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这种节目适合嘛?大家怎么看?
我们这里农村老人过世,近十多年来,也请民间小戏班搭台唱戏,袒胸露大腿,扭腰摆臀,还唱流行歌曲,吸引村民和庄邻,老头老太外加妇年小孩来看"热闹",已经发展到丧事主家还供应茶水、瓜子,男性还有香烟招待,此风越演越烈之趋势,名其曰:喜丧也。
我以为不管出于任何目的,丧事期间是件让家人伤心落泪之事,如此娱乐与治丧氛围很不协调,操办白事变异走样,同时增加经济花费也,大有伤风败俗,大逆不道之嫌,而且表演的节目离谱低级趣味,对在场观看的青少年很有负面影响,总之,不适合看不惯,望有关部门净化白事这种不雅不妥的坏风气,加以教育劝阻…
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这种节目适合嘛?大家怎么看?
- 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这种节目合适嘛?
- 这个问答,重点要看各地方的风俗,也是要看家庭的条件而定。
- 孝门家愿意请唱戏的,也是可以的,唱歌唱戏并没有害处!只是带来喜乐和欢笑语。虽然老人去世是在悲伤之中,因为在悲伤中就要闹闹阳兆,老话是这样讲:“死的拼死”但“生的要拼生”。
- 请:“禅师”为死者超度,就是为死者去得安息!孝子孝女也是为亡灵寄托一个哀思。
- 请来唱戏的,就是闹孝堂!哭灵堂!第一出戏就是:“闹灵,叫:哭灵”,接着唱的就是给观众看。
- 请来唱戏的就是为了不冷落孝堂,唱戏的唱到半夜过后,看戏的跟着在看,人来人往,这样以来给孝门增添一份喜彩。
- 如果不来唱戏的,晚上最多在十二点前再好的朋友都要回家了,就单纯孝子在看守亡灵,没人走动没人陪,显得有些“阴森”!
- 唱戏的开销也不大,一般不超过八个人,大约一个晚上的戏三千元左右!
- 请不请唱歌,唱戏,跳舞的,也没有带强制性,也没有什么规定这个项目,一切都是由孝门孝子自己的心愿去做。
- 老人去世,孝门条件好的,花样比较多,舞龙舞狮的,腰鼓,洋鼓洋号,唱歌跳舞,花样齐全,大部分都是这样认为:“人都没了,还靠这些钱,孝顺前代有后代”。
- 经济紧点的,可以挑选项目去做,有个孝敬死去父母的心,地方人也会能理解为人的难处。亡灵应该也会知足的!
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这种节目适合嘛?大家怎么看?
俗话说嫁女是乐中生悲,死人是悲中生乐,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女出嫁了,当娘的要哭哭滴滴,难舍难分。老人过世了,大户人家要请来班子,唱上一夜,男逝者唱《二十四孝》,《养肓歌》,女逝者唱《十月怀胎》,巜思娘亲》还结合唱一些古代孝顺方面戏剧,一旦班子们进入角色,加上乐师配上吹拉,唱得全场人无不悲痛掉泪恸容。有时唱得孝子们都无地自容,反过来,还要唱一些恭维后人升官发财的祝福,不过好话是要钱买的,红包越大,祝福越好。这也是有出息的孝子贤孙对老人的一片孝心吧。
本人看法:一句话,在生过得很幸福,死后何必讲排埸。
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这种节目适合嘛?大家怎么看?
现在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有的还放鞭炮以庆祝,称这叫喜丧,真不知喜从何来,父母故,子女悲,念父母恩养,当思孝敬之心,可今人道德,礼义,孝道,伤失怠尽,不悲反喜,请人唱歌跳舞,放鞭炮以庆祝,善哉,可悲,可叹。
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这种节目适合嘛?大家怎么看?
我也是湖南人,也见过许多本单位退休职工的丧事,又见过当地百姓和本地老者的丧事。一般来讲,分四种情形:一种信佛教的,请和尚做法事,本地讲做道场。和尚戴唐僧帽,用佛教经卷,佛教音乐,时间一天二天三天,最长见过七天的。二种信道教的,请道士做法事,道士帽是有四块吊牌的。三种信儒教的,这多见于长沙地区。娄底地区很少见。四种就是不信任何宗教也不信任何迷信,但不能死气沉沉,来个乐队也要敲敲打打,鞭炮齐鸣,你方唱罢我登场,想唱就唱,想跳就跳,一来不使丧场冷清,二来以唱跳减少死者后人的悲哀。不管何种情况,送老人最后一程,都是应该的
农村老人过世,请人唱歌跳舞这种节目适合嘛?大家怎么看?
老人过世用“唱歌跳舞”之类事,按风俗习惯和去世的老人生前交待最好;按活着的家人经济条件去决定。想闹热,想化悲为喜,想面子上风光一下也是可以的。一切都是为过世老人一路走好,活着的人尽最后的忠孝敬意表现一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