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鱗鲛人真的存在吗?

黑鳞鲛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美人鱼,也称人鱼,关于人鱼是否存在?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因为在我国古代的古籍上有多次对人鱼的记载和描述,而在近代,网传美国海军还声称捕获到一条活体人鱼,更离谱的是传闻,美国海军还让人鱼与人繁殖,产下了人鱼后代。

关于人鱼,也就是鲛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博物志《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原文为: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意思是氐人国位于建木所在地的西边,该国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鱼的身体,没有脚。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曾一笔带过: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段主要是描述秦始皇给自己建造陵墓时的场景,其中陵墓中的长明灯就是用人鱼的脂肪制作的,它的脂肪有持续燃烧不灭的特点。

之后在西晋时期张华的《搜神记·卷十二》中也有对于人鱼的描述:

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这句话其实就是鲛人泣珠典故的由来,大意是南海中有鲛人,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从来不会停止纺织,流的眼泪可以变成珍珠,而这也是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都看到美人鱼的眼泪能变成珍珠的出处。

到了宋代,古籍开始对人鱼有了更详细的描述,比如《太平广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

大意是东海有人鱼,大的有171-205厘米(宋代一尺长34.2厘米),上半身跟人一样,而且都是美丽动人的女子模样,皮肤白皙没有鳞片,上面有五彩的细小毛发,长约3-6厘米(宋代一寸3.12厘米),头发很长,像马尾一样,有接近2米,晚上的形态与正常的女人无疑,在海边居住老而无妻或无夫的人会将它们抓住然后养起来(意思是人鱼是没有性别之分的)。

不过,从南宋开始,人鱼在古人的描述中形象发生了改变,比如在《史记集解》中对人鱼就是这样描述的:

人鱼似鲇,四脚;鱼声如小二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

此时,人鱼的形象成了有四条腿,形态像斑鳢一样,叫声像小孩啼哭一样,发现于黄河支流的生物。由此可见,古人对人鱼的形象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甚至连它们栖息在海水中还是淡水中都没有确认,而且从无足到有四条足,这一点也让人怀疑。

从清代以后,关于人鱼就没有什么记载了,而且也没有所谓的目击者,直到网上出现了“美国海军发现美人鱼”的说法再次兴起之后,人们又相信人鱼存在了。但其实,网上的言论和配图是来自于《真实美人鱼-科学的假设》中,这是一部纪录剧情片,最早是在2011年的《动物星球》和《探索频道》中播出的,由于这两个节目播出的通常都是真实的动物纪录片,所以许多人信以为真。

但其实,该影片的开头就有一段话“本节目内容为科学假设,并非真实事件”。(下图为影片的截图之一,当时描述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了美人鱼的残骸)

而在现实中,没有确切地发现人鱼活动的痕迹以及残骸,所以它与传说中的野人一样都是“神秘动物学”中未确定的生物。不过,既然从我国古代就有了对人鱼的记载,那么也不排除是古人看到一种未知的水生生物而将其定义为“人鱼”的可能性。

既然这样,我们不妨从现存的水生生物中,找一下符合人鱼描述的物种。

符合人鱼描述的水生生物?

在古人描述的许多“神秘生物”中,有许多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有一定符合度的生物,比如古代的凤凰,与孔雀以及红腹锦鸡的形象就非常接近,而麒麟的描述比较符合萨摩麟的形态特征。(下图为红腹锦鸡)

那么,什么生物与人鱼(鲛人)的描述有些相符呢?从南宋以前人们的描述看,人鱼应该就是儒艮。儒艮是一类海洋哺乳动物,它们与海牛是近亲,属于海牛目儒艮科(海牛是海牛科),它们曾经广泛的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地区,有进入淡水中生活的习性,这一点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一会说它生活在海中, 一会说它生活在淡水之中(它们可以从海中经由入海口进入黄河支流)。

儒艮现今分布图

其次,儒艮作为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它们皮肤光滑、体表毛发稀疏,也符合《太平广记》对人鱼的描述,而且儒艮为了更好的在水中生活,前肢已经演化成了鳍状,尾部也演化成了像鱼类那样的尾鳍。这也符合以前人们对人鱼的描述,至于“有腿无腿”也不需要争议,因为如果居高临下地看海中的儒艮,是看不到腿的,但是当它露出半个身子来时,就看到了它的腿。

第三,雌性儒艮在哺乳期会将身体的一半露出水面,然后用两条前肢抱着幼崽进行哺乳,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在哺乳一样。再有就是体型了,成年的儒艮体长平均 2.5米左右,最大体长可超过3米,这也符合古人对儒艮体型大小的描述。

而且最关键的是儒艮皮肤坚硬,皮下脂肪含量也很高,一头成年的儒艮最多可以提炼56公斤的油,这些动物油显然是古代燃油灯很好的原材料。也正是因为如此,儒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大肆地捕杀,以至于如今的儒艮已经成为了易危动物。

因此,如果要在自然界中找一种符合人鱼描述的动物的话,那最接近的就是儒艮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假说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那就是“水猿假说”。水猿假说是在1942年时,由德国病理学家魏斯登·霍法提出的一个说法,起初并没有得到重视。到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海洋学家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水栖猿人的文章,但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质疑和反对。

这个假说是说有可能人类在500万年前,也就是猿人像人演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猿人进入了水中,并且逐渐的演化出了更好的在水中生活的形态,就像四足行走的巴基斯坦古鲸演化成了如今可以在大海中徜徉的鲸一样。

通过漫长的演化,这部分猿人已经高度地适应水中的生活,因此从非洲的河流中,它们进入到了海洋中,并藉由海洋进入到了其他大陆的海域中。

提出该假说的科学家还认为,如今找不到水猿是因为它们在现代灭绝了,不过在古代它们是存在的。但是,这个说法到现在也只是一个假说,因为目前科学家们没有发现任何猿人像水猿过度的形态和化石。

写在最后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完全符合黑鳞鲛人的生物只能是水猿,而水猿本身就是一个未被证实的假说,所以,它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提取出古人对鲛人的描述特征看,比较符合描述的当属儒艮了。

当然,也不排除曾经有一种灵长类动物,它们高度水栖的可能性,只是它们后来灭绝了而已,不过这一切都是推测。

黑鱗鲛人真的存在吗?

黑鳞鲛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鱼”。很多人都把它当成神话传说,但是大量的史料记载,又不得不让我们怀疑,也许真的有“人鱼”这一物种存在。

西方航海传说中的美人鱼,往往是上半身是美女,下半身是鱼的形象。它们出现在大海中,利用优美的歌声诱惑水手,然后杀死他们吃掉。

但是我要说的是中国史料记载的“人鱼”。

根据《搜神记》《博物志》的记载: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这里对鲛人的描写略微简单,就说它们像鱼一样居住在水里,甚至会织布。它们只要流眼泪,就会变成珍珠。

看来鲛人的眼泪特别珍贵,在《加勒比海盗》中,美人鱼的眼泪也很珍贵,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最为可信和令人遐想的记载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始皇初即位……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是《史记》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除了弩箭防盗,水银做江河大海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长明灯”。这种长久不灭的灯,靠的是“人鱼膏”。也就是说,人鱼的油脂是最好的燃料,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保持长久的燃烧。

《史记》相对来说是比较严谨可信的,所以关于“人鱼膏”的记载,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鲛人是不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普遍描写的美女形象,那就不得而知了。关于人鱼的来源,有很多种假设。

最普遍的说法就是“儒艮”,这种海洋哺乳动物体型上和女人略有相像,尤其是有水手远远看到儒艮露出上半身漂浮在海上,怀里抱着幼崽喂食乳汁。在距离较远和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误认为是“美人鱼”。

但是看看儒艮的图片,会让人大失所望的。

还有人认为,人鱼很有可能是当年的亚特兰蒂斯遗民。亚特兰蒂斯是传说中的大陆,曾经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因为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沉入了海底。但是亚特兰蒂斯人并没有灭绝,他们经过长久的适应和进化,能在水中生活了。

关于亚特兰蒂斯人鱼的故事很多,甚至还有消息说捕捉到了活体的人鱼。但是这些多半是小道消息,不足为信。

因为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还不够,大量的秘密还在海底深处,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潜水技术更加发达,能够探索的区域更广,可能会有让人惊喜的发现呢。

不过根据科学常识,就算真的找到了“人鱼”,它们长期生活在海中,不可能是美女的形象。说不定长得像《水形物语》中的人鱼,那就会让很多人失望了。

黑鱗鲛人真的存在吗?

黑鱗鲛人即是美人鱼,不过美人鱼是外国的叫法,我国一般称之为“鲛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不少鲛人的形象,

比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那么在这个世界上,鲛人是真的存在吗?而世界各地也不乏各种美人鱼的目击事件。

1967年哥伦比亚美人鱼目击事件

据说在1967年的时候,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这个地方有一位渡船的乘客,

声称自己在渡船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只美人鱼懒洋洋地躺在岸边,

它拥有着金色的毛发,以及拖着鱼类一样的尾巴,甚至还有人声称自己见到美人鱼在岸边吃鲑鱼。

而另外一名来自爱荷华州的游客甚至设法拍下了一张照片,事件传开了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来这里,

想要一睹传说中美人鱼的风光,后来甚至镇上还有报纸开出25000美元悬赏美人鱼,而最后有人找到了这条美人鱼,

把她带上了岸,帮她安排好注住宿等等问题。不过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假的,

只是一场骗局而已,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坚信,他们所看到的是真实的。

1614年西印度群岛美人鱼目击事件

1614年,一位在印度群岛的海岸度假的男子约翰·史密斯,

也声称自己见到了美人鱼,一开始他只是发现有一名女子沿着海岸在游泳而已,感觉到有些奇怪。

然而等他定晴一看,却有些不对劲,因为这名女子的耳朵很长,

不像是普通人的耳朵,而鼻子则是显得很短,还有的就是头发居然是绿色的,接着一看她的下半身,居然是鱼的尾巴。

不过那个年代还没有照相机,也没有照片,所以真实性无从考究。

1962年活鲛人现身事件

前苏联列宁科学院维诺葛雷德博士讲述了在1962年捕获“小人鱼“事件,一艘载有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的探测船,

在古巴海域捕获了一个能讲人语的小孩,皮肤呈鳞状、头似人、有鳃、尾似鱼。据说当时的英国《太阳报》、

中国哈尔滨的《新晚报》及其它许多家报刊都曾经对此事进行了追踪报道。

1962年的时候,一艘载有科学家和军事家的探测船,居然在古巴海域捕获了一个能讲人语的小孩,

而他身上的皮肤是鳞片状的,还有鳃、尾似鱼,而当时的科学家还是来自前苏联列宁科学院维诺葛雷德博士口中所说出的。

不仅如此,当时其他很多国家都报道了这件事比如英国的《太阳报》以及中国的哈尔滨的《新晚报》。

而这条小人鱼,告诉他们自己来自亚特兰蒂斯,自己的家乡后来沉入海底了,后来就一直生活在海地,

并且他们的寿命都非常长,高达300岁,据说这条小人鱼后来还被送去一处秘密的研究机构所。

不过以上所说到的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都已经太过于久远了,所以也不知道事情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毕竟都没能够留下什么太有说服力的证据之类的东西,

而且即便查找起来,也十分的困难,所以真假未辨,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更有可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

但是鲛人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一些西方国家,都存在着它的传说和形象,而这一点倒是相符的,不过西方国家和我国的鲛人也有些不同之处。

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鲛人形象

在我国古代的《搜神记·卷十二》里面中提到对鲛人的记载,那就是“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意思则为南海中有鲛人,它们像鱼一样地生活在水中,不会停止纺织,而它们所流出来的眼泪,能够变成珍珠,

诗词里面的《锦瑟》提到“沧海月明珠有泪”也有提到鲛人的眼泪会变成珍珠,而在各种影视作品里面的鲛人,所流出来的泪也能够变成珍珠。

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里面有记载:“始皇初即位……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在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所提到的“人鱼膏”了。

据说用人鱼膏点的长明灯千年都不会灭,可以保持长久的燃烧。

总结起来我国的鲛人形象就是流出来的眼泪,能够变成珍珠,且身上的油脂有着极佳的燃性,善纺织,长相异常的美丽。

而西方的鲛人则是善于吟唱,歌声优美动听,而且还有着摄人魂魄的作用,可以蛊惑过往船只上面的水手,让人触礁而亡。

我国各种书籍中,均有对于鲛人的记载,那么它是真的存在吗?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有鲛人,在我国的各种书籍记载中,均有对于鲛人的记载,那么它是真的存在吗?

在我国的一些古代书籍当中,古人有关于鲛人的记载,非常的多,

比如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写着: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鲛人,即 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有 龙绡宫,泉先织纱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述异记》又载:“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其实至于鲛人的存在,未知真否,但是有人认为,有关于鲛人的形象,有可能跟一种动物有关,这种动物就是“儒艮”了。

儒艮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它们的皮肤光滑、毛发稀疏,它的尾部也像鱼类一样,

有着尾鳍,最关键的是雌性的儒艮会有怀抱幼崽于水面哺乳的习惯,

而它的这个特性也很像人类,说不定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被人误以为是人类,故常被误认为是“美人鱼”。

而至于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鲛人,还真的还不好说,一开始世界上有不少的ufo目击事件,

诸如此类的传闻很多很多,但是都没有什么实证,直到美国相关部分出来公布了一些资料,之后人们才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对于鲛人这个物种,是否存在还真的不好说。

黑鱗鲛人真的存在吗?

听过看过美人鱼故事,那故事都是神话故事,真假都无所谓。但现在就不同了,如果那鱼真有通人气的,就可怕了,敌人会利用其害人的,因此我就会关注美人鱼的信息。

黑鱗鲛人真的存在吗?

黑鱗鲛人,顾名思义就是长着黑色鱗片的人鱼。近日有网友提问,古书中记载的黑鱗鲛人真的存在吗?

1、古代有大量人鱼记载

《山海经》被认为记载了上古时期的世界。在这部奇书中,就有大量关于人鱼的故事,比如“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尽管对于这些人鱼的记载,部分解读认为并非后来意义上的鲛人,但对于书中人鱼的故事,多数人还是持肯定态度。而司马迁在《史记》中描绘秦始皇墓时,“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的说法更是广为流传。

2、人鱼是不是鲛人

人鱼是不是鲛人?查阅史料可知,两者似乎有所区别。人鱼具有人面、鱼身,但更多的是鱼形,而非人形。《洽闻记》说,“东海有人鱼,大的长五六尺,似人,眉眼口鼻、头手如同美丽的女子,只是没有脚。皮肉玉般洁,无鳞,体有一两寸长柔软细毛。

“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这个记载的杜撰成份较大,但对于人鱼人们潜意识里,还是把她们当作了一种类人的动物而已。

3、鲛人被赋予人的情感

鲛人与人鱼最大区别是:鲛人是有人类情感的。《符子》记载:“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博物志》则说鲛人“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鲛人泣珠故事大体是说,有鲛人被人类搭救,数年后放生时鲛人流泪成珍珠,盛了满满一盘送给救命恩人……

唐代诗人李颀曾作《鲛人歌》,讲述的也是这样的故事: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轻绡文彩不可识,夜夜澄波连月色。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

4、鲛人为何消失不见

因为有太多的传说,而且说法不一,有的明显有着人为加工甚至编造的痕迹,所以现代人对鲛人的存在普遍存疑。汉朝时的文人杨孚有过这样一段记载:鲛之为鱼,其子既育。惊必归母,还入其腹。小则如之,大则不复。

是说鲛人生子后,如遇危急情况,小鲛人可钻进母鲛体内,长大后的鲛人就不行了。也许这段记载更接近于鲛人灭亡的真相:鲛人是被动防御的动物,母性较强,没有攻击力。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前,这样的动物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护,迟早会消失的。

美人鱼的传说中外都有,这种生物或许真是存在的,否则不可能东西方的记载,都在同一时刻里犯错。现代人的习惯是更相信亲眼所见,而怀疑古人的所见。其实,也许是我们错了,古人诚不欺我。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段《南州异物志》的记载:在扶南以东的海边,生活着如兽之人,通体漆黑,牙齿洁白。而当地人的习惯是把牙齿涂黑,只有他例外。此人居无定所,根据季节捕获饮食。身材不高,夏天下水捕鱼,冬天登山射鹿。

此人只吃鱼、肉,不认识庄稼。从不穿衣,若天气寒凉,就用沙子把自己覆盖起来,只露脸部。此人有时候也知道搭建个小屋屋,居住在里面。家中男女大小都有,猪、狗等六畜也住在里面,混居在一起,不加区分。

以当时人的眼光看,这个通体漆黑、牙齿洁白的怪人如同兽类。不过,以现代人眼光看,也许这是意外漂洋过海而来的黑人,他们来自于某尚处于原始状态的部落……所以,古人和今人的视角不同,因此今人不能以从未见过,而否定鲛人的存在。

这正如古人不知道,地球上还有个非洲大陆,而把异于自己的黑人归为了“异物”。

黑鱗鲛人真的存在吗?

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鲛人,因为只要是人,智力一定比那些海兽高,陆地上的人类能使用工具在陆地上称霸,那么那些鲛人也不可能不会,会给海兽灭族? 就算不能称霸,自然也应该有一席之地。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鲛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