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市场还能火爆起来么。听过50年一个周期是真的么?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本份的普通贫民,家中没有亲朋好友在外地当兵和工作,常年到头没有去过邮局,更没有寄过家信,对邮票很陌生,对集邮更无概念。

直到高中毕业后,有时我会回信给在北京总后当兵的王同学,记得信纸信封论张论个卖,贴在信封上的是印有长城图案的蓝颜色8分钱邮票,这亦是我初次使用邮票。写信寄信逐渐被网络取代,又逢国家邮政大量印刷邮票,选不逢时,在这期间我糊里糊涂搞上了集邮,连订代买,集了人物邮票四大册,有心培养子孙们对集邮的爱好,小家伙们翻翻看看之后再无兴趣可言,结果使我灰心与失望,堵气之下忍痛割爱,放弃了集邮。

我以为,此一时彼一时,众所周知的原因,邮票市场火爆的情形不再有,50年一周期夙愿将是东方夜谭……

邮票市场还能火爆起来么。听过50年一个周期是真的么?

您好!我是师傅很闲(持续更新文章、视频分享钱币收藏投资价值)也可免费鉴定现代纪念币、纪念钞,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如果喜欢师傅请记得点赞、关注我的头条号!

邮票市场还能火爆起来么。听过50年一个周期是真的么?

对邮票收藏市场的,其实市场上早就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就是以1992年为界。1992年以前所发现的肉片的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到了1992年以后所发行的邮票呢,它的收藏价值,其实没有1992年那个时候来的高。

这里面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大部分认可的原因还是从1992年所发行的邮票,第1个呢发行量比较大,第2个原因呢就是油票的使用量也越来越低,造成了市场上的供大于求的情况,所以目前的邮票的收藏热度其实远没有以前百度那么高。

对于你说的50年一个周期这个说法,其实在邮票市场上我是没有听说过的。钱币市场确实有一个比较认可的说法,就是5年为一个周期说法,但是这种说法也是一些老的收藏爱好者对于市场的预期,但是从这几年来看其实目前钱币收藏市场还是处于熊市状态,并没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

您也对钱币收藏有兴趣,欢迎在下方留言。

邮票市场还能火爆起来么。听过50年一个周期是真的么?

我觉得悬,邮票价格这么多年下来,贵的一直贵着,便宜的价格波动到比较大,不过下一个市场红利期也不好说,毕竟最近新出的几款邮票涨幅都还可以。

知乎上有篇文写的挺好的,原文作者叫打折邮票,靠着邮票挣钱现在确实风险比较大。

九龙壁小全张,2017年那会儿2500一张,现在6块一张,这时你手里有100张九龙壁,你是等还是不等?

等,邮品价格在上下5毛钱震动,一震就是好几年

不等,你又不甘心 (可能你在100块一张的位置购入的)

总结:散户弄邮票,就是一个乐字就完了,想挣钱?没门

散户能挣到钱有三种情况

1,命好

2,有路子(这个还是帮别人买卖,自己可能还担着一定法律风险)

3,庄家是你亲戚

散户能持续挣到钱有两种情况

1,自己做大变成庄家

2,庄家是你亲戚

综述:现在邮市,真正集邮者稀少,都是想靠着邮市挣钱的投机主义者,

随着快递市场占比进一步扩大,YZ自己不争气,

很多人都不使用邮票了,集邮者基本呈现老龄化趋势,新人几乎没有,可谓夕阳红产业

邮票市场还能火爆起来么。听过50年一个周期是真的么?

在过多少年也没有,周期假票太多。

邮票市场还能火爆起来么。听过50年一个周期是真的么?

不是悲观,中年岁数,有生之年可能是看不见邮票火爆的场面

邮票市场还能火爆起来么。听过50年一个周期是真的么?

你好,我是大佳收藏,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邮票收藏是三大收藏之一,邮票曾经是最火的收藏领域,因为它的群众基础非常好。

一、邮票的兴起和低落

九十年代以前,大家之间的联络很多都是靠信件,所以邮票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邮资凭证,那时候邮票不仅仅是可以流通使用,也是收藏的一种热门品种,而且那时候的收藏门类少,而且邮票收藏门槛低,容易学,群众基础好,收藏群体庞大,对于它的收藏自然就火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讯越来越发达,邮票就渐渐失去了它的使用功能,除了有收藏爱好的人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认识邮票,随之也就渐渐的忘记了邮票的存在;另外一个致命的原因是,现在没有使用没有消耗,发行量反而比以前多得多,而以前经常使用,发行量却比现在少很多。

二、能否重振以前的火爆

说50年一个周期?我觉得如果按邮票目前的现状,不是等待周期的到来,而是得有所行动去改变它的现状,才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邮票目前的困惑就是,量多消耗少,供过于求,这种情况对于任何收藏品都是致命的;现在并不是说去宣传邮票有多么的好,也不是去叫更多的人来收藏邮票,而是应该让邮票本身变得珍贵起来,只要是珍贵有价值的东西,自然就会有人愿意去收藏,想让邮票变得珍贵,只有一个方法:减量!假如一年只发行几套邮票,而且每套的量也必须减少,我想它会变得非常抢手!

4希望我的回答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点击加关注,有更多关于收藏的视频和文章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