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一方面,《三国演义》的宣传是主要原因。如果没有《三国演义》,可能会有人研究历史,将目光投向三国。三国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重要,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三国志》的记载几乎是二十四史中最短的,可以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插曲,是承上启下的纽带。

另一方面,曹操确实是个神人,一旦被人知晓,就会令人入迷。他是一个形象复杂、形象复杂的人物,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话题。有多少人赞美他,有多少人轻视他?曹操是一位在文学史上留下印记的伟大诗人。所有这些特点都给他带来了很多流量和热情。

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一代奸雄曹操,叱咤风云,纵横捭阖,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俗语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三国演义》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三国演义》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了地利,而刘备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占了人和。

七十年代,我在报纸上曾读过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文章,为曹操平反,洋洋洒洒内容非常丰富,但非常可惜,那份报纸没有保存下来。

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也很高。

过去在京剧舞台上,曹操总是一副白脸奸臣的形象。但历史不是任人摆布的小姑娘,想给他一种形象就是一种什么形象,要还给他本来的面目。

我觉得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天骄,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正统的思想基础。从洛阳迁都于许昌,确定了北方魏国的基础。

第二,曹操招贤纳士,任人唯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有人数众多的智囊团,并且他虚怀若谷,能够采纳正确的意见,比如官渡之战中,就采用了荀彧的建议,夺了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反观刘备身边又有几个谋士呢?

第三,曹操往往是亲临前线指挥,对士兵来说是很大的鼓舞。

第四,曹操办事当机立断,比如白门楼中,就杀了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吕布。

第五,曹操有胆有识,曾想用献刀之计,谋杀董卓。

第六,曹操不但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遥想当年,在长江的大船上横槊赋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多么豪迈。在平定乌桓时,登碣石山写下了《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反观刘备和孙权又有什么文学建树呢?

第七,曹操还非常爱惜人才,比如文姬归汉中,用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来,就是想让她把那些典籍传承下来,比如胡笳十八拍等。

第八,曹操对将士关心备至,论功行赏。对降将关羽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还赠送锦袍,就是石头也捂热了!

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我想如果曹操不是暗地里保护他,十个关羽也插翅难逃!

赵云在万马曹营纵横驰骋,如果不是曹操爱将,我想赵云也早就被乱箭射成刺猬了。

正因如此,典韦、庞德、夏侯渊等情愿肝脑涂地,战死无憾!

正因为曹操的心胸宽广,在败走华容道时,才有了捉放曹的一幕,天不灭曹!当曹操病逝的时候,大将许褚痛哭,喉咙出血!

至于他误杀了故人吕伯奢、杨修以及伏皇后等都有当时的特殊背景。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曹操的功过还是留给渔樵去评说吧!

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因为《三国演义》名气很大+他会写诗。

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贴合现在来说曹操集团代表有钱有权就有一切,汉室仅仅是工具,不需要底层(所过皆屠之),不需要仁义,一切都为了那啥。刘备集团以仁义为目标,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宁舍己不伤民。为啥有人吹曹,吹曹的是哪个阶层的人,明白吗?

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一方面是三国演义的加持,这是主要原因,没有三国演义的话很有可能只有研究历史的人们才会将目光放到三国上,三国这段历史在中国史上并不是非常重要,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的插曲,更多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能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实在太给力了。

另一方面曹操本人确实很有魅力,是一个很复杂的形象,由于形象复杂,导致了曹操的争议也最多,很有话题性,有多少人推崇他,就有多少人贬低他,另外曹操是个大诗人,在文学史上也留了一笔,种种特点给曹操带来了很多的流量,热度很高。

为什么历史上的曹操名气会这么大?

秦朝统一之后,直至清末,其他乱世,如分裂的南北朝及五代十国,基本上比较少被人们提及,这个时候的历史人物,不是专门学历史的,估计十有八九没有几个人知道。

而三国人物,则是大名鼎鼎,街头巷尾,人们耳熟能详,其中,曹操又是属于三国人物中名气最大的一批。

有人或者以为,三国人物的出名,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功劳,然而,早在罗贯中出生之前,许多三国人物即已为人们所熟知。

杜甫有诗云:诸葛大名垂宇宙……

诸葛亮有名是不消说了,曹操或者名声稍逊于诸葛亮,但亦是名传四海。

曹操的名气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他实际开创了一个朝代,并减轻了乱世的危害。他自己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并非自夸,而是实情。唐太宗李世民称赞他:“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其二,他兵法娴熟,为后世所传习。唐朝大诗人王勃有诗云:魏武用兵,仿佛孙吴。

其三,他是第一流的文学家,与其两子曹植曹丕同为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这一点是诸葛亮也比不上他的。

当然,古人眼中,曹操同时也是“篡逆奸臣”的代表,所谓“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总而言之,三国人物如曹操之所以有名,既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也因这些人物的确出色,甚至带契着同时代一些不过三流以下的人物也为人们所熟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