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蚂蚁作为我们最常见的动物,它们的体型实在是太小了,小到我们用一根手指的指尖就能压死它们,而且往往体型越小的动物其视觉能力(视觉角度以及能看到的距离)就越差。那么,蚂蚁看人是一种什么感觉呢?相当于人看什么事物时的感觉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蚂蚁与“二维”有了“不解之缘”,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我们就会得到大量的关于“蚂蚁是二维生物”、“蚂蚁只有二维的思维和认知”、“蚂蚁只有二维的视觉”等相关的文章。既然我们谈到了蚂蚁的视觉,我们就不妨先来看一下蚂蚁究竟有着“几维视觉”。
蚂蚁真的只有“二维视觉”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二维视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宇宙十一维”的说法,而“维”就是从这而来,按照维度空间的理论,零维就是奇点,简单的说就是没有长宽高的一个点,而一维是由无数个奇点组成的,它有长度,但依然没有宽和高度,二维就是我们常说的平面世界,这里没有高度,只有长宽,而三维是一个立体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而几维视觉与维度空间相对应。
按照这个理论,“二维视觉”就是只能看到平面的视觉,而之所以有蚂蚁只有“二维视觉和思维”的说法,是来源于爱因斯坦打的一个比方:球面爬行的一只蚂蚁,永远也不会知道球面不是平面的。意思就是说即使蚂蚁在球体上爬,它也只会认为是一个平面。
那么问题来了,蚂蚁真的是“二维视觉”吗?人又是“几维视觉”呢?
按照二维空间的定义,身处二维空间的生物都是平面的,生物的视觉自然也不会超过它所生存的空间。但是蚂蚁是立体的,它有长宽高,所以,蚂蚁与我们人类一样同处三维空间内。人在看事物时,其实也只能看到面,比如你看一个面向你的人,你永远不会知道他的身后有没有藏一把刀,只有自己转过身或者对面转过身,你才会发现他的背后,那么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只有“面”的视觉,也就是“二维视觉”呢?其实不是的,人的视觉是立体的,这个说法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人如果只有面的视觉的话,就不会看到与自己平行的物体了,换句话说,我们就看不到面前的高楼了,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视觉中,以地面的平面为参照物,是能够看到立于平面之上的物体的。
弄清楚了人的视觉,我们再来看会蚂蚁。蚂蚁真的是“二维视觉”的动物吗?我不这么认为,同样科学家们也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蚂蚁是“二维视觉”,那么在它面前任何一个凸起于平面上的物体,只有大一些,都是无法跨越的,而且如果只有“二维视觉”,我们将蚂蚁放到一块纸片上,它就不会走到边缘时害怕了“掉下去”,最关键的是如果是只有二维视觉,它们是无法看到食物的(因为视觉里都是平面),更没有意识将食物举过头顶,做昆虫界的“大力士”了。
由此可见,蚂蚁是生活在三维空间内,具有三维视觉和意识的生物。
既然蚂蚁与人一样都是“三维视觉”,它看我们时是怎么样的呢?从体型上看,一只蚂蚁看人相当于人看一座大山,但是,人在山脚下时,抬头看山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但是如果拉开距离,人就能看到整座山的样子。那么,蚂蚁是否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们说一下原因:
虽然蚂蚁跟人一样都是三维视觉,但是它的眼睛太小了,也限制了它们的视觉能力。这个视觉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视力,一个是空间视觉锐度。笔者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关于蚂蚁视觉研究的论文,论文中表示,蚂蚁体型的大小决定了它的空间视觉锐度,体型越小锐度越小,简单的说就是体型越小,看到的事物越少。而且根据实验表面,小型的蚂蚁只有在离障碍物5厘米左右时才能看到障碍物,选择绕行,而大型的蚂蚁在距离障碍物17厘米时,就能看到并且绕行。
换句话说,就是小型蚂蚁只能看到5厘米外的事物,当这些蚂蚁看人时,超过了5-17厘米,在它们的眼中就是模糊的了,距离越远越模糊。因此,即使蚂蚁趴在我们身上,也只能看到以它为中心5-17厘米范围内的景象,放在我们手指上的话,它连整个手掌都不一定能看清,更不用说将整个人形映入眼帘了。
而我们人在看巨大的事物时就不同了,因为人空间视觉锐度大,能够将前面124°范围内的景象尽收眼底(不动眼珠的情况下),而且人能看很远,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白天最远能够看到上百千米外的巨大物体,在夜晚,我们抬头最远能看到75亿光年外闪亮的星星。
总结虽然蚂蚁和人类都是三维生物,并且都有三维视觉,但是眼睛的大小、结构决定了看到了景象不同,蚂蚁的眼睛虽然由多个小眼组成的复眼,但是奈何它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空间视觉锐度以及能见距离都非常的差,这导致了我们在体型数千倍,甚至数万倍于自己的物体面前依然能看得见(只要距离拉开),而蚂蚁即使在我们手上也无法看到全部的我们,所以,蚂蚁眼中的我们只是我们的一小部分,剩下的要么根本看不到,要么都是模糊的。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这个问题估计跟人看大山一样,因为蚂蚁视力不好且颜色分辨能力很差,它看人,跟人远远看茫茫的大山一样,几乎看不到啥,没法知道在1米多高的地方有个头,更别说有一双眼睛了。
虽然蚂蚁的眼睛相对于蚂蚁的身体很大,但是由多个复眼组成,相当于常见的交通灯是由多个LED 灯组成,所以蚂蚁看到世界是通过一个一个小眼孔的组成的。它的视力也将受制于这些复眼的个数。
一些科学家通过特殊方式把蚂蚁的眼睛复制下来,得到一个蚂蚁“视网膜”模板,并在适当位置进行拍照,并与人类的视野进行比较,得到图像大概如下,蚂蚁的视野几乎是模糊的。同时也对蚂蚁进行障碍物分辨实验,发现大的蚂蚁在距障碍物17厘米的地方就可分辨出来,而小的蚂蚁要到5厘米才能分辨出障碍物。也就是说蚂蚁根本没法160厘米外人类的头部。
此外蚂蚁对颜色也不敏感,研究表明,蚂蚁只会对一些红光有点分辨力,其他颜色几乎无感觉,科学家猜测主要是蚂蚁主要生活地下,出外觅食时基本靠化学物质来导航,不需要太好视力来寻找回家的路。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首先:蚂蚁不能感知人类,因为它们与人类不在同一个维度。我想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蚂蚁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有很强的规律性,内部分工和人类一样复杂。其中,蚁后和有繁殖能力的工蚁是最先进的。它们只负责繁殖后代。工人和士兵全权负责剩余的食物、饮料、分散和防御敌人。工人主要负责建造房屋、寻找食物和服务女王,就像各行各业的领导人一样。士兵主要负责看守,就像人类世界中的士兵一样。
为什么蚂蚁不能感知人类?当人类拿走食物时,在他们看来,食物从此神秘消失了。自古以来,许多人都对这个问题很好奇。经过多年的探索,科学家们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谈谈维度的问题。维度是指方向。由一个方向建立的空间模型被称为“一维空间”,它只能沿着线性趋势发展。从两个方向建立的模型是“二维空间”,可以在平面上自由移动。由长、宽、高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被称为“三维空间”,三维空间中的生物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自由发展。由长度、宽度、高度和时间组成的模型被称为“四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生物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自由移动。
一维空间通常是一种植物,只能沿着它的平面生长,长的或短的,直的或弯曲的,简而言之,它不能离开根,一旦离开根,就意味着死亡。典型的二维空间是蚂蚁。在蚂蚁眼里,世界就像一个大平面,只有长度和宽度,没有高度。他们只对前方、后方、左侧和右侧有知觉,但对高度没有知觉。当蚂蚁在树上行走时,它们不知道自己爬多高。他们只根据气味行走。事实上,蚂蚁无法感知人类,因为它们与人类不在同一个维度。只有当他们遇到特殊情况,如面对面和平面重合时,事故才会发生。
然而,这种情况迄今尚未发生。当人类拿走他们的食物时,他们无法在长的和宽的方向上找到食物。在他们眼里,食物神秘地消失了,因为食物已经从二维空间过渡到三维空间。在蚂蚁眼里,这一切都非常神奇。也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他们辛辛苦苦寻找的食物去了哪里。在他们眼里,树只是一架飞机。二维空间的认知能力有限,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也是如此。人类世界未解之谜或神秘失踪案件与生活在四维空间的生物有关。
您有什么看法呢,来评论一下吧!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蚂蚁的视力并没有那么好,但是如果按照它们的体型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对于像人类这样大的物体当距离稍微远一点,就会迷迷糊糊看不清楚了,应该跟人看高山差不多,但绝对没有我们看起来清晰度高,当然也不会夸张到看星星月亮一样。
全球范围内蚂蚁的种类超过15000多种,在我国境内分布就有300多种,所有的蚂蚁都是群居的具有高度社会性,在一个蚂蚁群中所有成员都分工明确。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等,它们都分工明确,团队合作共同的生活。大小一般在几毫米至十几毫米不等,目前没有发现过单独生存的蚂蚁种类。蚂蚁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下的一员,和大多数昆虫一样,拥有着和人类不同的复眼。
复眼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很多单独工作的“眼睛”,它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点,最后构成一幅类似于马赛克的图片,都是由一块块视图拼接而成。美国艺术团体曾模拟了一个蚂蚁的复眼,用了大约109个针孔摄影机,并把它们都装设在圆顶小屋中。人类通过这个模拟蚂蚁复眼看到的外面世界都是一块块的,并且并不清晰。
科学家曾做过实验,下图中有三幅照片,最上边呈现的是人类眼睛看到的情景,而第二幅和第三幅分别是650个复眼和150个复眼看到的模型,看起来非常的模糊。蚂蚁看人类也许就是这个样子,有着整体的轮廓但是并不清晰。
大部分昆虫都是复眼的,虽然远距离下无法清晰的获得图像,但是视线范围非常大,甚至可以达到360度,这意味着它们不用刻意回头就可以看到后边的场景。这对于生活在食物链底端的小动物们是非常重要的功能,至少可以保证自己被攻击的可能性。因为体型较小,也不需要看到特别远的地方,或者清晰地看到提醒特别大的动物,因为这样的动物对他们来说一般都没有杀伤力,就拿蚂蚁来说,我们在路上行走可能就会踩到蚂蚁,但是有的时候它们并不会因此受伤,当然这也跟地面有关系。蚂蚁不会刻意的去防着人类的袭击,因为人类对于蚂蚁根本不屑一顾,如果有一天我们专门捕猎蚂蚁,那么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年后,蚂蚁的视力绝对有所改变,会变得越来越清晰,因为这有这样的蚂蚁个体才更容易的生存下去。因此说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但是自然环境的选择就是有方向的了,至少是顺着契合环境的方向。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我们不是蚂蚁,当然不会知道蚂蚁的具体感受,到我们可以通过身形的比较以及蚂蚁眼睛的特点,来推测一下类似是什么样的情况。
蚂蚁全世界有15000多种,是一种“社会化分工”非常明显的节肢动物,每窝蚂蚁又分为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我们常见的种类多为小红蚂蚁、小黄蚂蚁、大头蚁、洛氏路蚁等,而且也多是工蚁。
现在就拿以上常见蚂蚁的工蚁为例,它们身长基本在5毫米左右,而我们人体身高平均170厘米,也就是说,我们的身长是蚂蚁的近350倍,所占的空间约为蚂蚁的4000万倍。理论上来讲,蚂蚁如果能够看清距离它1米左右的人,它看人的感觉,将和人观看比人身体长350倍(约600米高)、体积大4000万倍、距离人300多米的物体一样。上海中心(632米)、深圳平安大厦(599米)符合这样的条件。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在300米外观看上海中心的感觉,理论上就是蚂蚁看人的感觉。
(上海中心大厦)
然而实际上,蚂蚁的视力是非常弱的。蚂蚁的眼睛是由上百个小眼构成的复眼,每个小眼只能看到很小部分的空间。同时,蚂蚁复眼的分辨率比要人类差很多,根据研究估测其视力只有不到人类的1/10,它们看到的世界要比我们人类模糊的多,只能分辨距离身体20厘米左右物体的简单形状,所以,站在离它1米处,蚂蚁根本看不到我们。
如果我们再靠近一些,距离10厘米,那么,受视野的限制,它们也只能感受到前面物体的基本形状,也就是说看到的是人体的极小一部分,不会对人身体的整体有印象。蚂蚁平常并不是依靠看来分辨方向,而是靠气味和相互之间的触角交流来传递信息的。
蚂蚁看人是什么感觉?和人看大山一样,还是和人看星月一样?
蚂蚁和大部分昆虫一样,头上是一对复眼。因此从结构的角度来探究功能,蚂蚁看人不可能是像人看大山,或者说是看星月一样。而是只能看清楚面前几厘米的东西,而且还是黑白的,再远就像一层厚厚的毛玻璃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如云里雾里。
其次,蚂蚁在生物学里面,很多人的研究证实蚂蚁是二维生物,即在蚂蚁的世界,一切物体都是平面的,即使你离蚂蚁足够近,在它眼中也只是一张纸上的平面画一般。
下面我贴一张蚂蚁视力研究的照片,两种不同眼睛数的蚂蚁视野图:分别是650对复眼和150对复眼的,以及和人类视野的对比。
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的,因此我们可以很立体的看待这个世界。但是蚂蚁作为二维动物,它眼中或许就只有前后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见的蚂蚁不会抬头或者左右行动的原因。
当然也不排除有四维生物的存在,就比如说有的动物可以看见我们人类看不见的东西。因此,继续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吧,自然盛宴从不缺席。
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我哦,有惊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