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为何野鸡追不得?是何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听到许多俗语,这些俗语大都是古人们用经验累积得来的,比如“砍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意思就是与放羊的一起,他的羊吃饱了,但砍柴的除了聊天却什么都没有干。再比如“冬不捡兔”意思就是冬天不会冻死健康的兔子,而冬天遇到死掉的兔子显然是因为疾病、中毒等死掉的,所以最好不要捡来吃。
显然这些俗语都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那么“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这句俗语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这句俗语背后的科学道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下山野鸡追不得”野鸡学名雉鸡,它是雉科雉属下的鸟类,与我们常见的家鸡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家鸡是由原鸡驯化而来的,而原鸡是雉科原鸡属下的鸟类,它们之间是存在着生殖隔离的。
野鸡是一种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上的鸟类,它们通常栖息在农田、丘陵、灌木丛中,在地面上筑巢繁殖。相比较原鸡,野鸡的体型更小,有一个漂亮且长的尾羽。
不过,野鸡比原鸡(包括家鸡)的飞行能力要强很多,它们虽然飞不高(也就离地几米高),但是它的飞行距离单次可达200米或者更远。而俗语中的“下山野鸡追不得”,其实说的就是它的飞行能力很强,从高处向低处飞时飞行距离更远。
而我们在下山时重心向前,容易摔倒,因此,追下山的野鸡,既追不上,还有一定的风险,用俗话说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上岸甲鱼莫伸手甲鱼又称鳖,它是鳖科下所有爬行动物的统称,它们与龟完全不同,因为龟是龟科下所有动物的统称,因此鳖与龟之间的差异要比野鸡和家鸡更大。而且鳖与龟虽然都有壳,但是龟壳明显比鳖壳更硬,上面的纹路也更加的明显。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23种不同的鳖,在我国主要有四种:中华鳖、山瑞鳖、沙鳖(鼋)以及斑鳖。由于自古以来,我国就用食用野生甲鱼的习惯,所以到现在沙鳖以斑鳖都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瑞鳖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连分布广,数量相对较多的中华鳖,目前也已经成为了三有保护动物。
山瑞鳖
因此,在当下,上岸的所有野生甲鱼都是不能伸手的,尤其是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一旦伸手,后果很严重。当然,这“上岸甲鱼莫伸手”是句老话,在当时这些甲鱼都不是保护动物,所以这句话还有另外两个意思。
第一是速度。甲鱼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而它们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水中的,所以它们的体温经常会处于偏低的状态。此时,它们就会趁着阳光明媚的中午爬到水中的凸起物或者岸边来晒太阳。
而在岸边晒太阳的甲鱼是非常警觉的,它们通常在距离水边仅有半米的范围内,然后通过视觉、震动来判断危险,一旦有危险它们立即就会跳入水中。
我们这有句老话“挣钱就像猪上树,花钱就像鳖下水”,意思就是花钱就是鳖下水一样快,挣钱比母猪上树都难。因此,上岸甲鱼莫伸手的第一次意思就是即使你看到甲鱼在岸上,你也抓不住它。
第二是繁殖。甲鱼虽然是一种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但它同样也是两栖动物,除了上岸晒太阳外,甲鱼的繁殖也必须上岸。甲鱼是一种卵生动物,它的卵想要孵化,必须要有相对稳定且高的温度。一般情况下,甲鱼在5-7月产卵,此时气温通常在20℃以上,这样的温度下,甲鱼才会有交配行为。之后,甲鱼会上岸,找到离岸比较近的沙土地,进行产卵。
因此,“上岸甲鱼莫伸手”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这很有可能是甲鱼的产卵行为,如果将这样的甲鱼抓走了,那么就等于抓走了一窝甲鱼,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利于长久的发展。这与我们常说的“不打三春鸟,不吃四月鱼”如出一辙,因为这都是动物繁殖的季节。
总结“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也是勤劳的人们用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句俗语,是具备科学依据的,后者是因为野鸡擅长飞行,尤其是下坡时,飞行距离和高度都要比平时强很多,而人奔跑下坡是具有风险的,所以下坡的野鸡是追不到的。
而前者是上岸的甲鱼要么是抓不住,要么抓住了就是在产卵,此时抓它们就跟河里用“绝户网”一样,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野生甲鱼(事实上现在野生甲鱼也很少了)。
最后,说明一下,目前野鸡和野生中华鳖都是三有保护动物,所以奉劝大家就不要打它们的主意了。
“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为何野鸡追不得?是何说法?
“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的俗语,一直流传在民间。从字面上来看它的意思很简单,但其实它背后隐藏着很深的智慧。
爷爷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代,有一户穷苦人家,女主人阿莲心地善良,男主人能干老实,男主外女主内,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和和气气,日子倒也过的平静安稳。
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除了靠平时耕种维持生活外,大家还会前往大山打猎采集,也会去水里打鱼捞虾来改善生活,阿莲的家不远处就有一处山塘水库,阿莲经常会到水库边洗衣服。
水库很大,里面的水很深并且从来没有干枯过,因为它连通了山里的一处地下暗河,水库里面经常能看到几十斤重的大鱼跃出水面,还有脸盆大的乌龟趴在石头上晒太阳。
这天天气很热,阿莲又来到水库边洗衣服,不料却看见一只脸盆大的甲鱼四脚朝天翻在石堆上,听见阿莲的脚步声,甲鱼转过头看着阿莲,阿莲居然从它的眼中看到了乞求。
阿莲看了看甲鱼四周有很多小脚印,心中猜测肯定是村里的顽童偷溜到水库边玩耍,要是是大人发现了这只甲鱼,可能早就被抓回家炖了或者卖钱了,只有那偷溜出来的孩子害怕大人骂,这才不敢拿回家。
阿莲看了看头顶的大太阳,她知道自己要是不把甲鱼放回水中,它很可能就被太阳给晒死了,或者被别人抱回家,等待它的还是死路一条。
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心地善良的阿莲还是不忍伤它性命,她将甲鱼翻了过来,将它送回了水库。甲鱼朝着阿莲点了点头,一转身游进水里不见了。
晚上阿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白天放生的那只甲鱼竟然开口说话了,它说它本来是准备到岸边来产卵的,不料被村里顽童抓住,还被翻了过来,无法逃脱,幸好遇到阿莲,这才逃过一劫。为了报答阿莲的救命之恩,甲鱼告诉阿莲,不久后的一天,这里会发洪水,阿莲所住的村子将会被淹没,甲鱼让阿莲一家赶紧搬离村子,去更远的地方生活,说完甲鱼咬了一下阿莲的手指。
第二天,阿莲醒来对这个梦仍是历历在目,她伸出手看了看,果然发现中指有一处牙印,于是对昨晚的梦更是深信不疑。她赶紧对丈夫说了这事,然后又告知了其他村人,可其他人并不相信。毕竟靠一个梦就举家搬迁,怎么看怎么不靠谱,最后只有阿莲一家搬离了村子。
阿莲一家搬走不久后的一天,这里果然发了洪水,村子也被淹没了。
“上岸甲鱼莫伸手,不捉上岸甲鱼积福”,从字面上来理解很简单,甲鱼上岸以后就不要伸手它,看见上了岸的甲鱼不抓它这是在给自己积福。
我们知道甲鱼一般都生活在湖泊、水库、三角湾、池塘以及流动缓慢的河里。虽然它是两栖爬行动物,但是它生活在水中的时间更多,这样可以避免被人类捕捉,有时它会爬到岸边的礁石上活动晒太阳,更多的时候是伸出吻尖浮在水面上呼吸。
每年6-8月份,是甲鱼蚕卵高峰期,这个时候甲鱼就不得不爬上岸来,一般都会在下半夜,爬到岸上挖洞产卵,产完后再用沙土掩埋起来,免得被其他动物或者人类发现。埋好卵后,甲鱼便会隐藏在周围守护着以防天敌伤害。
所以甲鱼上岸一般都是为了产卵,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捕捉它。人们去捕捉它的话,一可能因为甲鱼护子心切,会咬伤接近它的人,捕捉不成反被伤,得不偿失;二是因为不在甲鱼产卵的时候捕捉它,让它能生下安置好甲鱼卵,来年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甲鱼生存下来,如果我们捕捉产卵的甲鱼,就相当断了甲鱼的后路,赶尽杀绝,对生态也有很大的破坏;三是因为甲鱼是很长寿的动物,不抓甲鱼则相当于放了它一条生路,放生也希望能给自己带来福报。
这也是在警示后人: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
“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为什么下坡野鸡不能追呢,这个道理其实更简单。
野鸡是一种飞禽,在以前的农村很常见,特别是在山上,油菜地里,非常多。过去农村生活条件差,会经常捕捉山里的野鸡,野兔子改善生活,但一般人是抓不到的,因为野鸡会飞,并且飞得还挺快,经常是只闻其声,未见其鸡。看见野鸡扑棱扑棱的飞过,大人们都不会去追,追不上,更别说是下山的野鸡了。本来就会飞,借助下山的坡势能够飞出很远,人再怎么追都是徒劳。不是有句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吗,下山走太快都容易跌倒,要是跑起来去追野鸡更容易摔跤,运气不好跌到崖下,摔断手脚都有可能,为了一只野味落个残疾得不偿失。
这也是在警示后人:不能见小利而置个人安危不顾。
写在最后:“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山野鸡不能追”“再闲不打后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再馋不吃四月鱼,万千鱼仔在腹中”这些俗语主要还是源于我们的生活,听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细细品读,却能引人深思,里面包含很多深入的寓意和一些处世之道。
“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为何野鸡追不得?是何说法?
我村有一老头早上5点去赶集,路过一个土丘时捡到一只八到九斤重的野生甲鱼,顺便拿到集上卖了两千块,他高兴得不得了,可是第三天清晨老头突然走了。这是真实的。
上岸甲鱼莫伸手-是怕它咬人,咬着就不松口了!至于下坡野鸡不能追就是一句话“傻狗追飞禽”。
下山的野鸡主要是冬季,山上已经没有吃的了,不得已下山来找吃的,主动接近人类活动的区域,它知道危险,如果这时去捉它,它的野性是最强烈的时候,具有十分强烈的攻击性。同样的,甲鱼即鳖,为了繁殖后代,离开水上岸了,为了保护自己和腹中后代,也是十分警惕的,对于任何靠近它的动物发起主动出击——咬。总之保护好动物,和睦共存,这个世界才更美好。
“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为何野鸡追不得?是何说法?
“不捉上岸甲鱼积福,不追下山野鸡保命”。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告诉我,你只要遵循就行了,这对你没坏处,这知道我这跛脚是怎么来的吗?
老人指了指自己的跛脚摇头苦笑,自己年轻时心高气傲,总以为没什么能难倒自己,对前人的经验训诫不屑一顾,到头来还是吃了亏,说起来当初我要是听了“下山野鸡不能追”这句话,现在也不会这样了。
在老人阐述下,我终于明白老祖宗对于生活理解之透测,其中蕴含的生活道理让人叹服!
这是老祖宗对后代子孙的劝诫,这里面蕴含着生活的经验与哲理,类似的谚语很多,虽然不能说全对,但至少会给我们一个警示。
对与这两句谚语,我分两个小结来解答!
一、上岸甲鱼不能捉许多朋友可能很难理解,这生活在水里的甲鱼都自己游上岸了还不捉?这不是傻吗?
古时候生活物资欠缺,在都吃不上饭的情况下还讲究这些,这不是古人的“迂腐迁就”吗?
其实这并非是“傻”,而是在积德,古人虽然在没农活时都会进山捕猎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但并非都是毫无节制点索取与掠夺,在捕猎上也世代传下来了许多规矩,这些规矩是猎人的铁则,它所蕴含的哲理是让人叹服的。
甲鱼是我们比较普遍的叫法,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鳖”,鳖是一个“大称呼”,它所属的种类多达几种,但无论是哪一种甲鱼,它都是水陆两栖动物,虽然叫做“鱼”,但其实它与鱼还是有区别的。
因味道鲜美,又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因此甲鱼在我国历史上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食材,多生长于水质较好的河流、湖泊里面,许多人为了捕捉甲鱼而经常去这些地方蹲守,只为能够抓一两只甲鱼回去大补一顿。
上岸甲鱼不能捉的原因有两个:
1:古时没有保护动物的说法,因此也没有这些顾忌,但现在河流、湖泊里的甲鱼都是中华鳖,这种甲鱼也是最常见的鳖类,虽然不是什么保护动物,但鳖类中的山瑞鳖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一种鼋(yuan)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三种鳖与甲鱼都有“亲属关系”,很多人不懂辨认的甲鱼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混淆,如果捉到这种鳖,那你知道是什么后果吗?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上岸的甲鱼都最好不要去动,因为你不知道那是最普通的“中华鳖”,还是最稀有的鼋(yuan)。
2:甲鱼属于水陆两栖动物,陆地与水里都能够生活,不过甲鱼是很少上岸的,相对于水里,陆地对于它的威胁还要大许多,一般情况下甲鱼上岸有两种可能,一是上岸晒太阳,这种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灭在水里滋生的细菌,同时提高自己身体温度,以达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另外一种就是甲鱼需要产卵,它需要在陆地上的沙地里挖小坑,在把卵产到小坑里进行掩埋,一般情况下,长时间逗留岸上的甲鱼都是需要产下后代的雌甲鱼,这样一来是万万不能伤害这种甲鱼的。
你捉的或许不是一只甲鱼,而是几十只小甲鱼的妈妈,你伤害的也是几十只小甲鱼的生命,一旦捉了这样的甲鱼,势必会对这片区域的甲鱼产生影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都有可能。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一句“谚语”,主要原因是告诫子孙后代不要做这种有损阴德的事情,毕竟这可是害了几十条的生命,除此之外要讲究“可持续发展”,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毁掉了未来的发展,要有长远考虑的眼光。
“绝户网、涸泽而渔式的捕捞”或许能够让你吃一顿饱,但你的明天、你的未来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总不能只顾眼下,还要考虑未来,不止是为了我们考虑,也是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考虑,短暂的获利不可取,这就是这句谚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二、下山野鸡不能追说到这句话,给我普及知识的老人家一直不停地叹气,因为他的跛脚正是因为不听这句话而导致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野鸡,这种野鸡与家里喂养的鸡不一样,不仅有华丽的羽毛,甚至还能与鸟类一样自由飞翔,虽然飞翔距离不是很长,但也不是家养鸡能够比拟的。
老人跛脚也正是因为追下山野鸡导致的,老人年轻的时候也是这十里八乡的俊后生,只是年轻的时候性格太皮,加上又有些打猎的天赋本领,这让他有些傲娇,一次随家里长辈进山打猎的途中遇见了一窝野鸡,见这些野鸡四散奔逃,他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去追,后面的长辈怎么叫都不听。
从山脊追到山腰,从山腰追到山脚,这野鸡虽然不能长时间持续飞行,但利用高低落差进行滑翔还是非常快的,在追击的过程中他一脚踩空掉进山涧里,直接就把腿给摔残废了。
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这一条腿也没完全治愈,到了现在就成跛脚的模样,这一辈子也没娶上一个媳妇,这是老人家最懊悔的事情,如果当初听听老人言,不去追这“下山野鸡”也就没这档子事了。
这句话的寓意就是做事做人要小心谨慎,凡事要三思而后行,野鸡事小,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点蝇头小利而忘乎所以,以小利而威胁自己的安危,这事是划不着的。
这两句话也是老祖宗在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也是告诫后辈子孙的话,虽然看似不怎么起眼,话也非常的直白,但它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的。
类似的谚语还有很多,如“不打三春鸟,不吃四月鱼”。
上面这两句话有扩展开来就是“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三月份正是很多鸟类的繁殖时期,这个时候的鸟儿刚刚孵蛋,亦或者刚刚破壳而出,如果我们打了成年鸟儿,那么这些待在巢中的小鸟又该怎么办呢?
没有食物、没有御寒的鸟妈妈,那么这些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鸟儿都将很快离世,因为它们根本就没办法独自生存下来。
“不吃四月鱼,万千鱼籽在腹中”,四月份是鱼儿繁殖后代的时期,这个时候雌鱼肚子里有很多很多的鱼籽,如果我们捕食这个时期的鱼,那么就会断绝更多的鱼,不仅损了阴德,更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这个与不捉上岸甲鱼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要给甲鱼、鱼类繁衍生息的机会,而不是一味无节制的获取,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与此同时,这两句谚语还有另外一层寓意,上岸甲鱼是需要产卵,下山野鸡是遇到了追击,都是“落难之际”,“得饶人处且饶人”,对于这些动物也是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何不高抬贵手呢?
结语: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都是目光短浅的行为,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忘记了未来,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之谈。
这些都是一遍又一遍的教训换来的,是我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留下的文化瑰宝,是无数人智慧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做人做事,先辈们留下了太多的东西值得汲取,也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这不仅仅只是为我们的未来考虑,也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笔财富。
当然!不论是甲鱼还是野鸡,都只是一个“统称”,甲鱼中的山瑞鳖、鼋(yuan)是一级保护动物,七彩锦鸡、山鸡可都是二级保护动物,这样一来自然是万万不能去捉了。
甲鱼与野鸡在民间都是“大补之物”,但你可千万别打它们的注意,要不然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为何野鸡追不得?是何说法?
曾经跟叔叔一起去河边钓鱼,正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只甲鱼顺着河流游到了岸边,我迫不及待的用手去抓甲鱼,没想到甲鱼突然咬住我的手掌不松口,叔叔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甲鱼弄了下来,然后说道:幸好没咬住你的手指头,要不那可就麻烦了,从那以后我深深的牢记上岸的甲鱼莫伸手。
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我来说,每次农忙过后或者闲来无聊都会让叔叔领着我去河边钓鱼,一方面可以补充身体的营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到很多钓鱼的知识,这一年开春我们村上的河流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鱼聚集到此处,也不知是人为放生的还是从上游下来的,我拉着叔叔又哭又闹,非要让叔叔领着我去河边钓鱼,叔叔呕不过我拿起钓鱼的工具带我来到河边。
记得当天风和日丽,我还不忘提醒叔叔拿上折叠躺椅,出门前还大声的告诉奶奶,晚上我们要喝鲫鱼汤,没多久我们来到了河边,叔叔先是用鱼饵打窝,还告诉我,这样鱼不但上钩的快,而且用渔网更是收获颇丰,然后把鱼竿调好长度(当时12岁)递给我,叔叔则在一旁煽着扇子抽着烟。
果不其然,大概过了两个多小时一条接着一条的鱼上钩,此时旁边的桶已经装满了,桶内还有两只将近一斤重的螃蟹,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拉着叔叔准备回家,这个时候叔叔发现河流处有一只甲鱼向我们这边游了过来,还没等叔叔反应过来,我就迫不及待的下水用手去抓,可没想到甲鱼不但没有把头缩在龟壳里,反而张嘴咬住了我的手掌处紧紧的不松口,疼的我哇哇大哭。
叔叔赶紧跑了过来,本想强拉硬拽,可害怕手掌出“血”于是把我的手慢慢的放在水里,用树枝转移甲鱼的目标,此时那只甲鱼慢慢的松开了嘴,我忍着痛苦回到村里的诊所,处理和包扎“伤口”回到家以后奶奶看我这样,把叔叔狠狠的教育一番,还告诉我,上岸的甲鱼不能用手抓的原因,听了以后我时刻牢记这次教训。
上岸的甲鱼莫伸手去抓甲鱼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尤其是野生的甲鱼营养价值更高,甲鱼汤对人的身体有非常多的好处,一般甲鱼只生活在水里一旦上岸,只有一个原因,(打窝产卵)此时甲鱼为了能顺利(产卵),会变的非常凶猛无比,所有上岸的甲鱼莫伸手去抓有两个原因。
1.上岸“产卵”的甲鱼,一旦遇到危险会奋不顾身的保护自己能顺利“产卵”从而(攻击我们),一旦被甲鱼咬住很难从口中挣脱,据说曾经有甲鱼“咬断手指”的事情,所以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2.众所周知,甲鱼营养价值高,尤其是野生的甲鱼营养价值更高,但甲鱼上岸也是为了繁衍下一代,如果我们随意捕获甲鱼,不但有可能会受到甲鱼的攻击,而且还会影响甲鱼的正常繁衍,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会造成甲鱼大量损失,从而影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被甲鱼咬住如何才能让它松口甲鱼一旦咬住人很难让它松口,更不能生拉硬拽,因为要是咬住一些重要的部位,不但容易造成伤口流“血”过多,更容易造成伤口处感染,一旦这样医药费方面肯定会花的比较多,那么如何才能让咬住的甲鱼松口呢,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有效的利用起来。
1.如果是在水里或者河流附近,可以把甲鱼慢慢的放到水里,甲鱼感觉你没有“敌意”就会慢慢松口,然后溜之大吉。
2.用树枝或者地上的物品轻轻的敲打它,让它转移注意力,随后就会慢慢的松口,要么快速取来一盆水浇到它身上,遇水就会松口。
3.身边要是有朋友,或者找附近的人,用物品堵住它的鼻孔,要么狠狠的打在甲鱼的后腿处,遇到疼痛甲鱼自然会立刻松口。
需要注意的是,伤口没有“出血”也要立即前往诊所或者医院治疗,要是伤口“出血”旁边要是有同伴让他帮忙把伤口处的“血”用力挤一挤然后再去诊所或者医院。
下坡野鸡不能追在农村成长的朋友应该见过野鸡长啥样,有时候还会几个小伙伴成群结队的抓野鸡回来炖汤喝,但遇到下坡的野鸡最好不要追,因为野鸡也有翅膀,虽然飞不起来,但能依靠翅膀加快速度。
小时后跟着朋友一起在村里的田野地抓野鸡,玩的好不热闹,但就在下坡的时候,野鸡突然张开翅膀加快了速度,伙伴一不留神摔了一个跟头,起来发现右小腿处有轻微的伤痕,于是我们赶紧把他送到村上的诊所,回到家后小伙伴的父母找了过来,要求我们几个平摊医药费,父亲把我好好的教育一番,并且告诉我,下坡的野鸡不要追的原因。
1.野鸡虽然不能飞,但有翅膀,在下坡的过程中可以依靠翅膀加快速度,而抓野鸡一般都是小伙伴玩的游戏,一不留神就会摔倒在地,难免有一些磕磕碰碰,会让家里人担心,然而有一些地方可能地势险峻,一旦不注意不但抓不住野鸡还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2.田地里的野鸡以吃各种有害的昆虫为主,一旦过多的捕获野鸡,很有可能会造庄稼的收成减少或者颗粒无收,当然这主要是给我们起警示的作用,寓意告诉我们,保护大自然人人有责。
综上所述,上岸的甲鱼莫伸手,下坡的野鸡莫要追,连在一起也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单看眼前的利益,更要有长远的考虑,试想一下,做人做事如果目光短浅,损失的不只是眼前的利益,甚至连回忆都是伤痛。最后我想说,老话说的都是依靠多年生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自有这句话的道理,我们只能从字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要想更深刻的了解,除非我们有古人的智慧,否则一切是空,大家觉得咋么样呢,喜欢的朋友请点赞,收藏,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上岸甲鱼莫伸手,下坡野鸡不能追”为何野鸡追不得?是何说法?
这句话是针对保护自然资源而说的。
先说“上岸甲鱼莫伸手”。
甲鱼,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同时也是大补的美食。
除了人工养殖的以外,它一般生活在水质干净的江河、水库、池塘里,喜欢趴在朝阳的岸边或石头上,利用紫外钱杀死体表的致病菌。
就是北方人通常说的“晒憋盖”。
同时,它的寿命很长,我国古代人多用其寓意,祝福长者长寿。
三国时的曹操也写了一首《龟虽寿》的名诗,里面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
每年的5——8月,是龟的产卵期,它的产卵方式是上岸掘洞产卵,产后用沙土掩埋。
上岸甲鱼莫伸手,就是说这个时期的甲鱼,人类不要伸手去捉,好让其繁衍生息,以免灭绝。
再说“下山野鸡不能追”。
野鸡一般在山上生活,在其生儿育女后,山上食物往往不能够维持生计。
无奈之下,只好冒险下山觅食。
所以,下山的野鸡都是冒险为儿女的,也是繁衍生息的需要,人类不要为了一时之口福,让野鸡灭绝。
除了这两句之外,类似的古语还有很多,如: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籽在腹中。
这都表现了我国古人很高的生态意识,懂得不能竭泽而渔的道理,实在可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