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晚上睡不睡觉,我看夜钓很多?
鱼会睡觉吗?答案是肯定的,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睡觉,只不过,在自然界中像人类这样能够一觉睡到自然醒的动物实在是太多了,原因也很简单,它们没有绝对安全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保障。
对于鱼来说,它们每天也都要睡觉,只不过,它们一天睡眠的时长不同,时间也不固定,所以我们夜钓同样也能钓到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鱼如何睡觉?以及夜钓为何会有鱼上钩?
鱼怎么睡觉?在我们的印象中,睡觉最基本的一个动作就是闭眼,但是鱼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睁着眼睛的,所以许多人会认为鱼一生都不会睡觉。但其实,睡觉不一定要闭眼,尤其是对鱼来说,它们甚至无法闭上眼睛。
这是因为想要闭眼,眼睑要自然下落,但是鱼没有眼睑这个器官,所以自然就只能一生都睁着眼睛了。
虽然睁着眼睛,但是鱼每天也是需要睡觉的,关于鱼的睡眠研究,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科学家们是通过观察鱼的异常行为,比如几乎停止游动、有物体从身旁经过也没有反应等等。
到了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团队利用一个可以获取鱼全身图像的荧光显微镜对斑马鱼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这个显微镜能够细微的观察到鱼的肌肉活动、大脑活动以及心率情况,结果发现斑马鱼一天中约有2个小时是在睡眠状态下的,在这个状态下,除了游动几乎停止和对外界事物的察觉能力降低外,它们还出现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状态。
既然提到了两个睡眠的专业词,我们就简单地解释一下,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播睡眠两个时相,这两个时相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睡眠期,而且这两个时相是会相互转化的。
人在睡觉时,首先进入的就是慢波睡眠状态,只不过慢波睡眠也分为四个睡眠期,由浅到深,在这个时期,脑电波是高振幅、低频率的慢波。
而快波睡眠是慢波睡眠后的一个时相,也称快速动眼期,在这个阶段人最容易做梦,而且醒来后还容易记住一部分,其主要的表现是就是眼球的明显运动。
不过,鱼类在快波睡眠时不会表现出动眼,事实上,它们的眼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只不过它们的脑电波同样表现出了与人类快波睡眠时的高振福、低频率的快波。所以,即使鱼也是要睡觉的。
鱼要睡觉,为何夜钓还有许多鱼上钩?夜钓与白天钓鱼其实是差不多的,甚至在夜里钓鱼,由于周围环境更加的安静,更有利于鱼上钩。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夜钓鱼会上钩:
01 鱼的睡眠
鱼虽然也要睡觉,但是它们一天平均只睡2个小时左右,而且这两个小时还是分数个时段穿插在一天的24个小时之内的,简单的说就是鱼睡一会就会醒。既然这样,我们在白天和夜晚钓鱼的差异就不大了,它们同样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醒着的。
02 鱼的觅食主要不是靠眼睛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一方面太清澈的水中,藻类、微生物较少,很难满足鱼类生存的需求,一方面是太清楚的水有利于鱼观察到岸边的情况,一旦发现了人,它们就会遁入深水中。
鱼虽然是有一定的视觉能力的,但是它们寻找食物靠的主要还是嗅觉系统,这就是为何我们把鱼饵投入到浑浊的水中和在夜里,依然能够钓到鱼的原因。
鱼的嗅觉系统非常的发达,如果你抱起一条鱼看一下鱼头,你会看到它有四个鼻孔,而且这四个鼻孔两两相连,这并不是它的呼吸工具,而是它的嗅觉系统。在鱼类游动时,水会从一个孔进,一个孔出,在这个过程中,水会流经鱼鼻腔内部的嗅囊,嗅囊会准确地分析水中的信息素。
当我们放上鱼饵时,鱼饵的信息素混入水中就会被鱼发现,而且它们能够准确的识别到释放信息素的物体在什么位置,随着不断的靠近,信息素越来越多,最终它们就能找到鱼饵的位置了。
03 鱼的竞争压力
在一片水域中,生活着许多种类的鱼,而这些不同种类的鱼又有庞大的数量。但是,这些鱼类基本上都是杂食性动物(能吃得都吃),所以,它们生活在同一片水域中,竞争压力是很大的。
一旦有食物的味道被发现,所有附近的鱼都会被吸引,一场竞争大战就拉开了。在我们钓鱼时,起初会有小鱼闹窝,但是钓一会后,随着大鱼聚集,小鱼也就少了,这就是在竞争中,大鱼获得了有利的位置。
正是因为竞争(还包括食物链的关系,也就是大鱼吃小鱼),所以鱼的睡眠时间才变得分散,这样一旦有食物,它们就能第一时间吃到了,同样的一旦有危险,它们也能第一时间的逃离,这就是竞争导致的生存机制。
总结鱼是要睡觉的,只不过它们的睡眠时间是分散在一天之中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白天钓鱼和晚上钓鱼都能有收获,而且鱼在觅食时靠的不止是视觉,最重要的还是嗅觉,所以即使漆黑的夜里、浑浊的水中,它们依然能准确的找到鱼饵的位置。
鱼晚上睡不睡觉,我看夜钓很多?
不请自来!
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每一种动物,无论是陆地动物还是水生动物,它们跟我们人类一样,都需要通过休息,来增加自己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补充能量!只不过它们不象我们人类一样,需要通过躺着休息,它们的休息方式和时间,大多数是在晚春和初夏时节,时间都在上午十点以后下午三点之前,并非在晚上!
它们通常隐身于浓密的树荫下和茂盛的水草洞中,全身呈静止状态,只有腹部的鱼鳍在攸然的摆动着,背鳍稍稍露出水面,行人不注意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特别是黑鱼,身体颜色跟水草相似,更难发现!
为什么鱼儿把休息时间定在上午十点以后下午三点之前呢?
因为此时的阳光紫外线最强,它们是在一边休息一边享受着日光浴,而且太阳的紫外线还可以帮助它们杀灭体麦寄生虫。
那么为什么说,鱼绝对不会在晚上休息呢?
几乎跟鱼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我,根据多年对鱼的了解,鱼是一个感温动物,夏天怕热(躲藏在水温较低的水草树荫下),冬天怕冷(抱团取暖在深水区)。同时鱼又是一种通过身体两侧的侧线,利用超声波来感知危险的存在,所以鱼在大白天燥音大的时候,都会栖息在离岸边较远的水域中间……!
而等到天黑,人类的活动停息了,各类燥音也没有了,此时的鱼儿会争先恐后地涌向岸边,因为它们深知美食都在岸边!它们会在晚上七点以后到早晨五点左右,这段时间都会在岸边不停的觅食,无论是杂食性鱼类还是肉食性鱼类,都是如此……!
所以说,就算鱼会休息,但是时间绝对不会在夜晚!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鱼晚上睡不睡觉,我看夜钓很多?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鱼同样也需要休息。当然,这对于鱼来讲,这个休息就应该算是它们睡觉了。不过,鱼类休息不像我们人类那样,需要闭上眼睛,躺下来休息很长一段时间。
而鱼类是没有眼睑的,也就是说,它们永远都是不能闭上眼睛的,即使它们处于休息状态,也不会闭上眼睛。因此,我们虽然没有看见鱼闭眼(休息),但事实上它们确实是休息了的。它们休息时,一般躲在深水处,或洞穴里,或草丛中,静静的一动不动。
既然鱼类要休息(睡觉),那我们进行夜钓时,为什么能钓到鱼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鱼类在休息的时,是不会进食的。只不过鱼类休息的时间,并不一定是在晚上。而且鱼类休息的时间,一般很短暂,可能几分钟就完成了。而晚上那么长的时间,鱼类肯定也会从事其它的活动,如觅食等。
事实上,有些时候鱼类在晚上觅食的能力,反而会更强一些。比如在高温季节,夜晚凉快一些,而夜晚合适的温度,反而更有利于鱼类的觅食。此外,由于白天可能岸边比较喧闹,有较大的干扰,有些鱼胆子比较小,所以不会靠近岸边觅食,而晚上时,岸边干扰较小,那么很多鱼就会靠近岸边觅食。
另处,鱼类是否进食,可能跟光线(白天)关系不大。而主要取决于它们的饥饿程度,食物对它们的诱惑等。如果它们饿了,它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会觅食,食物符合它们的口味,它们随时也可能会觅食等。当然,它们觅食时,也不一定需要光线,通过嗅觉它们同样可以完成觅食。
综上可以看出,鱼类虽然也会休息,但并不影响我们夜晚进行垂钓。相反,也许晚上钓鱼,反而还比白天更为有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