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个县衙都有哪些编制人员?

通俗易懂地说,清朝一个县衙在编人员为:

县衙有一个正七品的官是知县,现在叫称县长;有两个正九品的文官,一个是县丞,就是副县长,还有一个是主薄,和县丞分管粮马、征税、户籍等工作,叫二尹,又称"左堂"。县主薄称三尹,还有一个叫典史,俗称四老爷,主管县文书等事,实际上是县公安局长,因为典史没有品位,也叫未入流,九品十八级,典史不在这级别里,但也是官员,戴镂花金顶,也穿五蟒四瓜的官服。一个县就这四位官员。

然后是吏即六房书吏,也就是吏、兵、户、礼、刑、工房,这些也是公务员在编制的。

其次是衙役,从门房开始到班头都算衙役,在编制的皂、快、壮三班为10人。

县衙管理着一个县的各项事务,事情多不胜数,所以就征役民间一群人来帮忙,这些人是没有编制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