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为什么将卵产在树枝里?
蝉的若虫-知了猴在我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野味”,前几天回老家,吃完晚饭在外面乘凉,我看到不远处的树林中光影交错,这就是在找知了猴的人,而且在树林附近的路边,还有专门收购知了猴的,一只八毛钱。看到几个小朋友将自己几个小时的收获卖给收购的人,拿到钱之后脸上的喜悦,不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知了猴收购1.5角一个,冰糕5分钱一支。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关于蝉的文章我写过很多了,唯独就是没有介绍蝉产卵的习性,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蝉为何将卵产在树枝里?孵化后的若虫从树上掉下来不会摔死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蝉是如何把卵产在树枝里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蝉的叫声越来越微弱了,这是因为大多数的蝉在8月份都会进入产卵期,此时的蝉已经完成交配,而交配后的雄蝉几天就会死亡,会叫的都是雄蝉,所以蝉声才会越来越少了。
雌蝉在交配完成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产卵的地点,关于地点的选择,雌蝉非常的谨慎。通过我的观察,蝉在产卵时选择的树枝大都非常的细小,直径通常在1-2厘米左右,至于原因,我们在下面介绍蝉为何在树枝里产卵时会详细的说。当选定树枝后,雌蝉就要开始产卵了。
有人说:雌蝉产卵是用自己细针一样的嘴将树皮扎孔。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蝉的口器虽然能够扎破树皮(它吸食树的汁液靠的就是口器),但是孔太小了,一个卵都装不下。所以,蝉产卵时用的是尾部的产卵器。蝉的产卵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端刺、肛刺以及产卵鞘。在产卵时,雌蝉先用端刺将树皮挑开,然后用肛刺继续将树皮下的木质纤维撕裂,木质纤维撕裂后会微微突起,形成窝状。之后,雌蝉的产卵鞘会从尾部伸出来,尽可能深地将卵排在里面。通常一个这样的窝中蝉会产下10枚左右的卵。但是,这只是一个卵窝,一只蝉可以拥有30-40个卵窝,共计三四百枚卵。由于树枝比较的细小,所以蝉在产卵时通常会选择多根细小的树枝进行产卵。(下图为蝉的产卵器结构)
蝉为何要将卵产在树枝里?蝉的一生主要是若虫状态,它们在地下生存,这种生存方式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可以躲避大多数的天敌,第二是可以安然地度过寒冬。当破土而出后,羽化为蝉,它们只会生活在树上,所以产卵的地点只能选择树上。
其次,从安全性上看,将卵产在粗壮的树干上是非常安全的。但是,这种看似的安全实则危险,因为树干是蚂蚁经常觅食的地点,一旦让蚂蚁发现了蝉的卵,一晚上就能将它们搬空。所以,蝉选择了蚂蚁不会到达的树枝。但是,粗的树枝,蚂蚁依然会去,而且粗的树枝是鸟类们的落脚点,将卵产在这里,依然是不保险的。因此,只有很细小的树枝才是蝉卵安全的地点。这是关于地点的选择。
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什么是树枝里?蝉产卵时会把卵产在树枝的树皮之下,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卵在湿润的环境下慢慢发育,如果是产在树表,阳光照射下,很快就会把卵晒干。所以,为了让卵有更好的孵化环境,蝉选择了将卵放在了树枝里。
蝉的卵放在高高的树上就不怕摔死吗?蝉的卵像一粒半透明的大米粒,只不过它比大米要小多了,一枚卵只有几毫米长,如果拿着放大镜仔细的观察,我们能够看到卵的一头有两个黑色的小点,这就是它的眼睛。
蝉卵的孵化第一阶段是蝉蚁,一般情况下,当年的卵在秋末就会孵化为蝉蚁,蝉蚁看起来就像一只乳白色的小蚂蚁一样,体长在5-10毫米左右。蝉蚁孵化后会用爪子牢牢地抓着卵壳,尽情地享受着阳光,因为刚孵化的蝉蚁身体比较的软,经过太阳的照射之后,外壳会慢慢地变硬。当变硬之后,它们就会松手,被风吹到地面上,坚硬的外壳能够抵挡伤害,所以蝉蚁不会摔伤。
其次,蝉蚁的体型还没有一只蚂蚁大,而蚂蚁即使从高空落下也不会摔伤,这是因为它们身体非常的轻,在空气浮力的作用下,会缓缓的飘落。因此,即使从树上掉落,蝉蚁也不会摔伤或者摔死。
在树枝里的卵就万无一失了吗?蝉把卵产在细小的树枝里,表面上看非常的安全,但其实有一种昆虫专门盯着蝉,它就是蚋(rui)。蚋是一类种类繁多的昆虫,目前已知的蚋超过了1800种,大多数蚋的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后会吸食人血。不过,也有一部分的蚋属于寄生性昆虫,它们的主要寄主之一就是蝉。
在蝉的产卵期,蚋会在蝉附近活动,当看到蝉产完卵后,体长平均只有4毫米的蚋就会瞅准机会,用自己同样尖锐的产卵器把卵产在蝉的卵中。只要是被蚋盯上的卵窝,这一窝基本上也就交代了,因为它的孵化时间比蝉早,一旦孵化后会在窝里把蝉的卵吃光。因此,蚋是蝉卵最大、也是主要的天敌。
总结蝉之所以将卵产在细小的树枝上是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卵的安全,而且树枝内比较的温暖、湿润有利于卵的孵化。不过,尽管这样,蝉卵也没有逃过蚋的“追杀”,这使得蝉的繁殖能力强,但真正的孵化率并不高,再加上现在路面硬化的情况较多,许多蝉蚁到达地面后也很难进入地下,最后结合人类的大量捕杀,现在的蝉比起以前,已经少太多了。
蝉为什么将卵产在树枝里?
蝉,也是害虫!
它活着的时候,吸取树枝的营养。交配后,将卵产到树枝里。很快这个树枝就死掉了!
当遇到风吹雨打时,树枝就会折断落到地面上,顺势将虫卵扎进地下,趋势待发!
蝉为什么将卵产在树枝里?
蝉将卵产在树枝里是为了更好的繁殖下一代。
蝉为了躲避天敌的侵害,幼年躲在土里,成虫在漆黑的夜晚破土而出,破茧成蝉把卵产在树枝里,树枝被吸食汁液而干枯落地而完成繁殖后代。
蝉为什么将卵产在树枝里?
【奇乐动物园,问题我来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自打我记事起,我家就一直在种苹果树,每年的暑假开始,就到了捉知了龟(我们当地对蝉的幼虫的叫法)的时候。
以前每到这个季节,我们苹果园里根本就听不到别的声音,全都是蝉的叫声。这个时候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用胶带把苹果树干缠上,这样知了龟就爬不到树叶上去了。到了晚上,直接到树下去捡知了龟,一晚上都能捉几百只。第二天拿去集上卖,有专门收知了龟的小贩,一只5毛钱,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晚上捉知了龟,白天我们就去拾知了龟皮(蝉蜕),一斤知了龟皮那时候也能卖到18块钱一斤,虽然顶着炎炎烈日,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热。拾完知了龟皮,到小卖部一卖,买一块2毛钱的冰棍,那滋味,美滋滋!
很多人只知道蝉是知了龟变得,但是蝉是如何产卵,是如何变成之间龟的,就有很多人不了解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蝉卵是产在什么地方的?在世界范围内,蝉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在我国我们常见的蝉就是黑蚱蝉。蝉的幼虫破土时间不同,一般都需要3年左右,但是也有些时间很长,有的种类甚至能达到13年或者17年。黑蚱蝉就是正儿八经的3年蝉。
蚱蝉的雌雄很容易分辨,首先雄性的背部有着黄色的小斑块,而雌性则没有;其次,雄性的腹部有发音器,在发音器中有两个白色的鼓膜,当鼓膜震动时,雄性的蝉就会发出“吱吱”的叫声了,而雌性的腹部是没有发音器的,因此雌性蝉是不会鸣叫的。雄蝉的鸣叫是它们争夺配偶的有利武器,一般鸣叫声越大的雄蝉很容易过得雌性的青睐。
在现在这个季节我们就很少听见蝉鸣了,那是因为雄蝉在交配过后已经寿终正寝了。雄蝉在交配过后不会立即死亡,它的眼睛会先变成黄色,然后变成红色,当变成红色的时候,雄蝉基本上就走到了寿命终点。
雌蝉会带着雄蝉的使命继续存活一段时间。当雌蝉产卵之后,也会死亡,似乎它们从土里破壳而出的使命就是产卵。
图注:被蝉产卵的树枝
雌蝉受精之后,它们会挑选一些靠近树梢的细小的树枝进行产卵。它们会在树梢上刺破若干个小洞,然后把卵产在里面,一个小洞大约有10-20只卵,一只雌蝉一次能产下300-400只卵。
为什么蝉会把卵产到树枝上呢?很多人会问,蝉在产卵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靠近树冠里面的树枝,偏偏选择树梢上的细小树枝呢?
其实这样做是有两个原因!
NO.1一般靠近树梢的细小树枝都是最新长出来的,表皮比较薄,容易用尾针扎破便于产卵。另外相对于其它粗壮的老树枝,这些细小树枝的水分和养分要更加的充分。
NO.2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安全。树梢上的细小树枝由于较为柔软,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鸟类的栖息,也就避免了虫卵被鸟类啄食的风险。
很多朋友认为蝉卵是落到地上才孵化的,其实这是错误的。
蝉卵其实在当年秋天就已经孵化出来了,蝉卵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
幼虫破壳而出的时候就会把表皮退下,但是这种皮不会掉落,会形成一种载体,便于幼虫附着在树枝上。当幼虫的外壳逐渐变硬以后,它们就会掉落到地面上,不用担心它们会摔死,破壳而出的幼虫非常小,只有几毫米大,这点重量在落地的时候不会对它们造成伤害。
落到地上的幼虫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一般都是树根处),用前爪挖出一个土穴,然后钻进去,让后开启为期三年的闭关。
三年后,它们破土而出,进行下一个循环!
小结虽然一只蝉一次能产下好几百只卵,但是这些卵并不会全部存活,除了自然死亡之外,一些小型的寄生虫也会吃这些虫卵。
蝉的经济效益也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捕捉热情,导致每年被捕的野生蝉也大大增多,这也导致了蝉的数量降低!
随着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用的农药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蝉的幼虫成活率越来越低。
以上因素导致了野生蝉的数量越来越少,已经没有了小时候那种铺天盖地的鸣叫声。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再也听不到蝉鸣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