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印度的GDP岂止是有水分,简直就是个海绵,去掉水分后的印度经济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印度历史遗留问题,很早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向就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莫迪上台后对印度经济数据积极美化所致,然而这些问题一旦遇到疫情这种全球性灾难,便暴露了出来。

莫迪的经济美颜术

莫迪的经济美颜术的核心技术便是对经济数据进行“注水”。

莫迪执政的2013年至2018年期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年均达到了7%以上,全得益于莫迪政府从2015年开始对GDP核算方式的“修订”。

印度这次修订可谓是让人目瞪口呆:制造业月度指数强行绑定于同类商品,比如印度生产了一辆印度国产车,强行与市场上的奥迪车等价(想知道印度产的汽车有多差吗?印度和外企合资研发的代步车,由于印度制造水平不达标,导致汽车延期一年才上市,且问题多多,甚至会自燃,这样的车根本不值钱)。

金融领域,原先统计方式是计算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的数据,修订后增加了已经进入股票交易和券商的资金数据。

消费方面,印度的金银饰品消费旺盛,这原本算作消费部分的数据,按照新的统计方式还把买入的金银部分算作储蓄,产生了重复计算。

总之,莫迪的经济美颜术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数据上做文章,以此来美化印度经济,实际上印度经济依然糟糕,制造业依旧不给力,然而印度人竟然信了,他们觉得自己国家正在飞速发展中。

畸形的印度经济

除了数据作假,印度经济结构本身也存在问题,印度过度依赖以金融和IT为主的外包行业。

早在1980年,印度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就占据了GDP的40.32%,而到了现在,甚至占到了GDP的60%。印度这么选择在当时看来是合适的,毕竟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人和客户沟通无门槛,而且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金融服务业。

印度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此,然而其缺点也是巨大的:过于依赖国际市场,本国市场此方面需求量极小,一旦国际市场不景气,其金融和IT外包业务就全是泡沫了。

而作为立国之本的制造业,仅占印度GDP的20%多点,这就导致了印度本国国力的增强过于缓慢,本国经济严重受制于人。

疫情使得印度经济的水分被蒸发干

原本莫迪政府这几年过得挺滋润的,万万没想到,今年爆发了全球疫情。国际市场非常不景气。印度的外包业严重受损,GDP的美颜术也被打破,真实的印度经济暴露了出来。大量人失业或半失业,大量公司倒闭,制造业的疲软使得印度经济根本无法重启(美国好歹还能重启经济),虽然莫迪政府最近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到处搞事,但是根本问题不解决,最终都是无济于事。

相比之下,中国当初决定做制造业外包,实在英明。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发展了自己的制造业,一旦国际市场不景气,我们可以立刻转内需,大粒发展基础建设或者生产高级产品,甚至可以搞出几个国产品牌,去竞争国际市场(产品质量一样,但是价格比国外品牌便宜不少)。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留言、转发和关注,我是@月光先生看世界。

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水分占比多大不好说,估计印度自己都很难算得清楚。不过了解下印度的GDP纳入范围也就心里有数了。

印度进入瑜伽时代之后,GDP纳入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新增了很多纳入选项,最出名的就是可再利用的粪便,因为能够施肥什么的所以都算作GDP了。另外批发零售业、旅游业等在其他国家仅根据税收来计入小部分额度的行业,在印度几乎都是直接估算,全部纳入。

比方说A君去印度旅游消费了500美刀,C君1000美刀,Q君300美刀,那么平均值1800÷3=600美刀。如果全年游客100万人,那么GDP就是6亿美刀,以此类推。这还不算完,旅游业纳入过的部分,零售业还会重复计算零售端部分,酒店业也一样。所以这6亿变成10亿乃至15亿也都是分分秒的事情。

假设同样额度,在其他国家最多也就只计算税收部分,而且会剔除重复计算部分。但是印度则是能多算就多算,这样才能让民众认为印度的崛起速度已经堪称世界之最,才对瑜伽更有信心,支持率才会高,对其各种想法才会全力支持。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民众的膨胀感确实也在加速,甚至自己都相信自己的GDP真的快要赶上日本了……如果把这些乱七八糟的都剔除,印度GDP至少要缩水20%。

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有没有水份,不能人云亦云,最好用石油进口量和用电量校正一下看看是否异常,这两个指标是不会骗人的。

2019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超5亿吨,是印度的2倍,中国的石油依赖是70%,也就是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是6.5亿吨左右。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20%,也就是说,印度的石油消耗量是2.8亿吨左右,是中国的43%,剔除中国的战略储备,大概是30%左右。

2017年,印度用电量达136.8万亿度,中国是614.2万亿度,是中国的22%。

所以,尽管印度的生产效率低一点,但从这两项数据来看,gdp水分不会很大。

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具体水分有多大,印度政府大概比较清楚,其他人都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印度MODI上台后,为了忽悠全世界,为了对内对外宣传的需要,在GDP统计上做了好多调整,当然这种调整是可以显示GDP增速更快,比如把牛粪也当做燃料列入GDP。

虽然明眼人笑话这种行为,但是效果好啊!

在国际上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现在印度是世界上吸引外资仅次于中国的国家。

对内,印度老百姓又自豪了,自信心爆棚了!

所以,这种操作手法,印度当局乐此不疲。可惜的是,新冠病毒来了!

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此次新冠疫情,印度到底感染了多少人、到底死了多少人,你能算出来吗?这个数据,你根本就算不出来。所以,就别说印度的GDP有多大水分了,你根本就算不出来。非但你算不出来,印度人自己也算不出来,然后就是想怎么算就怎么算,高兴就好。

GDP到底有没有用?这个当然有用,是宏观经济和国家施政的重要参照。你没这个,你的宏观经济学就没法玩,你的大政方针就没法定。那么,政府积极追求GDP有错吗?当然也没错,GDP提高了,会增加国际影响、会吸引外来投资;同时在国内还是自己的治理绩效。凭啥就让你组阁、让你执政,GDP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所以,各国政府在GDP这件事上都是不余遗力的,因为对外对内都需要。所以,哪个国家都会有水分。于是,GDP这个工具指标,就发生异化了,有了目的的意义。于是,很多事情就变味了。但只要不是变得太离谱,大家还是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

但这件事,印度做得真心有点儿过分。

2015年的时候,印度为了能够让自己的GDP符合自己“超级大国”的身份,于是就在GDP的统计方法上做手脚了。

莫迪政府重新调整GDP的统计算法,以前的基准年是2004年和2005年,现在是2010年和2011年;以前是要素价格衡量GDP的增长,现在是以市场价格衡量GDP的增长。你也没必要理解这些指标概念,只需知道阿三哥开始抽风GDP就行了。统计方法抽风,增长数据立即抽风,本来2014年的GDP增长是4.7%,抽风完了就干到6.9%了,以后就更是刹不住车,印度就回不到7以下了。

同时,这还没完,阿三哥更神奇的招数是增加了统计内容,把有机肥料也增加到了GDP的计算中。简单说,就是羊粪、牛粪折合成有机肥料,也要算到GDP里。接下来,什么行贿受贿以及各种灰色收入,凡是跟钱有关的,也要加进来。

印度生产了国产车,肯定没法跟国外车比。但是,阿三哥不答应,硬是强行与奥迪车等价,等价之后咱们再算。印度是金银饰品的消费大国,这个得算消费数据。但是,阿三哥的神来之笔是这些不仅要算消费数据,还得算储蓄数据,因为金银属于硬通货。手中本来就一条金项链,结果一消费、一储蓄,就变两条了。

你这么算,那就没法玩了。已经不是把楼拆了再把楼建了的问题,这就是彻底的不讲理。你牛羊排便也得算GDP,这别人还怎么跟你比,比牛羊有多少吗?

无所谓,印度政府和印度人民开心就好。跟阿三哥从来就不能认真,因为你认真、就破功了。

但是,别以为只有印度一家神玩GDP,别的国家也不咋地。欧盟够牛吧?但欧盟的套路也能超出你的想象。2013年的时候,欧盟要求各国把贩毒和卖淫的收入也统计到GDP里。因为这两项在德国与荷兰是合法的,如果就这两个国际统计,那别的国家就吃亏了。于是,这么一玩,英国当年就增加了100亿、西班牙增加了92亿。意大利则更彪悍,本来GDP已经停滞了,据说结果干到了2%。

所以,别说只有阿三哥奇葩,因为大家都这么玩。印度人民很开心,但欧洲人民也不会不开心。但最开心的应该是各国政府,莫畏数据不亮眼,奇葩统计别洞天。

既然GDP已经被玩残了,那我们还怎么看阿三哥到底啥成色?有一个数据到现在为止,还是会可以看的,那就是制造业数据。

2017年,中国和韩国的制造业占GDP的29%,现在应该更高,泰国占27%,阿三哥这个数据没折腾上来,一直是17%。你GDP数据很亮眼,说明你足够大,但制造业占比不够就说明你还不够强。而老百姓呢?制造业不行,这个就业率就别想上来,老百姓也不会有钱。所以,莫迪政府自上台以来就一直在鼓动印度制造运动,计划用十年时间把17%提升到25%,特别是制造业里的乘数最高的汽车产业,计划让印度进入到前三年强里面。

可以说,这一次阿三哥没有抽风,起码方向是选对了。但是,新一轮的技术升级马上就要到,比如自动化、比如3D打印,肯定要减少对工业就业人口的需求。即便是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大国也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制造业必将受到影响,于是印度虽然道路正确、目标宏伟,但也只能理想丰满、道路曲折。

印度的GDP是真实的吗?有没有水分?

这个国家的GDP数据,可以说不好相信是比较靠谱的,个人感觉就是一个海绵,如果,你用手抓,里面的水分都跑了出来,最后结果,就是一块干铮铮的泡沐而已。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里有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探索,遗留下来的问题,而为了让数据非常的好看,老莫上台后对三哥的经济数据做美颜,但是,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在全球经济退潮以后,大家都知道真实的数据是如何了。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老莫是怎么给它的国家进行数据美颜的。

第一:老莫的对于国家经济数据要好看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数据上做好,那么首先要把经济,金融,工业进行改良,当然短短几年里面,它是无法进行实际上改变的,但是这样不能难道他阿,他像了许多的包装方法,还是数据的计算方法,反正在他的领导下,国家的经济对外看起来,非常的好,但是实际情况呢,其实国内还是依然糟糕,不但在制造业落后,还有就是金融体系混乱,而且许多人还是在贫困线以下,不过还是有一批的三哥信了数据,他们觉得自己国家正在飞速发展中。

第二:外包形的劳工经济成为了该国的支柱,也就是说,其实真正起飞的很多钱,都是经过劳工外包和出去打工换回来的,而且很多合作重点在那里呢,是在IT业和虚拟经济,也就是说,他在玩虚的,不过这里倒是为该国实打实的,赚到了一批外汇。而这批的外汇确实成为了他们吹嘘的经济起飞来源。

第三:畸形的金融业发展,其实该国在80年代,开始就搞金融业,并且重点放在了金融业,而由于金融业造成的比例过大,在金融业繁荣的时候,一度该国的GDP增长很快,并且最后发展到占据该国的经济60%的比例,但是大家都知道,花无百日红,再怎么繁荣的金融业也会遇上不好的光景,特别是2020年的情况,该国的经济一下受到了打击,

最终让大家都清醒了一下,原来这条路子,竟然也有不行的时候,但是这里也看到了他们的GDP数据又多虚。

可以说该国的不断持续增长的GDP,靠的就是近年来的包装,捆绑数据,加上对外劳工,还有金融市场活跃造就的,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实业和工业,这些的东西,根本支持不了多久,更加走不远,那么以后他们会不会继续走这样的路线不得而知了。

所以我们也要从中吸取教训,对于金融业的比例要调整,不能过高,更重要的还是农业,工业,制造业上做长久的发展。

你对此又何看法,或者说说你的意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