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河沟曾经有很多河蚌,能吃吗?现在为什么都没有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子附近有一个天然大水库,夏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约着一起去浅水区玩耍,这里的水刚刚没到腰部,下面是黑色的淤泥,虽然有些脏,但是一来安全,二来淤泥里可是藏着“宝贝”呢。
这些宝贝不是别的,正是各种河蚌,有圆的,有尖的,各种形状,只需要慢慢地用脚踩,一旦踩到坚硬的、略带点光滑的东西,一猛子下去摸上来基本上就是一个大河蚌。
我记得最多的一次,我踩了有十几个大河蚌,用自己的上衣兜着才带回了家。不过,河蚌不好烹饪,一旦煮不好,肉会像橡皮筋一样非常的难嚼,所以,后来我们都是踩着玩,摸上来之后就扔掉。
尽管这样,小时候的我们依然玩得不亦乐乎。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如今再去到河里、水库里我们基本已经找不到河蚌了,仿佛它们也跟着我们的童年一起消失了。那么,曾经河沟里的很多河蚌去了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答案。
常见的河蚌有哪些?河蚌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所有蚌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在世界范围内,已知的河蚌有超过600种,不过,由于不同河蚌生存的环境基本一致,所以它们存在严重的趋同演化(许多种类长的太像了),这导致河蚌的分类学非常的困难。
在我国分布的河蚌至少有几十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三种:褶纹冠蚌、圆顶珠蚌、背角无齿蚌,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三种常见的河蚌来了解一下河蚌的习性。
褶纹冠蚌属于大型的河蚌,小时候最容易踩到的就是它了。一般情况下褶纹冠蚌的长要超过20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15厘米,它整体上呈不规则的三角形 ,壳后背部有多条粗大的纵纹。
褶纹冠蚌在我国呈南北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内均有分布(下图为褶纹冠蚌)
圆顶珠蚌是一种中型的河蚌,比褶纹冠蚌要小一些,而且它的外形非常有特点,整体上呈椭圆形,有些像石器时代人类打磨的石斧一样,壳的前端比较短且圆,后端细长,越来越窄,壳呈绿褐色或者黑色。
圆顶珠蚌比褶纹冠蚌的分布更广一些,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省份内都有分布。
背角无齿蚌是我国最常见的河蚌,它在我国大部分的省份内都能看到,与褶纹冠蚌一样都是大型的河蚌,二者体型差不多。从外观上看,背角无齿蚌比褶纹冠蚌有更圆一些,壳比较薄,壳体主要以黄褐色为主。以前摸到河蚌后喜欢扔到岸上,上面两种河蚌没有什么问题,这种河蚌极容易摔破壳。
这三种河蚌(包括其他河蚌)的外观虽然有些不同,但是习性基本上是一样的,它们都分布在江河、湖沼中,特别喜欢在有淤泥的水体底部生存,这是因为它们都喜欢较肥的水域,这里有足够的有机物碎屑以及藻类,而这正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而且河蚌喜欢将自己镶嵌在水体底部,这有利于它们躲避天敌,而有泥沙的底部显然是它们的理想之所。
河蚌能吃吗?曾经遍布河沟里的河蚌去了哪?河蚌能吃吗?
河蚌作为一种软体动物,撬开壳之后,肉还是很多的,它能不能吃其实是取决于产出的水域的,在以前,所有水体内的河蚌都是能吃的,因为没有污染。
河蚌是一种非常耐污染的水生动物,所以如果水体污染了,尽量还是不要吃了。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河蚌烹饪非常的吃技巧,一旦做不好,除了腥味,肉都嚼不动,自然就很少有人吃了。
因此,没有污染的水体中的河蚌是能吃的,只不过好吃不好吃就看个人的技术了,反正我小时候吃过一次,又腥又难嚼。
河蚌为什么少了?
如今河蚌少了其实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不是真的少了,是抓的人少了
前些年,每年的夏天我都会回老家待一段时间,因为特别喜欢农村夜里的静和习习的凉风。白天没事的时候喜欢去一些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散散步,自然就少不了小河和水库了。
不过,如今已经没有小孩子在河里摸鱼、抓河蚌了。转念一想,也对,如今家里都有空调,冰箱里有冰激凌,还有手机和电视,比起这些诱惑,摸个鱼、抓个河蚌又算什么呢?
确实,我们小时候能玩的东西不是自己做的,就是自己找的,连件像样的玩具都没有,只能自娱自乐,这些在我们儿时觉得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如今的孩子看来,可能成了“幼稚”。而对于长大的我们来说,显然很少会下去摸一下,河蚌到底有多少?
所以,河沟里的河蚌少了,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能看到的少了,也就是抓的人少了。
02 环境的变化
其实,笔者自己前几年还去村子东边的河沟和池塘的浅水区(有淤泥)找过童年的乐趣,但是忙活了半个小时,一无所获。由此可见,在一些地方,河蚌是真的少了,这就是环境的变化导致的。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工厂也比较常见了,这样许多清澈的小溪变成了臭水沟,虽然河蚌有一定的耐污染性,但是污染过重它们自然是无法存活的。
其次是水体环境的变化。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小时候村庄附近的水体,无论是小河还是小水池很少会出现干涸的情况。但是近些年,这些野生水体干涸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夏天,许多大水库甚至只剩下中间那一汪水。
虽然河蚌也有一定的耐旱性,但是一个夏天的离水暴晒,它们显然是无法存活的。而野外水体的干涸频率增加,其实与现在农田、工业、生活等用水增加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所有的水体都是相通的。
最后河蚌以前确实是遍布大大小小的水体中,它们也承载了许多小伙伴的童年。不过,如今我们长大了,也很少会像小时候那样不顾形象地跳进淤泥里玩耍了,再加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环境的变化,许多野外水体连年的干涸和污染,也将大部分的河蚌“杀死”了。
所以,如今我们再去小时候遍布河蚌的河沟里,也再也摸不到那么多河蚌了,就像我们小时候成群漫天飞舞的蜻蜓,如今不是也很少看到了吗?
农村的河沟曾经有很多河蚌,能吃吗?现在为什么都没有了?
我的家乡在湖南安乡,老家边上就是一条内河,这条河带给我满满的儿童时代快乐的回忆,从小就在河里游泳,捕捞鱼虾玩,那个时候家穷,没钱买鱼钩,都是用针烧红了弯过来做成鱼钩,每次遇到大点的鱼,不是线断就是钩脱。
那个时候水真清,我们这边都是挑河里水吃的,河里到处都是螺丝,蚌壳,还有几种不知名像花甲的我们这边叫挖雀的贝壳,我们在河里游泳随便都可以摸一大筐,那个时候信息比较闭塞,都不吃,也没见哪户人家吃过,也许太常见,又不会做,做起来可能比较麻烦吧?所以就没人弄这个吃,那个年代农村野味是随处可寻的。
没曾想如今蚌壳是稀有之物了,在特色酒楼一份干锅都非常贵,味道特好,很难弄到,因为自己常年在农村收其他野货,对这个有一定了解,现在河里沟里为什么很少有河蚌?主要是河蚌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只要河里水质污染,重金属超标,河蚌就会死亡,只有水质很好的河流或者沟壑里才会有河蚌,就像我老家那条记忆中河水清清只是在梦中了,这条河承包给浙江老板喂珍珠,一直到现在,河水严重污染,见不到一个河蚌,螺丝都没有!
所以啊河蚌能吃,并且营养丰富,是纯绿色的。
谢谢邀请!
农村的河沟曾经有很多河蚌,能吃吗?现在为什么都没有了?
农村的小伙伴们看过来,小时候咱们农村老家的河里有很多的河蚌,这些河蚌在我们老家叫做“河耙子”,记得当时都是拿着袋子去河边捡,一般我们捡来不是吃的,而是拿来打开以后喂家里的鸡鸭鹅,这些家畜吃了这些下蛋就特别多。
现在就不同了,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吃,而且还非常有营养,甚至现在在城市里大饭店几个都要几十块钱,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是太浪费了。
农村的河蚌也叫“河耙子”能吃吗刚才我就说到农村河里的河蚌是可以吃的,只是里面的肉的味道特别的腥,一般的朋友没有强大的胃口很难下咽啊。
那么我们如何做出美味的河蚌呢,如果想要去除河蚌肉的腥味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的时候多放一些料酒就可以了。
反过来说如果你想挑战其味道只放食用盐就可以,我个人口感认为可以和鲱鱼有一拼。
在农村河里找河蚌一般都会在河边淤泥里特别多,不过现在可以这么说想找也找不到了。
农村的河蚌也叫“河耙子”为什么会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河里看不到它的身影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说现在农村的河里几乎一年四季很难见到河水,几乎很多农村的河都是干枯的,因此不止河蚌减少了,就连以前经常见到的小鱼也见不到它们的踪迹了,河水常年干枯就是一大因素。
再加上现在农村河道的污染也是导致河蚌减少的原因。
综上所述: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和小动物,做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农村的河沟曾经有很多河蚌,能吃吗?现在为什么都没有了?
因为稻田里杀了除草齐,杀死了。就没有了。6O年年代,7O年代有人吃。现在有吃的了谁还吃这些?河沟里的水,是稻田里流起去的。
农村的河沟曾经有很多河蚌,能吃吗?现在为什么都没有了?
小时候我从没见过河蚌,记得有一年隔壁二老爹讨了个新媳妇,看到她从一个扇形的东西里扣一点东西抹在手上,香喷喷的。我问:二奶奶,这是啥,她说这是海巴壳,里面装着香脂。当时我就想,我也能有一个这样的东西该多好啊!
有一次,我家大水田的埂子倒了,田里面的水哗哗哗往外流,村里胆子大的男孩子都跳到水去摸鱼,我看到双喜摸到了一个类似二奶奶手里拿着的那种海巴壳,个头比那个还要大,不过颜色是灰绿灰绿的,没有装香脂的那个白。
由于这东西生活在深水处,我们小娃没见过,都纷纷围过去看,这时来了个外村过路的老爹,一问,原来这东西叫歪遮,里面的肉可以吃,象螺蛳一样。
其实叫海巴也好,叫歪遮也好,这东西就是名副其实的河蚌。虽然这东西我的老家不常见,但我跟随爸爸到了县城上小学,在我们居住的附近,有一条小河里就有许多的河蚌。
我不敢下河去捞,通常在一条从河里引流出来的大沟里捞,那种河蚌很小,只有指甲壳大,我放在盆里养着玩,不知道为什么,过不了几天就分成两瓣,完蛋了。
我爸爸很喜欢钓鱼,有一次他竟然钓得两只大河蚌,于是他就把壳掰开,把里面的肉取出来,洗干净,切成小块,和腊肉韭菜一起炒着吃。
老爸说放点腊肉夺腥味,可是我吃着感觉这蚌肉还是腥,而且都嚼不动,腮帮子都嚼痛了都没吃完,后来全倒掉了,现在想想那腊肉可惜了。
所以,河蚌是可以吃的,只不过腥味重,不好吃,吃得人较少。很多人都是把壳敲碎,把肉取出来喂鸡喂鸭喂鹅,让家禽多多下蛋。
但是,近几年来,在我眼里认为不好吃的河蚌,竟然有越来越多的人爱吃,还说以前是缺油少盐,是你不会炒。
我认为,河蚌虽然能吃,让它和螺丝是一样的性质,它的肉看似很嫩白,但里面却有许多的寄生虫,所以不吃为好。
不过现在到处都是污染和干涸的小河,河蚌已经很少见了,前久我特意去了一次,儿时曾经捞河蚌的那条大沟,想捞几个河蚌扔到大水缸里养着玩,可是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一丁点。
文字原创,图片来自好友
农村的河沟曾经有很多河蚌,能吃吗?现在为什么都没有了?
河蚌又称河瓢歪子,它是农村水塘及河流中的一种贝类,长年不脱水的池塘中都会生长出这些贝类动物,在农村只要没有化工污染的水域,河蚌在水中都可生存。河蚌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无论是清水塘还是浑水塘它都可以自由生长,而且它的繁殖传播力也强,长年不干涸的小河和池塘都能产生河蚌。
农村常见的河蚌有两种,一种是褶纹冠蚌,另一种是背角无齿蚌,它们的生活习性都是在水底的淤泥里,它会露出一瑞的开口在表面吸取藻类和微生物。
河蚌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它既可以红烧,也可以煮汤,是个不可多得的水生食材。河蚌近些年确实稀少了,这主要是我们农村的水源出现了问题,这些年来人们旱地种植越来越少,都是以全年生长水稻一季为准,结果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池塘干涸的现象。在农村每年到了插秧季节,很多的河坝都干涸见底了,一些小型的水库也照样水干鱼尽,那还有河蚌可以生存之理的呢!
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严禁桔杆焚烧,这也直接导至农村水源恶化,大部分的群众将田间的桔杆抛入水沟河道中,造成了污水横流,直接的造成了水资源恶化,使鱼、虾、螺、蚌等直接死亡,这就是农村河蚌消亡的一些原因。
但是这些物种是不会消亡的,在各地大型库区的水域里还是有的,而且很多,现在也有人养殖,市场上前景还是广阔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