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记得小时候,我老家就发生过几次洪水,记得有一次在洪水退去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沸腾了,因为有村民说公路上以及公路两侧的水沟里冲来了许多大鱼,那一次我也去凑了个热闹,还在路边的水沟里捡到了一条七八斤重的花鲢。许多老乡更是抓了一竹筐,那抢鱼的场景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毕竟在以前,能吃个大鱼就跟过年差不多。

不过,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一个提醒,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丢弃与洪水接触的任何食物。那么,问题来了,与洪水接触过的鱼还能不能吃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与洪水接触的食物不能吃?

洪水过后路上的鱼是哪里来的?

俗话说“洪水猛于虎”,洪水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的洪水是由海啸导致的,而内陆地区的洪水通常由连续的强降雨造成的。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洪水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当然,强降雨不会从天上掉下鱼来,而这些洪水退去之后,留在路上或者两旁的鱼是从两个地方来的:第一个地方是天然的水域中,就拿我小时候经历的那一次洪水,当时冲到路上的鱼就是从离我们村几里外的一个大水库中冲出来的,一些比较小的鱼通常是从天然的河流中冲出来的。

第二个地方就是鱼塘。鱼塘显然是鱼密度最大的地方,而一旦这个地方爆发洪水,鱼塘中的鱼几乎会被完全冲走,我捡到的那条花鲢就是从上游的鱼塘中冲出来的,这个消息是在洪水过后十几天之后,听村子里的人说的,他们说:上游靠近大水库有几个大鱼塘,养了清一色的花鲢,结果一场洪水过后,鱼塘一条鱼也没有了。

因此,洪水过后,我们在沟渠或者路上捡到的鱼都是从天然水域和鱼塘中冲出来的。

与洪水直接接触的食物为何不能吃?

在古代有一个说法“大灾之后有大疫”,这是古人用生命和经验总结出来的,而在古代作为大灾之一的洪灾过后,也通常会跟着瘟疫的。这就我们今天说的这个话题有关。

在古代之所以洪灾后会跟着瘟疫,一方面是因为古代的医疗水平比较低,而洪灾会使人聚集起来,从而增加传染病传播的几率;一方面是洪灾会让许多病媒通过水大范围的传播,在洪灾时,无论是下水道、粪坑都会与雨水和自然水系中的会混合,而且洪水会淹死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被泡在了水中,一些致病菌就是从这些动物尸体、粪坑、下水道中进入水中。

这些水把食物浸泡之后,食物自然会携带一些致病菌,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食物很珍贵,所以即使被洪水浸泡了的食物,人也舍不得扔掉,而是选择吃掉,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患病的几率。

泡在洪水里的鱼能不能吃?

既然洪水中有大量的致病菌,作为在洪水中的鱼身上自然会携带,所以理论上说这些鱼也不能吃。但是,以前很多人都吃过,也表示没有什么问题。那到底能不能吃呢?我认为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如果是鱼已经死掉了最好不要捡回去吃。因为,在洪水中,鱼的死亡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呛死、撞死、药死(误食农药之类的有毒物质),在不确定原因的情况下,吃掉死掉的鱼无疑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

其次,死掉的鱼泡在水中,由于洪水中本就是细菌和微生物的富集地,所以它们会通过鱼的鳃部、嘴巴进入鱼的体内,然后开始分解鱼身体内的组织,加速鱼的腐败,因此这样的鱼从外观上看很新鲜,但其实里面已经坏掉了,所以洪水退去后,死掉的鱼是不可以吃的。

既然死鱼不能吃,活鱼呢?活鱼虽然是鲜活的,但依然是不建议吃的,因为以前的人会“疯抢”原因是买条大鱼一年到头也就一两次,而且以前的人缺衣少吃的,有的吃就不错了,所以也不挑剔,直接带回家铁锅一炖。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吃鱼也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这是其一。

其二,现在比起以前来洪水也有变化了,以前的洪水中主要的构成就是雨水、天然水域中的水以及一些生活垃圾的水,这已经够脏了,而如今又加上了一个新的构成:污染。在以前,农村地区除了炊烟渺渺,几乎看不到工厂的烟囱,但是现在许多农村地区也被工厂包围了,这样地下水污染,排污的水会与洪水混合,成为了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水,在这种水中浸泡的鱼,即使是活鱼,也有被污染的可能性,而这些污染是高温烹煮所无法解决的。

因此,如果洪水退去后的鱼无论是死掉的还是鲜活的,都不建议吃了。

总结

以前洪水过后的鱼人们都会疯抢,这是因为当时的生活水平低以及健康意识差导致的,时至今日,如果洪水后还有鱼,我的建议是不要吃,不仅仅是死鱼不要吃,即便是活蹦乱跳的鱼也不建议吃,因为洪水携带的致病菌太多了,而且现在污染又比较严重,所以这样的鱼吃了可能会危害健康。

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祖辈养鱼大户李大爷曾说:洪水中冲刷上岸,或人为打捞的鱼不吃为妙,得敬而远之。我起初并不相信,觉得这是他吓唬村民,自己好偷偷捕鱼吃独食。结果,事实还真给村民们上了一课。

98年东北梅河口发洪水,县城安然无恙,但下面许多村子地势太洼,被洪水将大桥都冲断了。河床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水面上依稀漂浮着驴子和猪等动物尸体,偶尔水中还泛起个绿色的大西瓜。村民们只等着洪水一消,用4-5米的四方 角渔网起鱼,毕竟洪水中的鱼是无主之鱼,不怕人后找。

唯有李大爷劝诫说:这来源不明的鱼,还是不吃为妙啊,得敬而远之。可村民箭在弦上,家伙事都准备妥当了。虽然知道李大爷有打鱼经验,可我行无素没人听劝告。洪水一停,锅碗瓢盆,渔网鱼叉一哄而上,村民们收获颇丰。女人们带着孩子回家烧水收拾鱼,大家准备大快朵颐。

第二天,村里有好几个小孩子和大人拉肚子,都跑去村里赤脚医生那开药。大家才明白,李大爷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切实的经验。吃洪水过后打捞的鱼,确实有风险。敬而远之是对的。

后来我长大成年,心里却一直在疑惑:洪水里的草鱼鲫鱼鲶鱼等,即使有龙卷风也不一定刮得下来。洪水来之前,不是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里的,就是小水库和水塘等人工蓄养的水池中的。

这些大鱼小鱼,平时也打捞上来吃啊,怎么入了洪水,一旦食用就会造成身体不适了呢?

先简单了解下:“海纳百川”的洪水里有什么东西:

作为自然灾害,洪水一般来自沿海的海啸,或者内陆雨量过大强降雨。古代洪水尤为出名的就是黄河泛滥的洪水。比如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秦朝时的“曲防”。北宋最为重视,除黄河防洪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都出现了堤防。

根据资料所查:自近代1946年前3000-400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大改河道1共26次。范围北面到海河,南面到淮河,共达25万平方千米。达到中国面积的千分之3。真是触目惊心。

洪水区别于龙卷风,火山喷发,冰雹,大雾,雷电,寒潮等比较单一的肆虐方式,洪水是花样百出,裹挟着遇见的一切物体前进。除非洪水裹挟冲刷不动,才会放过饶恕它一码。真是“海纳百川”。

动物们一旦被裹挟进洪水,几乎难逃一死。毕竟洪水中除了水,还携带着其他像泥沙,瓦片,砖头,石块等硬物。水势浑浊不清,水流又猛烈翻滚,即使人会游泳,也难以脱离洪水上岸。所以,当洪水来临时,水面上经常看见骡马驴子和猪等动物的尸体。

而水面下方,也有着数不清的动物遗骸,以及腐败后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影响着水质。甚至农民种植的像西瓜,香瓜等作物也难逃洪水的猛流。陆生动物和植物如此,其实水里面的鱼类,所受的遭遇也谈不上多么舒适惬意。

虽然鱼类在水中可以用鳃呼吸,但巨浪翻滚下,水中的污染已然达到鱼类不堪重负的境地。大部分鱼身体会被擦伤,撞伤。鱼腮中塞满了泥土等肮脏的东西,甚至鱼腹内也填满了脏水和脏土。

而小部分鱼的生命力强盛,恢复得快。其实内脏也已经被洪水搅合得七晕八素。一旦被人为打捞,或者洪水消退冲刷上岸边,鱼也已经没有呼吸了。在人类眼中,生命力已经不那么鲜活了。

甚至,许多鱼在洪水中就已经濒临死亡。冲上岸边已经咽气多时了,或者张着鱼嘴苟延馋喘,奄奄一息。其他的鱼虾蟹类遭遇大体相似。洪水的威力可见一斑。

所以,为什么洪水过后的鱼尽量不吃为妙,其实不难理解:

并不是所有洪水中浸泡过的鱼都不能食用,也不是出于人道主义禁食毕竟,我当年也大胆吃过,身体不也一直安然无恙嘛。

但抵抗力差,免疫力不太好的人食用,确实有一定风险,得敬而远之:

01,冲刷上岸的鱼易致病,打捞的鱼泥沙多,难清理,口感差,污染大:

洪水过后,有些鱼被冲刷到地面或小水坑里。短短几个小时的阳光暴晒或自然风干,鱼就难逃死亡,逐渐散发出难闻的异味。即使冲刷过后遗留在水坑里,那也是死水,鱼在缺氧下很难呼吸和保持鲜活。可想而知,无论哪种情况下,冲上岸的鱼也不新鲜,吃后都容易致病。

有些鱼是人为用渔网捕捞的,因为洪水中泥沙多,难清理,造成打捞上来的鱼土 腥味比正常鱼要浓烈,口感也差。我嫂子用大盆清洗浸泡吐沙子1天,吃鱼时还是 牙 碜 ,掺着一股子土腥味。

另外,洪水发生时会冲损稻田里面的农作物,枝叶根茎上面残留的农药和化肥也顺着洪水一股脑的急流而下。平时的鱼可没有这农药浸泡的污染。而当鱼类吃下这些农作物,或与水里的农药接触。然后再被人为获取食用时,虽然当时鱼类污染的剂量小, 或许难察觉。

但时间长了将来特别容易导致,农药积累超标,或重金属残留等对身体造成的一系列隐患。

02,洪水里或有稀有保护鱼类,一旦吃下将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或中毒:

平时买不到稀有的保护鱼类,也不敢买。但发洪水时的鱼,因为是来源不明的无主之鱼,“捡便宜”的鱼,不花钱得到的鱼,打捞上来也很难分辨鱼的品种,也就不敢三七二十一,吃了再说:

有时吃到了国家保护的稀有鱼类,那你也只能自认倒霉。关于食用受国家保护的稀有鱼类的量刑,与稀有鸟类和动物是一样的。尤其是个别鱼类,是要牢底坐穿,或者吃几年牢饭的。

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和新疆大头鱼,这4种是国家一级保护鱼类。文昌鱼、秦岭细鳞鲑、金丝鱼、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大头鲤、松江鲈鱼、黄唇鱼、金钱鲃、克氏海马鱼,川陕哲罗鱼、胭脂鱼。以上12种是国家保护二级鱼类。额外提示:上述鱼类都是“牢饭之鱼”。

即使不是稀有鱼类,某些淡水鱼和海洋鱼类,也是含有轻微或剧毒性的。比如河豚含有致命的神经毒素,没有资格烹饪,或缺乏厨师经验的人,擅自操作烹煮,10分钟-6小时内足以要人命。

03,其他与洪水接触的生物,也都要禁食。侧面是种防患于未然的思维:

洪水之后的沙滩上,一片狼藉。淤泥遍布,石块土堆横七竖八。小猫小狗,驴马野猪等动物尸体暴露在太阳下,瓜果也四散泡发了。满目疮痍的大地,没见过洪水的人想象不到其中的惨烈场面

在以前,物资贫瘠,生活困苦。洪水带来的鱼虾蟹,动物肉和瓜果蔬菜等,或许能够改善一下生活,补充一下营养。而现在人们丰衣足食,这白捡的便宜,也没那么好入口了,起码来源不明的食物不要触碰食用。

丢弃与洪水接触的任何食物,这是近日世卫组织发布的重要提示。

不仅仅洪水中的鱼尽量不要去食用。动物尸体也要掩埋入土,以防微生物和瘟疫泛滥。对于植物,即使是日常经常见的西瓜,香瓜,稻谷也禁止食用。晾晒后的谷物等也尽量不要食用。这背后与洪水泛滥前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腐败丛生,蚊虫叮咬肆虐有莫大关系。

这侧面也是谨慎对待生命,对大自然的尊重,以及防患于未然,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思维。

另外,洪水区域的水源要及时保护,氯化或者煮沸消毒后才能饮用。甚至用洪水洗碗,洗漱和准备食物,也尽量不要这么做。接触过洪水的手,也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水清洁后才可以。不然,也有小几率会导致皮肤腐烂,过敏等疾病和情况发生。(如下图)

总之,与洪水接触对身体健康存在隐患。这是自古至今留下的生存经验。更何况是食用呢?

写在文末:

洪水中的鱼虽然来自天然河流或者人工饲养的水库鱼塘,但经过洪水浸泡,翻滚摩擦,泥沙污染,被冲上岸边或者人为打捞时,不是死鱼,也是将死的鱼,已经不那么活跃新鲜了。

所以当洪水过后,尽量对这些鱼敬而远之。这不是出于虚伪的人道主义,而是自古至今真实的生活经验。易致病,多泥沙,难清理,口感差,污染大。另外,分辨不清,吃下保护的稀有鱼类,令你身陷囹圄,也得不偿失。其他洪水浸泡过的动物肉,瓜果菜蔬,甚至水源也要禁用,禁食。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其实越来越近,如今引发气候多变的温室效应,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已经逐渐分不清楚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界限了。

禁食洪水浸泡的鱼,背后是不是值得我们人类深思呢?希望看过的人都能有所启发。你吃过洪水打捞的鱼吗?那是什么体验?该不该吃呢?欢迎留言探讨(图:网络)

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应该能吃,但要看你在哪里捞的,是野生鱼或有主鱼。因洪水泛滥,导致久早之地,成为泽国。洪水总会退去,一些鱼就会因各种原因滞留各种地方。如果已经腐烂变质,当然不能吃。如果是活鱼,只要不侵犯他人权益,捞上来就是你的,可以食用。

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有些鱼是受法律保护的种类,就不能食用,应该放生或交给有关部门处理。有些鱼种,如果根本不常见,没有食用先例,最好也不要食用。

还有就是有的鱼属于养殖户的,因洪水逃逸,如果知情的话,最好与养殖户勾通,以免引起误会。

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在一些排水能力不是很强的地方,就有可能会出现洪涝的现象。而这些洪涝的出现,大多数也是出现在持续好几天下大雨的情况,又或者说是在强降雨的情况下,会比较容易造成的。但是通常与大洪水接触过的食物都不能再吃,这又是为什么呢?而且大洪水过后,在野外的一些地方,也经常会有很多鱼类出现,那么到底能不能将这些鱼类捞上来吃呢?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大洪水过后,野外的鱼到底从哪里来?

既然我们要讨论大洪水过后,在野外的鱼到底能不能吃这个话题,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在大洪水过后,这些野外的鱼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在野外的鱼类来源一般都有两处,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当然也不会无中生有。而它们的其中一处来源就是在天然的水域中,可以是一些野外的河流,也可以是灌溉农田用的小河,还有可能是附近的一些沼泽地,在大洪水发生之后,这些水的水位也迅速抬高,其中的鱼类就可以顺着大洪水逃到其他的地方,有一部分鱼类还有可能会跑到公路上面去。

当公路上的大洪水退去之后,这些鱼类又还没有来得及跟着洪水退去,所以通常就会留在公路上面挣扎,最后很容易就会被人们捉到。

野外鱼类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人工养殖的池塘,可以说每次发生大洪水的地方,最容易联想到损失的就是一些养殖户的池塘。由于池塘中的最大水容量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当降雨量特别大的时候,池塘中的水就有可能会溢出来,而里面的鱼类也会跟着这些水逃到野外。

小时候在农村,我就遇到一次下大雨的情况,那时候的大雨已经下完了,但野外的流水还特别大,我也不记得到底是什么原因,就令我到野外去看看,才发现外面的农田都被淹没了,人下到农田中一般都会淹没到膝盖。

而农田与农田之间通常都会有一道田埂,人们可以从上面走过,也有的田埂会出现一个缺口,主要也是用来排水或者进水的。这时候我看到的就是离河边比较近的农田田埂上出现了一个缺口,大量的水就从这个缺口流了下来,流进了旁边的河流里。

同时伴随着这些水流出来的,还有大量的鱼,我数了一下,大约在一秒的时间内,就会有三、四尾的鱼从农田流进河流中。我知道这些鱼基本上都是从附近的池塘中逃出来的,每一尾鱼大约都有两个巴掌那么大,可见养殖户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与大洪水接触过的食物为什么不能吃?

至于与大洪水接触的食物不能吃,这里面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河流在正常的状态下,一般不会以其他的河流混合在一起,除非是在它们的交汇处,这些河水才有可能会进行混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河流的功能都很容易可以区分开来,哪一条河是工业用的,哪一条是用于灌溉农田的?其实都可以弄得一清二楚。

但当大洪水发生之后,这些河流的水位迅速升高,而且又很难排去,这样就很容易会使不同河流之间的水流混合,并且在地面上漂流。这有可能还会包括一些农民用于发酵使用的牲畜粪便,又或者在城市中还会有一些下水道,也可以说是专门排污水的通道,在大洪水的作用下,这些物质都有可能会漂到地面上来。

一旦这些物质与食物接触,就很容易会使食物变得肮脏,里面可能会拥有比较多的工业污染物质,又或者是容易滋生细菌的物质,所以吃了这样的食物就很容易会出问题。

而大洪水退去之后,如果天气还没有转变为晴天,也很容易会产生瘟疫等状况。就是因为这些工业污染的物质又或者是排污通道的排泄物等等都已经飘到地面上来了,它们就会为细菌等其他有害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再加上大洪水退去之后,地面还是比较潮湿的,所以这些有害病菌就更容易生长了。

泡在大洪水里的鱼还能不能吃?

那么在这些大洪水里面泡过的鱼,到底还能不能吃呢?其实有的说法是可以吃,但有的说法也是不可以吃,到底哪种说法才是对的呢?这里面还是要分情况来讨论。

像我上面所提到小时候的经历,在农田附近一般都会有池塘,这是因为有一些人原本就是农民,但他们已经不想下到农田中干活了,所以就将这些农田挖成了池塘,用来养鱼。挖出来的泥土也没有带走,而是堆在了农田边上,所以这些池塘一般都会比周围农田的地势要高很多,当池塘的水溢出来的时候,一般都是向着四处流走的。

这也说明从这些池塘里面逃出来的鱼是很干净的,和刚刚从池塘里面捞出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不过当时我想要抓住这些鱼,还要跨个那条河流。这条小河流的宽度还是有点大,自己的两条腿肯定无法跨过去,虽然旁边也有一座水泥板做的小桥,但由于时间比较长,它中间已经开始出现了折痕,只不过里面添加了钢筋,才使它们还连在一起,否则早就已经断了。

但我还是不敢从上面走过去,因为这些水流还有点急,毕竟是在刚刚大洪水过后,这种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而且那座水泥板的小桥,已经有一部分被淹没在水流中,所以我要是从上面走过去很容易就会踩断,所以才放弃了过去捉鱼,否则这些鱼还是可以捉回去吃的。

只不过这种情况还是要根据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考虑,就是因为我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比较熟悉,所以才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但如果我们去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而且又发生了大洪水,那么这些鱼到底还能不能吃呢?我们就没有这样的底数了。

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农村都已经建设了一些工厂,那么工厂一般也是会有污染的,那么被这些洪水所泡过的鱼类,在捞上来之后也是不能吃的,毕竟会带有一定的工业污染,吃掉之后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综上所述,在大洪水过后捞上来的鱼,一般都是不能吃的,就是因为大洪水会使整片水域连在一起,这样就会使河内一些比较多污染的物质都飘了上来,也有可能会使排水沟的排泄物也漂上来,一般会带又比较多的污染物质,甚至还会带有一些致病的病菌,所以吃掉这样的鱼类,就有可能会使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

但如果我们对所在的地方比较熟悉,可以根据水流流动的方向来判断这些鱼类,根本就没有受到其他的污染,那么将这些鱼类捞上来之后就还是可以吃的。要是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最好还是不要吃为好。你是怎么看的呢?

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如果你知道这些鱼都经历了怎样的生存环境后,我相信你也会顿时失去胃口,别说吃掉它们了,甚至都不想再多看一眼。只要一想起洪水中的那个画面,你的身体肯定会产生“别样”的感受。

在我印象中,经历过两次发洪水的场景。一次是小时候,一次是前几年,虽然时间间隔久远,可看到洪水时却感受到了同样的震惊和恐惧。奔腾的洪水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所到之处全变成了一片汪洋,泥水夹带着各种垃圾、断掉的树枝等杂物咆哮着奔向远方。

人在这个时候是无力又绝望的,面对这头发怒的狮子,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家园被瞬间摧毁。此时,每个人都能深深感受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与无助。

洪水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对人类家园的毁灭,那些生活在野外的动植物也不能幸免。具体可以从以下四点来分析。

一、房屋、道路、农田等遭到破坏,遭受经济损失。前几年老家发洪水时,那个惨状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因为雨下得又大又急,不停歇地整整下了一天一夜,别说农田了,村里刚修的水泥路也因为暴雨的冲刷导致路基损毁,路面出现了垮塌和裂缝。

我们村因为地势偏高,房屋基本没受影响,但相隔不远的另一个村子就遭了殃。因为刚好地处洼地,大量的雨水很容易聚集,又不能很快排出去,好多人家里都被淹了。雨水漫进家里将近一米高,家具、电器啥的都被泡坏了,损失可想而知。

二、大量的生活垃圾、有害物质会在流水的作用下四处飘散,加大对环境的污染。不下雨的时候,平常的生活垃圾都是堆积在地上,只要不随意翻动,就不会出现垃圾满天飞的情况。可一旦遇到下雨,这种场面就有些令人作呕了。

特别是在农村,因为地势广阔,不少搞养殖的都会选择在距离村子不远、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养牛、养羊。平常这些牲畜排泄的粪便养殖场都会及时清理,并运送到其它地方当作肥料。可要是遇到下雨或者极端的天气,粪便清理的工作可能就会延迟。

就比如我的老家前几年的那场洪水,因为连续下了好几天,道路又遭到了破坏,所以附近养殖场牲畜产生的粪便在雨水的冲刷下四处漂浮,不仅味道难闻,水也被污染的严重。

如果遇到周围有化工厂的,如果储存不当,也可能导致有害物质被洪水冲走,而这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各种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情绪上也会出现波动。别说是洪水了,就连平常的下雨天都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影响,堵车、晚点这都是正常情况。而洪水带来的危害却远大于此。

道路遭到破坏,多数交通工具根本不能通行,只能依靠步行或者其它小型的交通工具。同时生活物资的供应也是个问题,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万一遇到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集体转移的村落,对大家带来的情绪波动也很大,家园被毁、自己居无定所,任何人都无法坦然面对这一切。

四、动植物会在洪水的肆虐下丧生,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洪水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只发生在人类身上,那些野外的动物也无法从这场灾害中幸免。网络上有过不少动物为了求生,可怜又无助地紧紧抓住树枝好让自己不被洪水冲走,老鼠、蛇、野兔等等,都是自然灾害的受害者。

在洪水的肆虐下,动物也失去了家园,不仅如此,寻找食物对它们来说也是很困难的事情。于是,因为饥饿、伤口感染病菌、被水流冲走就是大部分动物最后的结局。太多的生物失去了生命,那么这一片的生态平衡也将遭到破坏。蛇少了,老鼠就多,庄稼就会破坏的严重,失衡的生态最终影响的还是我们人类。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洪水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对环境和生产活动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但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也并没有一味地悲观和消沉,反而会在灾害面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比如在洪水过后的河沟、稻田里抓鱼。

雨下得太大、池塘里的蓄水量有限,一旦池水漫过堤坝,池塘里的鱼虾就会被冲得七零八落。生命力强的鱼虾会顺着水流往下游游去,而那些经不起折腾、生命脆弱的鱼虾就只能在洪水的冲刷下死亡。所以,经常能在洪水过后看到稻田里或低洼的地方聚满了前来捕鱼的人,还别说,大多数时候都能满载而归。

但很多人并不建议将这些鱼捕回家烹饪,他们认为吃这种鱼会对健康造成特别大的危害。虽然表面上看这些鱼都是活蹦乱跳的,身上没有伤痕、也没被细菌感染,但如果我们在了解了爆发洪水时鱼虾会面临怎样恶劣的生存环境,或许就会改变把鱼捕回家吃掉的想法。

一、身体被树枝、垃圾等划伤,伤口被细菌感染。洪水冲刷的力量是巨大的,重达几十吨的大卡车都能被洪水瞬间吞噬,更别提体重仅有数千克的鱼了,在洪水面前,它们只能“随波逐流”。这种环境下,它们要去哪里根本由不得自身,能尽量避开那些混在水流中的树枝、石块,不被划伤、砸伤已经是最大的万幸了。

但很多鱼并没有这么幸运,在洪水中,很容易被树枝石块等硬物划伤身体,而动物一旦受伤,伤口的感染会加速它们丧生的过程。这些受了伤的鱼,身体已经感染了很多的病菌,伤痕累累的身体上已经布满了细菌,这种鱼真的不建议食用。

二、长时间在浑浊不堪的水中生活,鱼身上的土腥味儿特别重,而且体内也吸入了不少淤泥,难以彻底清洗干净、口感差、感染病菌的几率大。健康的鱼身上本来就有鱼腥味儿,而且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恶劣,这种鱼腥味儿就越强烈,尤其是那些生活在臭水沟、排污池中的鱼,根本无法食用。

而在洪水中捕捞起来的鱼,它们的生存环境也不乐观,混浊不堪的水质、携带着大量的泥沙甚至垃圾,鱼身上的鱼腥味儿必然很强烈。而且长期在这种水质中生存,鱼的身上也沾染了很多病菌,不适合拿来食用。

三、有些鱼本身就具有毒性,如果不小心被误食,对健康会造成伤害。既然是洪水,那肯定波及的区域就比较广,人们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肯定会见到一些以前不曾见过或者很少见到的动植物。

大家都知道河豚有毒,如果烹饪方式不当,很可能在食用之后身体出现不舒服甚至中毒的症状。认识河豚的人知道该怎么吃,可遇到不认识这种鱼的人就很难保证了,不小心误食的话,很容易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四、部分鱼可能是保护动物,被不明所以的人吃掉后可能招来麻烦。有些鱼是因为有毒不能吃,而有些鱼是因为受保护不允许吃,特别是对于那些珍稀鱼类,平常生活中就很难见到,更别提吃了。

记得老家那次发洪水时,就有人捕捞到一条长着四只脚的“鱼”,因为长相怪异很多人都前来凑热闹想“一睹芳容”,而捕捞到这条鱼的人打算等大家都看够了把它给处理了,让家人尝尝鲜。

谁知这事很快在周围几个村子里传了开来,有人认出了这条鱼,是野生的娃娃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私自捕捞可是要承担责任的。吓得这家人连夜找到有关部门,把鱼给上交了!事后万分庆幸自己没有吃掉,否则不知道会给自己惹来什么麻烦呢!

总结

从以上几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确定,洪水过后捞上来的鱼最好不要吃,不仅因为鱼在洪水中会受伤、感染病菌、土腥味儿重,还因为有些鱼本身有毒,如果烹饪方式不当,被人吃下后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且,有些鱼是受保护的种类,要是被捕捞吃掉的话很有可能惹大麻烦。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要对自然、对生命心存敬畏。洪灾的发生除了自然的力量之外,人为的原因也不可忽视。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偷猎偷盗、大量的废气垃圾四处排放,这些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人们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几乎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

所以,为了减少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让我们生存的家园变成每一个人的乐土,地球上所有的人应该携起手来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多植一棵树、多节约一度电、多挽救一只小动物,我相信我们的地球会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逐渐恢复健康,蓝天碧水、山清水秀的美景也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要是你知道鱼儿在洪水中经历了什么,恐怕你看着就会恶心干呕,有着10年捕鱼经验的老师傅说“洪水过后,鱼尽量不要食用,小心病从口入”

小时候洪水过后,全村老少齐上阵,别开生面的捕鱼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一场暴雨俨然成了一名魔术师,将大街小巷变成一片汪泱泽国,鱼儿在这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六个一群,三个一伙,有时还顽皮地将头探出水面吐出一串水泡;有时在水草里穿来穿去,好像在捉迷藏似的。

父老乡亲见此盛况,纷纷撸起裤腿,拿出自己自制的捕鱼工具,化作捕鱼达人,在一片汪洋之中开启欢快的捕鱼之行。

他们一个个身手都矫若游龙,身手敏捷,有的拿网、有的徒手、有的拿着简易渔网,在大街上东奔西跑的。时而齐心协力,互相说:“快快快,别让鱼跑了!”时而单打独斗,充满着欢声笑语。大家伙脸上迸溅星星点点的泥水,脸上却挂着开心的笑容,到处欢声笑语,一副温馨的捕鱼景象。

“有没有鱼无所谓,主要是享受这份快乐。好喜欢这种气氛,只求不要大洪水大灾大难就可以!”

问题来了,洪水过后的鱼经历了什么,到底能不能食用

死鱼死虾,严禁食用

“洪荒猛兽”过后,水中会出现大量死鱼、死虾,这是严禁食用,否则会病从口入。在洪水爆发时候,水中的有机物分解速度加快,大大消耗水中的氧气,容易导致鱼虾缺氧窒息死亡,再加上洪水中夹杂着各种病菌,死掉的鱼泡在水中,由于洪水中本就是细菌和微生物的富集地,所以它们会通过鱼的鳃部、嘴巴进入鱼的体内,让死鱼携带大量病菌,加速鱼内部分裂解,导致鱼儿变质,因此这样的鱼从外观上看很新鲜,但其实里面已经坏掉了,所以洪水退去后,死掉的鱼是不可以吃的。长时间的侵泡,导致鱼类变质, 一旦被人们食用,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和各种身体不适,稍有不慎还有可能失去生命。

活鱼怎么处理__不建议食用

既然死鱼不能吃,活鱼呢?活鱼虽然是鲜活的,但依然是不建议吃的,大家伙肯定会这么想,以前从洪水中打捞上来的鱼吃了,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呀?以前为什么可以吃

在以前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填饱肚子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吃鱼更是一种奢求,大水过后能逮上几条鱼,都是一件可遇不可求得事情,自然不会放过这些“美味佳肴”,在那个饥不择食年代,大家伙没有挑三拣四,对于洪水中的鱼更是来者不拒。

来历不明

现在的洪水爆发有多重原因造成,洪水中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因素存在,洪水的组成有洪水、天然水域以及工业用水,生活垃圾用水,各种污染交织在一起,各种重金属、污染都蕴含在洪水当中。再加上这些年工业污染严重,工业污水水中成分更为复杂,一旦洪水与工业用水混合,其中的危害程度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的鱼即使活着,也是苟延残喘。这样的活鱼、活虾也成了传播病毒的载体。即使人食用当时没事,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却积累了更多的病毒,当打破人类承受的极限,疾病会不找自来。

大家伙注意了,我们不能因为贪图蝇头小利,食用来历不明的鱼类,给自己带来疾病的痛苦,花钱受罪,因小失大。

大家伙看看洪水中的鱼都经历了什么以后,看看大家伙还敢使用吗?

在古代洪水过后,容易引发大规模的瘟疫,主要原因是,洪水中含有大量病毒,再加上医疗水平低下,洪水容易导致人员聚集,大大增肌了疾病的传播几率。

看看洪水之中都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看看洪水中的鱼类生活在什么样的生存环境

生活污水和垃圾

一旦洪水爆发,大量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会四处飘散,这当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在我们生活当中空,平常生活垃圾堆积的地方,恶臭难闻,苍蝇满天飞,滋生大量的病毒和细菌,一旦洪水爆发,会导致垃圾融进洪流当中,其中的未来都不用我过多的解释了吧。

牲畜粪便、还有农药

在农村各大养殖行业兴起,各种养殖行业进入了春天,这就避免不了牲畜的粪便排泄物,在我们农村养殖户会排放到固定的河沟,防止污染水源。一旦洪水爆发,所有地区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养殖场自然难以避免,因为连续下了好几天,道路又遭到了破坏,所以附近养殖场牲畜产生的粪便在雨水的冲刷下四处漂浮,不仅味道难闻,水也被污染的严重。

洪水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存在,比如农药污染严重,洪水泛滥,导致农作物的农药进入洪水,导致洪水携带一定量的农药,当水中的鱼类饮用以后,有可能会携带一定量的病毒,人一旦食用,有可能造成药物中毒。

工业污水

洪水泛滥,导致工业污水泄漏也是在所难免的, 工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还有危害物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

“工业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大气、水域、土壤)中,会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

一旦废水排入江河湖海,会导致水质败坏,破坏水产资源和影响生活和生产用水,导致鱼虾大面积死亡。

各种动物的尸体

无论是下水道、粪坑都会与雨水和工业水系中的水混合,而且洪水会淹死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被泡在了水中,容易发生变质腐烂,一些致病菌就是从这些动物尸体、粪坑、下水道中进入水中。

像特大暴雨、台风等恶劣洪涝灾害,极易引起土壤当中微生物的暴露,再加上淹死的各种动物尸体,尸体漂浮在洪水当中,容易腐烂变质,导致细菌滋生,引起水质变坏, 这也是导致洪水过后爆发大规模瘟疫的重要原因。

这样水中的鱼大家伙还敢吃吗?

洪水中侵泡是食物可以在食用吗?

1、花生、大豆

像这种经济作物洪水浸泡时严禁使用的,在洪水的浸泡下,容易发霉变质,比如花生中的黄霉素对人体就是有很大的危害,在情况不明下,水浸泡大米、黄豆、花生,即使晒干了也是严谨使用。

2、生水不可以直接喝

洪水过后,井水不可以直接饮用,因我洪水当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即使加热以后,也要慎用,一定要使用经过处理的矿泉水,

3、水泡西瓜

在夏季洪水爆发,导致大量西瓜被水淹,水泡西瓜可以食用吗?

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食用的,在吃西瓜之前一定要检查仔细,看看西瓜是否变质,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侵泡的药物

密封的零食、药品擦干水,就没关系?

药品被水浸泡过就不能服用了

即使包装完整,这类的药品和食物也要集中销毁,如果食用,就存在导致消化系统感染等风险。

洪水浸泡的食物,即使包装完好,也要慎用,稍有不慎都会引发肠胃疾病。

洪水过后如何防疫

清洁消毒

消灭病毒传播的源头,尽快处理洪水中的垃圾,各种动物尸体要及时处理和掩埋,防止腐烂变质的动物引发大规模瘟疫,清理过后要及时消毒。

2.保护水源

要及时修复饮用水设施,修炼是远离厕所、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防止水源二次污染。

3.消灭蚊蝇

苍蝇是病毒有效的传播途径之一,要及时杀灭蚊蝇,消灭病毒的传播。

饮食方面要注意事项

1.安全饮食

大家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食物和商品;不使用水浸泡发霉的食品:不吃洪水浸泡的鱼类,各种水果食用之之前要消毒。

2.安全饮水

饮用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自来水要烧开后再饮用;保护好饮用水源附近的环境卫生;清洗食品或餐具时要用消毒后的水。

搞好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好各种消毒的防治各种病毒传播。

总结:

从以上几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确定,洪水过后捞上来的鱼尽量不要吃,来历不明,生活环境不清楚,洪水中的鱼会受伤、感染病菌、土腥味儿重,还因为有些鱼本身病毒的携带者,一旦人烹饪食用,小心病从口入。

洪水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大自然在提醒我们人类,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之心,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携手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要再乱砍乱打,任意猎杀野生动物,肆意妄为的工业排放。

只有我们大家伙携手前行,献出我们微薄的力量,我相信我们的地球会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恢复往日生计,蓝天碧水、山清水秀的美景也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