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在老百姓心目中早就划分并认可有重点名校和普通中学之分。
尽管生源由划片区而来,但重点名校和普通中学周围的房价明显有较大的不同。外乡镇家中有小孩在小学念书时成绩好有盼头,就举全家财富给后代创造优质教育资源,纷纷购置名校学区房。同时非学区的有关系有门路人家,家有学习说得过去的子孙们,他们的家长竭尽全力将其借读来此重点学校。
我写这么多,就是想说重点名校学习氛围好,老师教学水平一流,学生都是想学习上进的孩子,个别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处处受排挤与孤立,他们在学校掀不起大浪来,想住校是没门的,家路远就在附近全托。反之,普通中学相对而言,一心想学习的学生为少数,混事派为多数,住校生问题多多,甚至有拉帮结派和谈恋爱的。
综上所述,题主孩子住校好还是不住校好,一目了然,主要看题主孩子在重点初中,还是普通初中了……
孩子初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
在孩子面临小升初的时候,许多父母都会纠结于孩子是否住校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
有的父母认为,住校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却不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等原因,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期孩子可能会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脱离父母的管控,而出现了一系列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有的父母认为,学校条件不如家里条件好,选择让孩子走读,孩子又可能会遇到与集体疏离、往返路途不安全等问题。
首先,我们来综合分析一下住校的利弊。(一)利:01 节约时间
初中学习生活相对比较紧张,大部分学校开始安排学生上早晚自习,如果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早晚自习又有老师帮忙补课或者辅导,住校就可以节省上下学路上所要花费的时间,规避途中遇到意外事件的风险,让孩子拥有比较规律的学习生活,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02 体验独立生存的不易。
孩子一个人住校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呵护,事事都要靠自己,不仅需要自己整理内务、保管物品、清洗衣物,而且在遇到困难与麻烦的时候,也要独自面对与承受,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也能让孩子更深地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理解父母的不易。
03 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在学校住的是集体宿舍,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要和同寝室的同学朝夕相处。每个孩子都出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孩子可以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流相处的技巧,得到来自同伴的友谊。
虽然都是同龄人,会有很多共同语言,但也难免会和同学产生矛盾摩擦,这也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机会。
(二)弊:01 学校的住宿条件不如家里好。
在家里孩子有独立的房间,物质条件一应俱全,生活比较舒适。
在学校,一个宿舍住着好几个人,孩子可能只拥有一张床和一个衣柜,其他的许多物品都是需要共用共享的,一日三餐也没有家里做的营养、精致、可口,物质条件远不如家里。
02 学校的作息时间比较有局限。
每个学校都有统一的制度,时间上相对缺乏灵活性。晚上一般都会准点熄灯,如果孩子还想学习,或者有未完成的作业,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
在家里的话,孩子有自已的独立房间,无论是学习、写作业,还是上网查资料都比较容易自由掌控。
03 学校休息环境比较嘈杂。
虽然住校节省了往返的时间,但是,实际上也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校宿舍一般住6-8个人,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同,晚上熄灯后,有的孩子可能会谈话聊天,有的孩子可能习惯早睡,相互之间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交叉影响。
04 父母无法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
比起以上三点,这一点其实是最重要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心智还不成熟,性格比较叛逆,正处于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
学校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
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就没有机会实时关注孩子,不能及时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哪些孩子适合住校,哪些孩子不适合住校。(一)可以考虑住校的孩子01 孩子本身有住校的愿望。
有的孩子可能是从书籍、动画或者别的大孩子那里得来的间接体验,对集体生活有一种向往与期待,内心非常渴望独立生活。
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可以大胆放手,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去勇敢尝试,也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02 性格外向阳光的孩子。
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比较健康乐观、阳光自信,这一类孩子可以考虑住校,因为他们有能力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可以比较顺利地融入集体生活。
03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这一类孩子的父母比较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参与家庭活动,孩子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也能为别人提供帮助,可以比较轻松地适应集体生活。
(二)不适合住校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性格、心理发展都存在一些缺陷,有的偏向于内向敏感,有的又偏向于极端叛逆。这一类孩子是一定不能住校的。
如果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让学校和老师来帮忙管教孩子,就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一方面老师的精力有限,另一方面老师的教育根本无法取代父母的教育。
对这一类孩子如果放弃了实时呵护,孩子就可能会因为家庭亲情的情感滋润不到位,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三、孩子住校后,父母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孩子住校后,父母要保证与孩子交流的频次到位,不能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放任不管。
这个时期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地变化,正处于最需要父母关注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缺乏亲情互动,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父母要在日常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定期同孩子进行电话或者视频交流,有时间也要多去学校看望孩子,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周末尽量接孩子回家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
总的来说,孩子该不该住校,最根本还是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即使让孩子住校,也一定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关注教育,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果条件允许,半寄宿制的学校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既能让孩子参与集体生活,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又不脱离父母的陪伴监护,是最利于孩子成长的一种环境状态。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客观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认为,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教育的根在家,住校不住校只是表面的一种形式,教育的内核只能依靠父母去实践。
-END-孩子初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住校还要好一些。
因为住校的话,在学校期间有老师管着,大家都属于过集体生活,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同时彼此之间学习上有个参照物。一方面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另一方面对于处理家庭作业很有帮助。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大家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相互帮助,实在不会的话,还可以就近问问老师。
如果不住校的话,就会缺乏约束,自制力强的孩子还好一些,如果自制力不强,家长再疏于管教,孩子玩起来就很容易完不成作业。况且不会的时候,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只好第二天到学校问老师,这样一来,当天的作业就完不成了。
对于大多数孩子家长来说,在家辅导孩子本身就非常吃力,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辅导一门两门可以,不能保证门门功课都辅导得了,总有自己不擅长或是不懂的科目。
学生不住校的好处就是孩子在家吃的比学校要舒服一些,对于正在长身体的他们也有好处,同时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沟通,但是没有过惯了集体生活的他们,自理能力相对要差一些。
总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利也有弊,但平衡住校和不住校,前者好处还多些,你看我说的对吗?
孩子初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
我的孩子初中选择住校,当时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父母工作比较忙,不能保证给她提供完整的家庭陪伴,单独把孩子放在家里,担心抵不过电子产品的诱惑;二是中考压力比较大,住家学习效率低下,作息时间也无法保证;三是从孩子长远规划考虑,结合她个人兴趣特点,选择了适合的中学。
经过一年多学习,我和孩子都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我能感受到的住校好处:一是亲子关系明显改善,父母和孩子之间多了理解,沟通也更加顺畅,有效避免了青春期孩子和更年期母亲的冲突;二是孩子学习自主性提高,孩子在老师指导下,完全自行安排学习计划,越来越注意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三是孩子身心发育十分良好。孩子没有吃得没有家里好、住的没有家里舒适而影响正常发育,每天和同学在一起吃住,感到非常开心。
有人提出,初中住校有点早。这绝对是因人而异。从班级整体情况看,多数家长没有后悔给孩子选择住校,孩子住校后也都适应得非常好。但个人认为,孩子若选择住校,需要做好几方面准备:一是和孩子充分沟通,让孩子接受和认可住校生活;二是给孩子目标激励,让孩子懂得如何学习、如何获得认可;三是给孩子充分信任,让他有种我的命运我做主的使命感。
其实,住校不是孩子适应不了,更多是家长不放心而已。
孩子初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
初中生12-15岁,养成关键期,最好别住校。。。可以看下各个地方的名校,基本上都是走读学校。还一个私立名校,基本后继乏力。。。。初中压榨的太狠了,很费娃
孩子初中住校好还是走读好?
非常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
我认为孩子住不住校并没有固定的,答案首先要看你自己的 家庭情况。
首先看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夫妻关系是否好,夫妻是否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教育孩子。夫妻两人中是否有人有重大的性格缺陷。
如果夫妻两人中有重大的性格缺陷。为了不让孩子继承这样的性格缺陷,最好让孩子离开父母到学校住宿。这样,孩子受坏习惯影响的几率就少很多。这是我个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一点。父母亲中如果有以下的性格缺陷,那坚决建议住校。如懒惰,孤僻,赌博,懦弱,性格怪异,不合群,消极,奇谈怪论等等。
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家庭或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家庭中比较常见,这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寒门家庭中往往都是父母一方有重大的性格缺陷。
但是对于城市里的知识分子家庭和,中上阶层的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这种情况较少。父母不会给孩子坏的影响。还能够很好的帮助教育孩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积极发挥父母亲的优势,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更多的温暖。获得更好的成长。
第二,排除了家庭中的不良影响之后,我们谈谈住校的可能的弊端。
初中是孩子的三观的塑造时期,他(她)的思想,经常会有剧烈的变化,这就很需要家长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纠偏。
这时候的孩子,还保留着爱玩的天性,在面对日益繁忙的学业压力,以及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升学考试(中考)时,常会浮躁厌学、紧张焦虑。
这时,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在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给予鼓励,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孩子纠结于分数和排名时,温柔地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孩子失眠焦虑,甚至食欲不振时,给孩子做好吃的三餐,默默守护。但这些是条件较好,父母负责任的家庭才能做的。
初中时孩子面对青春期的萌动,多元化的价值观,以及所谓偶像和榜样的力量,往往迷茫错失方向,这时候需要家长的指导。比如说如果学校管理不是很严格的话,男同学有可能产生吸烟,打架,去网吧等现象。女孩子,由于有强烈的爱美之心,所以可能会出现谈恋爱,染发,追星等毛病。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多陪伴,就可以让孩子的青春期少一些迷茫,多一份坚定,多一份亲情和爱。
而这些在寄宿制的学校里面,由于学生众多,老师往往管不过来,或者粗暴简单对待,工作不可能有父母亲做的那样深入细致,所以这时候住在家里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但也不排除有些学校管理好,班主任细心,工作负责,富有爱心和感染力。
所以,家长在判断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和学校领导班主任同学的深入交流了解,才能够做出具体的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