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出现粮荒,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百姓,为何我们没感觉?
最近联合国发出多次警告,提醒各国注意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已有包括印度和尼日利亚等国在内的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荒,至于全球范围内,则可能出现50年一遇的严重粮食危机。但是不用担心,因为这些对我们都没有影响,我国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由于疫情和天灾影响,多国出现粮食危机,甚至粮荒粮食危机其实一直存在,但是今年的情况却比往年严重许多。今年像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球累计饥饿人口将达到6.9亿人。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天灾。
比如我们的邻国印度就同时受到了疫情和天灾的眷顾。由于人口众多,加上医疗条件差,无力应对疫情,印度长期处于封国状态,这导致田地里的劳动力不足,而且粮食的运输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地方无法及时得到食物。
跟雪上加霜的是,印度今年还遭遇了非常严重的黄灾,许多庄稼都被蝗虫给吃掉了,印度将因此而导致粮食减产30%~50%。
这都导致印度国内粮价上涨,很多人都快吃不起饭了,住在贫民窟里的那些最底层人群每天都靠政府的救济来度日。然而他们最想要的还是工作,因为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钱来买实物,要知道靠救济是很难填饱肚子的。
另一个例子,则是肯尼亚,该国农业落后且经济不发达,长期受饥荒困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等待救济。为了一点食物,他们疯狂争抢,因为他们很可能一天以上都没有禁死过了。
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大国的称号,并不意味着就真的缺粮食,我们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这里要分两点来说:
第一,我们为什么不缺粮?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超国际平均水平,且三大主要口粮的自己自足率超过97%以上。
2019年,稻谷消耗量约1.97亿吨,然而稻谷的年产量就有1.99亿吨;小麦的消耗量约为1.12亿吨而年产量却有1.18亿吨;玉米大概进口了400万吨左右,然而在2亿吨的消耗面前,这点进口量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想想也正常,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而且不断开发出高产的粮食品种,怎么可能缺粮?进口的那点口粮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人更高的需求,比如比本地大米口感更好的泰国大米就是一个例子,我们进口并不是因为我们缺粮食,而是因为我们想换换口味罢了。
第二,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每年到底都进口了些什么粮食?用在了什么地方?
我国进口的粮食主要是大豆和蔗糖,其中以大豆为主。进口的大豆并没有端到我们的餐桌上,而是主要用来当做饲料。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因此对食物的要求也多样化起来。大鱼大肉成了餐桌上的首选,人们比以前多吃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肉。这就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因此作为饲料的大豆的需求猛增,所以才需要进口大豆。因此如果进口大豆的量减少,对我们的影响并不算太大,大不了大家多吃点本地种的蔬菜,少吃点肉就可以了。
至于进口这糖,看一看大街小巷遍地开花的奶茶店和糕点房,你就明白对他的需求有多大了,这还不算各种食物里面作为添加剂出现的蔗糖。所以就是完全不进口蔗糖,对我们的饮食也没有多大影响。
实际上我们进口这些粮食,正是因为土地都用来种口粮了,先保证能不能吃饱,再考虑额外的需求,这才是明智之举。像印度那样,明明自己人都吃不饱,还要出口粮食,就是妥妥的反面教材。所以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一点也不需要担心,因为我们可以做到完全自给自足。
多国出现粮荒,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百姓,为何我们没感觉?
友情回答。自力更生保障供给,毛主席的年代就已号召。我国粮食能满足14亿人,还再进口粮除双边贸易,就是改善提高我国人民,不同层次的口味爱好和生活质量。所以,我国人民当然处变不惊喽。
多国出现粮荒,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百姓,为何我们没感觉?
从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和储量的话,短时间还不会出现好大的问题。我国的粮食消耗量居世界第一,粮食产量无法满足自己需要。每年需要向各产粮大国进口大量的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来满足国内生产生活所需,同时每年浪费丢弃的粮食数目惊人可以够两亿人民的基本需求。每年因为酿造,养殖丢弃的粮食占到进口粮食一半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岗好世界平均值持平,每年人均消耗粮食在一千多斤。每年粮食缺口人均占一成的比例就是一百斤左右,只有实行统购统销国家定点控制才能够有效控制粮食的浪费。通过各种有力手段来控制粮食的实际需求量,以定额定员的方式来减少过度浪费,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和实际产量来维持全国人民粮食总的需求量。
多国出现粮荒,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百姓,为何我们没感觉?
最近,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发布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在行将出现多国粮荒和严重的粮食危机面前,中国百姓为何没有什么感觉呢?
一、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人均粮食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已经连续16年获得丰收。特别是2012年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跨上6亿吨大关,2019年更是达到66384万吨。人均粮食产量474公斤,大大高于世界人均350公斤的平均水平。
二、中国口粮绝对安全,百姓饮食无忧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端在自己手上,是中国制定的正确的粮食安全策略。
这些年来,中国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付诸行动的重大举措。
中国的主粮,主要是指小麦、稻谷(大米)。当今的中国,小麦、稻谷的供给率在97%以上。进口的小麦、大米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总量只有2%左右。
截止2019年末中国稻谷库存量为1.75亿吨,虽然比前一年减少了约60万吨,稻谷去库存任务则仍然十分严峻;国家临时存储小麦库存数量9300万吨。二者相加总库存2.68亿吨,足够中国人吃一年多。
三、中国进口的上亿吨粮食,主要是大豆尽管中国每年进口粮食上亿吨,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大豆占了绝对数额的份量。
最近6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均在1亿吨以上,最高年份2017年为13062万吨,其中当年大豆进口量为955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3%。
2019年,中国进口总量为10609万吨,其中大豆为8851.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3.4%。
近年来,中国在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尤其是扩大大豆生产方面进行很大的努力。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1810万吨,比2015年1237万吨,增长46%。
多国出现粮荒,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百姓,为何我们没感觉?
中国只要不会出现连续严重极端灾害二三年,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家第一位重视的就是粮食安全,目前国内年粮食产量6.5亿吨,国家储备粮在近2亿吨,企业储备粮及民间个人储备粮在8亿吨。
我们是制造业顶级大国,深加工产品不仅内用,还外销,2019年我国农产品出口800亿美元,进口1500亿美元。其中一半是加工出口的。
进口结构主要为大豆,它不是主粮,而且我们的玉米很大部分是作为饲料换肉吃了,假设出现上述情况,油类肉料会涨价调节,玉米小麦足够食用。还有杀手锏,地瓜、土豆,地瓜土豆是可以做主食的,这两项产量极高,是备战备荒的有利武器。
最后一点,感谢祖先为我们拿下了世界这块最好的土地,四季分明,物产肥沃。之所以在农耕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地理位置功不可没!
多国出现粮荒,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百姓,为何我们没感觉?
新冠病毒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抑制,主要经济体去全球化趋势明显,一些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
多国出现粮荒,要么是严重依赖进口,要么是国内出现各种灾害,种植的粮食产量不足以维持国内需求。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主要进口的是大豆,而非小麦、玉米、大米,因此我们没有感觉到。
按照海关公开的数据,2018年中国进口的谷物及谷物粉达到了2046.9万吨,进口的大豆达到了8803.1万吨,合计进口的粮食总量达到了1.085亿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国是高储蓄率国家,国民一项有存钱存粮的传统。即使进口粮食大幅萎缩,有粮食库存,总能满足需求。只要国内不出现超大面积的洪灾和旱灾,粮食短时间不会出现问题。
暂时没问题,不代表我们不应该重视,在2020年这个关键年份,粮食安全问题要格外重视。
财智成功有一系列建议:
1、所有大中型粮仓内部均安装可遥控转向摄像头,24小时监控抽查;2、摄像头安装完毕后开始逐一严格审计,调查统计真实粮食库存;3、南方洪水区域加大水利投入,中上游兴建水库,重金奖励上游农民种树;4、升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按照海拔高度设计,确保能够起到泄洪效果,沿途建设水库;5、加大农药、化肥研发投入,降低农用物资费用;6、对粮食种植增加补贴;7、暂停人为推动城镇化,严格保护耕地;8、鼓励规模化种植,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9、数字化管理,将小麦、玉米、大米、小米产量作为各地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不要等到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才发现粮仓里面只有老鼠。
不要等粮食缺口很明显的时候才想起增加补贴鼓励种植。
时代不同了,智能手机和高速网络已经普及,不会再有连夜割很多麦子堆到一亩地的情况了。
潜在风险已经出现,房地产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源头,农业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石,要格外重视。多做粮食储备,降低进口依赖,其意义不亚于新基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