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鱼塘发现红尾聃,会重复鳄雀鳝的悲剧吗?
又见入侵物种,还是条百斤大蛇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一个村子里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村民在自家的鱼塘中放了三四千斤鱼,本想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但奇怪的是他发现自己鱼塘里不太正常,因为原本经常能看到鱼浮头,但如今却越来越少见了。
为了弄清楚原因,村民决定将鱼塘中的水抽干,结果快要抽干时村民发现鱼塘里的鱼大多数都离奇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些小鲫鱼。正当鱼塘的水还剩下1米深时,鱼塘旁的草丛里传来了“沙沙”声,一条上百斤重的巨蛇出现了,它张着大嘴对着人发出嘶嘶声。
经过,初步鉴定这条巨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尾蚺,也就是说鱼塘中的几千斤鱼正是被这条红尾蚺吃掉的。
虽然红尾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它并非我国本土的物种,而是广泛地分布于中、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附近一些岛屿上的蛇类,对于我国来说属于入侵物种。说起入侵物种,最热的无疑就是前段时间在我国各地“此起彼伏”的鳄雀鳝了,因此有人表示担忧:红尾蚺会不会重蹈鳄雀鳝的覆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红尾蚺红尾蚺是原产美洲的一种蛇类,属于蚺科蚺属,所以严格来说它不是蟒,而是蚺,而且作为蚺科下的成员,红尾蚺也称不上巨蚺,因为它上面还有水蚺属,代表物种亚马逊森蚺,这可是体长可达8米的存在。
但是,红尾蚺也不算小,成年的平均体长在2.8米左右,目前已知的最大的红尾蚺是在南美洲的苏利南被发现的,体长为4.72米。
红尾蚺广泛地分布于中、南美洲,属于一种喜热的蛇类,这一点从它们不同分布地的体长就可以看出来了,从整体上看,中美洲的红尾蚺要明显比南美洲的小很多,而且最大的那条红尾蚺就在南美洲的国家。
从外观上看,红尾蚺的背部主要以黄褐色为主,上面有着红色或者棕色的斑纹,尾巴主要以深红色为主,上面带有黄褐色的斑纹,当然不同地区的红尾蚺体色差异较大,而且它们容易出现其他颜色的变种,比如黄色。
从习性上看,红尾蚺幼年时期主要喜欢盘踞在树上,以鸟类为食,到了成年后,它们会将主战场转移到地面上,此时它们会主要以地面上的中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尤其是鼠类在其食物中的占比最大。
红尾蚺不仅仅是根据栖息地不同体型大小有不同,它们在不同栖息地的性情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南美洲的红尾蚺比较的温顺,攻击性较差,而中美洲的红尾蚺则性情凶猛,攻击性极强,而此时在哈尔滨发现的红尾蚺看到人就龇牙咧嘴,显然是来自于中美洲的红尾蚺。
鱼塘里的红尾蚺是哪来的?从上面对红尾蚺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红尾蚺并非我国原产的物种,它们出现在野外,显然是有人放生的。虽然大多数人对蛇是比较惧怕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对蛇比较痴迷,尤其是近些年异宠的兴起,许多人会把蛇作为一种爬宠来饲养。
而红尾蚺身上好看的斑纹以及鲜艳的尾巴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而且红尾蚺还容易出现一些比较好看的颜色的变种,比如金黄色,所以它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爬宠之一。
但是,基于红尾蚺有国家二级保护的身份,所以这条红尾蚺极可能是通过不法途径进入我国,然后被偷偷得买卖的。那么,它为何会被抛弃呢?有三个可能性:
第一,自己逃逸;第二,饲主可能无法负担饲养费用,毕竟体型越大的蚺食量越大,上百斤的大蚺,一天就能吃掉至少10斤肉了,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第三,性情,从这条红尾蚺被发现时的表现看,它攻击性很强,所以不排除它会攻击饲主,从而遭到抛弃的可能性。
红尾蚺会不会重蹈鳄雀鳝的覆辙?鳄雀鳝是一种强大的入侵物种,它们没有天敌,以比自己体型小的鱼类为食,而且体型庞大、身披铠甲,在我国淡水水域中没有敌手,再加上它们繁殖能力极强,所以一旦在我国野生水体内扎根,将会是本土鱼类的噩梦。
虽然,红尾蚺同样具备体型大、没有天敌的特点,但是它们大概率不会像鳄雀鳝那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了,红尾蚺是一种原产亚热带和热带的一种蛇类,再加上蛇本身就是变温动物,所以,在我国东北地区,一旦到了冬季,它们极容易被冻死。
其次,目前在哈尔滨只发现一条红尾蚺,红尾蚺的繁殖是两性繁殖的,它们几乎不会出现孤雌繁殖的现象,所以,孤木难支,红尾蚺很难像鳄雀鳝那样成为真正的入侵物种。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美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美国蟒蛇悲剧”
美国也是一个饱受入侵物种摧残的国家,先是亚洲鲤鱼的泛滥,后有野猪的难以控制,这不从2000年开始,原本生活在亚洲的缅甸蟒也成为了入侵物种,在几十年来,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去捕杀在佛州已经完全失控的缅甸蟒,但收效甚微,如果的佛州生物多样性降到了极致,许多本土的野生动物已经难寻踪迹,原因就是被缅甸蟒过度捕杀导致的。
而缅甸蟒同样是原产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蛇类,它们能够在冬季也是异常寒冷的美国生存,足以证明热带产的蛇是有可能通过基因突变来适应环境的,这是其一。
其二,此时发现的红尾蚺将村民的几千斤的鱼几乎吃了个光,这代表着红尾蚺已经逐渐地开始适应新的环境了,因为在原生环境中,红尾蚺很少下水,食物选择中也没有鱼类,而如今它的食物可以几乎全由鱼构成,这是比较可怕的。
总结一下红尾蚺对于我国来说属于入侵物种,它们现身野外极有可能是人为出于种种原因放生的,但是放生者可能不知道,它们一旦在我国野外适应了环境,就会成为比鳄雀鳝还要可怕的生态杀手,因为红尾蚺如今不但能吃鱼,还会对陆生哺乳动物以及鸟类构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去饲养一些不属于本土的一些物种,即便饲养也要合理、合法,而且千万不能随便地弃养或者放生,否则就有可能对生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