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在几千年历史中是怎样的存在呢?

4500多年前,阪泉旷野之上,硝烟弥漫,天雷滚动、大地上鸟兽嘶鸣,两支规模庞大的队伍形成了对峙,对峙的双方正是炎帝和黄帝,而在黄帝队伍最前方的旗帜上印着栩栩如生的熊猫图案。这是大熊猫首次出现的记载,出自《史记·五帝本记》。

到了后来,涿鹿之战中,蚩尤就更厉害了,他直接骑着一只名为“食铁兽”的坐骑,而许多人认为食铁兽就是大熊猫,不过,这个没有什么依据哈,因为我国冶铁出现最早是在3300-3500年前,而涿鹿之战是发生的时间与阪泉之战差不多,所以当时还没有铁给大熊猫吃,况且大熊猫被认为是食铁兽,源于它以前会舔食铁盆的食物造成的误解。

不过,抛开这个不说,大熊猫的祖先确实不是好惹的,在800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还是只像肥胖狐狸大小的动物,但是当时的它们是纯正的食肉动物。

只不过,始熊猫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正是食肉目猫科和犬科高速演化的阶段,尤其是当时的剑齿虎类,无论从出现的时间还是体型上都比始熊猫有优势,为了避免竞争带来的灭绝,始熊猫开始逐渐向高海拔的山上迁徙,避开了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的其他食肉动物。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的食性逐渐发生改变,植物性食物,尤其是竹子的占比越来越高,最终再经历了始熊猫到小种大熊猫再到巴氏大熊猫后,才有了如今的现代大熊猫。

巴氏大熊猫的灭绝时间大约在距今10000年前,也就是说,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熊猫就已经以现代大熊猫的形态存在了。那么,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熊猫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我们从食铁兽的记载之后说起。

早期的大熊猫

大熊猫在我国古代有着多个名字,从早期的貔、白罴、执夷、驺虞、貘、貊,到后来的竹熊、花熊、华熊、银狗等,大熊猫至少有30多个不同的名字,当然如此多的名字,其实与大熊猫经历了不同的朝代有很大的关系。

到了近代,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四川第一次见到大熊猫后将其命名为“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并带走了标本,到了后来大熊猫标本到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手中,他又将其命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像小熊猫的动物)。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的名字才真正确定下来,并且科学分类也由原本的熊猫科变为了熊科。

从上古时期结束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与大熊猫都没有什么交集,其实这也难怪,大熊猫生活在高海拔的竹林深处,这是以前的人很少会到达的地方。一直到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大熊猫才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在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这么一句描述:

其南则隆冬生长,涌水跃波。其兽则㺎旄貘嫠

其中的貘指的就是大熊猫,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其实就是在描述当时皇家园林中的奇珍异兽,其中以“貘”最受薄太后的青睐,可见,当时的大熊猫以其颜值成功的征服了当时的皇族,成为了园林中最受宠的兽类,而这也是最早关于大熊猫作为“宠物”饲养的记载,至此也开启了大熊猫的“宠物”之路。

从“宠物”到“大使”的大熊猫

到了唐代,武则天也饲养过大熊猫,因此极有可能从西汉到唐代,当时的执政者们都会在园林中养只大熊猫作为观赏宠物。

不过,在唐代,它的身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为根据日本《皇家年鉴》在685年,武则天曾送给日本执政者2只活体的大熊猫(当时称之为白熊)以及七十张皮毛,所以,此时的大熊猫由皇家宠物变成了外交大使。

不过,从70张皮毛看,从唐朝人们就已经有了狩猎大熊猫的行为,而且数量至少上百只。

大熊猫的悲剧开始

从唐朝大熊猫皮毛开始,大熊猫的悲剧也就开始了,不过,在唐朝以后,狩猎大熊猫的记载比较少,直到明朝大熊猫的悲剧再次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因为此时的人不但会猎杀大熊猫获取它们的皮毛,还“吃”它们的肉,这一点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皮“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膏“治痈肿,能透肌骨”;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

一种野生动物一旦上升到了药用价值,盲目跟风的人就会多了起来,这是常识,就像如今已经岌岌可危的穿山甲一样,就是因为人们从一些古代的药典中看到了“通乳”的作用,这才使得穿山甲遭受了灭顶之灾。

大熊猫的濒危之路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物种,而且在我国它们也只是分布在四川、甘肃以及陕西的崇山峻岭之中,但是,在以前,它们的数量是比较多的,这与它们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熊猫的数量就开始持续地下降了,这其实与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是国外的觊觎。从19世纪60年代,法国的传教士第一次在我国发现大熊猫并带走标本进入欧洲后,大熊猫就成为了国外觊觎的对象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的有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人前来捕捉活体大熊猫或者是制成标本,其中仅仅是英国人丹吉尔·史密斯就在20年内,从我国带走了9头大熊猫。

其次是国内的捕杀。除了因为猎奇捕杀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熊猫的皮毛需求量大大增加,从当时的记载看,一张大熊猫完整的皮就能卖到3000美金了,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许多人看中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开始大肆的捕杀大熊猫。

最后就是环境的破坏了。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泰民安,我国的人口数量也在爆发式的增长,而人口的增加必然需要更多的栖息地和资源,所以,原本与世无争的大熊猫栖息地被大肆的破坏。大熊猫过度的依赖于竹子,一旦竹林被大面积砍伐,它们必然会大量的死亡。

而且过度的砍伐使得原本数量就骤降的大熊猫栖息地严重的碎片化,这使得它们的繁殖越加的困难(下图为从1976年到2013年大熊猫栖息地的碎片化示意图)

因此,大熊猫的濒危与人类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毕竟它们能从800万年前生存至今就足以说明了它们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不过,好在从1988年,大熊猫就被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针对性地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让濒危的大熊猫得以喘息,经过科学家们数十年的努力,如今的大熊猫也终于摘下了“濒危的帽子”,降级为“易危物种”。

总结

大熊猫是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800多万年的活化石物种,它们靠着食性的逐渐改变躲过了灭绝事件,也躲过了与其他食肉动物的竞争,终于走到了今天,属实不易。但是,从古代开始,大熊猫从宠物,到“外交大使”,再到皮毛的“生产者”,后来在人的猎枪、大斧头、电锯下变成了濒危物种,最后到了如今的国宝,易危物种,这一路走来属实不易。

大熊猫在几千年历史中是怎样的存在呢?

大家不要小看大熊猫萌滚滚的样子,人家可是上古神兽,号称食铁兽,杀神蚩尤的坐骑,威风凛凛!

来看看大熊猫的故事!

相传,几千年前,炎帝,黄帝和蚩尤是师兄弟,黄帝是大师兄,炎帝是二师兄,蚩尤是三师弟,他们三人在同一位师傅下学习本领,黄帝最先出师,他师傅给他送了一件出师礼,这件礼物就叫做轩辕剑,后世称为天下第一剑!没过多久,炎帝也出师了,他的师傅也没有亏待他,送给他一把具有神力的神龙杖,此杖可降万物!

就剩下小徒弟蚩尤了,小徒弟蚩尤终于艺满出师,他也想学大师兄和二师兄一样,希望师傅可以送它一件厉害的宝贝,在他出师那一天,跟他的师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他师傅也很为难啊,两件宝贝都送给大徒弟和二徒弟了,小徒弟没东西送了怎么办,师傅他老人家东看看西看看,看到了正在竹林里面吃竹子的食铁兽(大熊猫),指着那只大熊猫说:乖徒儿,看到没有,这就是为师为你准备的礼物,这是为师的坐骑,现今送给你了,以后伴随你人生左右,干出一番大事来!

蚩尤大喜过望,这可是师傅的上古神兽食铁兽,力大无比,可吞日月,有了它,天下何愁不到手!

蚩尤用他高超的武艺和在大熊猫的帮助下,收服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他们那里的首脑,正准备向中原进发,准备夺得天下,却碰上了他的大师兄和二师兄,也就是黄帝和炎帝,蚩尤说:两位师兄,跟随我一块儿赢得天下,以后为你们封侯封相!黄帝和炎帝看了眼蚩尤骑的大熊猫,心里直痒痒,觉得师傅偏心,把这种神兽竟然赏给蚩尤了,就想要得到这只神兽!

他们就告诉蚩尤,只要你把这只大熊猫给我们,我们就帮你打天下,就连我们的军队也听你号令!蚩尤大怒,别以为你们两个家伙比我年纪大一点,真的打起来我可不怕你们,黄帝和炎帝都想要得到大熊猫,就联手一块儿攻打蚩尤,师兄弟彻底翻脸了!

蚩尤真是勇猛异常,别看是最小的徒弟,武艺可是最高的,骑着大熊猫,把炎帝和黄帝打的连连后退,只有招架的份,疲于奔命,后面还是用尽全力逃出来的,要不然就要死于蚩尤之手!

黄帝和炎帝不服,请了轩辕剑和神龙杖出来和蚩尤相斗,可是他们太小看蚩尤了,即使有轩辕剑和神龙杖在手,还是被蚩尤压着打,这一次蚩尤没打算放过他们,准备杀掉黄帝和炎帝,在蚩尤祭出杀招的时候,他的坐骑大熊猫,突然一下子抱住了蚩尤的一条大腿,告诉蚩尤,说他想吃竹子了,不给吃就不松手,蚩尤大怒,松不开腿,杀招无法祭出去,千钧之际,被黄帝和炎帝看出破绽,轩辕剑和神龙杖合壁,一股雷霆风暴打到蚩尤头上去了,蚩尤战败!

蚩尤战败过后,大熊猫被黄帝和炎帝拉走了,并且告诉后世子孙,数千年后,一定要把大熊猫封为国宝级动物,因为没有大熊猫的相助,世上就无炎黄二帝,而是蚩尤大帝了!

一代杀神,竟然被熊猫拖了后腿,可悲可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