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窝明明看上去还是完好的,为啥它们每年还是重新架窝呢?
2008年1月7日,青岛东海东路的上空,8只喜鹊联合起来对一只成年的老鹰展开了围攻,这一幕被青岛的翟先生拍了下来。老鹰作为天空中最强的猛禽,原本以为这场战争会以喜鹊落败告终,结果却恰恰相反,8只喜鹊在空中将老鹰一顿胖揍,最终老鹰无奈躲进了翟先生的货车里才逃过了一劫。由此可见,喜鹊也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鸟类。
虽然喜鹊性情凶猛,但是它们也有柔情的一面,尤其是在筑巢方面。首先,喜鹊筑巢是由雌雄双方共同完成的;其次喜鹊的巢虽然从外面看杂乱无章,但实际上内部却非常的精美,最后,喜鹊几乎每年都会“搬新家、筑新巢”,生活得十分有品位。
那么,问题来了,喜鹊的巢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筑巢不易,为何它们每年还要筑新巢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喜鹊筑巢喜鹊是鸦科喜鹊属下的鸟类,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有7个种15个亚种分化,在我国有4个亚种分布,其中以普通喜鹊(亚种之一)最为常见,它们有着平均50厘米的体长,180克左右的体重,身上的羽毛主要以黑白为主,背部的羽毛在阳光下有蓝绿的金属光泽。
喜鹊喜欢在村落附近活动,是除了燕子和麻雀外,最亲近人的鸟类,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喜鹊看作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这才有“吉祥鸟”的称呼。
喜鹊属于一种杂食性的鸟类,它们的主要食物以昆虫、植物种子和果实以及人类的生活垃圾为食。喜鹊与麻雀一样都是留鸟,不同的是麻雀喜欢在屋檐下筑巢,而喜鹊则更喜欢在高大乔木的树顶筑巢。
从外观上,喜鹊巢非常的粗糙,感觉就是用一堆树枝插起来的,但如果你见过喜鹊巢的内部,你一定会被它惊讶到。我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一个喜鹊巢还是在五六年前,虽然小时候调皮爬树掏过鸟窝,但是喜鹊的窝太高了,去掏风险很大,所以小时候一直没有机会近距离的观察。
直到五六年前,我们老家一条河两岸的大树在砍伐,我恰好路过,正好遇到大树轰然倒地,上面有一个完整的喜鹊窝。下面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构造。
首先,喜鹊窝上面是有封盖的,这与大多数鸟类鸟窝开口向上没有遮挡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设计能够为雏鸟实现真正的挡风遮雨。而它的进出口是在窝的侧面,我们看到的那个喜鹊窝上有两个口,这可能是为了方便雌雄成鸟同时的进出。
其次,喜鹊窝虽然从外面看起来很乱的,但其实里面的装修是非常豪华的。在杂乱的外表下,向里走,树枝明显地变细小了,之后是一层由泥土和草等杂物混合而成的“内胆”,这个内胆只有鸟窝的下半部分有(在开口向下约5厘米处),里面会铺上一层软草。
这种结构既能够挡风遮雨,也能够给卵和雏鸟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所以喜鹊看起来更像是一位“外表粗狂,内心柔软的大叔”。
喜鹊为何每年都会筑新巢?喜鹊窝要比其他同体型的鸟类窝大很多,一般情况下一个喜鹊窝高度在55厘米左右,直径在70厘米左右(外径),出口的直径在10厘米左右,比较的圆。
而且喜鹊窝比其他同体型的鸟窝也要复杂很多,对于刚成年的喜鹊来说,它们找到了合适的繁殖对象后,往往从每年的1月份左右就开始筑巢,一直持续到3月份左右才会建好,此时正好是它们的繁殖期,这样就可以繁育后代了,所以,喜鹊的筑巢是相当繁琐、耗时巨大的一项工程。
尽管喜鹊建巢非常的繁琐,但是它们几乎每年都会建一个新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旧巢的损坏。
虽然喜鹊的巢内部很华丽,但是这只是它们育雏的场所,并不是它们的家,与大多数鸟类一样,喜鹊除了繁殖期基本不会待以巢为家,而是在一个区域内任何一个大树上都能休息一晚上。
正是因为这种习性,让许多刚成年需要繁殖的鸟会对旧鸟窝进行拆除(筑巢早于已经有了成年的喜鹊),当然,拆除的原因并不是看着不顺眼,而是用旧巢的树枝和软草。
因此,有时候我们看到两只喜鹊在树上忙碌着,并不一定是建巢,有可能是在拆别人的巢。正是因为这种破坏,再加上风吹日晒,一些旧巢压根就不能用了,所以喜鹊会在附近筑新巢。
第二:营疑巢的习性
营疑巢简单地说就是在巢附近建造一个新巢的行为,这是许多喜鹊都有一个本能习性。在自己的巢附近建造新巢,但是这些新巢,它们不会去产卵,也不会去休息,只是当做一个迷惑或者防御巢寄生性鸟类的危害。
比如像布谷鸟就是一种巢寄生性鸟类,它们从不筑巢,喜欢在其他鸟的繁殖期,趁雌鸟外出,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鸟的巢里。(下图中箭头所指就是布谷鸟拟态其他鸟卵产下的卵)
而喜鹊就是布谷鸟的寄主之一,所以为了防止布谷鸟的寄生,喜鹊有了营疑巢的习性,这样在布谷鸟要寄生时需要花费时间来寻找真正的具有鸟卵的巢,这样就更容易被喜鹊发现。
因此,只要是体力和树木允许,喜鹊甚至会在真正的巢附近建造2-3个疑巢。
总结一下喜鹊窝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杂乱,其实它属于“败絮其外,金玉其中”,内部的争风挡雨性和舒适性,很少有鸟类能够与之媲美。
不过,喜鹊几乎每年都会营新巢,这是主要是因为喜鹊营疑巢的习性导致的,当然也有旧巢损坏或者新喜鹊来筑巢被误认的可能性。
喜鹊窝明明看上去还是完好的,为啥它们每年还是重新架窝呢?
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爷爷告诉我,喜鹊之所以每年都会重新选个地方架窝,可不是它闲着没事儿,这里面的原因复杂着呢!我觉得纳闷,明明有些喜鹊窝看上去还很好的样子,喜鹊为啥就不愿意在里面住呢?爷爷用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向我解释清楚原因后,我才恍然大悟。
喜鹊,在我们老家还有另外一个很土气的名字:鸦鹊。因为它的叫声是那种喳喳喳的声音,所以老一辈的人更愿意叫它们鸦鹊。喜鹊全身只有两种颜色:黑色和白色,虽然色彩简单,但两种颜色却是搭配的刚刚好。
在农村,人们对喜鹊有种由衷地喜爱,不光因为它们的名字听起来让人感到吉利,还因为喜鹊是为人类清除害虫的好帮手。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像蝗虫、地老虎、蝇等昆虫都是它们爱吃的食物,这些虫子对庄稼的危害很大,而三五成群的喜鹊就成天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帮农民除掉害虫。
但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见过这样的景象,家门口的树顶上明明架着一个好好的喜鹊窝,本来还想着下一年它们还会回来住,谁想到每年到了寒冬的11-12月份,喜鹊们就开始“拆家”了。把原来好端端的鸟窝,一点一点地拆掉,同时把这些拆卸来的枯树枝再一根一根衔到更远的地方去。每年冬天我妈打扫院子时就特别头疼,因为地上经常落一地被喜鹊拆掉的枯树枝。
我观察过喜鹊搭窝的过程,新建的“家”离原来的家可能距离并不太远,但是搭窝需要的枯树枝这些它们却是从很远的地方衔回来的。爷爷每次看到喜鹊搭窝,都忍不住夸赞它们是聪明的鸟儿,我觉得纳闷儿:为什么喜鹊每年都会重新选一个地方搭窝呢?原来的窝是不能住了吗?
爷爷摇摇头,意味深长地说:“以前的窝其实修修补补也能住,但喜鹊是不会再回去住了,搭新窝是为了让自己跟幼鸟更安全。”爷爷说,因为喜鹊的窝经常都是搭在树顶上,所以地面的动物对喜鹊造成不了伤害,但空中飞行的敌人却很容易发现目标。
喜鹊搭窝并不是为了自己住,而是要用来孵小喜鹊。建在树顶的鸟窝很容易成为其他凶猛鸟类的攻击目标,一旦被盯上,可能雌鸟和幼鸟都会面临危险。所以为了让自己跟后代的安全有保障,喜鹊会经常“搬家”,留着破败的“老房子”故意给敌人使“障眼法”。如果一直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被敌人偷袭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完全没有安全感。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喜鹊才会每年都在不同的地方安家。这可不是因为它们太清闲,这是在千百年的进化中得到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呢!听完爷爷的一番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喜鹊频繁搭建新窝背后还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呢!看来,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智慧也不容小觑呢!
不过,喜鹊搭新窝难道只有这一个原因吗?还有没其他的原因也促使着喜鹊频繁舍弃旧巢,不辞劳苦地去搭建新家呢?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向有生活经验的长辈请教,还真被我找到了其他几个方面的原因。下面请继续阅读。
一、最直接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备敌人。任何动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天敌,喜鹊也不例外。当它们在地面或树丛中寻找食物时,难免遇到毒蛇、老鹰之类的敌人,这时保全自己的安全就成了最重要的事。
防御毒蛇好办,扑腾扑腾翅膀就飞走了,留下蛇在原地凌乱。但是老鹰就不好对付了,毕竟都是在天空飞行的同类,况且老鹰的捕猎能力要比喜鹊强太多倍。要是被老鹰盯上了,那可就比较麻烦了。
而且如果在同一个鸟窝里住的时间太久,更容易被人类发现,对大自然中的这些动物来说,那些偷偷捕猎动物的人类也是它们的敌人。所以,为了避免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被敌人盯上,每年都搬一次家也是无奈之举。
二、鸟窝内部确实出现破损,不利于居住。我们都知道,喜鹊喜欢把窝建在高高的树顶,人站在树下抬头仰望鸟窝其实很难看清楚它的实际模样。
自然界的天气千变万化,鸟窝从刚开始搭建到最后喜鹊成功孵出小喜鹊,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气候。在经受了烈日暴晒、风吹雨淋之后,鸟窝出现破损、衰败的情况也实属正常。
只是受到距离的限制,我们光凭肉眼很难看清楚,只是认为外部的大概轮廓没有发生变形,里面的结构也依旧完好。其实,这都是我们的错觉。常年遭受风吹日晒的鸟窝,不可能那么坚固不摧,所以也导致喜鹊经常换不同的地方建鸟窝。
三、鸟窝被其他鸟类霸占,不得不重新选择树枝架新窝。别看喜鹊的体格在一般鸟类当中还算是“彪悍”,但自然界中比它凶悍的鸟类多的是。前面介绍过,喜鹊是属于性情比较温和的鸟类,直白地讲就是它老实,好欺负。
“鸠占鹊巢”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有所耳闻,斑鸠因为自己笨拙不会搭窝,就霸占喜鹊的窝来住。自己辛辛苦苦搭起来的窝,却被他人占了去,这种憋屈想必也只有喜鹊能体会。
打又打不过,赶又赶不走,没办法只能自己忍痛割爱,把家让给其他鸟儿,自己再另寻他处搭建新家。被人强行霸占了休息落脚的地方,也成为喜鹊经常搭建新窝的原因。
四、鸟窝附近的环境发生变化,让喜鹊感受到了危险。喜鹊搭窝似乎并没有要刻意远离人类,相反,它们有时反而更喜欢在挨着人类的大树上建窝,也许是它们能感受到人类对它们并没有敌意吧!
可是社会一直在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都被喜鹊看在眼里。当鸟窝附近的房屋越来越多,过往的车辆越来越密集,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干扰越来越频繁时,就会让喜鹊感受到危险,从而舍弃之前搭建好的窝,转而向其他更安全的地方寻找新的栖息之地。
从以上四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喜鹊经常舍弃旧窝不辞劳苦地搭建新窝,主要是为了防御敌人。同时,鸟窝也会因为长期遭受风吹雨淋出现破败、不利于居住的情况,加上部分鸟类还会特别霸道地“抢占”喜鹊的窝,让喜鹊“有家不能回”。所以,才会出现喜鹊每年都要“搬家”的情况,它们这么做,说到底还是为了想要一个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之所。
喜鹊作为农村生活中常见的鸟类,因为名字和它自身的生活习性,确实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也要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醒,怎样做才能使我们与动物能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任何一种生物都是构成丰富大自然的一分子,都是平等的,需要得到我们的平等对待。动物也好,植物也好,存在于地球上,也在尽自己的力量为大自然带来生趣,为其他物种提供养分,都在为大自然做贡献。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种生物,敬畏每一个生命,不去肆意捕猎和破坏。
二、人类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我们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稀有的植物、珍稀的动物开始逐渐被人们发现,这些都在向我们发出一个信号:保护环境真的很重要!把环境保护好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越来越优美,大自然也才会越来越丰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