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来自国外,那么谁来解释一下物种入侵?
在我们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外,比如洋葱原产于西亚、番茄原产于南美洲、红薯原产于中美洲、黄瓜原产于印度等等。但是,同样是来自于国外,不同的物种定义也不同,比如前面说到蔬菜,就是对人有益的,而一些像美国商陆、清道夫这些物种同样来自国外,就是“外来入侵物种”。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外来”,如何界定入侵物种呢?我们简单地来了解一下。
外来物种?入侵物种?入侵物种是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而且到目前为止,世界任何一个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几乎都受到了入侵物种的威胁。以我国为例,仅仅是到2020年,我国就发现了超过660个入侵物种,其中植物占比56%、动物占比33%,剩下的约11%由菌类、原生、原核生物组成。
那么,入侵物种与外来物种究竟有什么差异呢?严格意义上说,入侵物种包含在外来物种中,但是入侵物种是外来物种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因为,外来物种泛指所有未出现在该地区出现,但是后经人有意或者无意引入到该地区的物种,而入侵物种首先是外来物种,不同的是它们被引入后在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下,在新地区发展成了一定的数量,并且威胁到了本土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入侵物种又叫外来入侵物种。
那么,入侵物种都具备什么特点才从外来物种中“脱颖而出”了呢?一个外来物种,想要成为入侵物种是非常困难的,它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下4个要求才可以:
第一:被人广泛的接受。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一个入侵物种的形成,归根结底是人带入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个物种必然有某一个特点是被大多数人广泛的接受的。我们举个例子,罗非鱼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入侵物种之一,也是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罗非鱼原产于非洲,目前世界大多数淡水水域中都能看到它们身影,之所以会这样,与罗非鱼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罗非鱼成为入侵物种就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它们的经济价值。再比如食蚊鱼,食蚊鱼原产北美洲的淡水水域,因为它们在水中主要以蚊子的幼虫孑孓为食,所以被世界各地广泛的引入等等。因此,入侵物种大都具有被人广泛接受的点或者是利用价值,只有这样才有被人带入的机会。
第二:强大的繁殖能力。一个物种想要成为入侵物种,繁殖能力强大是必须具备的,因为,在任何环境中,生物都有成活率的约束,尤其是对于一个进入新环境中的物种,它们如果没有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很难站稳脚跟的。我们举几个例子,澳大利亚的穴兔泛滥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目前澳大利亚还有约5亿只穴兔在肆虐,巅峰时期穴兔在澳大利亚的数量甚至突破了100亿只,这是为什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穴兔的繁殖能力太强,因为,一只穴兔出出生到具有繁殖能力,只需要半年,才繁殖开始,一年一只雌性穴兔就能生平均6窝小兔子,每一窝平均2-8只,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让穴兔在澳大利亚从24只仅用了6年就达到了数万只,之后数万只穴兔继续繁殖,达到了100亿只以上。
我们再举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小龙虾。看到小龙虾,许多小伙伴会嗤之以鼻,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小龙虾已经成为了“入侵物种”失败的代表动物,在我国,每年需要相当规模的养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从1929年,小龙虾传入我国开始,它们一度侵占了南方许多地区的野生水体和稻田,时至今日,它依然在我国野外的水体中活的好好的,所以,小龙虾并非入侵失败,起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们在我国的“入侵”依然是成功的。这离不开小龙虾的繁殖能力,一只雌性的小龙虾从卵到可以产卵需要2-5个月左右即可,此后,它们一次就能产下300枚卵,周而复始。
因此,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外来物种成为入侵物种的必要因素之一。
第三:强大的适应能力。外来物种必须要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才有可能形成入侵物种,因为不同物种的原产地、环境等因素都不同,进入新的环境后,它的适应能力就尤为重要了。我们举个例子,野猪之所以能够在北美入侵成功,与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杂食的食性、对气候的不挑剔性都是它适应能力的体现。
第四:生态位。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生态位,而生态位主要是由物种所处环境以及其习性决定的,物种所在的生态位,决定了它的天敌多与少。比如澳大利亚的穴兔之所以泛滥除了繁殖能力外,就是因为它进入澳大利亚后,其食物链上层几乎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动物,入侵我国的巴西龟也是如此。相反的,它们会主动地与本土相近生态位的物种竞争,由于本土物种通常都有上层物种约束,所以,在竞争中,这些入侵物种通常能够占据有利的位置,从而使本土物种减少,甚至是灭绝。
总结一个物种进入新的环境后,只要具备了以上四个因素,是必然会成为“入侵物种”的,而番茄、红薯等植物,虽然也是“外来物种”,但是它们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适应能力较差,繁殖能力也较弱,再加上人工的改良,它们已经很难在野生环境下自由的生存和繁殖了,所以,它们只能是“外来物种”(也就引入物种)。
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来自国外,那么谁来解释一下物种入侵?
有些外来物种(比如西红柿),是我们自已引进的,它适合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长,也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又增加了一分蔬菜品种。何乐而不为呢?这不叫入侵。
人为地对我们带来危害性的物种才叫入侵。入侵不单在物种上有入侵物,还有在精神上带来污染的东西,有思想层面上的,有文化层面上的……如把外国的洋节弄来中国过,以达到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为目的,就可叫作文化入侵。
有险恶用心者,把病毒带来中国,这叫生物病毒入侵!
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来自国外,那么谁来解释一下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有很多,有的是人们有意引进的,有的是随着物资交流无意带过来的。为什么有的被称作“外来物种入侵”,有的就不这样称呼?完全看人们对它进来以后是有益还是有害来决定。
对人的生活有很大帮助,而且它的繁殖可以由人们控制的生物,或者有利无害,或者利多害少,人们就不会称其为“入侵生物”。现在我们经常食用的粮、油、水果、蔬菜,经常观赏的花卉、鸟、鱼、龟等,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国外。引进来太早的就不说了,就说比较近的吧,玉米、花生、红薯、土豆、辣椒、番茄、莴笋、番木瓜等等,都是来自美洲,我们大量种植还供不应求,谁还会说它们入侵了我们?
再举小龙虾、罗非鱼为例,他们生长快,繁殖迅速,在有些国家它们成了破坏自然生态的罪魁祸首,人们想尽办法消灭它们而无能为力。可是,它们到了我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国人吃到几乎绝种,人们不得不人工养殖。像这样的入侵者我们欢迎。据说在美国,亚洲鲤鱼泛滥成灾,成了谈虎色变的入侵者,在我国它咋不大量繁殖呢?野生的快绝种了。但是也有些物种可要提高警惕,不能随意往野外放生,比如巴西龟、清道夫鱼,因为它们不好吃。只要好吃,我们的吃货了得。
有些物种,虽然有一些用处,但是在野外繁殖太快,容易失控。不小心就会成为人人痛恨的“入侵者”。比如水葫芦,植株奇特花朵美丽,刚开始引进来,颇受欢迎。后来做猪饲料也不错,再往后,它迅速占领河湖水面,窒息鱼类,淤积湖底,人们才感到事情不妙。类似的有很多,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都是开始以其美丽的外表迷人,后来露出来狰狞面目。还有著名的恶草--豚草,不仅危害其他生物生存,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这些生物当然是“外来入侵物种”。
由此看来,外来生物,是不是入侵物种,完全由人们对它的好恶而定。我不禁想起与此不相干的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来自国外,那么谁来解释一下物种入侵?
物种入侵是指有害的国外动物植物来到我国,像食果蝇,水葫芦这些动物植物咱国以前没有是从国外通过一些渠道进来的对我国的果树,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就是生物入侵,红薯,西红柿是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利的,没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不属于生物入侵
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来自国外,那么谁来解释一下物种入侵?
我回答的红薯,番茄,西红柿嗯,本市也有国产的,可也有,但是也可以进口,也从国外进来,这玩意儿不一样
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来自国外,那么谁来解释一下物种入侵?
物种入侵不仅仅存在于简单的动植物之间,还存在于我们人与人,甚至婚姻家庭哦!
何为物种入侵,入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引入,另一种则是被动引入。
第一种,主动引入所导致的物种入侵。有的人会说,主动引入的不算是物种入侵,那倒未必不可能。比如美国引入的中国大鲤鱼以及臭椿树,这种引入所导致的生态失控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只要我们刻意去搜集相关材料,那么所爆料出来的信息量会让你目瞪口呆。
第二种,被动引入所导致的物种入侵。这种大家通常会比较容易理解,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就不断被物种所相互入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链。而这个生态链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那什么时候这个生态链会被打破呢。同样有至少两种情况而引发。
(1)第一种生态链被破坏源于大自然突发灾难而导致的生态系统失衡,同时引发一些物种的迁徙所导致的物种入侵。这种现象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只是还没有被我们人类发现和关注罢了。
(2)第二种生态链被主动破坏,人类内部之间的博弈,同时也在推动一些物种进入对方的生活环境,进而破坏对方的生态秩序,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具体的案例就不描述了,大家可以去搜集相关的材料来警醒自我的安全意识。
然后呢,我们再对主动引入算不算物种入侵来描述下,
按照原则上来看,不算是物种入侵,但我们不要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引入是为了创造一个新的生态秩序环境,若是我们对其不能很好的驾驭和控制,进而产生失控,那么即使是主动引入的也只能算是物种入侵。就比如农夫与蛇,农夫救了蛇,结果没有掌控好,反而被蛇咬死。同样还有东郭先生,救了狼,反而狼要吃东郭先生,这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反而被一个农夫将其打死,再次由失控进入控制以至于杜绝后患的状态。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不管如何,我们都要驾驭好自己,同时也要驾驭好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就比如结婚之后双方是否能够过得温馨就在于双方之间是否产生了危机进而失控,而最终离婚呢,这就是婚姻家庭上的物种入侵。你中招了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