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
绑票、抬财神,抢夺财物、鱼肉乡民的而且有土枪土炮的都称土匪,大户人家修炮楼,建民团来防犯防守土匪……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
谢文东人称谢保董,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之一,当时呢,依兰一带治安环境不好,胡子很多,谢文东呢,就在自己架子周围修了高大厚实的围墙,还特地买了两支手枪,四支大枪,教全家人使用,以备胡子来的时候看家护院。谢文东还掌握着土龙山区,人数最多的由30多人组成的,第五保自卫团。1925年38岁的谢文东,携全家来到依兰县土龙山区黑嘴子屯,投靠他表叔关明林,仅用了四五年的时间,他不但由租人地种的佃户,变成了有近百垧土地的大粮户。而且呢,还当上了其他大粮户当不上的保长兼自卫团长,可见他在持家为人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1934年3月9日,农历的正月二十一,酝酿已久的土龙山农民起义终于爆发。这天早晨,由各保的自卫团成员组成的,数人暴动队伍在太平镇东门外集结完毕,谢文东下令立即开进镇内。
声势浩大的暴动队伍所向披靡,不废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太平镇伪警察署和商团。除了署长史文志逃跑外,其余的伪警察全部当了俘虏,消息传来,极大的振奋了土龙山百姓的斗志。不但当地农民积极参加,就连附近的各路抗日队伍闻讯后,也纷纷赶来加入暴动队伍。此时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万多人,农民暴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驻依兰的日本关东军那里。日本听说以后,它要镇压啊,它派了一个饭塚大佐,他带了几十人,人不多,他认为就是几个毛匪,几个草民,能有多大事,用不着太多的部队,或者吓唬吓唬,示示威,这事就平息了,就是他没带多少人。但是,到白家沟被伏击,都打死了,还俘虏了一些,这样日伪当局它才认识到事态严重,调集大部队来镇压。3月10日早晨,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连队长,陆军大佐饭塚朝吾带5辆汽车,100多名日伪军来土龙山镇压。谢文东得知情报后,派曹子恒、景龙潭等人,带领队伍在太平镇西白家沟一带伏击了前来镇压的日伪军。当场击毙了饭塚大佐、铃木少尉。还俘虏了伪警察大队长盖文义。同时,缴获机枪5挺、步枪10余支,子弹数千发。土龙山暴动胜利的消息震惊了国内外。当时上海的《大公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法国巴黎的《救国时报》等国内外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谢文东一跃成为了颇有名气的抗日英雄。不久,谢文东又把参加暴动的队伍,命名为“抗日民众救国军”。当时,原东北军系统的抗日义勇军已经失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还没有形成,谢文东这支抗日民众救国军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信心。
两天后的3月12日一大早,日军调集大批部队,对土龙山附近的屯落进行疯狂的反扑,民众救国军上下义愤填膺,谢文东当即派人到黑山嘴子,将自己家的房子、大院套,以及所有的家产付之一炬,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面对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关东军凶残的扫荡,民众救国军冒死顽强抗击着,终因寡不敌众,谢文东只好带领队伍,撤向勃利深山老林一带,在横岱山、孟家岗等地,谢文东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谢文东带着这个部队,撤出以后,就被日军围追堵截、人越打越少,谢文东就感到很苦闷,不知道出路在哪,当时有人给他出主意,就是你可以把队伍带到虎林、饶河那边,可以从苏联那边借军火,苏联可以接济你军火,他费了很大的劲,突破重重封锁,到了虎、饶地区以后,当然根本那是不现实的,也没借来军火,后来只好又回来。回来以后,就逐渐逐渐已经剩百八十人了。人越来越少,越打越少,他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这个时候,抗联做了他的工作,就是赵尚志的第三军,这个是谁呢?是李华堂,就是抗联地九军后来变成,给他牵的线,他见了赵尚志。抗联就帮助了他,给他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很大的帮助,所以他逐渐逐渐又恢复了相当的实力,变成抗联第八军。谢文东还加入过共产党,也是共产党员。1936年9月18日,正是“九一八”事变5周年纪念日,共产党把谢文东带领的民众救国军,正式编为抗联第8军,谢文东当上了军长,这也是谢文东最革命的时期。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
什么是匪?匪是怎么构成的?
东北,曾经是土匪横行,所以,做为东北人,在业余时间还是多看了几本关于东北土匪的书的,对匪的问题也略有了解。
匪的构成:一是逼上梁山的,有人做了坏事,被人追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狠心就当上了土匪;有的人欠债输钱,还不起账了,就去当了土匪;官逼无路,活不下去了,也只能当土匪了;还有想当官的人,借着那时候混乱的天下,占山为王,招兵买马,最后与官方讨价还价,摇身一遍,成为地方上的什么什么的长了;图财,当土匪打家劫舍,就有了钱财了,从穷人就变成有钱的人了!
匪的武装规模:据统计,在吉林省,黑龙江省,有名有姓的有报号的土匪绺子就有300多股,最多的有上千个人,少的也有十个人八个人的。有的就是纯土匪,人不多,不敢去地主老财家去抢,就专门抢老百姓家的。有的是杀富济贫,枪多人多,专门抢有钱人家的,然后抢来了还会帮助穷人的。有的是救国救民的,是抗日的。
匪的队伍:土匪的队伍是什么人都有,地痞无赖,穷人富人,还有那时候的旧军人,地痞无赖,游手好闲,骗吃混喝,这个土匪也正适合他们;穷人活不下去了,当上土匪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富人当土匪是为了保他们的家不首抢劫;旧军人没事干了,还有点打打杀杀的本事,也就当上了土匪。所以土匪的队伍什么样的人都有,总我们一句俗话说,就是什么样的鸟都有!
土匪的组织机构有大当家的,也叫大掌柜的,有四梁八柱的,下面的就叫崽子了,土匪的主要活动就是咂窑、绑票、吃票,到了冬天有吃有喝的就开始猫冬了。
土匪也有绺规的,也有相互之间的规矩的,有信仰和风俗的,土匪有黑话,相互见面都是用黑话交流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土匪黑话,我们也都听过的!
土匪的最后的结局就是收编,有让日本人收编的,有让国民党收遍的,也有让共产党收编的,最后恶习不改的或投靠国民党做坏事的,就被解方军剿灭掉了,看看林海雪原的故事,就会对那个时候的土匪有更多了解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
白山黑水的东北是土匪活动最猖撅的地区,从清末开始到解放前后,从未断绝,土匪最猖獗时是解放前夕,规模大小不一,构成十分复杂,但最终都被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剿灭!东北土匪活跃的三个主要阶段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土匪主要是打家劫舍,拦路抢夺,目标是当地百姓和过路商旅。
“九一八”事变后,绝大多数土匪出于民族义愤,加上生存需要,跟日本人开展殊死搏斗,很多人为国捐躯,但也有一部分土匪盘踞山林,继续作恶,侵害百姓。
“七七事变”后,日军为巩固大后方,对东北土匪采取镇压和招抚并用的政策,很多土匪或迫于压力屈膝投降,当了汉奸,反过来助纣为虐,或流窜到密林边陲,苟且偷生。
1945年抗战全面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夺胜利果实,使用金钱和官衔开道,大肆收编各地武装土匪,在他们的吸收和鼓动下,一时间土匪遍及整个东北,为非作歹,人数之众,危害之深,是历史上土匪最猖獗的时期。东北土匪的构成复杂,来源各异,规模不一,性质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经济土匪,以抢劫钱物为主,同时伴有杀人放火等行为,他们小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属于比较原始的土匪,成员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是历史惯匪。他们原本就是打家劫舍的好手,日本投降后又重操旧业,劫掠百姓。如“座山雕”张乐山、“靠山红”于长顺、“四季好”李忠详、“黑龙”于振江等。
第二种是新生土匪。他们原本是普通百姓,怀着复仇心理抢掠日伪,少数人延伸到抢劫百姓蜕变为匪。如:“许大马棒”许福、“所阎王”所继武、“不服劲”粟德坤等。
第二类是政治土匪,以颠覆政权为目的,他们在国民党反动派指使下攻击我解放军,这些土匪大多有严密组织,有经费和武器保障,成员来源有两种。第一种是“伪满洲国”的残渣余孽。“伪满”政权覆灭后,原来的军、警、宪、特有20余万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为逃避解放军打击,聚而为匪,继而被国民党收编利用。
第二种是日本人土匪。日本投降后,一些日本士兵、警察和宪兵等拒不投降,秘密集结力量,形成集体组织,如日本关东军少将军医石井修三组织的“血樱团”、森龙二郎组织的“铁血团”等,这些土匪大多跟国民党反动派勾结,互相利用,图谋不轨。
关于武装土匪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抗战胜利的1945年底,东北土匪至少有10余万人,最高峰时期的1948年曾达到近30万人,其中“南满”地区有4万人,“东满”地区有4万人,“西满”地区有5万人左右,“北满”地区约17万人,总计人数近30万之多。另据统计,同时期东北三省全境的总人口不过4100万人,土匪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3%,仅吉林农安一个县内,最多时竟有346股悍匪,足见东北土匪之猖獗!
无论多么顽固剽悍的土匪,在正义的人民解放军面前都要乖乖缴械投降。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多的剿匪行动,基本肃清了东北地区的大股土匪,曾经遍布东北的土匪终于销声匿迹,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恢复了长久的和平安宁!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
凡是多少知道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都知道,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其实东北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解放前的土匪,曾经非常猖獗。几乎东北全境都有过土匪的踪迹。奉系军阀张作霖,据有人说曾经也是土匪。
那么这些土匪是从哪里来,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他们的规模如何,背景怎样?以前他们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咱们就说一下这个问题。
一,东北土匪的行为和交流方式东北过去叫白山黑水。白山,就是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这里早先时候,除了原始密林,就是千里荒野。因此有北大荒之称。尽管土地肥沃,但是,由于地广人稀,好多地方没有人烟。这就给土匪的滋生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成了土匪的天然乐园。
土匪,也叫绺子、胡子。其组织机构最顶端的人,有的叫大当家的,有的叫大掌柜的。
土匪们内部一般都不称呼姓名,都称呼外号。比如:老山东、镇山河、老北风等。《林海雪原》里就有:座山雕、蝴蝶迷、许大马棒、小炉匠、小北风等。
他们平常的主要活动,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就是抢劫、绑票、收保护费。抢劫,土匪称作:砸窑。到冬天,天冷了,也就在山里待着不出来了,按土匪的话说,就是:猫冬。
土匪之间交流方式,有专门的语言,也就是“黑话”。东北土匪黑话,自成一个体系,我们在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里听到过这样的对话:
问:天王盖地虎?
答:宝塔镇河妖。
问:怎么又黄了?
答:防冷涂的蜡。
其实,这是最简单的“黑话”。东北土匪黑话非常多,也非常复杂。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多少也有点差别。不过,不管有多少差别,凡是当过几年的土匪,一听对方说话,很快就能识别出来究竟是“道上的朋友”,还是外人冒充的。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土匪“同行”,就像侦察英雄杨子荣那样初次上威虎山的人,土匪们都会特别警觉,考察的内容会更多一些。
比如有些黑话单词:尖头:商人。并肩子:兄弟。斗花子:姑娘。裹章子、平头子:媳妇。蛐蛐:亲戚。扯:朋友。线头子:带路人。签字:插签的人。走头子:为胡子贩卖物品的人。崽子、马拉、把式:身边的警卫。底柱子:亲近的人。
小说《林海雪原》:“蘑菇溜哪路?什么价?”意思就是问你:“你是打哪儿来的?干什么来了?”
再比如土匪黑话:看皮子,掌亮子,备好海沙混水子,小尕子压连子,是空干还是草干?空干啃富,草干连水,不空干不草干,来个草巻儿,掐着台拐子。(意思是:看好狗,点上灯,准备好食盐和豆油,小孩子给我遛马去。)
当然,有的土匪黑话现在可能没有人解释明白。比如:掌皮子,扯亮子,马高蹬低,上啃搬衫喽!
前面两句“掌皮子,扯亮子”,应该和“看皮子,掌亮子”的意思差不多,后面的意思就不清楚了。
有的土匪黑话,一个词有几种叫法,内行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土匪“方言黑话”。就像我们平常听对方方言一样,尽管有时听不明白,但大概知道是哪一带的方言。
土匪内部有严格分工,职务名称也是黑话:
“八门先生”:相当于部队的军师、参谋,作战部署由他制定。
“放线”:意思就是探子;
“炮头”:负责指挥打仗,一般是由极富战斗经验的人担任。
“水饷”:相当于卫队长,负责保卫土匪窝。
“粮台”:管理土匪内部财物、伙食。
“蓝把子”:看管人质的土匪。
据传,东北军阀张作霖就曾经做过“蓝把子”。
那么,东北这些土匪是由什么人员构成的,这些土匪武装规模和分支有哪些呢?
二,东北土匪的形成和人员构成1,被逼造反的流民
相传,清兵从东北入关以后,就实行了封禁政策,把东北大片土地都封为“龙兴之地”。大概从这时候起,就开始禁止山海关以内的汉族人北迁。也就是说,禁止汉族人进入东北。只要进入,就是犯法,轻者关起来,重者格杀勿论。
那时候,满蒙通婚,满族人、蒙族人都属于贵族。东北只有满族人、蒙族人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合法进入。但是,那时的满蒙人能有多少呢?那么大的东北,满蒙人又管不过来,因此,就给了那些偷偷进入东北的汉人以可乘之机。
这些人有的本来就是当地东北人。但是清政府把大片土地封给了蒙古人,赋税后来越来越重,人民活不下去,只能啸聚山林。
有的人,是在内地生活艰难,活不下去,进入东北;有的身上背着人命,只能铤而走险,进入东北,成为黑户。有的人为了活命,东躲西藏;有的人干脆聚集起来上了山。这就是东北最早的土匪,也是东北土匪的形成原因。
本来东北地域就广大,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随便一个地方就可以藏起来、拉杆子,剿匪难度大,清政府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征服、统治关内的汉人身上,自然就使东北成为了一个法外之地、土匪乐园了。
到了民国时期,有些土匪武装已经形成了气候,甚至和官府勾结,明着是政府的军队,暗着还是土匪,毫无底线,没有纪律,无恶不作。
有些影视剧里好多土匪是“义匪”。其实哪来那么多义匪呢,那是忽悠。
2,亦匪亦兵的队伍
比如像《智取威虎山》里盘踞威虎山的座山雕,就自称为“滨绥图佳保安第五旅旅长”。奶头山的许大马棒等。就是后来被国民党收买的土匪。他们视情况而定。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自称官军;对他们不利时,他们仍然我行我素,干着土匪的勾当。也就是说,假如国民党成功了,或者说他们认为国民党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就是国家的军队。假如国民党没有成功,他们还继续当土匪。这当然都是托词而已,他们实质上、骨子里,就是土匪。
3,正规军变成土匪
东北土匪里,有一种队伍是原来的正规军队的逃兵组成。比如以金寿山为头目的土匪。他们训练有素,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懂战术,且都是精通当时各种枪械的行家里手。在驻地,他们有放哨的。在外面,他们有侦察兵,内部叫探子。队伍集合或者冲锋时,有专门的号兵。
三,土匪的分支1,杜立三
这是一个被清政府列为“一号通缉犯”的土匪头子。
杜立三可算是“土匪世家”了。打从他爷爷那一辈就是土匪。由于他“启蒙”较早,从小就受着这方面的熏陶和教育,练成了多疑、狡猾、狠毒、手段高超等很多方面的“优势”。这给他的土匪生涯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也使他在多次土匪火并、官军围剿中能够逃出生天。
杜立三后来被投靠了民国的张作霖暗杀。这也给后来张作霖成为东北最大的军阀埋下了伏笔。
2,谢文东
此人原名谢文翰,辽宁省宽甸县永甸村人。以后全家迁入勃利县碾子河村。
最早时,日本侵略者为了步步蚕食我国东北,搞了一个日军开拓团。当这伙打着日本民众名义进入东北时,人们起初不明白他们的身份。当老百姓明白了以后,谢文东领头,率领家乡子弟上山落草,同日本侵略者开始了斗争。再后来,这支队伍反复在抗日、投日之间徘徊。后来被我人民解放军消灭。
3,张素贞
此人号称东北的漂亮女土匪。她因家境贫寒沦落到了妓院。后来遇到土匪头子王福堂,给她赎了身,离开了妓院。
张素贞很聪明,一进入土匪群里就显示出非凡的能力。在她辅佐下,王福堂的土匪队伍迅速壮大。王福堂在一次抢劫中重伤而死,张素贞顺理成章接替王福堂成为首领。
据传,在张素贞带领下,这股土匪成为“义匪”,专抢大户人家,受到当地普通民众的好评。
后来被张作霖部队剿灭。
另外,东北的土匪武装,还有孙荣久、李华堂、张雨新、许福(许大马棒)、张乐山(座山雕)等,当然前面提到的金寿山也是。
有人把张作霖算成是东北以土匪起家,最有出息的一个人。但是,张作霖或许有过一段土匪经历,否则他不会那么熟悉土匪的情况;也不可能和某些土匪头子成为拜把子兄弟。但是纵观张作霖一生,也算不上真正的土匪。
张作霖早年家境贫寒,卖过烧饼,当过木匠、兽医,后来当兵。沙俄入侵东北,张作霖发动村里人组成了保险队,保护村庄。后来有些村庄看到了他的能力,也都加入了进来,张作霖由此受到当地民众的尊重。
金寿山土匪骚扰、祸害当地,张作霖投靠俄军,又投靠过日军,势力逐渐壮大,成为东北最大的一股势力。
如果非要说张作霖当过土匪,估计就是把他组织保险队,抵御沙俄入侵的那个组织,当成土匪武装了。当然,也有人说他曾经当过某个土匪武装的“蓝把子”。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也许有,也许没有。我是这么认为,您觉得呢?
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
说起胡子这事吐槽机必须甩开膀子扯淡了,咱可是东北老坐地炮,掌握着大量第一手资料来着。我估摸着提起东北胡子很多人会往民风剽悍或者地域黑上扯,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这事儿还得从太平天国的洪天王说起。
咸丰年间的萌芽清咸丰三年九月十一,太平军攻陷保定,这支北伐部队直接开始威胁京师。咸丰皇帝集结华北清军主力准备决战,为了保险起见,他又把长期驻扎关外的八旗军也调进京师协防,整个东北瞬间失去绝对武力,当然也就失去了秩序。
好在当时因为清朝长期封关,东北的人口并不多,且大部分集中在几个城市附近。占山为王这个业务首先得有抢劫目标,八旗兵调走再多,那几个城市还是有起码的驻军的,没事去抢盛京城那绝对属于作死行为。
这个时期的东北土匪还处于萌芽状态,他们的抢劫目标主要是城外的旗民家庭,这些家庭的壮丁已经随军南下,抢起来难度低、油水足。规模大一些的土匪也会打朝鲜贡道的主意,使团不敢抢,但走贡道的商团也是好买卖。
甲午年后的发展东北土匪就这么半闲不淡的混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之后东北开始成为土匪乐园,首先溃败的清军不敢归队,把土匪的战术水平提高了不少,武器级别更是有质的飞越。当时的绺子小点几千人,大的能上万人。
在日本入侵后紧接着列强干涉还辽,再接着大鼻子混进来变成日俄战争,无论清朝、日本、沙俄都没法长期管理当地秩序。战乱连连加上关内活不下去的灾民闯关东注入大量人口,这鬼地方彻底乱成一锅粥,变成罪恶的温床。
有统计甲午后到918事变这段时间里,东北有大小上万股土匪,枪支超过180万条,足足可以武装200个军。那年月在东北混你要没被胡子抢过,简直就可以直接去买彩票,黑龙江巨匪“老占东”甚至连佳木斯城都给洗了。
解放前的疯狂到了伪满时期,日军多次对胡子进行收买或围剿,东北匪患问题依然很严重(其实当时日军没法有效区分正规抗日武装、土匪或者其他武装)。1945年8月鬼子战败更要命,10万伪军作鸟兽散,大部分又跑山里去了。
当时的情况似乎又回到日俄战争期间,先来的苏联人忙着抢鬼子抄家货,压根不想维护什么秩序。秃头那边为了抢地盘,干脆直接收买土匪伪军,各种封官许愿下来,崔大刚、谢文东这些胡子都混上中将军衔,和杜聿明平级,北满四大旗杆之一的李华堂直接整成上将,整个东北就丫军衔高。
这帮半兵半匪的家伙能干出什么好事来?当时东北百姓都得牢记,中央胡子比土胡子还狠,人家土胡子下山好歹也得放几枪才能进城或者进村,中央胡子打着正规军的旗号直接就进来,属于防不胜防型的。
在这种情况下胡子们再次疯狂起来,这次他们不再满足抢劫和绑票,往往采取屠村屠镇的方式进行破坏性洗劫。大到金银珠宝和牲口,小到针头线脑加顶针,但凡能抢的东西全抢。
胡子的构成扯淡到这大伙估计该知道为啥那阵子东北匪患严重了,跟什么民风彪悍或水土都没关系,这地方就是长期处于无秩序状态,善而无奖,恶而不罚。多方势力纠缠之下,听谁的都是错,不如占山为王听自己的,人性之恶就此被彻底激发。
在我军1945年年末决定剿匪之前做过一些统计,当时东北地区胡子数量超过10万,154个县中有108个深受匪患或者完全由土匪盘踞,黑龙江地区超过三分之二的县落在胡子手里。常凯申队长的中央胡子更是强大无比,拢共32个总司令,23个军长,还有158个师长。
当时那些胡子的构成大体是这样的:
- 解散伪军:1945年8月19日鬼子发布《第62号命令》,命令所有伪军就地解散,这帮作威作福惯了又失去收入的家伙一部分被收编,另一部分自然占山为王了,连不少伪蒙的人都跑了过来。
- 地主恶霸:东北地广人稀,胡子频繁出没,很多富户都会组建保安团之类的防御。鬼子投降以后为了逃避我军打击,不少地主恶霸就直接和胡子勾结,这些地方武装直接成了土匪。
- 长年惯匪:这部分土匪当时数量已经不太多了,但构成相当复杂,有清末就上山的老胡子,有被打散的东北军,有活不下去的平民,有地方上的流氓之类。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经历过鬼子的拉拢围剿,战斗力很不错。
- 投机者:这部分人其实最菜,大多是趁鬼子投降,地区混乱,随便拉点人组团,起个唬人的名号,目的无非是待价而沽,看哪边给的价钱高。
坦率说1946年剿匪时单个绺子的规模都不算大,跟甲午战争后动辄上万的规模没法比,毕竟那年月的胡子里可是能出东北王的。有个笑话说中央胡子曹兴武号称40万大军,忽悠的杜聿明都信了,让他出10万人打哈尔滨,结果这货抄家底才拿出5000人。
1946年8月,李华堂、谢文东、张雨新、孙荣久这“四大旗杆”合一块也才凑足8000人,打个刁翎镇都费个驴劲,跟当年“老占东”血洗佳木斯的兵力根本没法比。大部分绺子也就几百人,能有上千人的都算地区一霸。
但绺子人数少并不等于东北匪患不严重,啥玩意也架不住基数大,当时东北的胡子窝实在太多。也正因为人数少,胡子们聚散如风,把游击战打的风声水起,正规军遇到他们也迷糊,遗憾的是这群缺德胡子最后的对手是游击战的祖宗......
剿匪往事最后扯淡下我军当年在东北的剿匪吧,当年大规模剿匪其实有两次,第一次吐槽机称为剿顽匪,时间从1945年年末到1948年春天。主要目的是平靖地方秩序,稳定占领区治安,同时保障有能力进行生产。
另外这次剿匪还有一个偏得,就是为辽沈战役创造了稳定的后方,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打后,几乎没有较大规模的土匪骚扰后方,解放军可以灵活抽调很多地方驻军参战,这也是打赢的条件之一。
到了1949年1月15日,黑龙江、合江、嫩江地区又联合组建了剿匪指挥部,继续对土匪进行清缴,吐槽机称为剿残匪。这次清缴的主要对象是躲在深山里的残余小股胡子,长年惯匪居多,到1952年缠绕东北半个多世纪的匪患终于彻底解决。
总结起来吧,东北的匪患起于晚清,平于建国,绵延数十年的时间中,东北慢慢从法外之地变成共和国长子。这段历史大抵可以证明,匪患的原因不在人口,不在地域,在于是否进行真正的治理。另外回答题主最后一个问题,进绺子绝不是个好活儿,那份资质你还是不知道为好,扯淡完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