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家里?

叔叔偏瘫多年,前几天突然昏迷,被送往医院。医生做完检查后,说体内有肿瘤,由于长期卧病在床,体质太弱,不能手术。 在医院里,各种声音:我父亲认为镇医院技术不行,应该转到市医院。(兄妹六个只剩下他弟兄俩了) 我婶说:这么多年了,手术后也不一定康复,与其折腾来折腾去,不如就在镇医院呆着。 其实都有道理,询问我的意见时,我没吱声。其实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如果到了最后阶段,不如回家。(已经无法进食,在医院里输着营养液) 人往往在选择的时候会瞻前顾后,会犹豫不决,特别生死面前,可能会更难。 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会如何抉择呢?

爷爷临终前被姑妈们送到医院,走的时候胸腔都被挤压变形了,胳膊上全是淤青,很不体面。每次想起这事让我们悔恨不已,人临终时在家里才能走的更有尊严。

如果家中有老人在医院里去世,或许会被医院强制性送去太平间,一天几百元的停尸费,时刻提醒着我们“人活着不易,死后也是不容易”。

生命临终时,我想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我想要回家,再看看父母或子女们最后一眼。当年我爷爷在临终前,其实也一直嚷着想要回家,但是姑妈们一意孤行地把他强制性送去医院治疗,最后爷爷在医院里咽了气,在爷爷去世的第一时间,医院要求把遗体送入太平间,我们也因此跟医院医务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现在想想都后悔不已,要是当初在老人临终前就在家里该有多好。

大约在2013年时,爷爷最后一次从医院里出院回家,临走前医生告诉我们,老人病情已经很重了,在医院里一直熬着也不是办法,不如回家慢慢调理,其实也就是变相告诉我们:人已经没有治疗的意义了,不如回家好好度过剩下的时间

出院回家后,爷爷的病情已经急剧恶化了,除了不认人外,整个人已经瘫痪在床,大小便也彻底失禁,需要人24小时随床伺候,除了每天喝点流食外,正常的一日三餐也吃不下去了,就像蜡烛一样,仅剩最后一点微弱的烛光。

当时都是爸妈轮流伺候着他,妈妈偷偷告诉我们,爷爷眼神已经开始涣散了,可能时日无多了,让我们这些孙子辈的最近下班后就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免得留有遗憾。

但是姑妈们却不这样想,她们觉得爸妈这个时候不送爷爷去世医院里抢救治疗,是怕花钱,每天上门撒泼耍闹,逼迫着爸妈立刻送爷爷去医院住院治疗。

最终爸妈受不了姑妈们的臭无赖,只能妥协。2013年2月11日晚上10点多,爷爷突然陷入了昏迷,姑妈们叫了一辆120救护车,把已经昏迷状态的爷爷送去了医院抢救、到医院后,医院说有些治疗只能患者住院才能做,于是我们又把爷爷折腾到了住院部。

住院后医生们就开始安排爷爷做一系列的检查,我们所有人都焦急地等着检查结果,当时住院部一个女医院拿着爷爷之前住院的化验报告好心小声对我们说:其实,老人年纪大了,以前也住过院,检查报告也都显示老人情况很不乐观了,恐怕是撑不过今晚了,这是时候送来抢救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老人身体器官多处衰竭,输液都找不到血管了,刚才护士抽血扎了半天才挤出一点点血,我想还是不要再折腾老人了,还剩最后一口气,要不你们家属还是把老人带回家吧,一旦在医院去世,会很麻烦。

听到医生的善意提醒,爸妈就想着干脆出院直接返回家等着爷爷咽下最后一口气。没想到大姑却激动得直接对医生说:我们有钱,你们看不好,那就转去ICU!一定要把老人救活!花多少钱我们都愿意,赶紧把好药给我爹用上!

重症监护室一天费用最低就是1万元,爸爸听到大姑这话,气得当场就跟她争吵起来,并表示如果姑妈们也出住院费,我们就立刻送爷爷进ICU病房治疗。

正当大人们因为钱的事情争吵不休时,爷爷在病房中就已经不行了,血样检测仪的数据直线下降,我们赶紧去喊医生,医生和护士就直接在病床上开始实施抢救,抢救了将近20多分钟,医生从病房出来告诉我们爷爷已经去世了。

我们悲痛的扑在爷爷遗体上嚎啕大哭时,过来几个护士推着乘尸车要把爷爷遗体送去太平间,因为爷爷是在医院里去世的,按照医院的流程,患者去世后需要送遗体进太平间,让我们明天等相关医护人员上班后,去窗口办理完死亡证明和其他一些手续证明后,才能把遗体从太平间挪去殡仪馆或者火葬场。

听到护士们这么说,我们表示因殡葬风俗不同,我们需要带爷爷遗体回农村老家土葬,不能火化。没想到护士们却拦着不同意说如果家属强行带遗体离开,那医院就没办法给开死亡证明了,会影响以后保险报销。

医院太平间一天停尸费就得几百元,因此,我们跟医院医务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自己联系了一辆面包车,强行把爷爷遗体带回了家。

就这样,在爷爷生命临终时,被我们折腾了一大圈,入殓时,爷爷胳膊上还残留着当时在医院抢救时的淤青和针孔,嘴角也被抢救仪器弄破了,胸腔都被挤压变形了(抢救时做了心脏复苏)。看着爷爷走得如此“不安祥”,我们悔恨不已,后悔当初不该送爷爷去医院。

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

“死亡”这词,一直被人们所避讳,因为它隐藏着不安和恐惧。而死亡,又恰恰是每一个人在婆娑世界的必达终点,只是到达的时间有先有后。多少人曾私下问过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程,究竟愿意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谢幕”?

生命临终时,让老人选择到底是在家里、养老院还是医院离世,或许一直困扰着子女们。其实,在我看来给生命最后最安详的告别方式,应该是家里。

1、如果是那种得了重症的老人,已经没有救治的办法了,在弥留之际还是留在家里比较好。中国人骨子里还是将究落叶归根,家是最终的港湾。医院的环境对于病人们来说还是太冰冷无情,如果不是身患疾病,没有一个人愿意天天躺在医院里,所以,老人们就算最后不能说话了,其实心里还是更愿意回家,没人愿意死在医院里。

2、医院的规定和流程特别麻烦,如果病人在医院里去世,大型医院按照患者死亡流程,大多数都是第一时间安排患者遗体进太平间,然后再联系殡仪馆接运遗体。所以,对于一些特殊殡葬风俗的家庭来说会很不方便(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是土葬形式,这样就不能把遗体送去火葬场或者殡仪馆)。

3、但如果是那种临时发病需要抢救的病人,那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去医院治疗,或许在医生们的抢救下,还能再多坚持一段时间。

4、最后还要征求一下老人的意愿,如果老人希望去医院里再接受治疗,作为子女的要尽量减轻病魔对老人身体造成的疼痛,尽到作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让老人安心的度过最后的时光。如果老人希望待在家里,那我们也不要太强迫他去医院。

5、在家里亲朋好友们都可以前来探望,陪伴着度过最后一段时光。老人们临终时跟亲人们待在一起,心里也不会觉得恐惧和不安。如果是在医院里,有的病房对家属们探视都有规定,一次只允许几个家属进去,跟家里相比会很不方便,再加上病房里都是同类型病人,老人心里恐惧感也会变大。

生命临终前,会有哪些征兆?

人在临终前,身体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家人要多留心观察,如果出现以下几个,说明时日不多了,好好珍惜这最后相处的时光吧,好好告别,完成家人们的心愿。

1、生命临终前,人的各项身体机能也会慢慢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些手脚冰凉怕冷的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手脚发热的的情况。也有些老人临终前会说心里发热,想要吃凉的东西,我爷爷在最后就一直吵着要吃冰棍。

2、老人们在弥留之际可能会情绪突然高涨或者萎靡不振,情绪高涨可能会出现不停的说话,大笑亢奋的现象,萎靡不振则是会出现不吃不喝,不想搭理人,只想一人独处的情况。

3、临终时,有些患重大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因为器官的衰竭,人体肛门附近的括约肌也会变得松弛,病人们无法控制肌肉收缩,所以大小便也掌控不了,这个需要家属们多留意。

4、也有可能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比如我爷爷临终前在家几乎都处于昏睡状态,后来也是因为陷入了半昏迷状态,才反应过来人可能不行了。其实不是因为病人们没睡够,只是因为这个时期他们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都在衰退,可以说是接近衰竭了,此时人的呼吸会变慢,意识和神志也会开始变得模糊,是不由自主的就想睡觉。

6、最后一个可能就回光返照。可能病人们会突然间变得容光焕发,生龙活虎的,看上去就像健康人一般。其实这是身体再做最后的“抵抗”,最终还是会油尽灯枯,走向生命尽头。

结语。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每个人都会经历,还需我们用平常心去面对。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我们都希望老人能走的体面,走的安详。

其次,在老人临终前身体多会有一些征兆,作为晚辈可以多陪陪家里人,多留意一下老人的身体情况,只有平时都做到了,那么最后的遗憾也会少很多。

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家里?

如果临终的病人是农村的话,我们当地的习惯,都是趁病人还有活着的气息,就出院回家,尽可能让病人死在家里。

有一个80岁的老头,早上每天坚持溜早,突然晚上脑出血,家人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仪器检查,生存的希望几乎为零。老头的儿女们商议后,救护车给挂着吊瓶给把病人送回了家。当老头躺在自家的炕头上,回光返照,睁开眼,看了看熟悉的住所,身边的亲人,掉了辞世泪,闭上了眼睛,安详地走了。另外有一个50多岁的妇女,癌症晚期,生命弥留之际靠打吗啡止痛,输蛋白维持仅有的气息。这妇女几次要求儿女办理出院回家,可是儿女们没有遂愿,只想让母亲多活几分钟。这妇女没能多活,在痛苦中结束了一生。儿女们把她的尸体拉回了老家。等把逝者埋入坟墓后,纠结的儿女们总是做梦他们的母亲没有回来,还是一个孤魂野鬼在外漂泊。儿女们又请神父巫婆为她念经施法,多花了不少冤枉钱,放下了心中的病。

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家里?

病人家属其实面临的是两难的选择,有时候明知病人救治无望,还送去ICU抢救,有的人在生命最后的20多天里,花掉了30多万,一天一万多,你说心疼不心疼,这才是真正的花钱如流水!

生命临终时,究竟是应该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要区分情况!

1,在病人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尊重病人的想法。

如果患者不需要针剂止痛,也希望在家里去世,而家属不忌讳患者死在家里,还是让终末期患者在家里比较好。

2,如果病人已到终末阶段,而且需要靠打止痛针缓解疼痛,那么医院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医院里有专业的医生护士,有专业的设备,可以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减轻病人的痛苦!

3,如果病人已经没有意识,生命靠呼吸机,靠营养液,那么这种情况就要家属决定是回家还是继续留在医院,因为留在医院就意味着更大的开销,也许对医院来说他更希望你出院,让新的病人进来!

当然家属也是非常的为难,不治拉回家会不会被左邻右舍指指点点,说这家子女不孝,对老人不管不问,可是治疗的意义实在不大,说是治疗还不如说在受罪,病人受罪,家属同样受罪!

4,我看到有病友就是在医院去世的,这边心跳停止那边殡仪馆就有车过来了,因为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死者是不可以回家的,不可以回社区的!

前天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吐槽,说自己的公公今年88岁了,结肠癌晚期患者,已经在医院住了快2个月了,按照医院的防疫要求,要么请护工陪护,要么从始至终只能一位家属陪护,中途不能轮换!

唉,看到这样的规定,这位网友心碎了一地,疫情防控可以理解,但是住院一个多月都不让家属轮换,这样的安排谁能接受,谁家没点事啊,总不能因为陪床连工作都丢掉吧?

请护工费钱不说,护工能不能好好照顾老人也不知道,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到临终都可能无法跟儿女见上一面,你说这让人怎么尽孝,真是进退两难啊!

我感觉吧,家里有条件的话,晚期临终末期患者应该去临终关怀病房或临终关怀医院。

一些肿瘤专科医院设有这样的病区还有一些二级医院或私人办的有这样性质的医院,他们只收临终没有治疗意义的患者,服务还特别好。

而一般综合大医院是治疗型医院,病床资源本身紧张,一些早期或中晚期有治疗时机的患者若住不上病床,就可能失去、错过治疗或治愈的时机,所以不完全是经济效益的问题,还有医院定位的问题,要找对病区和医院。

当然这个问题如果放在我身上,我也会很纠结,既然已无治,当然想回家,在自己的窝里走完最后一程,但又想到在家里去世,会给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亲人们留下心里阴影。

最后快不行的时候还是去临终关怀医院吧,毕竟活着的人还有好长的日子要过。爱他们,希望他们快乐。

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家里?

到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如果要抢救那就到医院!后期医院给病人开具死亡证明!如果在家去世的!只需要打120!出诊医生会给你开具死亡告知书和心电图!那这两样东西到社区换死亡证明!现在都很方便!期间可以让殡仪馆把人拉走!死亡证明火花时才用!

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家里?

当然在家里,一辈子要有家,在家里走完人生,农村有个规距在外边老了就不能进家了,对后人不利,基本上乘老人有口气,带上洋气包快回家![祈祷][祈祷]

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家里?

生命临终时,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这个问题对生命临终者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无论在哪里,对他都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在哪里他都避免不了咽气。

人在哪里死去,只是活人的安排。

旧时老人都是在家里死去的时候,满堂的儿孙顿时号啕大哭,然后是“孝子头,可地留”。

现在的老人病重了,大多都推进医院,然后扔进太平间,第二天就推进火化场了。

做儿女的应该注意了,老人咽气后,24小时内尽量不要火化了,因为人体细胞24 小时后才能全部死了。24小时内火化了,人体细胞还没死净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