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往甚浅的朋友突发疾病离世,其家属通过死者手机通讯录通知自己参加葬礼,该去吗?

实话实说,友这位能称的上朋友的人突发疾病而亡,死者手机上能有友的电话号码,家属他们不知道你俩是交往甚浅,也许亡者生前把友已当成自己好朋友呢,我以为既然家属通知友,还是参加葬礼为妥,向朋友作最后告别,死者为大,钱短人长,亦不枉与死者相识一场。

想当年在单位出于被迫与无奈,我违心地随了许多瞎礼冤枉钱,正副厂长书记,科长主任,他们家遇到摊到红事白事,老人过寿,儿女参军升学,孙子满月周岁,还有当事人生病住院等等,阿谀奉承也好,趋炎附势也罢,我还想在科室混事,人家都去你敢不去吗?随大浪,那怕你出差在外也会有"哈叭狗"通知我,所以何谈感情和交往深浅,何谈礼尚往来。

话在说回来,人生在世几十年光荫,就那么回事,人与人之间,人情事务不要太讲究,太认真,人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应该和不应该……

一交往甚浅的朋友突发疾病离世,其家属通过死者手机通讯录通知自己参加葬礼,该去吗?

一个人生前不管你社交关系多八面玲珑,那并不能说明你真的被这些所谓的朋友记在心里。但是当一个人去逝时,葬礼上就能看出这个人到底都结交了些什么样的朋友。我有一个习惯,如果有亲朋好友办喜事,我可能不一定到场,但是我会把礼钱随上。可是如果有朋友通知我参加葬礼,我是不会拒绝的,因为我有一个习惯,送别人最后一程,这是做人的风格。

不要被功利关系蒙住你的初心,面对参加葬礼这事,特别能看出人性。

多年前,我在某单位工作,曾经参加过三次同事的葬礼。第一次去,我便惊呆了,只有几个同事去参加,真是人情冷漠,在瞻仰同事遗容时,我心里暗暗地说,老哥一路走好,虽然来的人不多,但都是真心而来。不管别人是否记住你,但是我会永远记住你。另外两次,也是如此,仍然只有几个,十几个人参加。由此我便看出这个单位的风气,大家平时在一起称兄道弟时,那都是假象,都不过是在演戏罢了。

一个人对待旧友葬礼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这也是交友的参考呢。

我朋友并不多,但是所结识的朋友都是忠厚之人,大家相处多年,别人有什么事都当自己的事去办。这就能看出是真心朋友,因为绝不是为了利益而去泛泛而交。我曾经几个好朋友聊天时聊到参加葬礼这个话题,大家观点竟然都非常相似,即一个人对待旧友葬礼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哪怕与该人生前往来并不多,但是只要通知到了,就要去送人家一程。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看一个人参加朋友葬礼能观其品质。

参加葬礼很多时候无关乎钱,而是关乎情。如果人无情,钱有何用?这是本质。

我想对于参加葬礼这件事说,肯定没有参加喜事的次数多,很多人为什么喜欢参加别人的喜事,而不愿意参加白事呢?关键在于一个算计钱上面。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有记礼单的习惯,今天你办事别人随了礼钱要记上,哪天别人办喜事你也把人情还回去。并且大多数人还要讲究你给我多少,我便给你多少,算计的可细呢。可唯独忘了物价还在上涨呢,有时你等量还回去恐怕会闹笑话呢。因此,在我看来,参加葬礼这事,真不关乎钱的事,而纯粹是情谊。人如果无情,钱有何用?钱又买不来情谊。

结束语:尊重逝者,其实就是在尊重你自己。因为你对生命的态度,就是你对生活的态度。我每次去参加朋友的葬礼,都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过程,事后会想想,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我该如何活的问心无愧?我该如何让自己安全地度过余生?是否该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算计,让自己活的更豁达一些?如此想,便发现送别逝者,实为升华自己的灵魂呢。

一交往甚浅的朋友突发疾病离世,其家属通过死者手机通讯录通知自己参加葬礼,该去吗?

三年前,我们学校换领导了,新校长刚刚到任三天,岳父去世了,虽然很多老师并不熟悉,但还是去祭奠帮忙,也通过年级组随了礼。

发送以后,主家请所有帮忙的人到餐厅,致谢,请大家吃了一顿饭。

大家以为就这样了。

第二天上班,年级组长拿了一个名单,把大家随的礼退了,说老爷子经济条件很好,生前留下遗嘱,他的后事不能收礼,现在老太太拿出遗嘱,只好退了。

这是我参加的唯一一次没有随礼的葬礼。

一交往甚浅的朋友突发疾病离世,其家属通过死者手机通讯录通知自己参加葬礼,该去吗?

建议你去,几年前我爸重病要求全家回乡下住一段时间,老家其实平时没什么人的,我爸在村里弥留的最后那两个月,经常有村民送鸡蛋,青菜,零食过来,陪我爸说说话,用老一辈的方式在作临终关怀,其中有两个人,平时坏事做尽,欺压村民的村霸,还抱了鸡给我爸补身,去田里抓了癞蛤蟆煮了汤,听说可以去药的副作用。因为他们风评不好,最后办丧就没通知他们,他们自己过来给了几百的丧钱。当时他们来现场,大家还以为是闹事呢!结果他说一九九几年,他在县城带妈妈看病,因为没钱,医院不理,最后是准备在县城坐车出外的爸爸给了200块救治,村里人都突然对他们改观了,同时我们也很安慰,同时觉得这是爸爸这辈子除了我们几个孩子外更值得骄傲的事(嘿!自恋一下哈!我爸是这么认为的,他因为穷没读什么书,就努力把三个孩子送到城里读大学,并且没有学坏,)所以,奔丧的意义很重要,奔丧,有时更能亲身体会人生,也是更化解矛盾,至少缓冲,毕竟逝者为大。

一交往甚浅的朋友突发疾病离世,其家属通过死者手机通讯录通知自己参加葬礼,该去吗?

我本人对这种喜丧之事,一向是很看重的。因此,太凡接到邀请,如果距离不太远,行程费时一天内的,我太多会前往参与。当然,距离太远,多有不便,也会不去,但我会电话与当事人联系,对喜事表示祝贺,对丧事表示哀悼。并说明不去的原因,并寄给一定数额的礼金或慰问金。

交情深浅,不是决定是否赴约的主要原因。而是参与的积极性大小的依据。交情深的,积极主动参与,促进事情顺利进行;交情浅的,就是客人,去捧场了。

人活在世上,要积德,要行善。这点不但利己利他,其福报还可荫及子孙后代。多参与喜丧之事,是积德的一个好方法。为此,我乐意参与这类事情。

一交往甚浅的朋友突发疾病离世,其家属通过死者手机通讯录通知自己参加葬礼,该去吗?

先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

我在工作中认识了一个朋友,三四十岁的男子,我们是在一次培训中认识。这位朋友是退伍军人,身材健壮,又热爱健身,看上去身体很健康。他为人也热情爽朗,不过由于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上班,平时联系也比较少,就是在培训时建立的微信群里偶有交流。

18年10月的一天,群里突然传来这个朋友突然逝世的消息。我们南方的10月天气还很炎热,他大汗淋漓的情况下用井水冲了个冷水澡,还没洗完就突然倒下,嘴唇发紫。听说还未送到卫生院,人就不行了。

他的家人没通知我们参加追悼会,但我们整个群自发组队前往参加,一是因为他的为人很好,值得我们缅怀,二是因为他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让人心生同情。离他家近的群友去到现场参加葬礼,而我们离得远的自发进行捐款,希望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他的家人渡过难关。

我想说的是,这种不是很熟悉的朋友,你不去人家也不会怪你,你去参加则是给他的家人的一种温暖。当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距离遥远,可以叫其他人帮忙把自己的心意带到,这个心意可以是一两百块钱。这样自己也会觉得心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