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2013年的5月,浙江湖州的一位村民在湖州水库旁的石缝里发现了一只体型特别大的“红鱼”,打捞上来后惊讶不已,这只比女人小腿还要粗的“红鱼”竟然是一只体重36斤,身长1.5米的野生巨型黄鳝。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五一过后泥塘里就会生出许多黄鳝和龙虾。那时候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约着村里的几个小伙伴,背着小背篓一起到水沟,泥塘里挖黄鳝、掏龙虾。
一个挖一个堵,不一会儿小背篓里就装满了“战利品”,回家后把抓到的黄鳝、龙虾、泥鳅交给大人们,晚上饭桌上肯定会多出一道浓香味美的辣烧黄鳝,现在想想都馋的流口水。
都说农村的水土养人,农村肥沃的水土也把这些野生动物养的“膘肥体壮”,小时候挖过最大的黄鳝也就三、四斤左右,几个小伙伴合力抓才能把它抓住。后来长大后搬到了城市里生活,偶尔嘴馋黄鳝鱼了,就让爸妈去菜市场买。
毕竟人工养殖的黄鳝跟农村野生的不能比,虽然个头会比野生的黄鳝大,体型看上去也浑圆敦实,但口感上会比较差,似乎少了点土腥味。
一般来说菜市场里人工养殖的黄鳝最大的也就3斤左右,如果黄鳝长得太过于大,反倒不好售卖。我曾经在菜市场见过一只5斤重的大黄鳝,是水产店老板自己在家养殖的,按照老板的话说,这条黄鳝养了将近3年才长这么大,每天都喂各种精饲料“催肥”,实属不易,只当做水产店的模特,不外售。
由此可见,想要养成一只1斤以上的大黄鳝真的太难了。
但是在2013年浙江就发生一件奇闻异事,当时湖州长兴一位村民在水库旁的石头缝里发现一只身体发红的“大鱼”,打捞上来后一看震惊不已,这种红色大鱼竟然比女人的小腿还要粗。后来围观的人一起分辨,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只巨型野生黄鳝。
这只野生“黄鳝精”,体长1.5米,体重竟然高达36斤,被抓上来以后,当天就有人开出1万2的高价欲买下,村民没有舍得卖。
这只“黄鳝精”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黄鳝,真的可以堪称为“中华鳝王”。民间一直有“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这么巨大的黄鳝,无论从肉质还是功效上,确实能和人参媲美了。
那么,很多人不禁要问,市面上的黄鳝一般都是按两计算的,饲养起来都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那么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需要长多少年?这条36斤的“中华鳝王”长成又需要多少年呢?
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要长几年?黄鳝一般有野生和人工养殖两种。我们平时在水产市场看到的黄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
人工养殖的黄鳝个头大多数比较大,外形看上去特别的肥硕,如果不懂行情,再加上水产老板的一顿忽悠,很容易把这些当做野生黄鳝买回家。
其实,野生黄鳝大多数都比人工养殖的黄鳝要小,因为是纯天然生长,没有受过各种催化剂和化学生长剂,所以黄鳝长得特别慢。
野生黄鳝生长特别的慢,小黄鳝一般都在每年的5.6月份被孵化出来。
1、第一年刚出生的小黄鳝体重可能只有几克左右,而且黄鳝这种动物也是比较怕冷的,到了11月份气温下降后,它们会钻进泥土里过冬。
2、等到第二年开春气温暖和后,黄鳝从泥里钻出来,随着慢慢生长,体重也会比第一年要重十几克。
3、黄鳝真正的疯涨期应该是在第三年。虽然相比较于前两年体重要重一些,但是比起其它生物来说,黄鳝的生长还是很慢的,三年生的黄鳝能长到60-100克之间。按照野生黄鳝如此慢的生长速度,要想达到一斤,最少也要十来年之久。
所以之前湖州村民打捞上的那条重达36斤的“黄鳝精”,让周围的人羡慕又惊讶。
影响黄鳝生长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在市场上发现黄鳝相比于普通的水产鱼价位上要高出许多,市场上人工养殖的黄鳝能卖到20-40元一斤,而野生的黄鳝价位甚至比牛羊肉还要贵,最高能达到100元一斤。
虽然黄鳝的药用功效比较多,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但是为何普通的黄鳝鱼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呢?主要还是跟黄鳝的生长因素有关,无论是人工繁殖还是野生的,黄鳝生长对环境要求还是挺高的。
1、对温度要求很高。
虽然黄鳝是生活在泥坑、水沟这种地方,但是却是一种特别害怕寒冷的动物。而温度对黄鳝生长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黄鳝最适合的温度是24-28度左右,因为一般在五一节过后,也就是黄鳝开始活跃时,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这个季节,去水沟泥坑里挖黄鳝。
当气温低于10度时,虽然人不会感觉到寒冷,但是黄鳝却特别怕冷,这个时候黄鳝会停止进食直接进入冬眠状态。所以像北方冬季比较长,恶劣的气候无法适应黄鳝生长,这样就是为什么南方黄鳝比较多的原因。
而那只36斤的巨型野生黄鳝,是在浙江发现的,也侧面说明了南方的气候温暖,可以加快黄鳝的生长速度和缩短繁殖周期。
2、对食物的要求较高。
很多人工养殖黄鳝的都会把黄鳝和泥鳅混在一起饲养,泥鳅可以帮助黄鳝更加健康的生长,泥鳅帮助黄鳝把水中残留的饵料吃掉,这样可以防止饵料腐烂,污染水质。
而野生的黄鳝一般都生活在一些水塘或者河沟里,这些地方野生的小鱼、小虾很多,甚至还有野生甲鱼,跟这些野生动物一起混养,彼此之间“共生”,所以长久下去只要没有遇到天敌,黄鳝都能生长的很不错。
黄鳝有哪些生活习性?黄鳝又叫鳝鱼,它的外形长的有些像水蛇,所以经常被人误会成蛇类。其实黄鳝是热带及暖温带的鱼类,因为喜食鱼虾,所以算是水中肉食凶猛性鱼类,除了能吃小鱼小虾,黄鳝还能吞噬青蛙。
抓黄鳝除了因为它的营养比较丰富外,还因为捕抓的过程是特别有意思的,就像人们一到了夏季就喜欢拿着竹篙子去捕抓金蝉一样。
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农村里的朋友们,没有在水里抓过黄鳝,摸过龙虾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那么,要想多抓点野生黄鳝,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它的生活习性。
1、黄鳝属于生活在水中的底层鱼,就像泥鳅一样,喜欢打洞,喜欢潜藏在水中的泥沙中。而且黄鳝算是群居动物,都是一大群生活在一起,所以如果想要挖黄鳝,可以去河塘岸边、沟渠田埂的洞穴内找找,如果找到一只黄鳝,那就代表附近有一大群黄鳝。
2、黄鳝虽然不是蛇,但是它却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它们爱吃昆虫、蝌蚪、小青蛙、小泥鳅和小鱼,如果想要人工养殖黄鳝,我们除了喂一些鱼料外,也可以选择这些动物喂养。
3、黄鳝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躲藏在洞穴中或混浊的泥土底层,夜间出来觅食。所以,如果我们要挖野生黄鳝,可以选择白天的时候,这个时候黄鳝精力不足,大多数都在”睡觉“,比较方便捕抓。
4、去野外钓黄鳝的最佳季节是春季。春季黄鳝摄食量大,贪吃容易上钩。夏季只能在水草处、沿岸洞口等处下钩,最好在早晚或阴天,到了深秋,躲藏在洞穴之中,很少活动了。
5、黄鳝有吐沫的习惯,在洞口附近会有白沫存在,也有人叫细水泡,不过也有不吐泡的黄鳝,不吐泡的多为雌性黄鳝,大多数雌性黄鳝都会藏在比较深的洞穴里。
如何区别野生黄鳝和人工养殖黄鳝?我们都知道野生黄鳝肯定比人工养殖的黄鳝营养价值更高,在水产市场里售价也更贵。有一些不法商家,知道大家对野生和人工的黄鳝不会区别,会把两者混在一个大盆里售卖,更有甚者直接拿人工养殖的黄鳝冒充野生黄鳝,牟取暴利。
其实,想要区别野生和人工养殖的黄鳝,有几个简单的办法:
1、看谁的胆子最小。
野生的黄鳝性格都比较胆小,非常害怕人。人工繁殖的黄鳝因为每天都喜欢被人喂养,所以不怕人。当我们去水产市场买黄鳝时,可以蹲在水盆里仔细观察一下,一直沉在水盆下面的大多数都是野生黄鳝,而那些拼命往上钻,还会一个劲往上抬头想要出来,肯定是人工养殖的。
2、看谁的力气最大。
野生的黄鳝生活在野外,生命力比较强。在挑选黄鳝时,我们可以用手抓一条黄鳝,如果来回乱窜,挣扎的比较厉害的,那就是野生黄鳝。而人工养殖的黄鳝,一般不怎么活跃,抓住了也只是慢悠悠的钻走,并不会跳来跳去的。
3、看谁的颜色最深。
野生的黄鳝因为生长在野外,并且大多数都在泥坑里,加上昼伏夜出和生长周期长的原因,所以它们身上的颜色比人工养殖的要更深。而且野生黄鳝身上的花纹比较小,特别是下腹部是明艳的青色或者青黄色,而养殖鳝鱼生长周期短,颜色较浅略微青色,而且花斑大。
结语。其实,黄鳝的寿命算是比较长的了,一般能活6-10年,有少数比较长寿的能活十多年。虽然巨型的黄鳝不常见,但是黄鳝并不是越大越好。
我们都知道黄鳝的血有毒,而黄鳝生长的年头越久,黄鳝身体里的有毒物质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去市场上购买大黄鳝时,一定要让老板帮着放血。
你们喜欢吃黄鳝吗?还知道那些辨别野生和人工养殖黄鳝的方法呢?欢迎补充!
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又快到五一了,一到这个时候又可以去水田里面抓黄鳝了。小时候就常在清明节以后,每天晚上提着一个手电筒,拿着一个专用的夹黄鳝的黄鳝钳,打着赤脚去到水田里抓黄鳝。在当时农田里面的小鱼小虾是真的多。不仅有很多的泥鳅、黄鳝、小鱼,有时候还能抓到一些野生的甲鱼,当然了有很多的蛇也会在晚上的时候出来活动,这个是要小心的。曾经农夫就抓到过一条近一斤的黄鳝,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一条蛇,吓了一大跳。后来仔细看清楚了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条超大号的黄鳝。
这条黄鳝抓回去之后,村里好多人第一眼看到以为我抓到了一条水蛇。村里不少人都表示,如此大的野生黄鳝,真的是第一次见过。把它放在水桶里面,完全是困不住,就像是一条蛇一样,一下子就弹出去了。而且样子也看起来有点恐怖,身上的花纹看起来很有霸气。用手去抓它的时候,还挺有攻击性的,会像甲鱼一样咬人。没有办法,既然水桶里面容不下它,只好把它放在水缸里面。放水以后,它就开始变得老实了,然后还把其他的黄鳝、泥鳅、小鱼都倒进去了。
过了一晚上来看,发现水缸里很多的泥鳅、黄鳝、小鱼是死的死、伤的伤,其中有一条小泥鳅吃得只剩下一小部分的头了。后来悄悄观察了一下,这条超大号的黄鳝,特别具有攻击性的,只要在它面前晃动的东西,就会快速去咬住,就和甲鱼咬东西一样,又快又准,一旦咬住就不放松了,还会发出声音。后来称了一下,足足有九两多。那野生的黄鳝要长多少年才能达到一斤呢?
如果是人工饲养的黄鳝,长到一斤这么大,也并不足为奇。在一些水产市场上,就经常看到有一斤左右的大黄鳝在售卖。近两年野生的黄鳝少了,但是由于其在水产市场还是很受欢迎的,价格也不低。所以农村养殖黄鳝、泥鳅的也增多了。前些年,村里也有人搞黄鳝养殖,向他打听得知,黄鳝的生长速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比如品种、营养、年龄、健康和生态条件等等。而且黄鳝是既能当妈妈又能当爸爸的特殊生物。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的,一般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都是雌性的,当它产卵了以后卵巢就会逐渐转变成为了精巢,也就是说黄鳝当了一次妈妈以后,后面就转变成为了爸爸。在黄鳝是雌性期间生长相对缓慢,而一旦转变成为了雄性以后,生长就更快一些了。
听这个养殖黄鳝的朋友介绍,黄鳝的产卵期是在每年的五六月的时候,其当年长到11月左右就钻入到泥巴里面过冬了,不在吃食了,这一年的黄鳝个体的体重仅3-5克。而第二年、三年的增重也不多,三年的黄鳝体重一般是在60克以内。但是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就开始快速生长了,其当年的体重就能达到100-200克,而到了第六年,生长快速的话,可以达到350克左右。不过,经过几年的快速生长,从第六年以后黄鳝的生长就变得相当缓慢了。一般体重超过500克的野生黄鳝至少要生长12年以上,并且这还是非常少见的。有新闻报道,最大的黄鳝居然有30多斤,实在是吓人。
其实,黄鳝的寿命算是比较长的了,其一般能活6-10年,有少数比较长寿的能活十多年。不过,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黄鳝的血液是有毒的,尤其是年数越久的的黄鳝,更是需要注意。误食会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的还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所以一般大黄鳝都会对其进行放血的。但大家也不用操心,黄鳝的血液中的毒素是不耐热,只要彻底煮熟在食用,一般不会发生中毒现象。你见过最大的黄鳝有多重呢?
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记得小时候经常去小河沟里面去捉鱼摸黄鳝,那时候的大黄鳝经常见到,大的有两三斤,小的也有四五两,因为小时候不听话去摸黄鳝经常被爸爸打,不过就算挨打也挡不住捉黄鳝的热情,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差,只要嘴馋了就只有野生鱼和黄鳝能够打馋。那时候最长吃的一道菜就是油炸黄鳝,现在想起来都是满嘴的香味。
前几年我们村庄集体通自来水,需要对全村进行水管覆盖,这就需要挖沟埋水管。那天我们刚刚放学,就看到挖沟的旁边聚集了一大片的人,于是我也凑着热闹围观了上去,只看到挖的沟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黄鳝,虽然我经常见到黄鳝但是也被这只黄鳝给惊呆了,跟一棵小树桩一样粗。一群人没有一个敢去捉的,害怕这只黄鳝太大会咬人,后来来了一个胆子大的旁门叔叔捉到袋子里放在电子秤上称了一下足足有十多斤重,接着我们村庄上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还是把这个黄鳝放了吧别伤害它了,黄鳝十年长一斤,这只黄鳝起码生长了上百年了,如果吃了它那是暴遣天物,太可惜了”,最后也是在大家的支持下,把那只黄鳝放进了河沟里慢慢游走了。
后来长大以后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也认识到了野生黄鳝因为前期体型比较小,只能吃一些水里或者淤泥里的浮游生物,生长特别的缓慢,一般八到十年才能长到一斤,但是后来黄鳝体型变大了,可以吃一些野生的鱼类以及虾类,生长速度也就相对快了,一般如果正常生长,一斤以后一般三年就能增加一斤,但是这套理论只适用于野生的黄鳝,对于饲养的黄鳝一般一斤左右出栏只需要一年就能达到一斤。
野生的黄鳝虽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是野生黄鳝吃的时候寄生虫比较多,所以在食用野生黄鳝的时候需要充分的烹煮,以免寄生虫杀不死会寄生在人的体内对身体不健康。
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2006年,几个表兄弟一起去抓黄鳝,抓到一条一斤六两的大货,老人看了直摇头,连忙说道,这是望月鳝,赶紧放掉。
儿时,抓黄鳝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线,那些年,家家户户都还在种稻谷,田里自然少不了泥鳅和黄鳝。有时,我们读书放学,走在路上,都要背着书包下田去抓黄鳝。很多时候,把别人的秧田踩得乱七八糟,回去免不了一顿“竹笋炒肉”。
在那时,抓黄鳝大快人心的时刻,当属夜间了。
不管是3~4月的插秧前,还是8~10月的稻谷收割后,都是我们夜行抓黄鳝的时间段。那时,几个表兄弟人手一根电筒,一把竹制火钳,两个水桶,就是抓黄鳝的标配。
200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21点,我们准时行动,那天晚上凉飕飕的,我们四个约定,两人一组,看谁抓得多。我们来到大舅的一片田里,刚开始几个田,我和一位表哥,零零散散地抓了六条拇指大的黄鳝,另外两个抓了8条,我们不服气,继续赤着脚朝前找寻着。
我们来到了一个田坎上有大石头的一个田里,我看见石头缝里有一条黄鳝,一眼望去,快赶上乒乓球那么大了,起码有四两。这是我们今晚看见的最大,我激动不已,提醒旁边的表哥,准备过去将它合围。
我们为了降低水的波动,选择慢慢地移过去,到它跟前了,它也没有动。表哥伸出火钳,一下就夹住了它,受惊的黄鳝力气很大,由于竹制的火钳,锯齿不明显,抓力不强,表哥一不小心,黄鳝就挣脱了。
我看见黄鳝向我这边游来,情急之下,一个猛扑,就倒在田里把黄鳝按住了。表哥也过来帮忙,我们合力把它抓进了桶里。此时,正高兴,突然我感觉到我脚底下滑溜溜的,好像有东西钻过。
我本能的下手一掏,摸到一个手腕粗的家伙,在我的印象里,只有我抓乌梢蛇时,才能遇见直径这么大的东西。我惊慌之下,赶紧放手,“啊~”的一声就朝田埂跑去,边跑边喊道:“有蛇,有蛇,快跑!”
表哥也慌了,跟着上田埂,其它两人也闻讯而来,询问情况。回神的我才想起,这个东西不像蛇,蛇的皮肤摸上去较冷,而这东西摸上去较滑,我还磨了磨我的手,感觉有黏性,说不定是大黄鳝。
我凭经验,再三确定后,确定是黄鳝,瞬间让我们喜出望外。要知道,我们从没见到过这么大的黄鳝。待田里稍微平静后,我们突然看到,石头那边在频繁冒泡。此时一位表哥大呼:“在那边。”
于是,我们四个呈犄角之势围了上去,表哥胆大,上手就去摸,得益于老人说过,“蛇在水里不咬人”的说法。没想到,一下就摸到了尾巴,滑走了,赶紧招呼另外两个表哥上,三人齐上手(这个石头是斜着立在田里的),黄鳝无处可藏,终于在石头的斜角把它抓住了。
拿出水面的那一刻,它还试图咬人,只见这条黄鳝有手腕这般大,估计有一米。它力气实在太大了,都无法放进桶里。最后我们脱了衣服,把它裹住后,才放进了桶里,并且再用一件衣服把桶口密封,防止它逃跑。
我们赶紧回到大舅家,把这条大货放在了编制口袋里,拿出秤,称了称,好家伙,一斤六两,秤杆还翘巴巴的。放在桶里是没办法了,只能放在水缸里,再拿锅盖来盖住。
此时已快到零点,惊醒了外婆,她起来问我们干什么,我们很高兴地说,抓到一条大黄鳝,有一斤六两。外婆去水缸看了看,只见黄鳝正抬着头望着她,她连忙说道:“赶紧放掉,赶紧放掉,望月鳝你们也敢抓,胆子也太大了。”说着就吩咐表哥把它放了。
表哥不服气,好不容易看到这么大的黄鳝,怎能说放就放呢,以为是外婆骗他的,只能安慰外婆去睡觉,说他马上去丢,并做出了去夹黄鳝的举动。待外婆走后,表哥紧了紧锅盖,对我们说,今晚你们都在我这里睡,明天我们再叫爷爷、舅公、婆婆再确定一下。
第二天一早,经过多位老人的确定,其中舅公说道,他在五年前,就在田里发现过它,不过,不是那块田,也比现在小一点,皮肤还没这么黝黑。是不是望月鳝不好说,只能说黄鳝越大,越邪乎,最好别碰,这条起码是10年的老黄鳝了。
最后,老人们一致决定,把它放了,毕竟万物皆有灵,这么大的黄鳝应该寿终正寝。
这条黄鳝是我见过最大的野生黄鳝,一斤六两,其它时候,最大的不超过半斤。
那么,黄鳝长到一斤以上有多困难?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黄鳝的生活习性。黄鳝,名曰鳝鱼,它是鱼,属于合鳃鱼科黄鳝属动物,单一物种。黄鳝头大身子小,体型似蛇,无鳞片,富含黏液,体背为黄褐色,喜欢昼伏夜出。
它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它的命运。
1、黄鳝是凶猛的食肉动物,看见吃的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白天,我们很难见到黄鳝的身影,胆怯地躲在洞里,是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到了晚上,才有机会发现它们,按理说白天休息,晚上觅食,见了亮光逃跑才对,可它们仍然不为所动,居然睡着了?反应迟钝是它们给人的第二印象。
白天不敢出来,晚上出来了,不抓紧找吃的,还有时间睡大觉?不得不说,黄鳝这个生物很奇怪,它的个性,常人不可及。其实,在夜间发现的黄鳝,它并不是睡着了,而是在等待时机,寻找机会,好一击必胜。
别看黄鳝小,它食量可不一般,昆虫、幼虫、浮游生物是它的标配,蝌蚪、小鱼、青蛙是它的高配,它张口啜吸的进食方式,攻击性很强,一旦发现吃的,只要咬住对方,打死也不松口,这让被捕者很难逃脱。
黄鳝这个吃货,对吃的几乎没有抵抗力,很多垂钓爱好者深有感触,有时把穿着蚯蚓的钓钩,伸到洞口,明晃晃的人就在上边,它先试探,发现食物还要动,它就不管了,就算你看着我,我也要吃一口。有时咬住不松口,把它从洞里拖出来时,它还在不断地啜吸蚯蚓,它已经陶醉了。
2、黄鳝是不需要做手术,就能男女性别切换的物种
黄鳝最突出的个性,当属它性别的切换,一条黄鳝先当妈后当爹,它不以重量论年龄,不以长度论英雄,到了后期,均为“雄”霸天下。
黄鳝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三年为第一阶段,需经历孵化、蛰伏、成熟。在夏初时,黄鳝产卵孵出后,幼苗会长到初冬(一般为11月份),体重只有3~4克,发育好的能有一钱。到了冬天,幼苗会钻入泥里藏起来,等春暖花开后再出来。就这样,需蛰伏三年,才长到50~60克,20~35厘米。
这时的黄鳝成熟了,均为母体,它需要和雄性黄鳝交配产卵。
第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年将会由雌性转化为雄性。母体的黄鳝产卵后,有些直接就逆转为了雄性,有些还流连忘返,暗结珠胎,还想当一次妈妈。不过,长到22厘米长时,性逆转就开始了,到了36~48厘米时,雌雄同体,保持平衡,估计需要10个月的时间完成100%切换。
第四年末为第三阶段,此时的黄鳝已完全变成雄性。变性后,就再也回不去了,这时的黄鳝才是真正长身体的时期。一般第五年,黄鳝能长到250~300克,50厘米以上。意思是说,野生的黄鳝,需要五年才能达到5~6两。再往后,就要看造化了,没有被捕的情况下,寿终正寝也就10~15年,这时的黄鳝能达到一斤左右。
3、黄鳝吃的多是实情,可长得慢也是事实
从第一点和第二点习性可以看出,黄鳝饭量很大,活脱脱一副吃不饱的景象。可从黄鳝的体型可以看出,这家伙吃这么多,不长个,难道全长个性和心眼了?
第一年的黄鳝,最多只能长20厘米,细如铅笔。到了第二年,至多长到34厘米,只有成年男性小指般大。第三、第四年,生长缓慢,直到变成雄性后,才心无杂念,快速生长,第五年以后,才可能长到一斤。
现实生活中,在野外,能抓到半斤以上的黄鳝就不错了,真要到一斤,除非是人烟稀少的沼泽山野。
黄鳝也深知树大招风,年限越长的黄鳝,越不容易看见,好似它们有了灵性一般,深知只有谨小慎微,缩头隐居才能保命。此时的黄鳝,完全过着养生的生活,不饿就在洞里待着,饿了就等食物自己掉进洞里,只有饿极了,才会钻出洞,找到食物就赶紧进洞,要知道,有时找见的食物都不足以饱腹。
到了冬天,国内的黄鳝要冬眠,更是生长延缓,在不被抓走的情况下,大多长到一斤需要10~13年,最多活不过15年,就老死离去,化作一滩泡影。
综上所述,通过黄鳝的三个习性可以看出,野生的黄鳝,在不被天敌和人们侵扰的情况下,要想长到一斤,起码要10年时间。
不像东南亚的黄鳝,因气候较暖,它们食物充足,不冬眠,三到四年就能长到一斤。
目前国内发现的野生黄鳝有多大?我们抓住的那一条黄鳝,体重有一斤六两,在当地属于最大了。老人们说,在几十年间,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在国内,也有发现巨型黄鳝的案例,比如2004年,在云南发现一条2.7斤的黄鳝,在当时,被称为“中国黄鳝王”。
2005年,在广东中山横栏镇裕祥村,一位村民在鱼塘中发现了一条体长1米、体重达到3.6斤的黄鳝,打破了“中国黄鳝王”的记录,摘得宝座。
2013年5月,在浙江湖州某水库中,一位村民捕捞到一条长1.5米,体重达36斤的大黄鳝,直接刷新了黄鳝体重的最高记录,据说,这条黄鳝被人出价1.2万,该村民也没有卖。
不过,这条36斤的黄鳝疑点重重,按国内黄鳝的生活习性,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能是从缅甸、印度等地引进的品种,被人放生后的结果。
黄鳝虽好,可处理不当,也危险重重黄鳝全身是宝,其头、皮、肉、血都有较高的医用价值,也广泛用于各种中药或中成药的配方中。
同时,黄鳝也是席上佳肴,民间素有“冬天一枝参,夏天一条鳝”的说法,足以证明黄鳝在民间的地位。其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点,细嫩鲜美,成为了一道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不过,黄鳝的血和头一定要处理得当,且不可入口。
它的血具有刺激作用,对口腔、消化道等地的黏膜损伤大,严重者会影响呼吸和神经系统。
黄鳝的头全是骨头,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头里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农残药残,毒素多且强,吃了伤害身体。
我们杀黄鳝的时候,都是把黄鳝的头部钉在木板上,然后用刀子或剪刀划开身体,去除内脏,再用刀刮去骨头,最后将头部丢掉,食用身体部位,可见头部是不能食用的。
如果你在市场上购买,建议不要买腹部朝上的,发青发黑的,肛门红肿的,活动能力差的,以及死的。加工时,内脏一定要清理干净,烹饪时,最好高位过油。这样,才能降低中毒的风险。
总的来说也有很多黄鳝的传说,比如望月鳝就是其中一种。其实,望月鳝是太懒,它存在的年限较久,早已看淡生死,饿了时,又不想过多的运动捕食,常以动物的腐肉烂肉为食,所以才有望月一说。切记,这种黄鳝吃不得。
目前,随着人们的肆意捕捞,野生的黄鳝越来越少,就算见了,也很难发现一斤以上的。现在人工养殖技术娴熟,很多一斤以上的黄鳝均为家养的,那些打着“野生黄鳝,半斤八两,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商贩,多数均为骗子,切莫受骗上当。
儿时,每逢插秧前和收稻谷后,伙同几个玩伴,抓黄鳝的日子,仍记忆犹新。那时的黄鳝才是正宗的野生黄鳝,不管是烤来吃,还是油炸,现在想起,都让人垂涎三尺,可现在,一切都回不去了。
实事求是,你们捉到过的黄鳝,最大有多大?欢迎留言探讨!
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您好,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不少喜欢钓鱼、钓黄鳝的朋友应该已经开始行动了吧。想起来小时候到了夏天,下午一放学就和村里的小伙伴去捉泥鳅黄鳝的日子真的是太悠闲了。
一斤以上的野生黄鳝要生长多长时间?小时候每年夏天都要捉不少的黄鳝,那时候小河沟、稻田这些地方都会有黄鳝,尤其是稻田当中的黄鳝特别的多。最喜欢的就是晚上捉黄鳝,跟着村里面的大哥哥们一起,拿着桶、铁钩、手电筒就出动了。晚上捉黄鳝要比白天捉的多,这个时候黄鳝都出去觅食了,拿手电筒一照就能够知道有没有黄鳝,有些大胆的孩子还会下手去掏黄鳝,这个胆小的我可不敢,因为总是分不清黄鳝洞和蛇洞,每次看到朋友下手去掏黄鳝总害怕会把蛇掏出来。
那时候黄鳝虽然多,但是也不算太大,一般比较普遍的都是四两左右,体长也就在三十公分左右,像一斤这样的大黄鳝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能够捉到四五两重的已经够高兴好久了,毕竟黄鳝那么好吃。那么黄鳝能够生长到多大呢?
野生的黄鳝生长的速度非常的慢,小黄鳝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的时候孵化,第一年生的小黄鳝体重仅仅在10克左右,生长两年的小黄鳝体重也仅仅有15克左右,到了第三年黄鳝的体重才会重一些,不过也仅仅有100克左右,到了五六年左右的野生黄鳝的体重才会有300克左右,不过还仅仅是一些生长环境非常好的黄鳝才能长到这样。黄鳝在生长到六年以后,生长的速度就会降低很多,几乎上体重很难上涨了。而想要野生的黄鳝体重达到一斤以上,那么最少要生长10年左右。不过大多数黄鳝在还没有生长到一斤的时候就被我们给捉走了。
当然因为目前市场对黄鳝的需要量非常的大,野生黄鳝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不少人工养殖的黄鳝,因为品种以及饲养环境和饲料等原因,生长速度要远高于野生的黄鳝的生长速度,一般人工养殖的黄鳝生长到三年左右的时候就能够达到8两左右的重量,不过想要黄鳝生长到一斤也还是需要一定的饲养年份的,而为了养殖效益一般养殖户很少会将黄鳝饲养到一斤左右再出售的。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通常要长多少年?
2005年,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裕祥村的一位村民罗某,在帮助别人清理鱼塘时,意外发现了一条“巨型黄鳝”,它的体长在1米左右,体重达到了3.6斤,这一发现打破了2004年在云南发现的2.7斤的黄鳝保持的记录,成为了新一届的“中国黄鳝王”。时隔9年后,2013年的5月,在浙江湖州一位村民在湖州水库中捕捞到了一条体长1.5米,体重36斤的大黄鳝,成为了真正的“中国鳝王”。通常,一条黄鳝体重达到1斤,就比较少见了,而这条36斤的黄鳝,更是黄鳝中的“极品”,据说当时有人出价1.2万,村民都没有卖。
那么,问题来了,一斤以上的野生大黄鳝需要长多少年?这条36斤的大黄鳝长成至少需要多少年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黄鳝黄鳝俗称鳝鱼,是合鳃鱼科黄鳝属下的鱼类,它是亚洲独有的一种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内,它们主要栖息在稻田、溪流、池塘和沼泽里。
从外观上看,黄鳝身体呈蛇形,如果不是体表没有鳞片的话,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水蛇的一种。黄鳝的体色主要以青黄色为主,而这也是它黄鳝名字的由来。
黄鳝是一种偏昼伏夜出的鱼类,白天它们通常会钻到水里的泥洞里或者岩石的缝隙里休息,到了晚上才外出觅食。作为一种杂食性的鱼类,黄鳝对食物没有什么挑剔,无论是浮萍、浮游生物还是小鱼小虾,甚至是动物的尸体它都是来者不拒的。
虽然黄鳝是一种鱼类,但是它与大多数的鱼类不同,它的鳃部已经高度退化,只留下了一个小孔。所以黄鳝并不主要以鳃呼吸,而是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口腔和喉腔中的内壁表皮可以溶解空气中的氧气)。正是因为这一特性,黄鳝在离水后,也比普通的鱼活的时间长。
除此之外,黄鳝还有一个特点:性逆转,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变性”。黄鳝的性逆转是每一条黄鳝生长的必经之路。在幼年期黄鳝都是雌性的,等到了性成熟后,雌性繁殖过后,它们会变为雄性。不过,雄性是它们最终的性别,无法再次逆转。
当然,大多数人对黄鳝感兴趣是因为它是小时候许多小伙伴的童年回忆,而且黄鳝本身肉质细腻,营养价值很高,所以,在黄鳝的原产地,它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之一。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黄鳝也有相当大规模的养殖产业。
黄鳝长到1斤需要多久?上面我们说过,黄鳝有人工养殖和野生两大类,而在不同的环境下,黄鳝的生长速度不同,通常,人工养殖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黄鳝的生长速度是野生环境下的2-3倍,因此,显然人工养殖更容易出1斤的黄鳝。不过,尽管如此,无论是哪种环境下,1斤的黄鳝都相对的少见,原因也很简单,在人工饲养下,黄鳝一条长到2两到5两之间时通常就上市了。
那么,在野生环境下,黄鳝长到1斤需要多久呢?保守估计也得需要7年。为什么这么慢呢?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生长时间段。黄鳝是一种能够在热带和温带淡水水域中生存的鱼类,而且由于它们杂食的食性以及可以用嘴巴直接呼吸的特点,让黄鳝具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通常在水温0-40℃内,黄鳝都能生存,但是其活跃的温度在15-30℃之间,在这个温度区间内,黄鳝的觅食主动性达到峰值。但是,当温度低于5℃时,黄鳝会在洞穴中几乎不活动,进入冬眠状态,温度过高时,它们也会很少出来觅食。这就导致了黄鳝一年之中,在酷暑和严冬中是不生长的,而且由于蛰伏时不进食但消耗能量,此时的黄鳝还会变得消瘦。所以,一年之中,有利于黄鳝生长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半多点,这是它们出现1斤以上个体比较少见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生长速度。在野生环境下,刚孵化的黄鳝在当年最长可以达到24厘米左右长,体重可达13克左右,到了第二年,黄鳝体长最大可达33厘米左右,体重最大可达20克(以下都是最大体长和体重)。第三年:40厘米、55克;第四年:50厘米、100克;第五年:60厘米、250克;第六年:70厘米、300克;第七年,75厘米、400克;第八年、85厘米、750克。(以上数据来自于湖北省孝感市实测材料)
从黄鳝的生长速度看,它们除了第一年的生长速度稍微快一些外,其他时候都是每年增加10厘米左右,体重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倍增,到了6-7年,一年就可以长2两重。不过,想要长到1斤左右,保守估计也得需要七年的时间,此时其体长大约在75厘米左右。正是因为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所以尽管许多小伙伴小时候“抓鳝”无数,但却很少碰到1斤的个体。
总结黄鳝是一种生长速度缓慢的鱼类,这是因为虽然它们不挑食,但是它们活跃与否与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棕熊有冬眠的习性,在冬眠前后,它的体重差距可达上百斤,这就是因为不觅食,但是身体在消耗能量造成的。黄鳝也是一样,高温和低温时,它们也会进入类似于“冬眠”的状态,从而体重降低。所以,一条野生的黄鳝想要长到1斤以上,至少也得7年左右的时间了。当然,这只是野生环境下,在人工饲养下,温度适宜、食物有保障且不要卖掉它的前提下,它的生长速度会比野生环境下提升2-3倍以上,这样的话3年左右就能长到1斤左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