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设立生育基金能挽救生育率吗?

有媒体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张晔。这篇文章提出,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

刘张二位专家纯属吃饱饭撑得慌,长期坐办公室浑身上下不舒服找些骂声缓解肌肤上的骚痒,信口开河想当然,写些不负责任而且不作边际的"论文",无病呻吟,当然他们也心知肚明觉得自己在扯蛋,这么一闹腾,动静这么大,今年研究院调职称涨薪水非他二人莫属了。

从其作者年龄上判断,几位生育旺盛期正值国家倡导独生子女政策,没处发挥和显示自己非凡的生理功能,所以几位将"大家大口"、"壮丁旺族"的希望寄托在子女与晚辈身上,我以为你们和你们的后辈尽管生,但不能拿所有人当垫背,这样作显得你俩太不厚道。

当然二位也是爹妈所生,吃五谷杂粮和在市井中长大,明知道现在房价高的离谱,一个娃抚养成人的费用昂贵的吓人,娶亲生子父母要付出半辈的代价,相反普通工薪阶层的工资低的可怜,那还经得起这税那费的扣除……年轻夫妇不是不想生二胎,而是实在生不起养不起啊!

你觉得设立生育基金能挽救生育率吗?

即使设立生育基金也不可能挽救生育率,甚至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原因是这个基金是让大家出钱赞助生孩子,并沒有解决关键问题。

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人口出生率仍然下降,说明人们现在的生育观念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在经济、精神两个方面双重压力非常大,已经形成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多数人愿意生二个孩子,少数人希望生三个以上。当时工资收入低,但是养育孩子的成本更低。本单位就有托儿所,出生三个月的孩子就可以送,每月象征性的交三元幼托费,阿姨们的工资单位发,托儿所房屋用具煤电全部是国家的。女职工产假后也不影响上班,上班期间还允许去托儿所喂奶。也用不着家里老人们帮忙。上小学初中的费用也很低,孩子们上下学都是自己回家。 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了。

第一,经济负担太重。从怀孕到出生哺育,上学,二十多年,每个阶段花费巨大,多数家庭没有能力承担两个孩子。如果是男孩费用更多。

第二,客观条件不允许。幼儿园离家都比较远,而且三岁以上才可入托。这三年是自己退职照看还是顾人帮忙十分为难。入全托恐怕一个人的月工资都不够。

第三,精力不能顾及。育龄夫妇,都是青壮年,也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工作都很忙。他们往往不得不分心接送孩子上下学,孩子的安全也很重要。孩子上下学时间和父母的上下班时间往往很矛盾。

第四,孩子的作业负担太重。一个小学生的书包有二十多斤。现在许多学校每个班的学生家长都建一个群,老师布置课后作业都发布在群里。学生在家里没有两个小时根本不能完成作业,而且父母还须全程检查,遇到难题还要负责解答。

第五,双方或一方父母成了免费保姆。夫妻双方为了不影响工作。把自己父母接到家里,长年累月照看孩子,买菜做饭看孩子,任劳任怨一年又一年。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空间,越老越忙无清闲。老一辈人也不同意生二胎。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没有太多精力顾及第二个孙子了。如果儿女经济状况不好,孙儿不能就业啃老,老年人还要管几代人的抚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