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冯德麟都想当奉天督军,为何是实力较弱的张作霖胜出?

此事原本是两人格局差异所致,再加上袁世凯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张作霖和冯德麟彻底决裂。

想要弄清此事的前因后果,还要从前任奉天督军说起。

奉天督军是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的最高长官,独掌军政大权。而前任奉天督军名叫段芝贵,是袁世凯的亲信。此人没什么本事,能爬到这个位置全靠溜须拍马。

而当时的奉天并不在北洋军阀的势力范围内,因此虽然名义上听从北洋政府管辖,其实是由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割据着。

单说这奉天就有大小上十股势力,而当中最大的莫过于张作霖的二十七师和冯德麟的二十八师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不大。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张作霖和冯德麟的关系是很不错的。

二人是结拜兄弟,冯德麟是老三,张作霖是老七。张作霖见到冯德麟总是喊一声“三哥”,以示对其尊重。加上两人一起出生入死打过仗,而且儿子也是结拜兄弟,可以说两家算世交了。

至于段芝贵这个外来户,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他代表的是袁世凯,是北洋政府。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段芝贵在奉天倒是能狐假虎威,就连张作霖等人也要小心伺候着他。

当时,袁世凯倒行逆施,宣布称帝。紧接着便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很多地方宣布独立,甚至还组建了护国军要讨伐袁世凯,就连北洋军阀内部都开始不听其指挥了。

病急乱投医的袁世凯急调张作霖出兵南下,张作霖也直白:给钱给粮他就出发。

袁世凯当时为了称帝已经耗空了国库,好不容易给张作霖凑足了钱粮,张作霖这边却变卦了。

张作霖当时是眼看袁世凯不行了,但是未来胜负他心里也没谱,就找个理由两边都不得罪。毕竟北洋政府已经欠他粮饷有一阵子了,这个理由拿出去袁世凯也没法指责他。

谁知道袁世凯竟然真的凑够了粮饷,土匪出身的他倒也干脆,到手的粮饷肯定不会退的,至于南下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才不干。

当时的袁世凯已经四面楚歌,自顾不暇,拿张作霖毫无办法,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吞。

当初段芝贵在奉天能够作威作福,靠的是有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给他撑腰,现在靠山不行了,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张作霖早就盯上奉天督军的位置了,于是找来自己的几个结拜兄弟,商量该如何对付段芝贵。

冯德麟知道张作霖喜好权位,一心想往上爬。于是建议他们合谋吓跑段芝贵,张作霖升官,冯德麟要的则是段芝贵手里的钱和军火,两人各取所需。

张作霖当然愿意了,于是两人一合计,演了一出戏,将段芝贵礼送出境。毕竟当时北洋政府还在,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张作霖先是让军队到处放空枪,自己则跑到段芝贵那里报告,说冯德麟率领部队要冲进奉天城抓他这个支持帝制的人,自己的二十七师拦不住,要段芝贵赶紧跑回北京。

段芝贵就是个庸人,没什么本事,一听就吓傻了,不疑有他,赶紧派人收拾金银细软以及大批军火,准备跑路。

张作霖则派了一个姓孙的旅长带了一个营的士兵护送段芝贵乘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这边段芝贵刚走,那边张作霖就联系上冯德麟了,将段芝贵的行进路线告诉了他。

于是冯德麟的人在沟帮子车站将段芝贵给截下了,冯德麟是土匪出身,他手下的人干这个那是手到擒来。

最后冯德麟在收下了段芝贵携带的全部财物和军火后,假装卖张作霖一个面子将他放了。

当袁世凯得知段芝贵被赶跑后,心知必须选出一个新的奉天督军了。

然而派外人去,迟早会像段芝贵一样被这些地头蛇给赶回来的。看来只能选一个当地的实权派来当奉天督军了。

当地势力最大的就是张作霖和冯德麟,这奉天督军就在这两个人里选了。

但是他对当地形势并不了解,只得叫来段芝贵询问。由于此次狼狈逃回,段芝贵恨透了冯德麟,于是一个劲的鼓吹应该张作霖来当这个奉天督军。

但是段芝贵的建议仅供参考,做决定的还是袁世凯。

在袁世凯看来,奉天一直脱离北洋政府的控制之外。

无论谁做奉天督军,都会利用督军的权利明目张胆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后成为独霸奉天的大军阀,进而与北洋政府分庭抗礼。

这不是袁世凯愿意看到的,因此他要想办法制衡。

虽然张作霖此次表现的忠心,但是从他之前拒绝出兵可以看出此人并不可靠。至于冯德麟就更让人不放心了,竟然公开反对帝制,那不就是反对自己嘛。

既然两个人都不可靠,干脆挑拨他们窝里斗好了。于是袁世凯假装听从段芝贵的意见,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但是同时又任命冯德麟为奉天军武协办(奉天的二把手)。

袁世凯应该是想,既然冯德麟赶走了段芝贵,那他肯定想当这个奉天督军。袁世凯偏偏不让他当,反而让他当个二把手屈居人下。这样冯德麟一定会嫉恨张作霖,两人迟早会大打出手。

按理说,张作霖和冯德麟当初已经说好了利益划分的,袁世凯这招应该没用才对。谁知道冯德麟看到任命后变卦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其实就是冯德麟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此前虽然张作霖和自己的实力差不多,但是毕竟自己辈分比张作霖大,见面张作霖都要尊称自己一声“三哥”。

而现在自己的小弟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那二人见面该怎么称呼?还有就是自己以后是不是要听自己小弟指挥?

冯德麟越想越来气,加上他本来就是个火爆脾气,于是干脆拒绝接受这个任命。

张作霖一看,明白冯德麟有情绪,赶紧让兄弟们去劝劝,结果吃了闭门羹。

张作霖只得亲自上门劝解,冯德麟当即狮子大张口,要求军务帮办要和奉天督军待遇一样,有单独的办公地点,下面的组织架构也和奉天督军一样,而且编制和经费也要一样。

编制简单,张作霖就可以做主,唯独经费难办,毕竟这个是北洋政府发放的,张作霖此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自掏腰包出这个经费,此事只得向北洋政府申请。

袁世凯一看张作霖的申请,知道自己的计策成功了。他这么安排就是为了让他们这些地方军阀窝里斗的,怎么可能给他们和解的机会?果断找了个理由拒绝了张作霖的申请。

冯德麟见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立刻要求辞职。

那边袁世凯开心了,这边张作霖就头大了,虽然此时他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冯德麟,但是他知道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全靠这群兄弟。

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想要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必须拉拢这帮兄弟。于是他只能继续想办法和冯德麟和解。

张作霖又是送钱又是送礼的,虽然东西冯德麟收了,但是面子依然不怎么给。张作霖设宴都要亲自去冯德麟的二十八师驻地才行。

谁知从张作霖这里骗了80万元后,冯德麟就跑去广宁了。

后来张作霖做了很多事情来讨好冯德麟,总算把他给请回奉天城。双方经过反复协商,最终此事以张作霖率领二十七师全体军官到二十八师驻地给冯德麟赔罪才了结。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了结了,实际上冯德麟还是不满意,过了不久他再次辞职跑路了。这次,张作霖忍无可忍,再也不忍了,公然和冯德麟决裂。

其实张作霖也不希望这样的,但是此前他率领二十七师全体军官给冯德麟赔罪的事情在外面传的沸沸扬扬,这下张作霖和二十七师的脸丢大了。

这事知道的人极少,张作霖的人不可能透入如此丢人的事情,那么肯定是冯德麟的人做的了。

像他们这种军阀,面子是很重要的,如果下面的士兵觉得你太窝囊,要么哗变要么就投奔别的军阀了。

因此冯德麟此举算是将事做绝了,张作霖一方面受够了他的气,另一方面需要表现强硬给手下的士兵看。

其实,此事从一开始就没有回旋余地。奉天督军张作霖志在必得,而冯德麟就是因为张作霖当了督军,自己屈居人下才闹事的。

督军的位置只有一个,谁得了另一个人都会不满意,双方最终只能决裂。

总结:

从此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张作霖和冯德麟的格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张作霖图谋甚远,为了大局甘愿忍辱负重,所以他才能成为后来的“东北王”。

而冯德麟只是为了面子就和一个比自己实力还强一些的军阀决裂,难怪他后来混的那么差,晚年很是凄惨,要不是张作霖动员一切力量保他,估计他要死在大牢里了。

至于袁世凯,虽然他用区区一个督军的虚名就让奉天两大军阀决裂,减少了奉天对北洋政府的威胁。

然而此事对时局并无多少影响,因为他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使得自己大半辈子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一个人看不清大势,就算有再多小聪明也于事无补。

张作霖冯德麟都想当奉天督军,为何是实力较弱的张作霖胜出?

张作霖在奉天崛起时,冯德麟是他最大的对手,威胁程度甚至达到了卧榻之侧,猛虎难驱的程度。

冯德麟是张作霖的绿林老前辈,最早张作霖加入董大虎匪帮,引荐人就是冯德麟。后来,张作霖在赵家庙自组保险队,被另一股悍匪金寿山偷袭得手,走投无路下,他一度要去投奔冯德麟,做冯的手下小兄弟。只是途径八角台时,张作霖遇到了赏识推崇他的地方乡绅张紫云、当地豪强张景惠,这才得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张作霖虽然小冯德麟八九岁,但把握时机的能力却高出老前辈冯德麟一大截,1902年,张作霖首先顺应时局,接受清政府招安,而冯德麟则是后来的效仿者,见张作霖此道走的不错,他才在三年后做了同样的选择。

1901年1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了加强军队的统一指挥,对辖区内的兵力进行重新改编,按地区划分为五路巡防营。张作霖被任命为前路巡防营统领,冯德麟为左路巡防营统领,自此,张作霖与冯德麟并驾齐驱,开始了官场上的权力角逐。

乱世官场角逐,手中是否握有枪杆子,枪杆子硬不硬是最先决的条件,冯德麟是老资格的绿林枭雄,玩枪杆子他不弱,因此在与张作霖竞争的前期,他丝毫不落下风。

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张作霖和冯德麟都选择了站队赵尔巽,只是张作霖更眼明手快,当奉天有变天之险时,他不得上司命令,疾驰而来,从而赢得了赵尔巽器重,夺得了奉天这一权力高地。

冯德麟虽然慢了半拍,但也没落后多少,他率部死守辽西,卡住了山海关的咽喉,以战略价值又迎头追了上来。

正因为如此,当1911年9月袁世凯改编全国陆军的时候,冯德麟的权势依旧与张作霖不相上下,冯德麟任第二十八师师长,张作霖任第二十七师师长。

但乱世枭雄之间的大竞争,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定是韬略眼界,为人处世甚至时运机会的全面竞争。

和张作霖比枪杆子之外的东西,冯德麟明显差了许多。

一味迷信硬实力的人,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好自不量力,不懂纵横捭阖;二是凡事好出风头,好当主角,于现实面前不知取舍,好占显处的利益。

在与冯德麟接下来的竞争中,张作霖即充分利用了冯德麟的这两个毛病,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张作霖怂恿冯德麟一起驱逐袁世凯的心腹段芝贵(此时的段芝贵为镇武上将军,节制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军务,兼奉天巡按使。)

张作霖是怎么怂恿冯德麟的呢?

咱哥俩联合驱逐段芝贵,当依仗老哥的威慑力,赶走段芝贵,现实的好处都是老哥你的。

冯德麟欣然接受,大唱起红脸来。

只是等冯德麟将红脸唱完,他才愕然地发现,自己虽然得了段芝贵的钱财、一些粮饷和军械,但空出来的奉天督军大权,却让唱白脸的张作霖聪明地得了去。

张作霖顺利得到奉天督军的大位,段芝贵回京后在袁世凯面前大骂冯德麟是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跟张作霖很早就在京城进行高层人脉运作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此时的冯德麟而言,要想继续跟张作霖竞争,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韬光养晦,积极纵横,经营人心,以待时机,但迷信硬实力的冯德麟却是另一种做派,向北京强要,对张作霖强逼。

袁世凯对张作霖的一纸任命书下到奉天后,冯德麟公开表示不服,他不仅拒绝向张作霖道贺,而且拒绝了袁世凯对他军务帮办的任命。

面对冯德麟的咄咄逼人,张作霖隐忍的功夫一流。他请出老大哥马龙潭和二哥吴俊升前去疏通,劝冯德麟勉就帮办之职,但冯德麟却直接将两位结义大哥拒在了门外。

无奈,张作霖只好亲自登门去见冯德麟,冯德麟倒干脆霸道,他提出要另设军务帮办公署,其组织、规格、编制、经费要与张作霖的督办公署一样。

张作霖接过冯德麟的分过要求,很聪明地一转手,随即就转呈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的答复很快就下来了,成立帮办公署于体制不合,未便照准,但军务帮办办公费准月支十五万元。

按说,袁世凯开的这个条件是很优厚的,冯德麟若是聪明的话,理应从中看出袁世凯的平衡之意,然而此时的冯德麟却毫无来日方长的权谋城府,只一味地要争一时的高下。

就这样,冯德麟负气出走,率部撤防去了广宁。

对于冯德麟剑拔弩张的对抗,张作霖依旧选择了隐忍,他先是派第二十五旅旅长老六孙烈臣,带着礼品和30万的现款去广宁犒军。恭敬地将冯德麟劝回奉天后,张作霖随即又亲到冯德麟的办事处拜访,并且极力讨好冯德麟。

但是冯德麟依旧态度傲慢,只在奉天呆了一天,便又撤回广宁去了。

张作霖见状,又派杨宇霆前去游说。在杨宇霆的游说下,冯德麟再次率领大队人马返回奉天,并又一次向张作霖提出一系列霸道要求。

因为冯德麟此来杀气腾腾,张作霖在隐忍的同时,悄悄地修了一座对准冯德麟的炮台,以防万一。

冯德麟探知此事后,行事更强硬,他向张作霖发出最后通牒,不仅要求张作霖答应他全部条件,而且要求张作霖亲率二十七师全体营以上军官赴二十八师公开道歉。

在冯德麟看来,这是硬逼张作霖,一争高低的好机会,然而到了张作霖那里,冯德麟的硬逼却成了赢得人心的绝佳机会。

在张作霖的枭雄史上,张作霖随后的举动很有名,他竟然真的亲率二十七师全体营以下军官给冯德麟道歉来了。

当二十七师一众人向冯德麟低头的时候,冯德麟以为终于占得了上风,殊不知他的欺人太甚已经让他失掉了“江湖人心”。

之后,自以为占得上风的冯德麟开始玩弄军阀辞职逼宫的老把戏,而张作霖面临新一轮的威胁挑战,则十分聪明地绕开了冯德麟的锋芒,转而纵横去了京城,寻求继袁世凯之后手握军政实权的段祺瑞的支持去了。

段祺瑞先是派赵尔巽出面调停,调停不成后,便开始支持张作霖。

见张作霖搬出了段祺瑞,不善纵横的冯德麟终于回过一些味来,但他接下来的动作却像是病急乱投医。

一方面,他妄想通过跟张作霖暂时有矛盾的汤玉麟来瓦解二十七师(此时的张作霖正得人心,自然难成);另一方面他又急忙去京城投靠段祺瑞的政敌,毫无实权的大总统黎元洪。

大竞争下病急乱投医往往能使人彻底乱掉阵脚。

恰在这时,张勋突然闯进京城,搞起了倒行逆施的复辟,冯德麟以为这是难得的时运机会,于是选择追随张勋,一头扎进了完败的泥潭,最后成了段祺瑞的阶下囚。

而面对完败的冯德麟,张作霖没有落井下石,斩草除根,他选择了不忘昔日恩义,施援手搭救冯德麟——其实从一开始,张作霖就没想消灭冯德麟,他想的是将冯德麟消化掉。

就像《少帅》中,张作霖说的那句名言一样,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他完胜冯德麟,其实就是放下了争一时高地的打杀,选择了隐忍借势,得人心,缴刀枪。

张作霖冯德麟都想当奉天督军,为何是实力较弱的张作霖胜出?

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山还比一山高。不是他冯德麟不够优秀,而是张作霖太狡猾了。

冯德麟和张作霖是老乡,两个人都是辽宁海城人。张比冯小九岁,年轻时还给冯当过一段时间小弟。是冯给他带路,他才走上了土匪这条发家之路。正是因为有这重关系,所以冯德麟一直以大哥自居,对张作霖比较轻视,瞧不起他,觉得他办不成什么大事。

然而事实证明,冯德麟太小看张作霖了。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张作霖单干,由于他很守信用,所以很快就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土匪头子。而冯德麟则非常倒霉,受到了沙俄人的重点照顾,俄军一次突袭将他抓获,然后把他流放到了库页岛当苦力。一直到两年后,他才侥幸逃出老毛子的魔爪。

冯德麟回到东北后,继续招兵买马,队伍发展到数千人,并且还因为帮日军打俄军,受到了日本人的推荐,由土匪摇身一变,高升为奉天巡防营统领(相当于旅长),变成了官军。

不过此时的张作霖也是兵强马壮,也是巡防营统领,实力不逊于冯德麟。在奉天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眼见昔日的小老弟现在跟自己平起平坐,冯德麟自然是很不满。为此,他们之间还产生了猜忌。

张作霖是个人精,他见冯德麟猜忌自己,就经常主动讨好冯。而冯也是个喜欢吃别人马屁的人。张作霖每次讨好他,他就觉得张作霖对他这个三哥(与马龙潭、吴俊升等人结拜了,冯排老三)还是敬重的,因此他也就没跟张作霖计较,双方矛盾不大。

时间来到1912年。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大清灭亡,中华民国建立。

袁世凯考虑到冯德麟、张作霖都是奉天的实力派,因此在继任大总统后,就对他们两人都予以了重用。

冯德麟的部队改编为第28师,冯任师长,驻防北镇。(锦州北镇)

张作霖的部队改编为第27师,张任师长,驻防奉天。(就是现在的沈阳)

两人同为师长,继续平级。

对于这个任命,冯德麟很不满意。因为虽然张作霖跟他平起平坐,但由于驻地不同,省会奉天明显比北镇的发展空间大。而且张作霖的兵力也比他多。所以自恃前辈的冯德麟便对张作霖心生怨恨,没少故意找茬。

前面说了,张作霖是个人精,会做人,冯德麟为什么跟他找茬,他一清二楚。所以面对冯德麟的刁难,张作霖每次都不发火,不管冯德麟如何羞辱他,都是笑脸迎对。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冯德麟见张作霖这么有“诚意”,他也不好说什么。每次都只能是骂骂咧咧一顿,悻悻而归。

不久后,袁世凯派段芝贵出任奉天将军,意欲整个奉天的武装力量,吞并异己。冯德麟为了对付段芝贵,便暂时放弃成见,与张作霖拧成了一股绳。

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奉天督军段芝贵因为极力拥护袁世凯称帝,因此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各界人士包括南方的军阀都纷纷要求惩办帝制祸首,于是段芝贵就被赶下了奉天将军的宝座。

在驱赶段芝贵的过程中,张作霖暗中和冯德麟商量,说让冯德麟逼段芝贵下台,然后他扮白脸使暗劲,偷偷给段芝贵贿赂两百万大洋,劝段离开奉天。最后让冯德麟在半道上打劫,把大洋抢回来,抢到的都归他。

冯德麟一看,张作霖掏钱,他还能抢钱,并且段芝贵现在是过街老鼠,他逼段芝贵下台还能得到全国舆论的一致好评。可谓是一箭双雕。所以对于张作霖的建议,冯德麟想也没多想,直接就同意了。

事后,段芝贵在锦州果然被冯德麟截胡,被洗劫一空后,灰溜溜的回到了北京。

然而,让冯德麟没想到的是。段芝贵回去后就当着袁世凯的面,把冯德麟一通大骂,对张作霖却是大加赞叹。袁世凯当时也是嫉恨冯德麟这种落井下石的人。因而袁世凯在去世前,就以大总统的名义授于张作霖奉天军政实权,而冯德麟只捞了个军务帮办。

所谓军务帮办就是一个省的二把手,冯德麟做奉天的军务帮办,等于就是给小老弟张作霖打下手了。如此奇耻大辱,冯德麟自然是拉不下这个脸了。

所以后来冯德麟就死活不就职,张作霖亲自去北镇邀请他,他也不去。最后哪怕是北洋政府派人来调节,冯德麟也不买账。这事最后就这么拖着了。

1917年,张勋复辟。冯德麟觉得张作霖可以搞投机,他也可以搞投机。于是他就主动找张作霖商量,说一起进京密谋复辟大事。

张作霖见冯德麟主动找自己,他也不敢佛三哥的面子。但对于张勋复辟,他也有自己精准的判断。他觉得复辟胜算几率太小了。所以最后张作霖就提出,让冯德麟和汤玉麟去北京,他坐镇奉天老家。事成了,首功是冯德麟的。事不成,奉天仍然是他们的。

冯德麟当时见自己不吃亏,就对张作霖的提议没有多想。后来他就作为东北三省拥护复辟的全权总代表,只带着两百个卫士就与汤玉麟一起进京支持复辟去了。

不过后来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张勋复辟没多久,事态急转直下,讨逆军打进北京,辫子军作鸟兽散。

汤玉麟见机不妙,立即化装逃走。走之前拉冯德麟一起走。可冯德麟认为自己是堂堂的东北总代表,他必须带着卫兵坐火车风风光光的沈阳。于是就因为他的太招摇,路过天津时,他就被段祺瑞扣留,抓了起来。

冯德麟一被关押,冯夫人赵懿仁立刻坐着轿子来沈阳找张作霖。

张作霖对此事不敢怠慢,遂即就想尽一切办法救冯。最终使冯德麟获得赦免,冯只是象征性的以吸鸦片的名义被罚了800大洋。

回去之后,冯的28师是不能再带了。该师的指挥权便落到了张作霖手上。

最后,张作霖给冯德麟争取了一个“三陵承办盛京副都统”的职务(管理奉天的三座清朝皇帝陵墓),给冯德麟保留了一点面子。

当然,冯德麟肯定是瞧不起这个闲职了。所以回去没多久,他就宣布下野,开始从事工商业建设,不但在北镇创办了中医院,还成立了冶铁工厂。并且逐步引导儿子冯庸放弃高官,脱离了军界。

张作霖冯德麟都想当奉天督军,为何是实力较弱的张作霖胜出?

导读:这个阶段确实是张作霖官场生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主政一方,进可并吞更薄弱的吉、黑两省甚至入住中枢,退可以一省军政割据。那么时任27师师长的张作霖实力不如28师师长冯德麟。况且冯德麟早就对奉天督军的位置虎视眈眈,那么张作霖是如何胜出的呢?同为陆军中将,27、28师师长

张作霖冯德麟都是土匪出身,并且后来都接受朝廷招安逐步晋升陆军中将。如果冯德麟您不熟悉的话,那要说冯麟阁是不是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单田芳老爷子的评书《乱世枭雄》中的详细描述的张作霖和冯麟阁的冲突。

其实冯德麟的资历老,干土匪也比张作霖早的多。但是张作霖的头脑比较聪明,想的比较多。于是在1902年通过清朝奉天将军伊珂唐纳曾琦的关系在新民府接受招安进入了官场。张作霖因剿匪有功逐渐晋升,几年后冯德麟遵循张作霖的路接受招安。虽然冯德麟来的晚,但是到袁世凯做大总统时两位都凭借手中的军队被任命为陆军中将,都是师长。

从部队实力来说,冯德麟一点都不次于张作霖。况且从干土匪开始,二人就没少打交道,彼此的路数还是比较熟悉的。张作霖最终就是先利用冯德麟的骄傲自大通过段芝贵先谋的先机,然后利用张勋复辟事件彻底坐稳了奉天督军的位置。完成了并吞28师一统奉天军政大权的过程。

关键人物段芝贵

当袁世凯野心勃勃的打算称帝的时候,对东北奉天的张作霖、冯德麟等人就不放心了。必须安排自己人控制奉天,于是段芝贵作为袁世凯的心腹来到了奉天担任奉天督军。

这位段芝贵将军也是一贯溜须拍马,因此才步步高升。这次来到奉天目的就是替袁世凯掌管好奉天甚至东北。张作霖和冯德麟一下子蒙圈,本来还以为怎么也得从他俩中间选一个。尤其是冯德麟认为自己的希望最大,岂不知袁世凯根本就信不过他。

于是张作霖和冯德麟开始合作打算挤走段芝贵。在挤走段芝贵的过程中,张作霖是除了坏主意还让冯德麟做了坏人。两人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在挤走段芝贵这件事上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两人耍开了双簧,不断在中央下拨的军火和军饷上打主意。段芝贵手里始终建立不起来嫡系的军事力量。在那个旧社会的年月,没有自己的嫡系军事力量,谁听你的。再加上张作霖会来事,在段芝贵看来张作霖可比冯德麟强太多了。唱黑脸的冯德麟虽然最后挤走了段芝贵,但是也被段芝贵恨上了。

张作霖彻底坐稳奉天督军的位置

当段芝贵回到北京,不但狠狠的告了冯德麟一状,而且说了张作霖很多好话。袁世凯总得找一个人来做奉天督军吧。既然外人插不进手去,那就考察一下貌似听话的张作霖一番。这样张作霖就来到了北京。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张作霖伪装的忒别好一点野心都没表露出来。动辄就是拥护袁世凯,拥护大总统,把袁世凯哄的放心了。这样张作霖就被任命为丰田督军。

虽然被任命了,但是冯德麟依然手握重兵虎视眈眈。这奉天督军坐着没有意思啊。袁世凯去世以后,张勋利用北洋内部的矛盾,以“调停”为名于率5000“辫子兵”进北京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传来张作霖不动声色,但是冯德麟向往帝制同时觉得这是个极好夺得奉天督军的机会。于是冯德麟率领几百心腹卫队做火车来到北京朝见天子溥仪。但是冯德麟做梦也没想到,张勋的倒行逆施受到全国人民的怒火。仅仅12天,就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溃。拥护帝制的冯德麟也被投入监狱。

群龙无首的28师被张作霖很轻松的接收和改编,同时运作通过段祺瑞把冯德麟保了出来。等回到奉天,没有了军队的冯德麟彻底失去了争夺奉天督军的机会。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张作霖冯德麟都想当奉天督军,为何是实力较弱的张作霖胜出?

张作霖和冯德麟争夺奉省督军的时候,一个是第27师师长,一个是第28师师长,谈不上孰强孰弱。

论江湖资历,张作霖得叫冯德麟一声哥,他是靠办“保险队”起家,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得打着冯德麟的旗号办。

论官场资历,冯德麟则略逊张作霖一筹,张在1902年时受清政府招抚,冯则是到了1906年经俄国人斡旋才得以被清政府招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清朝所设奉天巡防营被改编为第27师和第28师,张、冯二人各统一师,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奉省的两个实权人物,换句话说,当时的奉省由张作霖、冯德麟二人说了算。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张、冯二人也一直在为奉省一把手的位置明争暗斗。

实际上,张作霖之所以能够胜出,最后一手掌控奉省,是经过了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驱逐段芝贵,第二个阶段则是吞并第28师。

1915年,袁世凯正在他的儿子和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的怂恿下,紧锣密鼓地谋划帝制,所以为了稳定和控制各省,袁世凯向各省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任命他们为督军,如陈宦去了四川任四川督军,再如段芝贵去了奉省任奉省督军。

袁世凯让段芝贵出任奉省督军,显然是为了拉拢张、冯二人,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从张、冯手中夺取奉省军权。

张作霖和冯德麟也已经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了,哪能不知道段芝贵的来意?所以,为了不被段芝贵夺权,二人开始商量驱逐段芝贵的事。

张作霖的“驱段”之计就是先由冯德麟唱红脸,让冯在夜间带兵入城开枪,以此威胁和恐吓段芝贵;然后,再由张作霖唱白脸出面装好人,偷偷将冯德麟要对段芝贵不利的消息告诉段芝贵,让段芝贵赶紧离开奉省。

等到段芝贵带着钱和军火离开奉天的时候,张作霖又赶紧让冯德麟半路拦截段芝贵,抢了段的钱和军火,让冯德麟彻底得罪段芝贵。

所以,段芝贵回京之后,在袁世凯面前说了冯德麟的坏话,说了张作霖的好坏,并且推荐张作霖出任奉省督军。

这么一来,张作霖顺利地坐上了奉省督军的位置,冯德麟则只能屈居军务督办一职,张作霖此计可谓是一石三鸟。

张作霖虽然坐上了奉省督军的位置,可是冯德麟手上毕竟还有第28师,仍然能和他叫板,所以他必须得想办法吞并冯德麟的第28师。

不得不说,张作霖真的很受命运的眷顾,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他正愁于不知道怎么吞并28师,没想到张勋给他制造了机会。

1917年,张勋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旗号率领5000辫子军入京行复辟之举,并且向张作霖和冯德麟发出了邀请。

张作霖虽然被满清遗老视为除张勋外对清朝最有感情的人,但他也看清了形势,复辟终将失败,所以没有接受张勋的邀请,也就没有去北京参加复辟。

可是,冯德麟在争夺督军的时候被张作霖坑了一把,心里不服气,总想着从张手里抢走督军,可是又苦于没有办法,这时候张勋的邀请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一旦复辟成功,皇帝一纸调令,张作霖不得乖乖让位?所以,冯德麟屁颠屁颠地带着几十个人奔去北京了。

结果可想而知,张勋复辟失败了,溥仪再一次被人从皇位上一脚踹了下来。

冯德麟当然也受到了牵连,因为参与张勋复辟,他被段祺瑞给抓了起来,一把扔进了牢房。

此时,张作霖一听张勋复辟失败,冯德麟被捕入狱,当即决定对群龙无首的第28师下手,趁机吞并了第28师。

自此之后,奉省便落到了张作霖的手中,由他一人说了算,他后来更是以奉省为依托,兼并了吉、黑两省,然后将手伸到了北京,成为了北洋政府最后一位当家人。

当然,张作霖也挺厚道,虽然吞并了第28师,可是冯德麟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哪能让他继续被段祺瑞关在牢房?

张作霖向段祺瑞说情,让段祺瑞放了冯德麟,这时候的张作霖可真的是一省督军,掌握一省军政了,段祺瑞想要坐稳北洋政府一把手的位置也离不开张的支持,所以自然不能不给张的面子,所以也就放了冯德麟。

冯德麟回到奉天后,奉天已经变天,他也无可奈何,也再无意和张作霖争斗,也争不过,所以失势之后的冯德麟转行经商,倒也做得不错。

冯德麟的儿子冯庸和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是发小,感情颇好,不过,冯庸的所作所为却比张学良更让人喜欢和敬佩。

张作霖冯德麟都想当奉天督军,为何是实力较弱的张作霖胜出?

一、张作霖与冯德麟的关系

张作霖与冯德麟都是绿林出身,但冯德麟比张作霖年长9岁,投身绿林比张作霖早的多,是张作霖比较佩服的前辈和引路人。

张作霖与冯德麟的正式接触应该是甲午中日战败后,张作霖从清政府宋庆毅军队中脱离回家,于1896年投奔冯德麟,被安排在董大虎手下干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将奉天巡防营改编为二十七师和二十八师,张作霖被任为二十七师师长,冯德麟被委任为二十八师师长。1907年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8人按年龄为序结盟为兄弟。△张作霖

二、张作霖与冯德麟的决裂

张、冯二人的执掌东北是在1916年联合驱除奉天督军段芝贵后,同样也是这年二人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奉天督军段芝贵成为人们惩办帝制祸首之一。于是张、冯二人联合对段芝贵唱了出双簧。由冯德麟和二十八师扮黑脸,出面讨伐段芝贵;这样段芝贵就非常害怕,再由张作霖和二十七师扮白脸,暗中让段芝贵逃走。段芝贵逃回北京后,在时任大总统黎元洪面前,极力说冯德麟的坏话、说张作霖的好话。这一年,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而冯德麟被任命为军务帮办。△冯德麟

这次事件中,明显出力最多的是冯德麟,而最终却只能屈居张作霖之下,成为二号人物。冯德麟当然不愿意,可是在玩政治上,他明显比不如后来居上的张作霖。

即使这样,冯德麟不甘心失败。第二年,张勋复辟,邀请冯、张二人进京共谋大事。敏锐的张作霖就判断出复辟必然失败,拒绝了张勋的邀请;而冯德麟却带着200个卫士进了北京。结局可想而知,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德麟在天津被段祺瑞所部逮捕。后在张作霖的周旋下,段祺瑞释放了冯德麟,并任其为总统府高等侍从武官;后来,冯德麟回到奉天,任“三陵督统”。但从此算是告别了军界,张作霖接手二十八师,统一奉省军政。

总之,冯、张二人相比,最终张作霖能够胜出,主要原因就是张作霖的政治敏锐性,而冯德麟在政治上比起后来张作霖却差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