档服装。

六十年代的“的确良”穿着是什么感觉?

那个年代能穿“的确良"布料真是不容易,我开始也算有幸运,穿的早。

因为我哥是当兵的,所以我当时穿上穿部队的黄的确良衣服,村上人还是真羡慕。

记得在我们村上书记穿的裤子,至今记忆优新,当时,化肥国家进口日本产尿素,尿素外包装是料子布,而且给生产队分的化肥每次几有几袋。那个尿素袋就可以自己染色,做成裤子穿,还很时尚。由于数量少,都是队长保管员有权利拥有。

村上书记也生产队送给的,由于自己染的蓝颜色太浅,把尿素袋子上印的"日本产"几个字没有盖住,走路时屁股后边"日本产"字样一清二处。

在一次,在全村平整土地时,村上有个长者,和书记开玩笑,叫书记:日本产…,弄得大伙都笑了。

哪布料很薄,走路一股风,飘飘然。以后,随着国家的富强,布料品种越来越多了。穿的确良也普遍了,夏季穿上真的凉快,也结实受用。

六十年代的“的确良”穿着是什么感觉?

六十年代没有看到谁穿的确良衣服,七十年代开始这种衣服才开始走入百姓家。我记的我母亲买了一件的确良上衣,当时是八元钱人民币。一般的布料上衣大约四元左右,这个价格在当时是算高价了。人们都用手摸一下觉得面料薄印花漂亮,走在大街上很有特色。关键是抗磨耐用,那时候谁的衣服都会有补丁。随之而来的是涤卡布衣服面市,我们都以有一件这种面料上衣而自豪。当时最流行的一段话形容是“涤纶涤卡的确良,小皮鞋亮光光”。那是富人的着装,在人们心中大有资本主义的感觉。随之而来睛纶内衣内裤被大家认可,静电很大但是适毛的着装。我曾经买一件棉质秋库比睛纶内裤少一毛钱,被战友误认为算计而潮笑几天。当年军人的军服并不是纯粹的确良,而是混纺面料。从那年月开始我们百姓才慢慢的穿着补丁衣服少了,时间推移如今又有那种破衣露肉的时装被年轻人追捧,我们老年一代当年早就适毛过了。感谢🙏这些化工产品的出现,把中国每年按人口发布票购买卷取缔了。要问什么感觉美极了。

六十年代的“的确良”穿着是什么感觉?

见人家穿过,自己没有穿过。

可能穿上比较凉快、轻巧。

用水洗过以后,一抖干。

听说是能穿八年,放着不穿八年也就放坏了。

六十年代的“的确良”穿着是什么感觉?

天热真是热,出汗贴在身上。天凉真是凉,冷风挡不住,平时舍不得穿。优点还真结实。O8年还有一件给扔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