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哪里有人养殖?

如何办理手续?

穿山甲养殖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一方面能够减少偷猎野生穿山甲的问题,目前因为偷猎,穿山甲几乎都成为了濒危物种,中华穿山甲甚至到了“功能性灭绝”的地步,离彻底消失只有一步之遥。另一方面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因为它的鳞片和肉是分开售卖的,其中仅仅是肉就达到了上千元一公斤。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穿山甲养殖场,而且曾经的穿山甲养殖项目也都以失败告终。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穿山甲极难实现人工养殖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解析一下这个问题。

穿山甲为什么极难人工养殖?

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来说:繁殖习性、生活习性以及种群数量。

我们先来说繁殖习性。穿山甲是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下所有动物的统称,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它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都是胎生的。以我国的中华穿山甲为例,它们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进入发情期,在交配后有8个月左右的妊娠期,之后会产下一只幼崽。幼崽在1年后即可成年进入发情期,从这个角度看,穿山甲的繁殖能力在哺乳动物中属于中规中矩的,不算强也不算弱。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没有参考,那就是穿山甲幼崽的成活率。在野生环境下,穿山甲幼崽的成活率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是在人工饲养下已经有数据了,早在2014年广东南岭投资有限公司就在南岭投资建造了一个穿山甲养殖基地,但是在繁育时,当时参与繁育的接近30只成年健康的穿山甲,只产出了7只穿山甲后代,其他的由于种种因素都繁殖失败了。因此,如此低的后代成活率,必然不适合人工养殖。

其次是生活习性。穿山甲是一种主要以白蚁为食的动物,要想养殖必须要给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而穿山甲并没有被人类驯化过,其食性不能改变,否则会影响存活率,也就是说想要养殖穿山甲就要给它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白蚁。而且一只穿山甲一天就要吃掉约100克的白蚁,要形成养殖规模,一天至少要准备的白蚁就要几公斤了,最关键的是穿山甲的进食习性是靠自己挖掘白蚁巢穴,用细长且湿滑的舌头舔食,所以,想要养穿山甲必须要准备一个布满了白蚁巢的养殖基地,这是一个难点。

除此之外,穿山甲对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由于它们原生环境在热带和亚热带,再加上没有被驯化,所以在饲养时,环境也必须要模拟野生环境,别的不谈单就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就很高,在温度上不能波动太大,适宜温度要稳定在24-26℃之间,湿度要达到65%左右。一旦这些条件出现大的波动就容易影响穿山甲的健康。这也是一大难点。

最后就是种群数量了。穿山甲科下一共包含了3属8种不同的穿山甲,其中两种极危(中华和马来穿山甲)、两种濒危(印度和菲律宾穿山甲)、4种易危(南非、大地穿山甲,黑腹、白腹长尾穿山甲)。首先,拿濒危和极危的物种进行人工养殖试验显然是不靠谱的,因为它们已经经不起任何的意外了,而剩下的4种易危物种虽然数量相比前四种要多一些,但是数量也不足以支撑养殖试验,因为一旦失败,这些物种可能就会由易危变为濒危。最关键的是这四种易危的穿山甲都生活在非洲的热带地区,它们对环境的要求更高。

小结:穿山甲不是猫猫狗狗,想养就能养的,因为这些家养的动物都是人类祖先驯化了至少千年甚至万年的动物,它们已经适应了人类饲养的环境,而穿山甲是一种未被驯化的野生动物,所以想要饲养一种未被驯化、对环境要求高、繁殖能力较差的动物是极其困难的,而这也是穿山甲养殖实验基地从未成功过的主要原因。

如何拯救穿山甲?

上面我们说过了,目前世界上现存的8种穿山甲的生存现状都不乐观,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为的捕杀。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穿山甲其实是比较冤的,因为古人根据其擅长打洞的习性判断其鳞片有通经活血的功效,因此从古代开始,穿山甲就被大量的捕杀,剥下鳞片来入药。事实上,穿山甲的“铠甲”就是角质,跟我们脚趾甲的成分没有什么区别。

一只穿山甲有5公斤左右,被剥去鳞片除掉内脏后,也有2-3公斤的肉,所以人们也没有放过这些“大补”的肉,于是吃穿山甲又在一些人的圈子里成为了“炫耀的手段”,这导致了现代捕杀穿山甲已经不止是为了它的鳞片了。

因此,拯救穿山甲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再继续捕杀了,而不继续捕杀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让人们都知道它的鳞片其实就是普通角质,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其次野生穿山甲是许多病毒的中间宿主,捕杀它们就等于人主动的打破了病毒与人类的自然屏障,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只需要明白了这两个问题,相信就没有多少人再去捕杀穿山甲了。(PS我国是穿山甲的消费大国)

总结

目前所有的穿山甲养殖项目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穿山甲从未被驯化过,所以人工养殖要模拟它们的野生环境和习性,这是非常难做到的,一旦出了任何问题,这些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野生穿山甲会更加的悲剧。

而且从上面我们对穿山甲鳞片和本身的分析,小伙伴们也发现,养殖穿山甲并不是什么商机,因为它们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所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让我们对一切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说“不”!

穿山甲哪里有人养殖?

穿山甲是我们的二级保护动物,是严禁个人私自捕杀,驯养等的,现在也有一些地方再说穿山甲养殖,也说了穿山甲的一些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些确实是存在的,但是穿山甲真的养殖吗,他们真的允许被养殖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

穿山甲养殖

穿山甲目前是不能够被养殖的,养殖这些保护动物我们需要驯养许可证,而且还需要养殖基地,同时需要林业部门和当地的畜牧站许可等,这些基本上都是非常难办到的,我们国内的也没有几个地方养殖成功,目前确实有一些科研场所在推进实验方法,但是进行商业养殖的没有。

技术难题

1.种源问题:你需要养殖这些特种经济动物,首先,对方就要提供驯养许可证明以及引种证明,如果对方不能够提供引种证明和相关的驯养许可证明,你能够相信他养殖的合法性吗?而且我们国内的种源是非常难找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野生的。

2.生活习性:穿山甲是以白蚁为食,而且基本上都是昼伏夜行。白天的时候不出来吃东西,晚上的时候出来吃。对于她的生活习性目前来说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对于它们营养的需求,我们更是知之甚少。

3.疾病预防:疾病预防同样令人困扰,养鸡,养猪等都有一些常见的疾病。可是这些疾病基本上都不长见,而且都是复杂的疾病,不是某一种因素而引起的,细菌病毒引起加营养不良,再加上环境的变化等等。

也可以这样说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养殖穿山甲是进行商业化,而且是极度濒危保护动物也不允许进行商业化。首先,穿山甲养殖就是不太可能,就是可能了你也养不活,国内外专家尝试了许多次都以失败告终。

穿山甲哪里有人养殖?

近期在邀请你参与热门话题讨论中,看到有两个讨论话题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分别是“穿山甲真的被我吃灭绝了吗?"“穿山甲哪里有人养殖?"。

穿山甲五百多年前载入《本草纲目》入中药,五百多年来穿山甲种群活得好好的。却在近三十多年(大概是1983年以来)的时间里,被贪吃野味的人与商贩的合作下,把穿山甲吃得过精光(功能性灭绝)。尽管1989年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20年5月又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是,遗憾的是现在还有没有野生穿山甲?提升什么级都挽救不了了!

在现实状态下,人工养殖保存种群尤其重要。但是,我查询资料看到,在祖国内地多省、地都养殖过,却无一家养殖成功的!主要问题是出在穿山甲的食物上。这个问题我就纳闷了,是我们的动物专家们太专业吗?“专到死胡同里的牛角尖里去了"告诉大家:穿山甲是可以用人工饲料喂养的,而且是一般好买人们常吃的东西(开始要创造特殊环境让它碰到食物),还可喂养到给食物时用“嘘嘘嘘…”的口哨声唤起主动从隐藏处出来吃食物,逗人玩。…今天就说到这里,有必要再详述…这是我回忆1984年养殖穿山甲的真实情况。

穿山甲哪里有人养殖?

我长期关注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工养殖单位。华南林业大学有相关科研,但是仅仅到第二代就没有下文啦。但是我一直相信可以饲养,我说话是认真的,我是一个技术人员。我还在关注着这个问题。

穿山甲哪里有人养殖?

不烦不烦不烦不烦酸奶疙瘩

穿山甲哪里有人养殖?

前几年听说广西有,不知道现在还在养殖么…这个养殖听说很困难的,一直发展不起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