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舶及航母的螺旋桨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
一位当海员的朋友告诉我:清洗航母螺旋桨是所有航母兵的噩梦,上百吨重的螺旋桨不仅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腥臭,上面还布满密密麻麻的海洋生物尸体,清理一次需要耗费1-3个月的时间。
提起海上霸主,很多人就会想到鲨鱼。作为海洋中的食肉动物,它的体型超出了我们对普通鱼类的认知,比如鲸鲨,可以说是海洋中体型非常大的鲨鱼品质,成年后身体长度可以达到12米,有的特大型鲸鲨,体长甚至能达到18米左右,相当于一辆重型货车的长度。
再加上鲨鱼那一张满嘴带钩的牙齿和血盆大嘴,凶残的模样让人不寒而栗,很多喜欢坐快艇出海旅游的朋友,基本上出海前都会祈祷千万不要遇到鲨鱼,否则一不留神将成为鲨鱼口中的美食。
鲨鱼虽然可怕,但要是遇上大型船舶,那也是瞬间秒怂,特别是航母,是比鲨鱼更厉害的“海中霸主”,它在航行时释放出来的威力,再厉害的鲨鱼在它面前也不值一提。
以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为例,它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其螺旋桨直径为6米,连带传动装置总吨数大约为600吨,平均每分钟的转速为300次,在如此高频率的转速下,巨大的螺旋桨如同一个锋利无比的削肉机,所有靠近的海洋动物只要被击中非死即伤。
一位当海员的朋友曾告诉我,不管是航母还是大型船舶,清洗船底的螺旋桨简直就是所有海员和航母兵的噩梦,这些螺旋桨不仅又大又重,上面还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臭味,特别是船底覆盖的海洋生物尸体,看一眼就能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话题来跟大家简单科普下相关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阅读。
一、大型船舶及航母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2008年时一家外国媒体曾报道了一篇呼吁动物保护的文章,在文章中介绍了一头被螺旋桨打断尾巴的抹香鲸。
这只抹香鲸被邮轮的螺旋桨误伤,背上被螺旋桨锋利的叶片割出了许多伤口,伤口深度大约有30㎝,当救援人员发现抹香鲸时,它的尾巴即将脱落,拖着流血的残躯跟着随族群缓慢移动,但因为背上和尾巴上的伤口,抹香鲸不断地发出痛苦的悲鸣。
虽然海洋专家和救助人员最后将这头可怜的抹香鲸捞到了船上,希望能给它进行救治,但由于伤势过重,这头鲸鱼的尾巴已经无法修复,后背上的伤口也开始发生感染,大家为了减轻鲸鱼的痛苦,决定让鲸鱼安乐死。
一起参与鲸鱼救助的水下摄影师弗朗西斯·佩雷斯悲伤的表示:“这是我在加那利群岛最悲伤的一天,我们最初以为它身上的伤口是鲨鱼造成的,但在它死亡后,医生通过解剖确定,这些大面积的伤口很明显都是被利器割伤的,能造成这样的程度只能是船只。这里是鲸鱼们的栖息地,希望游船和渔船谨慎航行,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海洋生物们屡屡死于大型船舶或航母的船下,让世界上很多动物保护者们心痛不已,更有一些保护者们直接提出:禁止航母及一切大型船舶在海面上航行,这样就能100%的保护所有的海洋动物。
动物保护者们的出发点是友善的,只不过这个想法不切实际。
海运事业对一个国家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特别是像航母这样的大型船舶,它所具有的军事意义和战略意义非常大。
我们所在的地球十分之三是陆地,剩下的十分之七全部都是海洋,所以航母对一个靠近大海的国家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拥有一艘航母,那么就代表着这个国家对这附近的海域有着绝对统治力量,否则为什么全球这么多实力大国都去争相研发舰艇?
其次就是一些大型船舶,这些大型船舶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船舶业能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快世界商品的流通,同时通过海运能减低商品间的运输成本,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都离不开船舶。
在古代,当陆运和空运不发达时,国与国之间进行经济贸易往来都是依靠海运,通过船只来促进商品间的贸易,尤其是我国唐宋时期,海运非常发达。
特别是宋朝时期,朝廷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叫做“市舶司”的机构,用来核对每年海外贸易的收入。根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每年海贸的税利约为50万贯,南宋时约为200万贯,约为财政年总收入的1%-5%。
所以,为了保护海洋动物而禁止海面上出现所有的大型船舶或航母,这个想法是无法实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海洋动物在受伤前远离这些船只。
二、造成鱼类受伤的真凶就是大型船舶及航母航行时高速运作的螺旋桨。大型船舶的螺旋桨是造成海洋生物死亡的真凶。
打造一艘航母除了要有先进的科技力量做支撑外,更要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支持,目前全球拥有航母的国家只有11个。我国目前也成为了航母大国,同时服役有三艘航母,分别是辽宁舰、山东舰,和今年下水的福建舰。
航母的外形通常都非常巨大,像福建号航母外形就非常巨大,它舰长317米,舰宽78米,满载排水量八万余吨,要想保证如此巨大且沉重的航母在海里高速行驶,就需要提供巨大的动力,而推动航母及大型船舶前行的核心动力就是螺旋桨。
大型螺旋桨一般包括轮毂、桨叶、叶根、随边、叶稍和导边,航母的最高航速为30节左右,要推动这么一艘万吨“巨兽”前行,除了发动机的巨大的功率外,螺旋桨也是关键,通常情况下,一艘航母有4个螺旋桨,每个螺旋桨有5片浆叶,每片桨叶的重量是30吨,大概估算螺旋桨的总重就高达600吨。
以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来为例,它共有四个推进螺旋桨,每一个螺旋桨的高度都为6.4米,单个螺旋桨的重量为六百吨,四个桨叶就是两千四百吨,像我国辽宁号航母,它的螺旋桨为4.5米,四个螺旋桨的占重也达到了一千六百吨。
所以当这个巨大的螺旋桨在水里运作时,高速旋转之下会形成极大的漩涡,这个漩涡会把附近所有的鱼群全部吸进去,体型小的鱼类吸进这个漩涡里就直接粉身碎骨了,基本上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要是体型大的鱼类,比如鲨鱼、鲸鱼,螺旋桨的浆叶会把它们身体削的遍体鳞伤。
三、为什么鱼类明知道航母螺旋桨非常危险,却依然要跟在航母身后?照理说,鱼类其实是一种非常胆小的生物,家里养过鱼的都应该知道,细微的声响就能吓得小鱼四处逃散。而无论是大型船舶还是航母,它们在航行时肯定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特别是航母,因为推动力特别大,所以船底的螺旋桨势必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
在如此大的噪音下,为什么鱼类不赶紧躲避得远远的,为什么还要飞蛾扑火往船边上凑呢?
当年辽宁舰在下水试航时,身后始终就跟着一大群的鲨鱼,不管辽宁舰开到哪里,这群鲨鱼就是紧跟其后,当时这个画面播出后,很多人都说这群鲨鱼是为辽宁号“保驾护航”,也有人说是鲨鱼被辽宁号的霸气给深深折服了,所以紧跟其后。
后来只要辽宁号一出海,身后就会紧跟着鲨鱼群,这一奇怪现象最终被专家们找到了原因。
1、鲨鱼被血腥味所吸引。
鲨鱼的嗅觉可以说是所有海洋生物里最灵敏的,所以它们对海洋里的气味特别敏感,尤其是血腥味。一只一米长的鲨鱼,它的鼻腔中密布嗅觉神经末梢的面积可达到4842平方厘米,而一只5-7米长的食人鲨,甚至可以嗅到数公里以外的血腥味。
日本一位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在1万吨的海水里溶解1克氨基酸,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四面八方游来好几只鲨鱼。
所以鲨鱼群们紧跟着辽宁号,也是因为闻到了血腥味。这血腥味主要来源于辽宁号船底的螺旋桨,上文中也提到了,航母的螺旋桨在高速转动时,会把附近所有的鱼类全部卷入其中,这些鱼类当场殒命,有些甚至直接附着在螺旋桨上。
随着航母不断前行,螺旋桨上的血腥气味在大海中不断移动,鲨鱼们被这些海洋鱼类尸体和血液所深深吸引,自然纷至沓来。
不过这些鲨鱼也在危险边缘觅食,它们在吃这些鱼类尸体的同时,也要提防着航母的螺旋桨和巨大的漩涡,否则下一秒受伤的就会是自己。
2、鱼类被食物所吸引。
除了鲨鱼之外,当大型船舶在海中航行时,一些鱼类也会在船附近游窜,有时候赶走赶不走。
并非是鱼类有灵性,而是因为船舶在航行时,船的巨大动力会把海水搅动起来,随着海水的不断翻滚,会把海中一些小鱼也一起翻动起来。
对于海豚、鲸鱼来说,跟在大船身边,捕食是非常方便的,这些小鱼被海水搅动起来,海豚们无需用任何技巧,直接捕食就行,如果是遇到一些大型邮轮,人们还会主动向海豚、鲸鱼们投喂食物。
而且一般大型船舶的船底都吸附着大量的贝类生物,有些鱼类靠吃这些贝类为食,在海底时会跟着船一起“边走边吃”。
所以明知道船舶底下的螺旋桨会导致自己受伤,但是为了一口食物,鲸鱼、海豚、及其他鱼类还是会跟着船舶一起走。
3、螺旋桨散发出来的噪音让鲸豚们以为是同类。
相较于鲨鱼,鲸豚类也特别喜欢聚集在人类的船只周围,有些还会成群结队的跟着一起前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型船只的螺旋桨在水下散发出巨大的噪音,这个噪音会对海豚、鲸鱼们产生影响,因为海豚、鲸鱼在海里游动时都是通过超声波进行交流的,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生物声纳,发出的声波能够探测到数十公里以外的海洋生物,它们依靠这些声波来觅食、捕猎和求偶。
而螺旋桨发出的噪音,特别是航母的螺旋桨发出的巨大噪音会打断鲸鱼们发出的声波,有时候航母在航行时也会使用声纳探测潜艇,这个声波信号频率与鲸鱼发出的非常相似,于是就让鲸鱼们产生了误解,以为遇到了同类。
最受影响的就是齿鲸,早在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曾发布过相关报告,24种齿鲸受到军事活动产生的噪音干扰,14种齿鲸受船只撞击影响严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齿鲸有可能在数十年后灭绝。
四、鱼类太靠近大型船舶及航母对它们来说不是件好事。鱼类的行动虽然灵活,但是过分靠近大型船舶及航母,对它们来说都不是件好事,人类为此也头疼不已,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驱赶船只附近的鱼类。
鱼类除了被巨大的螺旋桨直接绞死外,有很多鱼类在船只前行时无法精准的判断出船只航速,而惨遭“船祸”,直接被撞死。
2012年从突尼斯前往法国马赛港的一艘大型货轮到港后发现球鼻艏上挂着一头死去的鲸鱼,这头鲸鱼应该是不小心撞上了货轮后当场死亡的。
船舶螺旋桨误伤鱼类的现象其实由来已久,不管是航母还是民用船只,只要船底下装有螺旋桨,或多或少都会对鱼类造成伤害,这已经慢慢影响到了海洋生态,虽然科学家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以减少对海洋生物的伤害,但效果并不明显。
写到最后。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国家在发展军事的同时就必须建造航母,要想经济进步就必须扩大海运事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对海洋生物们造成伤害,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我们能做的,就是希望科技能再进步一点,发明出能够减对海洋生物伤害的螺旋桨。
大型船舶及航母的螺旋桨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
会,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很详细的帖子,没找到,大概贴几张图片吧。
斯里兰卡发现的鲸鱼实体,可见尾部断裂很严重,而且破口比较光滑,应当是切割导致,而且尾部也有螺旋桨划痕。
更明显的一个江豚尸体,被螺旋桨连续切割。
受伤比较轻微的皮外伤,但是似乎还不至于致命,但是有没有打伤脊柱就不好说了。
被打得很严重的,脊柱断裂。
对于需要靠“生物声呐”前进的鲸、豚类生物,人类的船舶噪声反而是一种吸引,容易造成伤害。
最后一张图,小编自己去长滩参加的观鲸、海豚活动,你可以猜猜这条海豚离我们的船有多近.....不过我们的船似乎是泵推的而不是螺旋桨的.....
有一些船只安装有螺旋桨保护套,但那也是为了保护螺旋桨避免打到石头,虽然客观上保护了鲸鱼但是这种设计多用于内河小型船只,大型远洋船只上使用完全涵道保护套的还是比价少。不过部分奇数轴船舶的中轴有一个不完全包裹的轴套,比如最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中部推进轴外就有一个保护框。
大型船舶及航母的螺旋桨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
图注:被船舶螺旋桨绞烂身体的鲨鱼
“人为刀殂,我为鱼肉”,用这句话来形容大型船舶的推进螺旋桨和水中鱼类的关系最恰当不过了。小到巴掌大的小鱼,大到几十吨重的鲸鱼,都怕船舶的螺旋桨,它当然很可怕,可怕的关键在于它非常大,对于船舶的螺旋桨到底有多大,很多人可能没有概念,实际上大型船舶的螺旋桨,尺寸和重量之大超过很多人的想象,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来作以说明,大家都知道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母,在它的船身底部,安装了四个推进螺旋桨,每个螺旋桨的直径有多大?足足6米多长,一副螺旋桨加上附属的轴承等系统,总重会超过600吨!
如此巨大的螺旋桨在水下高速旋转起来,大约每分钟高达500转左右,简直就好比一部绞肉机,就算是十几米长的鲸鱼遇到它,被它在身上来回划上那么几下,就算不化为肉泥,也必定会皮开肉绽的,对于更多的不幸撞上来的小型鱼类来说,被卷入到螺旋桨之后,可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了。
连巨大的鲸鱼都不怕,大型船舶的螺旋桨在水下工作时当然就更不害怕什么缠上海藻、渔网的事了,根本就不是事儿,就算渔网是铁丝做成的,船舶螺旋桨也可以轻易将其彻底绞烂。对于船舶螺旋桨来说,唯一要考虑的所谓危险,是水中的礁石、碎石之类的坚硬物体,螺旋桨碰上它们,不会马上出现危险,但会一定程度上引起桨叶的弯曲或变形,一次两次没啥,次数多了也就是个问题了,因此,现在很多船舶在设计时会在螺旋桨的外围加上一个环框,以此避免水中礁石碎块打中螺旋桨,有了这样的环框,对于鱼类来说无疑也是一个福音,被螺旋桨割伤的几率也极大地减小。
大型船舶及航母的螺旋桨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有爱心,感觉不像是军事爱好者问的,反而是动物保护志愿者问的。答案很简单,会。原理也很简单,换你在海里游泳时被螺旋桨来一下,会不会伤害到你?当然会。但是,这样回答的话,字数不够,我会拿不到稿酬,所以我还要把这个答案再扩展一下。
有人认为螺旋桨不会对鱼类造成伤害,因为船只巨大的噪音会让鱼类早早就躲开。问题是我们知道汽车也有噪音,但是行人被汽车撞上的事故每天都在发生。而且船只在海上航行时,船只周围出现欢快的鱼群也是常见的景象。更多的情况的是船只太多,越来越繁忙的水上航线对于水里的鱼类就像城中村狭窄的街道人车交杂的情形,鱼类已经避无可避。在网上搜索“螺旋桨对鱼类的伤害”,就可以看到很多有些大型鱼类几乎被螺旋桨打成了肉片,依然顽强地活下去的照片,可见螺旋桨确实会伤害到鱼类,甚至已经危及到江豚、海豚族群的生存。
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对其他生物的伤害,即便不忍杀生的佛教徒在发炎时连青霉素都不愿意用,估计也很难避免走路踩着蚂蚁。而大型船舶对于海洋鱼类,就想人类之如蚂蚁。而且其实不单是大型船舶及航母的大型螺旋桨会伤害到鱼类,小型船只的螺旋桨一样会伤害的鱼类。这个问题貌似现在也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大型船舶及航母的螺旋桨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
大型船舶的螺旋桨伤害鱼类的事件并不少见,但是相对于军舰来说,民用船只的威胁性更大!目前大型船舶的螺旋桨已经对海洋甚至江河中的鱼类特别是大型鱼类构成了严重的人身。。oh不,鱼身威胁,先让大家看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它们都是被船舶的螺旋桨所不幸割伤的海洋生物,有些还活着,有些已经死了。
(被海轮的螺旋桨切割致死的鲸鱼)
(被江轮螺旋桨打中致死的中华鲟)
在目前动辄上万吨的轮船面前,即使是动物界的巨无霸蓝鲸,它那百来吨的体型也是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而他们的皮肉之躯与钢铁材质的螺旋桨相比,也是太过于脆弱。目前全世界最大海轮螺旋桨是中船七O二所设计的40万吨VLOC螺旋桨,直径达到了11.2米,重量达到了160吨级,而美国最新型的福特级航母直径达到了6.4米,连带传动装置的总重超过600吨。这些螺旋桨目前主要分为小型高速和大型低速两种类型,但是起步基本都是300转/分以上,飞速旋转起来就是妥妥的切肉刀!如果鱼类不小心被它们打中,可以说非死即残!
可是很不幸的是,由于轮船上往往会有一些生活垃圾扔下来,许多鱼群会追随轮船尾流觅食这些生活垃圾,导致了轮船附近的大型鱼类不减反增,也加大了鱼类被船舶螺旋桨割伤的几率。
不过相对于民船来说,军舰特别是潜艇对于鱼类的威胁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因为现在许多军用船只已经开始使用泵喷推射动力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在螺旋桨外面加了个套子,不仅增强了动力,减少了噪音,不经意间还为环保事业做出了一番贡献。
大型船舶及航母的螺旋桨在航行时,会伤害到鱼类吗?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螺旋桨会伤害到鱼类吗?答案很残酷,会,而且这中伤害已经不是伤不伤的问题了,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这些鱼类的死亡,甚至是灭绝。
说道这里,估计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会产生疑问,难道这些鱼类看到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就不懂得躲开吗?他们为什么非要往上凑?让螺旋桨伤害自己,它们就不怕疼吗?
怎么说呢?鱼类或者是海洋生物,它和人类是不一样的,这些生物在海里游动的时候,很多生物不是用眼睛看着寻找航路的,而是用耳朵去听,通过声音的判断来识别道路的。
这个原理和声纳有一些类似,发出声音,然后收集这些声音,从而确定前方是不是有障碍物的。所以他们是根据听声辩位,跟着声音走的。
而船舶呢?别的不多,噪音是最多的,尤其是螺旋桨转动的时候,会发出巨大的噪音,那么海洋生物在收集声音的时候,把这些噪音收集到耳朵里之后,声音太大就会直接破坏掉海洋生物的听觉系统。
而听觉系统被破坏了,这些海洋生物就认不得路,甚至会被噪音诱导靠近船舶,如果遇到脾气暴躁的海洋生物,会直接去攻击船舶的螺旋桨的。
不管是那种结果,这些海洋生物,必然会受到螺旋桨的伤害,要知道转到起来的螺旋桨叶片,锋利的比刀子还要快。
这里说一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在2000年三月份的时候,巴哈马群岛就发生过一件相当惨痛的教训。
当时有十八头鲸和两头海豚,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不顾一切的疯狂的冲击沙滩,最终这些鲸和海豚就搁浅在了沙滩上。
那么这次事件最终的结果,导致其中两头鲸鱼的死亡,而其他鲸鱼因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还是成功地返回到了大海里。
对于这件事当时很多人感觉到不解,为什么这些生物会进行如此疯狂的举动,而且还是这么大规模的集体冲击沙滩,非要搁浅在沙滩上,仿佛海里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样。
于是人们就要对这件事展开调查,随后死亡的这两头鲸鱼的头部就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然后就被保存在了冰柜中运走了。
最终这两头鲸鱼头,被运到美国波士顿实验室里进行了一个细致的解剖。
最终解剖出的结果让人吃惊,这两头鲸鱼的听觉系统已经被完全地破坏掉了(耳朵里充满了血),甚至是脑部都呈现出了被高压造成的伤害。
而这种伤害和受到巨大噪音而被震死的伤害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导致这些鲸冲击沙滩,最终被搁浅,很大可能就是噪音了。
当时研究人员,疑惑这种噪音是哪里来的呢?怎么就对这些鲸产出了如此严重的伤害?
于是研究人员就对当天搁浅鲸鱼的沙滩周围海域,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他们就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当时美国海军正好在巴哈马群岛附近,进行了一场反潜演习训练,并在这个训练中使用了中频声纳。
要知道,美军研发的声纳系统,别的不多,喇叭最多,足足十八个喇叭,他们害怕这些喇叭有所丢失,还都使用缆绳给捆到了一块,就拖拽在军舰的后边。
就这些个喇叭的扬声器里,释放出来的声音就高达二百三十分贝。
二百三十分贝的信号强度是多少呢?这个强度和波音717大型喷气式客机释放出来的噪音是一样的。
而这种声纳在大海里,传播的距离足有五百公里。
这种超长的距离和巨大的噪音,别说是鲸了,就算是人也受不了。
根据资料显示,在五百公里范围内,就算是藏在潜艇里的人员,在遇到这些声纳所释放出来的声音,也是能感受到那种强大的震动。
那么鲸和海豚他们在大海里游动,是靠回音来定位的,说道原理和声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声纳在发出这种噪音之后,遇到物体反弹,声纳接收到这种噪音,在附近的鲸和海豚也同样可以接受到这种噪音。
所以鲸和海豚受到伤害也是难免的了。
事情到这一步,就不用多说了,导致鲸冲击沙滩的噪音就是这些声纳发出的,从而让这些鲸受到了伤害。
从这个例子中,就能够了解到噪音对于海洋生物的伤害是多么的严重。
那么噪音和螺旋桨又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螺旋桨转动的时候,是有噪音的,这种噪音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鲸身处在海洋之中,它要是遇到这些噪音,想要躲开,就只能往岸上爬,用来躲避会让他们烦躁,甚至是找不到路的噪音。
要知道声音在水里船舶的速度是空气中的六倍,虽然说声音的传播是有衰减的,但声音在水中的衰减速度比较慢,就会导致传播的距离还特别的长。
当鲸鱼靠近海岸的时候,他们就只能冲击海滩,最终导致搁浅。
而远离岸边的时候,鲸想躲是躲不开的,怎么办?就只能寻找这个源头了,甚至是对这个源头发起攻击。
这个时候,就应该能够明白,鲸怎么能受得了钢铁制作的螺旋桨呢?所以伤害就是必然的。
再有就是这些噪音破坏了鲸的听觉,让这些鲸找不到原来的路了,也会造成他们向着船舶靠近的举动。
比如说国际上有一个学者,就做过一个关于灰鲸的调查。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调查呢?
因为灰鲸这种生物是所有现存鲸鱼中是最神秘的一个种类,他们早在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之前,就在大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固定航线。
灰鲸每年都会从阿拉斯加以北的楚克海或者是柏林海,向南部的班加海域进行迁移,这种迁移的距离长达两万多公里。
近些年来就有很多人发现,这些灰鲸的身体上有着很多的疤痕,可以说是伤痕累累,如果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被其他生物伤害所致,大部分都是被船的螺旋桨所伤。
所以这些伤痕就让这位学者产生了兴趣,他就开始在这方面做起了观察。
最终他发现,这些灰鲸在沿着海岸线向南边回游的过程中,如果听到了一百二十分贝或者超过一百二十分贝的噪音,那么这些灰鲸就会偏离原来的航道。
一旦偏离航道,去干什么?结合这些灰鲸身上的伤疤,不难理解。
那么一百二十分贝这个噪音,是一个什么感觉呢?
一百二十分贝的声音,类似于飞机引擎发出的声音。
上个世纪就有人做过试验,让飞机从人的头顶低空飞过,这个时候飞机所产生的噪音是可以造成人员伤亡的。
所以如果是人类听到了,耳朵会感觉到疼痛的,难以忍受的疼痛。
可见这些灰鲸受到的伤害有多大?
那么在海洋中,最安静的地方,就是海洋的深处,这里的声音也只有六十分贝而已。
如今人类的脚步遍布整个海洋,船舶就不说了,还有各种石油钻井平台,他们制造出来的噪音更是高达一百八十分贝。
所以很多海洋生物,很多都开始有意地避开大海上非常繁忙的航道,就是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也就是说海洋的噪音污染,就是鲸和海洋生物,被螺旋桨伤害的最大敌人。
噪音让这些海洋生物迷失了方向,让他们不自觉地撞向了螺旋桨,这样伤害自然就产生了。
在说一下螺旋桨。现在大多数的轮船在大海里航行,就是依靠螺旋桨的转动来获得动力的,而且越大的轮船所使用的螺旋桨也就越大。
比如说上了十万吨的航母,美国的尼米兹,福特级都是这种大吨位,他们使用的螺旋桨有四个叶片,直径可以达到六点四米。
所以这种螺旋桨竖起来,比两层楼房还要高,而且重量就达到了三十吨。
这种螺旋桨一旦运转起来,气势就不用说了,靠近的东西足以被它们搅碎。
其实世界上吨位最大的,并不是这些航母,而是那些个集装箱运输船 ,邮轮等等,他们的体积往往比航母还要大,数量还要多,所以螺旋桨会更加的大。
比如说丹麦的AP.莫勒.马士基集团有一个超大个的集装箱运输船,这个螺旋桨相当巨大,光投入的钢铁材料就有一百六十吨,最后出来的螺旋桨上称一称,也得有近一百吨的重量,高度有九米,三层楼房的高度,六个巨大的叶片。
当然上面这个是过去的第一,如今的排第一的螺旋桨,光高度就有十二米五,比四层楼还要高,重量达到了四百八十吨。
就这些螺旋桨立在眼前,就只有仰望的份了,那么这些螺旋桨一旦启动起来,可以想想得出来,他们在大海里搅拌海水的场景是如何的壮观。
就算是个头巨大的灰鲸,有着很厚的脂肪层,遇到这种大个螺旋桨,也是凶多吉少。
个头小一点的,被切碎了都有可能的。
其实有很多鲸被螺旋桨切割之后的照片,印象最深的两张,可以说是碎了,另一张的鲸身上整齐地被划了五六道口子,就像是做鱼的时候,厨师在鱼的身上划开的刀花一样。
那么螺旋桨不仅仅具有切割的作用,要知道螺旋桨转动起来,带动起水流,水流往螺旋桨上涌过去,这就无形中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一个吸力,想要摆脱这种吸力也是不容易的。
再加上在螺旋桨的推动下,船舶的速度又快,海洋生物的速度可比不过船舶的速度。
所以海洋生物遭遇到了螺旋桨之后,一旦靠近,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
怎么说,不仅仅是海洋中的生物被螺旋桨伤害,其实在河水里的生物遭遇螺旋桨的伤害会更多。
比如白鳍豚,这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进化的历史相当的久远,有着活化石的称呼。
但在2004年的时候,种群下降到了不到一百头,仅仅集中在长江从荆州到南京这段航路上,全长也就一千二百公里的样子。
白鳍豚这种鲸类,视力可以说是完全地退化掉了,就依靠一套精密的回声定位系统来感知外边的世界。
他们最怕的就是各种噪音,但在这条长河中,最不缺的就是船舶螺旋桨发出的各种噪音。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鳍豚受到来自螺旋桨的伤害是最多的。
一些受到伤害的白鳍豚被做成了标本,在这些标本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受到的伤害,头骨被击碎的,拦腰截断的等等。
这种被螺旋桨击伤所死亡的白鳍豚,在中游的时候只有6%,到了下游的时候,就攀升到了32.2%。
其实不仅仅是白鳍豚遇到了这种事情,和白鳍豚生活在一起的长江江豚也遇到了这样事情。
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船运业发展得相当快,2000年的时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几倍,而且航速还多有提高,光普通客轮的速度就有二十五公里每小时,要是快速客轮的话,更是上了六十公里每小时,而水翼船的速度直逼八十公里每小时。
所以船舶变多了,而且这些船舶的速度都变快了,这就造成了螺旋桨对于河水中生物的伤害。
人类要发展,生物也要有相应的生存空间,这有些矛盾。
但有矛盾,也要有解决办法,后来船舶的螺旋桨也开始装上了防护栏。
这样不仅能让各种水中生物避开螺旋桨的伤害,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起螺旋桨来,毕竟水中各种水草之类的东西比较多,装上了防护栏,螺旋桨就可以减少被水草缠绕的几率。
这个方法也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